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减轻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近交系雄性SD大鼠作为肝移植的供、受者;采用单纯随机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抑制组和诱导组(每组供、受者各8只).对照组:供肝不用任何药物处理;抑制组:在获取供肝前24 h,经供者腹腔注射HO-1抑制剂锌原卟啉20 mg/kg进行预处理;诱导组:在获取供肝前24 h,经供者腹腔注射HO-1诱导剂钴原卟啉5 mg/kg进行预处理.获取供肝后,在4℃UW液中冷保存24 h.肝移植前检测供肝HO-1的表达水平;肝移植后6 h采血并获取移植肝标本,分离培养枯否细胞;检测受者的肝功能;检测枯否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观察移植肝组织病理学表现以及枯否细胞CD14 mRNA的表达水平和蛋白含量测定.结果 移植前诱导组供肝HO-1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移植后诱导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明显降低;移植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枯否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6含量减少;而且枯否细胞上的CD14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含量也明显低于抑制组.结论 诱导供肝HO-1表达上调可能抑制了枯否细胞的激活,从而减轻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枯否细胞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枯否细胞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枯否细胞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加以综述。结果 活化后的枯否细胞可产生和释放多种介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肝脏微循环。结论 枯否细胞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移植肝脏血红素氧合酶(HO-1)表达水平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移植术后肝脏功能的关系.方法 研究28例人类临床原位肝脏移植,根据供肝血红素氧合酶(HO-1)表达的平均值将供肝分为两组:移植前供肝HO-1高表达组和移植前供肝HO-1低表达组.比较两组移植术后血浆AST、ALT水平、胆汁中胆盐含量以及术前术后HO-1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再灌注后移植术前HO-1低表达组的HO-1 mRNA表达显著增加,而高表达组HO-1 mRNA表达却有所下降.肝脏移植后,术前HO-1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相比,血浆转氨酶显著降低,胆汁中胆盐含量明显高于后者.结论 移植术前HO-1低表达组供肝在再灌注过程中能够进一步诱导HO-1表达,与高表达组供肝相比其所遭受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较轻,移植术后肝脏功能较好.移植过程中HO-1表达的增强要比移植前HO-1高表达更具有细胞保护作用.免疫荧光染色证实枯否细胞是人类肝脏表达HO-1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4.
Kupffer细胞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双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upffer细胞足定居于肝内的巨细胞,在月十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门静脉恢复血流后刺激Kupffer细胞激活,释放活性氧族、多种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对肝脏造成损伤.另一方面又可上调HO-1的表达,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Kupffer细胞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移植肝组织P-选择素、ICAM-1基因mRNA表达变化以及供肝交感神经、枯否细胞对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氯化钆抑制供肝枯否细胞、六甲胺阻断供肝交感神经,观察肝移植术后4,8,16,24h移植肝P-选择素、ICAM-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肝移植术后肝组织P-选择素、ICAM-1基因mRNA表达增高,阻断供肝交感神经和抑制供肝枯否细胞,可下调P-选择素、ICAM-1的mRNA表达。结论:阻断供肝交感神经和抑制供肝枯否细胞能明显下调肝组织P-选择素、ICAM-1基因表达,减轻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抑制枯否(Kupffer)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活性对减轻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圈套寡核苷酸组,每组均为8只大鼠。圈套寡核苷酸组于移植术前2d经供者尾静脉注入120μg脂质体包裹的NF-κB圈套寡核苷酸。移植再灌注后2h,取各组受者移植肝分离枯否细胞。凝胶迁移变动分析法(EMSA)检测枯否细胞NF-κB蛋白结合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观察枯否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的表达,同时观察肝组织病理及肝功能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移植肝再灌注后2h,枯否细胞NF-κB活性及TNF-α、IL-6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光镜下肝细胞大量变性、坏死,伴有肝血窦明显淤血,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胆红素总量(TBI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相反,圈套寡核苷酸组枯否细胞NF-κB活性及细胞因子mRNA表达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移植肝未见明显病理组织学改变,肝功能明显改善。结论NF-κB圈套寡核苷酸能高效抑制枯否细胞NF-κB活性,并抑制其下游有害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移植肝的打击和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HO-1)是否可减轻大鼠脂肪变性供肝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敢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彤成轻度脂肪变性供肝;随机分为3组,A组(n=25)供肝切取前24 h腹腔注射血晶素125 mg/kg;B组(n=25)供肝切取前24 h腹腔注射血晶素125 mg/kg,移植肝血流开放时静脉注射Znpp 1.5 mg/kg,C组(n=25)供肝切取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受体肝移植后3、6、12、24、48 h分别取移植肝组织检测HO-1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中(TNF)-α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病理学检查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结果 术后各时段HO-1活性A组均显著强于B组及C组(P<0.05),而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段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A组均显著低于B组及C组(P<0.05),而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以术后12 h最为明显,A组表现为轻度,而B组及C组表现为中度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 诱导HO-1可通过抑制TNF-α的表达而减轻脂肪供肝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肝移植的常见危险因素,与早期移植肝的无功能和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当发生IRI时,会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和炎症因子,引起肝脏损伤,枯否细胞(Kupffer cells,KCs)的激活与其密切相关.同时,由于肝移植供肝的需求不断增多,脂肪供肝在肝...  相似文献   

9.
目前临床肝移植多采用非转流手术,术中阻断门静脉可导致肠道淤血、肠上皮的缺血缺氧,使肠道内环境改变,引起肠道内菌群失调,大量产牛细胞内毒素被吸收入门静脉[1].尽管肝脏枯否细胞可以清除内毒素,但移植肝的枯否细胞功能减退,移植肝成为内毒素损伤的主要靶器官,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2]."放血疗法"已为多数临床医牛接受,但肝移植中去除门静脉淤血多为经验性,缺乏实验依据.我们建立兔肝脏原位冷灌注模型,观察恢复灌流时去除门静脉淤血对血清内毒素及肝脏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以基因工程干细胞治疗的方式来改善缺血-再灌注状况,使移植肝脏更好地耐受缺血-再灌注,以减少移植术后的并发症,延长移植器官存活期。方法利用已建立的Wistar大鼠冷缺血原位肝移植(OLT)模型,术中经受体大鼠门静脉输入IL-13基因修饰的或未修饰的肝卵圆细胞(HOC)即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分别于术后1、3、7及14d检测受体大鼠肝脏功能变化、组织学变化、胆管上皮细胞(BEC)的增殖情况、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肝组织中HO-1 mRNA的表达,并观察移植大鼠术后的存活情况。结果转入IL-13基因的HOC对冷保存损伤的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术后7d,肝移植组和未转染组的α-SMA表达较转染组明显(P0.05);术后3d,未转染组和转染组的BEC增殖指数明显低于肝移植组(P0.05)。转染组术后各时相点的HO-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时相点的其他各组的水平(P0.05);移植术中经门静脉输入HOC对缺血性胆管损伤所诱导的BEC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BEC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肝移植组生存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转染组(P0.05)。结论IL-13的持续表达能促进术后移植肝内HO-1 mRNA的表达,这有利于对供肝的保护,有利于受体大鼠术后肝功能的恢复。促进HO-1 mRNA的表达是IL-13对BEC的具有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前5%~15%的肝移植患者因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而被迫再次移植,研究发现这与供肝冷保存后枯否细胞的活化及肝血窦内皮细胞的损伤密切相关[1,2].我们用含有银杏叶提取物(银杏黄酮苷,EGB761)的Euro-Collins液冷保存供肝,观察其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究其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介绍肝移植和肝切除后缺血 -再灌注损害的病理生理学 ,涉及一氧化氮、内皮素、细胞因子、枯否细胞和核因子 κB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肝脏是一易受再灌注损伤的器官,原位缺血再灌注〔1〕、移植肝脏〔2〕、离体肝脏〔3〕及孤立肝细胞(如枯否氏细胞〔4〕和肝实质细胞〔5〕)实验都表明肝脏可产生再灌注损伤。近年来实验表明,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多种机理有关。1氧自由基暴发性形成氧自由基的大...  相似文献   

15.
肝缺血—再灌注损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肝移植和肝切除后缺血-再灌注损害的病理生理学,涉及一氧化氮,内皮素,细胞因子,枯否细胞和核因子кB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N-乙酰半胱氨酸对鼠肝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提高肝移植手术后供肝存活率,研究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是否能减少移植肝的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 从大鼠肠系膜上静脉分别注入NAC15mg/kg或5%葡萄糖1ml,15min后取肝,以4℃UW液保存48h,再将鼠肝置于离体灌注仪上循环灌流2h。取各时点样本测转氨酶、乳酸、酸性磷酸酶和ATP。使用谷胱甘肽合成抑制剂BSO处理组,在取肝前2h经用腔注射BSO3mmol/kg。结果 NAC可以减少鼠肝冷缺血/再灌注后AST、ALT和LDH释放,提高胆汁分泌量。NAC抑制离体鼠肝酸性磷酸酶释放。用谷胱甘肽合成抑制剂BSO预处理后,NAC减少AST、ALT和LDH释放,提高胆汁产量的作用依然存在。结论 NAC可抑制鼠肝冷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与直接抑制枯否细胞激活有关,而与促肝细胞谷胱甘肽合成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转染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对大鼠脂肪肝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携带有HO-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5-HO-1),于供肝切取前48 h经阴茎背静脉将Ad5-HO-1注入供者体内,供肝置于4℃HTK液保存2 h,然后移植.对照组接受正常肝移植;轻度对照组接受轻度脂肪肝移植;轻度实验组接受注射Ad5~HO-1的轻度脂肪肝移植;重度对照组接受重度脂肪肝移植;重度实验组接受注射Ad5-HO-1的重度脂肪肝移植.术后观察各组大鼠的存活率及肝功能;观察移植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测定移植肝组织中HO-1的活性以及HO-1、Bcl-2、锌指蛋白A20、凋亡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重度对照组相比较,重度实验组的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下降(P<0.05).轻度实验组和重度实验组的HO-1活性分别高于各自的对照组(P<0.05).重度实验组移植肝组织中HO-1、Bcl-2及锌指蛋白A2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重度对照组(P<0.05),而Caspase-3的表达是降低的(P<0.05).重度实验组的1、7、21 d存活率分别为66.7%(4/6)、50%(3/6)和50%(3/6),而重度对照组的1、7、21 d存活率分别为33.3%(2/6)、16.7%(1/6)和16.7%(1/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染血HO-1基因可减轻大鼠脂肪肝移植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移植器官不可避免要遭受一定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仅可引起术后早期移植物无功能,还可促进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影响远期效果。近来的研究表明,移植器官的存活不仅取决于移植物遭受的免疫攻击,其自身抗免疫损伤的能力同样重要。血红素氧合酵1(HO-1)通过拮抗氧化应激及抑制炎症细胞浸润等作用可有效防止器官遭受免疫损伤。现就HO-1的生物学特性、细胞保护功能及其在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原位肝移植术中移植肝的再灌注方式对术后肾、肺、胆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移植肝和受体存活率有着重要影响。下腔静脉逆行再灌注法是利用低压力、低流速、低氧饱和度的静脉血液对移植肝进行再灌注。近年来研究表明,下腔静脉逆行再灌注法有利于减轻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缩短下腔静脉阻断时间,对于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功能的保护、降低再灌注后综合征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将对这一手术方式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休克、肝脏外伤及肝移植所致肝功能衰竭都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其中枯否细胞(KC)的作用不容忽视。KC可因补体系的激活和钙超载或噬作用而激活,活化后的KC除主要释放活性氧外,还可入蛋白酶及各种细胞因子,介导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导致严重的肝脏再灌注损伤。干扰KC功能的药物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