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在日常采血工作中发现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献血不良反应 ,挫伤了一些人对无偿献血热情和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 ,扩大献血队伍 ,减少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笔者观察了无偿献血者中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 ,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顺德市 1 998年 1 0月~ 2 0 0 2年 7月无偿献血者 94 4 0 4人 (次 ) ,其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共 1 6 73例 ,男性976人 (次 ) ,女性 6 97人 (次 )。1 .2 方法与诊断标准 按《献血者健康体检标准》对献血资格评审 ,大多数献血者…  相似文献   

2.
彭德红 《全科护理》2013,(26):2446-2447
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无偿献血已渐渐深入人心,大多数人把无偿献血作为献爱心的一种具体形式。在献血过程中绝大部分献血者不会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但有极少数因精神、体质等各种因素可能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其中首次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占总献血不良反应率的78%,可见献血不良反应多发生在首次献血者人群。虽然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经过专业护理能很快缓解,但对献血者终归是一种身心方面感觉不愉快的献血经历,如果献血者首次献血就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对发展和稳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可持续发展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市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量的关系,为推广1次献血400 ml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广州市6个城区流动献血车的献血情况,计算无偿献血者中1次献血200 ml或400 ml者的比例,对其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者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6个城区流动献血车的总献血人数为289 730。其中,献血200 ml的有59 831人,占总献血人数的20.65%;献血400 ml的有229 899人,占总献血人数的79.35%。献血量200 ml的献血者中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576 6%)显著高于献血量400 ml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250 5%)(P0.05)。结论 1次献血400 ml的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1次献血200 ml者,为提倡献血量从200 ml到400 ml的转变提供了科学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连锁性献血反应5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锁性献血反应是指献血者看到他人献血发生不良反应而十分紧张,尚未采血或刚刚采血即发生反应[1]。笔者在工作中遇到5例,报告如下。1资料2004年10月29日,本血站在本地部队组织应急献血,共62人参加。献血者4人一组进入采血车,2名护士同时采血,当第2组4名献血者进入采血车时,车内正在处理前一组1名因空腹献血引发不良反应的献血者,此4人见此后,相继于献血时发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及处理见表1。表15名男性初次献血者连锁性献血反应情况序号拟献血量(ml)反应症状处理1200献血至160ml时突感心慌、恶心伴呕吐。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皮肤四肢湿冷…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大学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收集本站2006年1月~2010年12月12703名大学生无偿献血者献血体检表及献血反应记录,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女性656人,占5.16%,男性596人,占4.63%,女性反应率大于男性;首次献血者766人,占6.03%,2次以上献血者486人,占3.83%,首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率明显高于2次以上献血者;体重小于60 kg的献血者789人,占6.21%,体重大于60 kg 的献血者463人,占3.64%,体重越重,发生率越低;随献血者年龄增加而献血不良反应逐渐减少.结论 大学生献血发生不良反应与性别、体重、献血次数、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6.
单采血小板是很安全的献血方式,但在献血过程中献血者偶尔会出现不良反应,通过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献血者的相关血液指标信息,寻找应对措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更好地保留献血者,稳定献血队伍。对象与方法1对象2012年1月-2014年5月采集血小板9 225例(男性7359例,女性1866例;初次献血者4 168例,重复献血者5 057例),其中86例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男性46例,  相似文献   

7.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无偿献血者在献血时常发生恶心、晕厥等不良反应,尤其对于初次献血者,严重影响再次献血的积极性。为减少及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总结了采血工作实施过程中,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对采血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时间段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和无偿献血事业的推进,公民无偿献血非常踊跃。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对人们无偿献血的热情和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笔者对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时间段的关系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南昌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7-2020年南昌市中心血站605例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信息,分析发生的原因及提出相应对策。结果 2017-2020年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3%。首次献血者反应率高于二次以上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献血不良反应在不同季节发生率有差异,以冬、夏两季反应率高。结论在日常工作中,对年轻、体重轻的女性、首次献血者进行重点关注,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保留更多的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福建省血液中心血液安全监测工作开展的特点,对该中心血液安全监测过程中上报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献血者的特征要素和献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为有效开展献血不良反应的哨点监测和保障献血者安全的改进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9~2021年福州地区全血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238894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三年的报告发生率和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献血者的基本情况以及献血不良反应种类等;以2021年所有全血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和发生诱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献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 三年里238894例献血者中共报告8248例献血不良反应,总体献血不良反应的报告发生率3.45%(8248/238894),献血不良反应分类中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占比98.46%(8125/8252);献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女性(4.17%)高于男性(2.92%),初次(5.38%)高于再次(1.58%),献血地点为献血车的献血者(4.39%)高于献血屋/方仓(2.02%)和站内(1.39%),高校团体(6.93%)高于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11.
自1998年10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来,我市的献血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献血模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有偿献血转化为无偿献血,在献血过程中,护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对献血者进行及时正确的护理,不仅是对献血者的精神安慰与体贴,同时能减少或避免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保留献血者,动员其再次献血小板促进无偿机采血小板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浅谈以下几点机采血小板的护理体会。1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热情接待每位献血者,认真细致地做好宣传指导工作。采集前应认真观察献血者的心理反应,对个别献血者存在不良的…  相似文献   

12.
杜红梅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1):951-952
目的探讨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个体相关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证献血者的健康。方法对2008年4~12月本站采集的516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单采献血者发生不良献血反应个体相关影响因素及影响效果。结果 516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44例,总反应率8.5%,其中轻度10(1.9%),中度3例(0.6%),重度未见;枸盐酸盐中毒占31例(6.0%),不同个体因素的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不同。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献血反应的主要因素有:性别、体重、血液体外循环量。结论性别、体重、血液体外循环量可能是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因素造成的低血容量是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低体重、初次献血、年龄偏小的女性更容易发生献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衢州市中心血站2016—2017年不愉快献血经历献血者的回访结果,为提高献血者保留工作寻找方法。方法将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不满意的644例不愉快经历献血者按照路径回访后的再次献血情况进行统计,并按类型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 644例不愉快献血经历献血者中有222例再次参加献血,再次献血率34.47%。其中不满意献血者再次献血率最高达39.80%。结论对不愉快经历献血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回访,既保留了献血者,也提升了无偿献血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采血过程中,因精神因素、空腹献血、过度疲劳、环境因素等可引起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不良反应,影响献血者的热情。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建立一支安全、固定的献血队伍,保证临床供血,应该为献血者创造舒适的献血环境。为此,笔者进行了在温度相当的条件下,献血车内、采血室内(包括采血屋)献血反应的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无偿献血者年龄与献血不良反应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年龄与献血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对11964人次无偿献血者中226例发生献血反应分析比较。结果本调查中18~25周岁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率为3.16%,26~40周岁的反应率为1.11%,41~55周岁的反应率为1.05%。结论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者年龄有关,应重视献血不良反应中的年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临床表现,探讨如何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方法按《献血者健康检杏要求》GB18467—2001及《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选择满足机采血小板条件的献血者,采集单(双)治疗量血小板。结果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机采血小板供者共3258人次,仅有1.2%的献血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为减少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机采血小板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原因、种类、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护理,对保障献血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心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次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率显著高于2次及以上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率[1],而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反应最重要的因素.据报道,在献血不良反应当中,绝大多数是由于献血者精神过于紧张造成的,其中的多数又发生在初次献血者[2].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对大学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380名无偿献血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其中190名大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简单的献血前后注意事项提示,其余19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组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比较2组献血者的献血知识知晓率、献血满意度和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献血者献血知识知晓率、献血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可提高大学生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认知度,并能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按摩在处理献血不良反应中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将500名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除按常规献血不良反应处理外并进行足三里穴位按摩,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献血不良反应处理,必要时给予药物对症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轻度、中度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在各时间段好转的献血者数差异具统计学意义;重度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处理献血不良反应中,辅以足三里穴位按摩可明显缩短不适症状持续时间,减少药物的使用;方法简单易行,容易被献血者接受。  相似文献   

20.
于良 《当代护士》2015,(12):16-18
综述了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进展。内容包括无偿献血心理护理的机制、献血者心理特点的影响因素以及心理护理的实施。认为在献血过程中,针对献血者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合理的心理护理有助于减少或避免献血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