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近来年麻疹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 14 0例麻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大部分患儿均为外地户籍且未接种麻疹疫苗 ,有 2 0例年长儿接种过麻疹疫苗 ,但未加强注射。结论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确能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但必须按期实行复种。提示 ,只有做好流动人口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 ,才能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08年麻疹的流行情况,掌握麻疹的流行规律,为麻疹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2008年1~12月我院278例出院麻疹病例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1~12月我院出院麻疹病例278例,死亡0例;麻疹病例呈散发,4~7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小年龄人群,小于10岁的病例为170例,占全部病例的61.2%;在278例麻疹病例中,无免疫史的72例,占25.9%;免疫史不详者120例,占43.2%。麻疹发病呈明显的周期性分布,平均每3年1个周期。结论:应加强麻疹病毒的常规免疫,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定期进行查漏补种工作,同时建立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做好麻疹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自1965年普遍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以来,已控制了麻疹的流行,麻疹已被国际消灭疾病特别丁作组(ITFDE)列入全球性可能消灭的8种传染病之一。2005年2月我科集中收治麻疹患者2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麻疹是我区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麻疹减毒活疫苗(简称麻苗)普种以后,其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基本控制了流行.但近年我区各地又有上升趋势,局部出现暴发流行,笔者结合基层防疫工作的实践体会,对其流行特点、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武汉市2007年麻疹暴发流行的因素,总结控制疫情的经验,以利更好地预防控制麻疹流行。方法研究2007年武汉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702例麻疹病例的人群分布、月份分布、传播情况、预防接种史、以及麻疹的基因分型。结果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8月龄以下儿童,以6—8月龄小儿发病者最多;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2月份,有明确免疫接种史的仅占6.48%;主要传播场所为医院和诊所,占56.55%;基因分型主要是H1a型,另有2株核蛋白基因变异率达2.6%。结论2007年武汉市麻疹暴发流行的原因与婴幼儿麻疹抗体免疫力达不到有效的保护水平以及对麻疹病人忽视及时隔离而导致的传播,另外麻疹基因发生变异对麻疹暴发流行的影响尚需密切观察与监测。加强对育龄妇女的麻疹抗体监测,必要时进行加强免疫,以提高新生儿的抗体水平,减少小月龄婴儿麻疹的发病;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控制麻疹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麻疹住院患者4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南通市2005年麻疹暴发流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 ̄6月收治的430例麻疹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30例患者中,男235例,女195例,分别占54.65%和45.35%。发病年龄:儿童138例(32.09%),成人292例(67.91%);临床表现:有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结膜炎、早期出现麻疹粘膜斑、在病程的3 ̄5天出现典型的皮疹等麻疹症状;出现并发症369例(85.81%),包括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喉炎、肝炎、脑炎。经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及免疫治疗后均痊愈。结论:麻疹的发病年龄后移,以成人为主,其临床表现典型、并发症多、预后较好,免疫调节治疗能缩短病程、减缓病情。疫苗的补种能预防麻疹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自广泛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以来,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在一些免疫接种比较好的地区,已将麻疹发病控制在最低水平。有的地区连续几年没有病例发生,接近消灭水平我市区近年来虽然全面开展计划免疫加强冷链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存在个别村屯时有麻疹发生,麻疹的预防效果如何,关键在于麻疹疫苗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和肌肉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佐治紫癜性肾炎(HSPN)的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控制感染、脱敏、糖皮质激素、抗凝、饮食调整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IVIG麻疹减毒活疫苗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紫癜消失时间、肉眼血尿消失时间、镜下血尿消失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和麻疹减毒活疫苗佐治HSPN效果好,能缩短紫癜消失时间、肉眼血尿消失时间、镜下血尿消失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2008年11月10日出生。患儿无药物过敏史,对鸡蛋不过敏,询问无接种禁忌证。接种前体检各项指标均正常。2010年7月1日10∶00在预防接种门诊强化接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中国生物技术集团  相似文献   

10.
麻疹减毒活疫苗(简称麻疹疫苗,以下同)接种是预防控制乃至消除麻疹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然而,接种麻疹疫苗后个别儿童可能发生发热出疹性疾病并因此引发纠纷,此时的病因诊断常关系到临床医生的诊疗方案和患儿的病程预后,也会决定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最终诊断和补偿结果。现将一起接种麻疹疫苗偶合出疹性疾病案例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重症麻疹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合并较严重的并发症如重症肺炎、心力衰竭、超高热、中毒性脑病、脑炎、消化道出血等时称为重症麻疹。重症麻疹因并发症多,预后不良,病死率高。自1965年开始普遍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以来,麻疹发病率一直呈下降趋势,近年来,因年青母亲中易感人数增加,其出生子女缺乏母传抗体或抗体水平很低,婴幼儿麻疹病例明显增加,且重型病例较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和分析2014年北京市丰台区某医院麻疹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发生的原因,为今后控制麻疹疫情提供参考。方法现场收集疫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4年3月4~14日,北京市丰台区某医院发生一起麻疹暴发疫情,共报告病例12例,均为医务人员,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和出疹症状。病例所在科室处于楼梯口附近的共6个。门诊楼医务人员9例,住院楼医务人员3例。12例病例中有免疫史者4例,免疫史不详与无免疫史者分别为3例和5例。结论免疫空白是此次医院内麻疹疫情暴发的原因,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接种是控制麻疹疫情蔓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控制麻疹的发病率,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对所有麻疹报告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此次疫情发病率为20.8/10万,发病年龄在20岁以上且多为农民。提示今后要加强成人的麻疹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一起同时接种麻疹及百白破三联疫苗致过敏性紫癜案例进行分析,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结果该案例经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鉴定为"过敏性紫癜,不能排除疫苗免疫接种为诱发因素"。结论国家有关部门应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机制才是长效之策。  相似文献   

15.
5122例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陆枫林(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南京210009)李根福(山西省阳泉铁路医院阳泉045000)为了揭示住院病人的病死率、死亡年龄、死因、恶性肿瘤占总死亡数的构成比及其变动情况,对我院1954年~1995年5122例住...  相似文献   

16.
2776例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庞辉  卢建军  龙思哲 《中国病案》2010,11(10):33-34
目的分析住院死亡病例特征。方法收集2004年-2009年住院死亡病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构成住院死亡的主要疾病,占全部死亡数的68.84%。结论死亡病例特征分析对开展预防保健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0491例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胡胜荣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病案室武汉430030关键词死亡病例;死因顺位;统计分析中图法分类号R195.3,R195.4死因统计是研究社会卫生问题和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对我院近20年住院死亡的10491...  相似文献   

18.
谭妙莲  汪波  龙硕 《海南医学》2014,(3):420-422
目的 分析住院死亡病例死亡原因,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2年836例住院死亡病例病案信息,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死亡病例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36例死亡病例中男性546例(65.3%),女性290例(34.7%),男女性别比为1.88∶1;50~80岁年龄组占53.24%;死因前五位分别是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结论 男性、50岁以上中老年人是高危人群,以肿瘤、心脑血管病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主要死因,应当针对高危人群、高危因素加强疾病预防控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传染性强,在社区及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地方,易造成流行。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普遍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以来,已基本控制了麻疹的大范围流行。但近几年由于人员流动性加大,部分偏远地区未能按时接种麻疹疫苗,麻疹发病率有所增加,且成人病例增加,其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有了新的特点。我院自2009年5月-2011年9月共收治麻疹病人127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住院病人死亡的原因,为医院管理者进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某院2003-2007年住院死亡病例819例。结果:循环系统疾病患者住院病死率居各类疾病系统死亡之首,其次为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平均死亡年龄为65.71岁。结论:加强死因顺位前5位痰病的防治工作,可降低住院病死率,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