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泌尿外科微创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患者85例,其中40例采用肋上通道PCNL(A组),45例采用肋下通道PCNL(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石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5例患者均采用微创PCNL治疗,无改开放手术。A组手术时间60~135 min,平均(70.2±12.3)min,2例患者术后尿路平片示残余结石,需进一步行体外碎石处理,清石率为95.0%(38/40)。B组手术时间85~140 min,平均(90.2±13.5)min,其中2例患者为双通道碎石,3例患者为三通道碎石;3例患者术后需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2例患者需二次手术碎石,清石率为88.9%(40/45);2例患者术中出血较多,术中给予输浓缩红细胞2 U,2例患者术后发热。A组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P<0.05);A组清石率较B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3,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脏器损伤、胸部并发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与肋下通道PCNL相比,肋上通道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手术时间短、清石率高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大结石的疗效。方法对56例输尿管上段大结石采用无管化PCNL结合EMS-3代超声弹道碎石清石系统治疗。结果 56例均成功建立皮肾通道并一期无管化单通道碎石。手术时间(20±8)min,出血量(25±10)mL,无大出血和感染性休克,清石率96.4%。结论无管化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大结石安全、有效,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孔径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8例拟行PCNL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标准通道组、微通道组,各39例。标准通道组术中通道扩张至24 F建立经皮肾通道、置入20. 8 F肾镜,微通道组术中通道扩张至16 F建立经皮肾通道、置入9. 8 F输尿管镜。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情况[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时间、术后4 h舒适度评分(BCS)、术后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输血率、发热率)发生情况等,以及两种不同孔径通道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结果微通道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低于标准通道组[(2. 2±0. 6) m L比(12. 3±2. 0) m L](P <0. 01)。微通道组患者术后4 h BCS高于标准通道组[(2. 96±0. 17)分比(1. 56±0. 39)分],VAS评分低于标准通道组[(4. 0±0. 7)分比(7. 0±1. 3)分](P <0. 01)。标准通道组的输血率、发热率分别为7. 69%(3/39)、12. 82%(5/39),微通道组分别为5. 13%(2/39)、15. 38%(6/39),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一期手术成功率均为100%(39/39),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标准通道与微通道两种不同孔径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相似,但微通道PCNL在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术后舒适度、降低术后疼痛方面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输尿管镜取石(URL)与经皮肾镜取石(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东莞市长安医院收治的12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将其分成URL组和PCNL组,各63例。URL采用输尿管镜取石治疗,PCNL组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RL组住院时间较PCNL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RL术后发热率低于PCN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URL与PCNL治疗均有明显效果;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偏大的患者,建议采用PCNL治疗,但是其住院时间较长。临床医生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时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和经输尿管镜取石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发轻度肾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发轻度肾积水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4例行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对照组34例行经输尿管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术后清石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输尿管软镜鞘和肾镜鞘在肥胖患者输尿管上段结石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中的应用,评估输尿管软镜鞘在PCNL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腰椎3、4水平)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软镜鞘组21例和肾镜鞘组24例。软镜鞘组在经皮肾穿刺成功后使用输尿管软镜鞘作为工作通道;肾镜鞘组常规应用肾镜鞘作为工作通道。比较分析两组碎石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残石率、感染率、输尿管狭窄发生率。结果:软镜鞘组手术时间、碎石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肾镜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镜鞘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肾镜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镜鞘组输尿管狭窄发生例数少于肾镜鞘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CNL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中,应用输尿管软镜鞘建立工作通道,可缩短碎石时间、减少出血量及术后感染,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恬 《黑龙江医学》2014,(11):1267-1268
目的 分析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在鹿角形肾结石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70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给予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及肋下通道PCNL,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少数发热,后好转。结论 肋上通道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具有较高的清石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经皮肾镜碎石(PCNL)与小切口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因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CNL术29例(PCNL组),小切口切开取石术20例(切开取石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期结石清除率、术后输血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和费用等。结果 PCNL组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低于切开取石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6%比100.0%,P=0.401),PCNL组手术时间低于切开取石组[(44.9±9.6)min比(58.4±9.0)min,P<0.001],术中估计出血量[(38.6±23.1)mL比(18.3±12.4)mL,P<0.001]及住院费用[(21 085±1719)元比(10 887±1189)元,P<0.001]高于切开取石组。但2组在住院时间,输血率及术后发热等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L和小切口切开取石处理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清石率高,PCNL比小切口取石出血风险大,费用高,可根据患者意愿和自身条件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经皮肾镜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手术疗效。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2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2例使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12例使用经皮肾镜术(PCNL)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石率、术后2天疼痛评分、术后3天下床率。结果所有患者均取石成功,RLU组手术时间为(90.3±18.2)min,稍长于PCNL组的(85.2±19.6)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PCNL组为(92.4±10.6)ml,高于RLU组的(48.6±9.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天采用"疼痛强度评分量表"进行疼痛评分,RLU组为(3.0±0.6)分,显著低于PCNL组的(6.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天下床率,RLU组为83.3%(10/12),PCNL组为25.0%(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摄KUB片,了解结石的清除率,RLU组为100%(12/12),PCNL组为91.6%(1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8个月,未见输尿管狭窄和输尿管结石复发。结论 PCNL与RLU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上都具有满意的疗效与安全性,RLU术中出血较少,对肾无损伤,一次性结石的清除率高,术后恢复较PCNL快,在有条件的医院,医生技术成熟,RLU可适当开展,可作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面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疾病,对输尿管镜取石与经皮肾镜取石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120例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均分为两组,URL组患者60例,PCNL组患者60例。对两组患者的结石负荷、手术时间、术后发热、血红蛋白降低值、总住院时间及清石率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URL组结石大小为(1.0±0.3)cm,PCNL组为(1.4±0.4)cm。URL组1例结石上移至肾盂终止手术,其余59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取净结石。结论:URL和PCNL在该种类型的疾病治疗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是比较理想的,不过经过一系列的对比,PCNL的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对于部分患有这种类型的疾病的患者使用PCNL来完成治疗,相对来说效果比较好一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200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 40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856例,女性544例.年龄6~ 76岁,平均(46±12)岁.肾结石98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420例.结果 1 400例PCNL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80~ 150 min,平均(90± 15) min,术中出血量为50~800 mL,平均出血量160mL.平均住院天数为4~7d,一期结石清除率81%,术中术后明显出血43例,8例出现保守治疗难以控制大出血,1例切除患肾,另7例行介入栓塞治疗,余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PCNL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1年4月被确诊为上尿路结石并接受PCNL治疗的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肾结石10例,双肾结石8例,左输尿管上段结石1例,左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双肾结石1例。结石直径10~40 mm。术前均经B超、CT平扫+三维重建检查明确诊断,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判断有无输尿管梗阻。结果 20例患儿共26侧肾接受PCNL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35±1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0±5)ml。术后全部留置肾造瘘管,2~5 d后拔除,患侧留置双J管,2周后在膀胱镜下拔除。术后住院时间为2~6 d,从静脉途径给予抗生素治疗3~5 d。术后随访6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复查B超,15例患儿肾和输尿管未发现结石,无复发,肾盂积水消失或减轻;4例有结石残留;1例复发。结论 PCNL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程瑞洪  蒋小雷  卢东  吴运军 《西部医学》2012,24(8):1563-1564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肾结石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建立经皮肾通道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08例均Ⅰ期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95.37%的患者Ⅰ期结石取净,碎石手术时间为45~150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0.5d,5例行Ⅱ期碎石术。3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经抗休克治疗后缓解;5例患者术后出血,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结论采用超声引导穿刺建立经皮肾通道联合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治疗肾结石安全、可靠,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与评价经皮肾镜应用第四代EMS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206例,6例曾行肾切开取石,3例曾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前KUB测量结石最大1.7~6.3cm。在B超引导下穿刺并扩张建立经皮肾镜操作通道,采用EMS第四代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治疗肾结石,对其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06例均一期建立经皮肾通道,手术总的结石取尽率89.4%,肾盂梗阻解除率10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1d。平均手术时间74min。单发肾结石取尽率92%。术后泌尿系X线片检查显示21例残石8,例肾残石经原通道二期取石,4例残石掉入输尿管行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5例术后1个月体外冲击波碎石,4例术后1个月复查结石自行排出。27例术后短期发热,经予以对症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随访1~6个月,无出血、感染、肾周积液。5例肾结石合并肾积脓患者先经皮肾穿刺后置引流管,控制感染半月后行二期碎石。3例术后出血较重,均予以保守、对症治疗出血控制,其中两例输血400ml,无中毒性休克发生。结论经皮肾镜应用第四代EMS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术治疗肾结石,可提高碎石、清石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出血,减少术后发热,具有高效、微创、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5例肾结石患者分别行MPCNL(69例)和标准通道PCNL(56例)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分别成功建立16F和22F经皮肾通道并一期行碎石术。MPCNL组手术时间长于标准通道PCNL组;单纯肾盂结石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低于标准通道PCNL组,而肾盏多发性结石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则高于标准通道PCNL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鹿角型结石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或术后出血明显需要输血治疗者分别为1例和3例,术后发热分别为10例和5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两组伴有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前及术后1月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比较两组术后肾功能改善、稳定和恶化人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与标准通道PCNL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伴有肾功能不全结石患者术后近期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两种手术方式各有特点,标准通道PCNL联合应用EMS三代碎石清石系统碎石效率高,适合处理较大的肾盂结石;MPCNL碎石效率较低,但治疗肾盏多发性结石较标准通道PCNL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坦索罗辛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对输尿管上段结石体外震波碎石(ESWL)术后辅助排石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09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ESWL术后,随机分为A组(34例)、B组(33例)及C组(42例),分别应用尿石通、尿石通+坦索罗辛、尿石通+坦索罗辛+甲基泼尼松龙辅助排石,随访2月。结果 A,B,C组的结石排净率分别为50.0%,63.6%,81.0%(C组vs A组,P<0.01),结石排出时间为(3.35±1.16)d,(2.10±1.22)d,(1.54±0.85)d(B组、C组vs A组,P<0.01)。石街形成8例,其中A组6例,B组和C组各1例(C组vs A组,P<0.05)。3组肾绞痛发生人次分别为(0.38±0.60),(0.15±0.36),(0.10±0.37)(C组vs A组,P<0.05)。C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为11.9%(5/42),无一例因副作用停药。结论输尿管上段结石ESWL术后采用坦索罗辛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能够增加结石清除率、缩短排石时间、降低石街形成率并减少肾绞痛的发生,用于辅助排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不留置肾造瘘管必要性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研究标准的62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组术后不保留肾造瘘管,2组术后保留肾造瘘管,术中无明显活动性出血或并发症,两组术毕均留置双J管.结果 1组结石清除率90.3%,2组结石清除率9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平均手术时间(48.68±10.33)min,2组平均手术时间(47.58±12.15)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术后平均住院日(2.94±0.57)d,2组术后平均住院日(4.52±0.7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术后需镇痛率22.6%,2组术后需镇痛率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肾镜碎石术术后留置肾造瘘管并非必需,对于部分非复杂性肾结石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术后不留置肾造瘘管能缩短住院天数减少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8.
Cheng G  Xie LP  Li XY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276-278
目的了解非增强螺旋CT的结石CT值对预测上尿路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结石排空率的价值。方法对52例结石大小在0.5cm~1.5cm、需行ESWL的上尿路单发结石患者先行非增强螺旋CT检查,并测定结石CT值,经ESWL后复查B型超声及肾、输尿管、膀胱检查,随访3个月,根据碎石屑残留与否,将52例患者分结石排空组及结石残留组(将残留碎石屑<3mm者归入结石排空组)。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患者的基本特征、结石CT值、能量冲击次数。结果结石排空者36例(69.2%),结石残留者16例(30.8%),总的结石排空组与残留组的结石平均CT值分别为580HU±195HU和1032HU±271HU(t=6.84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的结石排空组与结石残留组的能量平均冲击次数分别为1527次±723次和2613次±519次(t=5.40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石CT值和能量冲击次数的OR值分别为0.993(95%CI0.988-0.998)、0.998(95%CI0.997-1.000)。结论非增强螺旋CT的结石CT值能预测体内上尿路结石ESWL后结石的粉碎率和排空率。CT值低者ESWL后结石容易被粉碎和易于排空;CT值高者结石的粉碎率和排空率明显下降,此类患者则可考虑选择输尿管镜下取石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碎石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和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 ,RLU)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临床资料,PCNL组31例和RLU组40例,对比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后1周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结果: 71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PCNL组[(48.52±17.51 )min]短于RLU组[(87.43±22.6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结石清除率PCNL组为96.8%(30/31),RLU组100%(40/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出血及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7个月,两组均未发现结石复发及输尿管狭窄。结论: PCNL和RLU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可视患者具体情况、单位设备条件、术者经验酌情选择PCNL或RL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