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花生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劲松  王刚  董超  麻兵继  刘吉开 《中成药》2008,30(3):419-421
目的:研究花生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花生茎叶中分离了11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了其中9个化合物,依次为β-谷甾醇(Ⅰ)正三十一烷(Ⅱ)、大豆皂醇B(Ⅲ)、胡萝卜苷(Ⅳ)、二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Ⅴ)、棕榈酸(Ⅵ)、豆甾烷-3β,6α-二醇(Ⅶ)、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Ⅷ),十八烷酸α-单甘油酯(Ⅸ).结论:除化合物Ⅰ、Ⅳ、Ⅵ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壮药九层风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吸附色谱法、重结晶等现代分离方法和技术对其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所得单体化合物利用其理化性质及MS、1H-NMR、13C-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九层风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三十一烷烃(I),α-波甾醇(II),豆甾醇(III),β-谷甾醇(IV),油酸(V),正二十四烷酸(Ⅵ),α-波甾醇-3-O-β-D-葡萄糖苷-6/-十七酸酯(Ⅶ),正十六烷酸(Ⅷ),丝石竹皂苷元(Ⅸ)。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龙须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崇玉  邓赟  梅玲  郭大乐 《中草药》2011,42(6):1069-1071
目的:对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棕榈酸(1)、1,3-双棕榈酸甘油酯(2)、1-棕榈酸单甘油酯(3)、尿嘧啶(4)、腺嘌呤核苷(5)、2α-氧杂-2-氧-5α-羟基-3,4-二失碳胆甾烷(6)、1-O-β-D-半乳糖-(6→1)-α-D-半乳糖-2,3-O-十六烷酸甘油二酯(7)、1-O-α-D-吡喃葡萄糖-2,3-O-十六烷酸甘油二酯(8)、β-谷甾醇(9)。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细梗胡枝子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新中  周思祥  屠鹏飞 《中草药》2009,40(9):1374-1376
目的 研究细梗胡枝子Lespedeza virg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醋酸乙酯部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甲醚(Ⅰ)、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Ⅱ)、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Ⅲ)、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Ⅳ)、槲皮素(Ⅴ)、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Ⅶ)、山柰酚(Ⅷ)、正三十烷醇(Ⅸ)、正三十四烷酸(Ⅹ).结论 化合物Ⅰ、Ⅱ、Ⅸ、Ⅹ为首次从胡枝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巴天酸模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考察巴天酸模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 ,理化常数和光谱测定鉴定结构。结果 :分得 8个成分 ,分别鉴定为 5-甲氧基-7-羟基-1(3H)-苯骈呋喃酮 (Ⅰ) ;5 ,7-二羟基-1(3H)-苯骈呋喃酮 (Ⅱ) ;十九烷酸-2 ,3-二羟丙酯 (Ⅲ ) ;决明酮-8-O-β-D-葡萄糖苷 (Ⅳ) ;没食子酸 (Ⅴ) ;β-谷甾醇 (Ⅵ ) ;胡萝卜苷 (Ⅶ ) ;儿茶素(Ⅷ )。结论 :化合物Ⅲ为新的天然产物 ,化合物Ⅰ ,Ⅱ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陈铭祥  关睿  廖泽纯  宋晶晶  胡爱娣  郑明彬 《中草药》2020,51(11):2895-2899
目的研究独子藤Celastrusmonospermus根皮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硅胶和凝胶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独子藤根皮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美登木酸(1)、对羟基苯甲酸(2)、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3)、大子五层龙酸(4)、3-氧代-2β-羟基木栓烷-29-酸(5)、雷公藤红素(6)、3α,22β-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9-酸(7)、直楔草酸(8)、21-氧代-2α,3α,22β-三羟基-29-降-木栓烷-24,2β-内酯(9)、2,3-二氧代-6α,10-二羟基-24-降-木栓烷-4,7-二烯-29-酸(10)、2α,3β,19α,23-四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11)、2α,3β-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3,28,30-三酸(12)。结论化合物1、3、7、10~12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3、11、12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傣药芽鲁哈咪卖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婕颖  张庆芝  饶高雄 《中草药》2009,40(6):850-852
目的 研究傣药芽鲁哈咪卖Rhinacanthus nasutus 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色谱方法 分离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和2个混合物,鉴定为C26~C42烷混合物(Ⅰ)、α-软脂酸单甘油酯(Ⅱ)、软脂酸(Ⅲ)、硬脂酸(Ⅳ)、木焦油酸(Ⅴ)、β-谷甾醇(Ⅵ)、羽扇豆醇(Ⅶ)、对羟基苯甲酸(Ⅷ)、胡萝卜苷(Ⅸ)、α-乙基-D-吡喃艾杜糖苷(Ⅹ)、硝酸钾与硝酸钠混合物(Ⅺ).结论 化合物Ⅹ是分离过程产生的人工新化合物,化合物Ⅰ~Ⅴ、Ⅷ~Ⅸ是首次从傣药芽鲁哈咪卖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陶曙红  曾凡林  陈艳芬  沈志滨 《中草药》2015,46(21):3151-3154
目的研究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等柱色谱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鸭脚木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3β,23α-三羟基乌索-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1)、3α-羟基乌索-12-烯-23,28-二酸-28-O-α-L-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2)、积雪草苷(3)、葵醇(4)、十八烷醇(5)、二十四烷酸(6)、二十八烷酸(7)、十六烷酸(8)、异香草醛(9)、香草醛(10)、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11)。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鹅掌柴属植物中分离得到,4~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广西血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申秀民  王竹红  陈程  何兰  屠鹏飞 《中草药》2004,35(7):728-730
目的对广西血竭Dracaena cochinchinensis脂溶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色谱,制备TLC,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广西血竭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脂溶性化合物,分别为:1,2,4,5-四氯-3,6-二甲氧基苯(I)、胆甾-4α-甲基-7-烯-3β醇(Ⅱ)、胆甾-4α-甲基-7-烯-3-酮(Ⅲ)、正二十六烷(Ⅳ)、胆甾-7-烯-3β醇(V)、胆甾-7-烯-3-酮(Ⅵ)。结论化合物Ⅳ~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宽叶荨麻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以及和对照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宽叶荨麻地上部分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3β-羟基-5-烯-欧洲桤木烷醇(Ⅰ)、豆甾-4-烯-3-酮(Ⅱ)、1,3-二肉豆蔻酸-2-山梨酸-甘油三酯(Ⅲ)、α-香树脂醇(Ⅳ)、β-香树脂醇(Ⅴ)、羽扇豆烷醇(Ⅵ)、4-羟基苯甲酸(Ⅶ)、正二十八烷醇(Ⅷ)、正二十八烷酸甲酯(Ⅸ)、十六烷酸(Ⅹ)、十一烷酸(Ⅺ)、胡萝卜苷(ⅩⅡ)、β-谷甾醇(ⅩⅢ)。结论化合物Ⅰ~ⅩⅢ均为首次从宽叶荨麻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Ⅺ为首次从荨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2010,(2)
目的:研究雪松松针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雪松松针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9-羟基-十二烷酸(Ⅰ)、十二烷酸乙酯(Ⅱ)、十八烷酸乙酯(Ⅲ)、3β-羟基-齐墩果酸甲酯(Ⅳ)、β-谷甾醇(Ⅴ)、莽草酸(Ⅵ)、甲基松柏苷(Ⅶ)、阿魏酸-β-D-吡喃葡萄糖苷(Ⅷ)。结论:化合物Ⅰ~Ⅳ、Ⅵ~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植物针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汤华  程萍  林厚文  高雯  陆祎 《中药材》2007,30(6):655-657
对采自深圳大亚湾的总合草苔虫Bugula neritinaL.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石油醚层和正丁醇层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的方法,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胆甾醇(Ⅰ);胆甾-4-烯-3-酮(Ⅱ);胆甾醇肉豆蔻酸酯(Ⅲ);3,β5,α9α-三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酮(Ⅳ);3,β5,α6β-三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Ⅴ);尿嘧啶(Ⅵ);胸腺嘧啶(Ⅶ)。其中化合物Ⅱ-Ⅶ为首次从总合草苔虫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玫瑰树中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研究玫瑰树Ochrosia borbonica中的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采用理化分析及NMR、MS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玫瑰树枝叶9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羽扇豆酮(2)、白桦醇(3)、白桦酸(4)、熊果酸(5)、2α,3β-二羟基熊果酸(6)、11,12-去氢熊果酸内酯(7)、β-香树脂醇(8)、齐墩果内酯(9)、麦珠子酸(10)、木栓酮(11)、胆甾醇(12)、24R-乙基-5α-胆甾烷-3β,6α-二醇(13)、豆甾-7-烯-3β-醇(14)和β-谷甾醇(1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玫瑰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空心莲子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Toyopearl HW-40,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该植物有效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空心莲子草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层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环桉烯醇(Ⅰ)、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Ⅱ)、十八烷酸(Ⅲ)、二十四烷酸(Ⅳ)、齐墩果酸(Ⅴ)、熊果酸(Ⅵ)、(24R)-5A.豆甾烷-3,6-二酮(Ⅶ)、豆甾烷-22-烯-3,6-二酮(Ⅷ)、α-菠甾醇(Ⅸ)、β-谷甾醇(Ⅹ)、(22E,20S,24R)-5α-8α-桥二氧-麦角甾烷-6,22-二烯-3β醇(Ⅺ)、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Ⅻ).结论 化合物Ⅳ、Ⅵ~Ⅷ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兔尾草(Uraria lagopodioides(Linn.)Desv.ex DC.)的化学成分.方法:以各种柱色谱分离兔尾草的乙醇浸出物,对所得化合物以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其结构.并对其中黄酮成分进行了体外抗病毒试验.结果:所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硬脂酸(Ⅰ),正二十四烷酸(Ⅱ),β-谷甾醇(Ⅲ),正三十烷醇(Ⅳ),水杨酸(Ⅴ),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Ⅵ),当药黄酮(Swertisin,Ⅶ),当药黄酮-2"-O-α-L-鼠李糖苷(Ⅷ).结论:所有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茯苓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王利亚  万惠杰 《中草药》1998,29(3):145-148
从茯苓的乙醚、乙醇萃取物中分得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Ⅰ~Ⅷ分别鉴定为3β-羟基-16-α-乙酸氧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Ⅰ),O-乙酰茯令酸(Ⅱ),3β-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Ⅲ),β-香树脂醇乙酸酯(Ⅳ),O-乙酰茯苓酸-25醇(Ⅴ),O-乙酰茯苓酸甲酯(Ⅵ),茯苓酸甲酯(Ⅶ),ganodericacid(Ⅷ)。Ⅳ和Ⅷ系首次从裁等中分得,Ⅵ和Ⅶ系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得,Ⅰ和Ⅴ为2种新化合物。并首次报道了Ⅰ,Ⅱ,Ⅲ,Ⅴ,Ⅵ,Ⅶ的~(13)CNMR数据。  相似文献   

17.
老鼠簕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彭兴  龙盛京 《中草药》2006,37(7):971-973
目的研究老鼠A canthus ilicif oli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快速低压干柱分离,经理化常数测定,结合IR1、H-NM R1、3C-NM R、ES I-M S鉴定结构。结果从老鼠茎的75%乙醇提取液中共分得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六烷酸(Ⅰ)、豆甾醇(Ⅱ)、正三十四烷醇(Ⅲ)、2-苯并唑啉酮(Ⅳ)、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香草酸(Ⅵ)、4-羟基-2-苯并唑啉酮(Ⅶ)、槲皮素(Ⅷ)。结论化合物Ⅶ是首次报道的天然产物,化合物Ⅰ、Ⅲ、Ⅵ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报道。  相似文献   

18.
黑骨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秀海  周欣  赵超  龚小见  陈华国 《中草药》2009,40(5):708-710
目的 研究黑骨藤Periploca forrestii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反复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黑骨藤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乙酰基-乌苏-12-烯-11-酮(Ⅰ)、3β-羟基-齐墩果-11,13(18)-二烯-28-羧酸(Ⅱ)、齐墩果酸(Ⅲ),滇杠柳苷元A(Ⅳ)、正十六烷酸(Ⅴ)、正十七烷(Ⅵ)、东莨菪素(Ⅶ)、山柰酚(Ⅷ)、槲皮素(Ⅸ).结论 除化合物Ⅳ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Ⅱ、Ⅶ为首次从杠柳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光皮木瓜的化学成分Ⅱ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继续研究光皮木瓜枝条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光皮木瓜枝条部位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成分分离,根据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学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又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20(29)烯-3β,24,28-三醇(1),2α-羟基乌索酸(2),2α,3α,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8-酸(3),2α,3β,19α-羟基乌索-12-烯-28-酸(4),lyoniresinol-9′-O-β-D-吡喃葡萄糖苷(5),广寄生苷(6),(-)表儿茶素(7)。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木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凝胶柱等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用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八角茴香根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1,2-二甲氧基-4-丙烯基苯[(E)-1,2-dimethoxy-4-propenyl-benzene,Ⅰ]、甲氧基丁子香酚(metlmxyeugenol,Ⅱ)、丁子香酚(eugenol,Ⅲ)、香草醛(vanillin,Ⅳ)、山柰酚(kaempferol,Ⅴ)、芹菜素(apigenin,Ⅵ)、槲皮素(quercetin,Ⅶ)、正二十六醇(1-hexacosanol,Ⅷ)、二十五烷酸-α-单甘油酯(glycerol-α-pentacosanoate,Ⅸ)、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Ⅹ)、熊果酸(ursolic acid,Ⅺ).结论 化合物Ⅰ~Ⅳ、Ⅵ、Ⅷ、Ⅸ、Ⅺ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