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有晶状体眼中用负度数的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在8例11眼高度近视角膜较薄的患眼中植入房角支撑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手术前,后平均远视力分别为0.04和0.6,平均近视力分别为0.75和0.70,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74和0.91,其中2眼瞳孔变形伴有眩光,未发现房角损害相关的青光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对屈光度为-8.25~-28.00D的32例(53眼)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Verisyse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前、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屈光度数、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53眼均成功植入Verisyse人工晶状体。术后第6个月时,患者裸眼视力≥4.7者占100%,最佳矫正视力≥4.9者占84.9%,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0.6%患者术后屈光度在预期的±1.0D之内;眼压、角膜内皮计数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但其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前,屈光性手术方法众多,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角膜屈光性手术,另一类是晶状体屈光性手术.前者包括角膜镜片术或表面角膜移植术、角膜磨镶术、角膜内镜片植入术(如角膜基质内角膜环植入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自动板层角膜成形术(AL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以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等.后者如透明晶状体摘出术包括植入与不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有晶状体眼植入双凹或凹凸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有晶状体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等.以往的各种屈光性手术均存在诸多的缺点和并发症,相对而言,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除具备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诸多优点外,人工晶状体植入更符合生理解剖状态,并大大减少了并发症,被视作一种前景甚好的屈光性手术.  相似文献   

4.
人工晶状体眼的立体视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立体视(stereopsis)是人类和动物双眼视觉功能的高级部分,由双眼视差引起的深度知觉,具有感知三维空间各种物体的远近、前后、高低、深浅、和凹凸的能力,与人的工作及生活能力密切相关。因此评价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测定立体视。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单视矫正和双眼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匹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种新型功能型人工晶状体面世,为满足临床不同需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对于推动白内障手术更趋完美起到了积极作用.每种人工晶状体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如何联合应用两种不同的人工晶状体,提供混合视力以发挥每种人工晶状体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然而目前对单视矫正和双眼不同人工晶状体匹配原则理解还存在偏差.强调在单视矫正和双眼不同人工晶状体匹配时,应充分考虑同患者的沟通,说明预期效果和实际效果的差异,详细介绍手术后心理适应过程的长期性,避免盲目性,争取给患者提供最大的受益,这也是临床医师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V4c型ICL)植入术后拱高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中度及高度近视行V4c型ICL植入术60例(118只眼)的临床资料。术眼屈光状态为等效球镜度(-11.26 ±3.87)D。观察术后拱高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对比由...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探讨可折叠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眼睫状肌收缩功能与伪调节力的关系。方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囊袋内可折叠IOL植入术后3个月,采用红外验光仪中调节性微波动分析软件检测瞳孔直径2.0—3.5mm、对光反应良好的50例患者(50只眼)的睫状肌调节性微波动高频成分(HFC),并与患者术眼的伪调节力、IOL移动度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HFC与IOL移动度呈正相关(r=0.702,P〈0.01),IOL移动度与伪调节力呈正相关(r=0.861,P〈0.01),HFC与伪调节力呈正相关(r=0.915,P〈0.01)。即IOL植入术后睫状肌的收缩能力越强,则IOL移动度越大,术后伪调节力越强。结论可折叠IOL植入术后术眼的睫状肌收缩可能导致IOL移动,这可能是IOL眼伪调节力增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不同年龄高度近视眼患者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资料完整的高度近视眼患者进行研究,共75例(150只眼),其中男性23例,女性52例,年龄(28.99±7.26...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Phakic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高度近视63例(117眼).球面等效屈光度-6.25~-19.00D,矫正视力≥0.8者101眼,0.5~0.6者15眼,1眼<0.3.术前检查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超声生物显微镜、眼压、散瞳前后屈光度、角膜曲率、轴长、前房深度、角膜厚度及角膜水平经线直径(WTW).屈光度取较平均的值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Starr公司专用公式;根据角膜水平直径加0.5 mm选择人工晶状体的长径;人工晶状体为美国Starr公司产品,以胶原异分子聚合物为材料,双凹单片式.术前行钇铝石榴石晶体(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每眼2点,相隔90°,手术选择表面麻醉,经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置于透明晶状体与虹膜之间,吸除黏弹剂,缩瞳,充盈前房.术后检查屈光度、角膜、前房、眼压、人工晶状体等情况.结果 117眼均成功,术后视力提高,屈光度明显降低且稳定,随访无回退,前房深度无改变,术后无持续眼压升高,人工晶状体相容性好,2例(2眼)前囊下晶状体局限性浑浊.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预测性好,视力恢复迅速,无严重并发症,适用屈光度范围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患者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在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高度近视患者16例(32只眼),年龄(27.56±4.50)岁(19~35)岁,其中10例接受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Visian ICL),6例行虹膜夹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Verisyse).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测量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远视力、调节近点、正负相对调节(PRA/NRA)、调节灵活度.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远视力分别为4.84±0.12、4.91±0.11、4.92±0.11:调节近点分别为(10.02±1.92)cm、(14.38±3.59)cm、(13.19±2.91)cm.术后1周和3个月时较术前明显远移(F=19.45,P<0.05);PRA/NRA、单眼调节灵活度术前分别为(-2.29±0.48)D、(2.06±0.29)D、(9.50±2.00)cpm,术后1周分别为(-2.05±0.33)D、(2.09±0.27)D、(9.34±1.70)cpm,术后3个月分别为(-2.19±0.35)D、(2.14±0.27)D、(9.63±1.76)cpm,正负相对调节和调节灵活度手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调节近点明显远移,正负相对调节和单眼调节灵活度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Xu M  Li WS  Zhao YE  Wang QM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2):104-107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植入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和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视功能。方法32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根据自愿原则,采用非随机对照方式分成两组,试验组13例患者(24只眼)植入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对照组19例患者(30只眼)植入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及在最佳矫正视力基础上获得的近视力、近点及调节幅度、立体视觉。检查结果以年龄作为协变量,进行成组设计定量资料一元协方差分析。结果随诊期间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试验组最佳矫正视力为4.96±0.15,对照组为5.02±0.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试验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基础上获得的近视力为4.65±0.15,对照组为4.60±0.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8)。试验组术后主观近点为(56±9)cm,对照组为(61±11)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试验组术后调节幅度为(1.30±0.40)D,对照组为(1.20±0.36)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试验组术后立体视觉为43.24”±18.25”,对照组为60.00”±23.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3)。结论植入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患者术后可在保持最佳远视力的同时获得一定的近视力。两种人工晶状体在矫正远视力、远矫下近视力、主观近点、术后调节幅度及近距矫正基础上的立体视觉检查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假晶状体眼的调节灵活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调节灵活度,为临床改善假晶状体眼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30人60眼,年龄(62.77±5.27)岁(50~70岁)。其中单眼假晶状体眼16人,双眼假晶状体眼14人,44眼为假晶状体眼。测量调节幅度、近距离调节灵活度。采用SPSS11.0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移近法单眼调节幅度(2.35±1.14)D,单眼调节灵活度(13.68±4.47)周/分,双眼调节灵活度(11.76±3.66)周/分,单眼调节灵活度与单眼调节幅度不存在相关(r=0.023,P=0.442)。结论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假晶状体眼患者,调节灵活度是独立于调节幅度的伪调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囊袋内植入不同襻长人工晶体后偏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量不同襻长的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后偏心值,确定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更适合囊袋内植入的人工晶体的襻长。方法:采用通过眼底照相系统摄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 周和3 个月前囊像,应用自制同心圆图表确定角膜和人工晶体光学中心,利用计算机软件测量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作为人工晶体偏心值,对62 只襻长分别为12.0mm 和12.5mm 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眼行活体测量。结果:襻长12.0mm 和12.5mm 人工晶体术后1 周和3 个月的偏心值分别为0 .25 ±0.15mm 、0.03 ±0 .13mm 和0.20 ±0.07mm 、0.21 ±0 .10mm .结论:总长度为12 .5mm 的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比12.0mm 的更稳定。  相似文献   

14.
Hong R  Wu H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2):93-95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裂的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184例(200只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裂者29例(29只眼)行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10例囊袋内植入,19例睫状沟植入。术后3个月随访,裸眼视力1.0以上者17例(58.62%),0.5~0.9者10例(34.48%);矫正视力1.0以上者22例(75.86%),0.5~0.9者5例(17.24%)。本组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瞳孔缘虹膜咬伤,前段玻璃体炎症等。结论对于后囊破裂及玻璃体脱出的患者,适当利用残留的前、后囊作为支撑,清除前段玻璃体,仍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5.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眼压改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Wu X  Zhu S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5):339-34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的眼压变化。方法对49例(53只眼)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前及术后定期眼压测量。结果发现无论术毕对切口缝合与否,术后10~12小时眼压均较术前明显升高;缝合切口组眼压的升高程度明显高于不缝合切口组(t分别为4.41和3.32,P分别为0.0001和0.0020)。术后16只眼眼压>3.00kPa(1kPa=7.5mmHg),其中缝合切口组10只眼(10/20,50.0%),不缝合切口组6只眼(6/33,18.2%),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χ2=5.9820,P=0.014)。术后22~24小时眼压已明显降低,46~48小时已降至术前水平。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眼压有不同程度升高,缝合切口者眼压升高更为显著,应于术后注意测量眼压,以便及时作相应处理,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前囊膜夹持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伟  陈桂文  曹晟玮  梁诚之 《眼科》1999,8(2):80-81
目的:探讨一种不用后囊膜作依托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改良的手术方法。方法:对8例(8只眼)因外伤、手术误伤及手术切除引起后囊膜有较大破孔、难以依托后房型人工晶体的病例采用前囊膜夹持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矫正视力≥05者6只眼,占75%。无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并发症。结论:前囊膜夹持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简便安全,既有利于人工晶体的固定,又有利于阻止后发白内障的形成,适用于晶体前囊膜存在、后囊膜有较大破孔的病例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7.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观察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80例(84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并将术后视力及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1.0者9眼(11%),0.4~0.9者58 眼(69%),平均视力0.60±0.15,6月平均视力0.71±0.15。术中并发症主要是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及虹膜瞳孔缘咬伤,分别为12眼(14%)和5眼(6%);术后并发症主要是不同程度角膜水肿22眼(26%)。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优越性。但初始阶段应注重正规化的培训和规范化的手术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36例(39只眼)白内障患者,分别选择巩膜隧道切口及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同时植入后房型PMMA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84.62%、87.08%、89.74%。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满意,安全、快捷。伴高度近视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性青光眼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Wu L  Yin J  Yao K  Wu R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3):183-185
目的 了解前房型人工晶体(anteriorchamberintraocularlens,AC-IOL)植入术后对眼压,房角的影响及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调查62只眼AC-IOL植入术后,随访期为3个月至7年,平均31个月,眼部检查着重度的检查,白内障类型以外伤性及老年性为主,手术方式包括眼前段切除术或白内障囊外摘除(extracapsularcataractextraction,ECC  相似文献   

20.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1例老年性、并发性和先天性白内障施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通过3.2mm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通过5.5mm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