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针灸处方学》(以下简称《处方学》)是一本好书,值得针灸工作者认真一读。处方用穴作为针灸临床治病要素之一,古今医家多有论及,但几乎历代所有处方及其论述都散杂于针灸通论性著作或其他医籍之中,专论处方者阙如,使后学颇感不便。《处方学》付梓则填补了这一空白,为系统整理和研究针灸处方创造了有利条件。《处方学》好在不仅是第一本针灸处方专著,还在于它发展了针灸处方学理论,把古今  相似文献   

2.
陈泽林 《中国针灸》2007,27(3):223-224
本文介绍了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针灸处方学》的成书背景,将该书的特点概括为:(1)确立以部位为主线的针灸处方思路;(2)明确处方与处方学的关系;(3)承古与创新有机结合,突出《针灸处方学》与时俱进的科学性。《针灸处方学》教材的出版在《经络腧穴学》与《针灸治疗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完善了针灸学课程体系,填补了针灸推拿学专业知识结构的空白,是针灸学科取得发展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3.
《内经》针灸处方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中对针灸的论述甚为详备,其内容丰富而具体。几千年来,针灸治疗在原则上还不能超出它的范围。为此,笔者收集了《内经》的针灸处方进行了整理,并作初步的探讨。一、《内经》针灸处方的概况所谓针灸处方,是指用针灸治疗疾病时,针对某一病证而拟定的施术穴位及施术方法。本文收集了《内经》针灸处方共412个。收集的标准是:在论述某病或某证后指出取某经或某穴者,如“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盲之原,巨虚上  相似文献   

4.
针灸处方发展的研究针灸处方的发展经历了由单穴处方向配穴处方发展的过程。春秋至东汉是针灸处方及其理论的萌芽与形成时期。以经络辨证为依据的循经取穴是这一时期针灸处方的主要特点。晋至宋金是针灸处方的积累时期。这一时期针灸处方仍以单穴处方为主,也出现了一些配穴处方,缺乏对针灸处方配穴理论的论述。元明时代是配穴处方的发展与针灸处方的成熟时期。金元时期,针灸配穴理论得到了长足发展,推动了元代以后配穴处方的迅速发展和针灸处方的成熟。腧穴主对不是针灸处方,但它是针灸配穴处方发展的基础。《甲乙经》、《千金要方》、《针…  相似文献   

5.
晋隋唐时期针灸处方配穴的原则及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灸处方 ,是针灸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是直接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重要内容 ,是历代医家反复实践、不断总结 ,从积累之丰富经验中发展起来的。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针灸处方都有其不同的规律和特点 ,为推动针灸处方向标准化、规范化、定性定量化发展 ,为全面掌握古代针灸处方理、法、方、穴的组成特点 ,本文就晋隋唐时期的针灸处方进行了整理和研究 ,探求古代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1 针灸处方以单穴为主 ,多穴处方开始大量出现  晋代王叔和所著《脉经》中 ,记载针灸处方 1 37首[4 ] ,其中摘自《伤寒论》的 1 0首 ,摘自《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6.
此文选取了200个针灸医案,涉及针灸治疗内外妇儿疾病,节选于两晋至明清的21本古籍,如《扁鹊心书》《针灸大成》《古今医案按》《卫生宝鉴》等。这些针灸医案乃华佗、杨继洲、窦材等名家治疗疾病过程中的辨证、立法、处方的记录,也是他们对疾病的认知、辨证施治与临床经验的精髓。通过对古代针灸各名家医案的精解分析,能从堆金叠玉中为现代相关医疗从业者提供诊疗疾病的思路,对现代医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针灸甲乙经》的针刺处方和腧穴配伍规律.方法 :通过搜寻查阅《针灸甲乙经》中针刺处方的内容并构建《针灸甲乙经》针刺处方及腧穴配伍规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4.0软件对高频腧穴、特定穴使用、取穴部位、选穴归经使用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获...  相似文献   

8.
<正>针灸处方学是针灸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针灸组方理论与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历代针灸学专著记载的针灸处方可谓汗牛充栋,这些处方是针灸理论的结晶,临床治疗的基础,是贯穿针灸理论与临床应用的桥梁。针灸处方是针灸理、法、方、穴、术的综合体现。1针灸治则的体现针灸组方是在治则(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三因治宜)指导下严谨合理的配伍。古代文献中不乏这样的论述,如《灵枢·五邪》云:"阴阳俱有余,  相似文献   

9.
《内经》中近半数的篇幅论及了关于针灸的内容,揭示了针灸疗法的渊源,规范了十二经脉的名称,循行路线,论述了经脉病症、诊断及治疗.在《内经》中,针灸处方的配伍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方法,而且内容丰富,切合临床实际,主要因为阴阳、五行学说在当时已成熟的运用在针灸临床中,经络学说,病因病机理论也有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发病部位定针灸配穴的方法为后世针灸处方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东汉以前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为依据,系统地分析了东汉以前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认为从春秋战国至东汉时期,针灸处方及其理论由萌芽到形成。并具有四大原则及规律:循经取穴为主;以单穴为主;注重应用特定穴;出现了针灸处方配穴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灸甲乙经》作为针灸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式巨作,其研究者不在少数,该文从《针灸甲乙经》针灸处方概念入手,以《针灸甲乙经》治热病为研究点,利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尝试着找出《针灸甲乙经》中治疗热病的用穴处方规律,以便更好地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关于针灸处方四大要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灸处方,即针灸临床治疗的实施方案。孙思邈《千金翼方》26卷《取孔穴法第一》谓:“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指出处方是针灸辨证论治的中心环节。针灸处方的内容,有人认为选穴至关重要,也有人认为足够的刺激量是决定疗效的关键之一。然而,作为全面的处方,应当包括腧穴、疗法、操作、时间四大要素。只有恰当优选和组合应用这四大要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针  相似文献   

13.
《刺法灸法学》是一门方法学、技术学,是针灸学的关键组成部分,与经络腧穴学和针灸治疗学密不可分,共同构成针灸学科的主体内容。它是连接针灸基础与针灸临床的一门桥梁课程,更是培养针灸专业学生掌握各种针灸操作技术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因此实践教学在整个《刺法灸法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本课题对《刺法灸法学》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探索,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古代文献《黄帝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中关于失眠的条文进行搜集整理,统计、分析、归纳其病因病机和针灸治疗用穴,探究其配穴处方。发现这些文献对失眠症病因病机的阐述充分体现了古代医家的"整体观"和"既病防变"思想,其针灸配穴处方可供我们学习借鉴;古籍中论述失眠症"气滞心胸证"的针灸治疗处方急需引起当今医者的重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5.
于致顺     
1931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49年毕业于大连医学院,1956年至1958年于天津中医研究班第一届西学中班结业。现任黑龙江中医学院针灸系主任、主任医师、教授、腧穴教研室主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研究会理事,东北针灸经络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振兴针灸函授学院顾问。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中医学院从事针灸教学、科研和医疗工作,为本科生、研究生和西医医生讲授《腧穴学》、《针灸配方学》、《时间针法》、《五运六气》等课程,并编写了《针灸配方学讲义》、《腧穴学》、《简明时间针法》等著作,参加了《医学百  相似文献   

16.
探讨基于实践平台的《经络腧穴学》教学新模式,以促进教学相长。《经络腧穴学》作为针灸推拿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核心理论与实践课程。通过建立多个校内实践平台,如大学生针灸推拿技能协会、针灸推拿理疗室,推进校外医疗服务实践平台等,根据"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教学,构建"课堂教学-校内实践-社会服务"的《经络腧穴学》三维教学实践平台。可有效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经络腧穴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对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灸甲乙经》作为针灸史上的一次重要总结,里面记载了许多治疗癫狂疾病的针灸处方,本文通过对这些处方中的经穴进行整理和分析,挖掘处方中可能蕴含的关于治疗癫证的特定穴运用规律,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1研究对象《针灸甲乙经》中记载单纯治疗癫证的且含有经穴的所有针灸处方,而癫证和狂证混合描述在一起而难以分开的针灸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魏晋时期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一书中针灸理论包括腧穴及其主治、针刺手法、针刺的处方配穴特点、脉诊、体质与针刺之间的关系、针刺禁忌等几方面进行研究,大体上总结出《针灸甲乙经》一书的针灸理论框架体系。并通过其框架体系,梳理出《针灸甲乙经》一书对整个针灸理论框架体系的影响和奠基作用。为今后将《针灸甲乙经》与《黄帝内经》、《针灸大成》等前后针灸类书籍中针灸理论框架的比对打下基础。同时在梳理《针灸甲乙经》针灸理论框架体系中,可以简明扼要的对这本书中的针灸理论体系进行了解和剖析。  相似文献   

19.
赖新生教授主要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新生,男,1955年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著名针灸专家,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和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广东省针灸学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针灸学会刺法灸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中医专项专家组成员,香港针灸学会顾问。长期从事中医针灸学的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曾先后师从著名针灸学家司徒铃、靳瑞教授,尽得所传,且博览群经,采集众长,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针灸与针药结合治疗过敏性疾病(哮喘、鼻炎、蕁麻疹等)和脑病(中风、弱智、癫痫、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脑性瘫痪)等,对痛证、不孕不育等疑难杂症也有较好疗效。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级课题10余项,著有《岭南针灸经验集》、《针灸时间治疗概论》、《实用针灸处方学》、《针灸脑病学》等,荣获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多项;多次应邀赴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讲学和学术交流,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20.
尿潴留系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自行排出的临床综合征.分为急性尿潴留和慢性尿潴留2种.主要表现为下腹胀闷膨隆,尿意急迫,但无法自行排尿,或进行性的排尿困难。《中华大典.医学分典.针灸推拿总部》^[1]收录了《灵枢》、《千金要方》、《针灸资生经》、《普济方》、《针灸大成》等17部经典古籍,基本涵盖了针灸治疗该病自先秦到清末、有据可查的医学著作.因此.可以作为研究先贤针灸治疗尿潴留处方规律的有力证据。现将相关古代文献进行整理.探寻其针灸处方的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