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刘克斌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1998,(2)
自1992年12月至1997年10月,作者采用足(手)背静脉皮瓣重建静脉通道并修复指背(掌)皮肤缺损的方法治疗8例9指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病例,其中指掌侧皮肤缺损2例2指,指背侧皮肤缺损6例7指,再植指及静脉皮瓣全部成活,功能外型恢复满意。本文就其手术方法及皮瓣、断指成活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0):84-87
目的探讨两种静脉皮瓣修复术对断指再植后发生静脉危象患者的不同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于2015年1月~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断指再植后发生静脉危象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游离静脉皮瓣组)和B组(带蒂邻指静脉皮瓣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治疗,术中记录各组手术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利用密歇根手调查问卷(MHQS)评定表对临床疗效进行判定,并且观察记录再植成活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且差异显著;A组断指成活率为88.00%,B组成活率为96.00%,B组显著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临床治疗效果优良率略高于A组,但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带蒂邻指静脉皮瓣法治疗断指再植后发生静脉危象患者较好,这种修复方式采用了健康的相邻手指的皮肤作为供体,覆盖了损伤部位,因此对于术者的手术操作要求较低,让手术更加方便简单,且这种修复方式也能较好的防止再次发生静脉危象现象,提高断指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在断指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断指再植患者36例40指,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实验组20例23指,行指侧方皮瓣修复;对照组16例17指,行静脉皮瓣修复。随访12~2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功能恢复情况和不良预后。结果随访期间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5.7%,对照组为94.1%(P>0.05);实验组静脉危象和皮瓣坏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颜色加深和弹性变差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用于断指再植修复,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减少其不良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游离浅静脉皮瓣在修复伴有皮肤及动脉缺损的断指再植中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应用游离浅静脉皮瓣移植修复同时合并皮肤及动脉缺损的断指患者15例16指,术中行静脉桥接指固有动脉,同时将皮瓣的静脉与断指的近端静脉吻合,形成静脉回流.结果 术后除2例再植手指坏死伴皮瓣坏死,行残端修整,其余皮瓣成活良好.术后所有患者获得3至24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接近正常,皮瓣感觉部分恢复.结论 游离浅静脉皮瓣是复杂断指再植术中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78~1984年行断指再植340例,494指,成活率91.1%。术后发生血管危象者98例114指,血管危象发生率23%。其中77例拟再次行手术探查,均施行臂丛阻滞术,结果有16例18指臂丛阻滞后,解除了血管危象,免除了再次手术,免除再手术率为20.8%。现将臂丛阻滞解除16例18指血管危象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男11例12指,女5例6指。年龄3~45岁。小儿血管危象3例3指;成人血管危象13例15指;动脉危象12指,时间最短1h,最长27h;静脉危象6指,最短2h,最长40h。麻醉方法,腋路法7例, 相似文献
7.
8.
皮瓣血管危象的临床表现及其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瓣血管危象的各种临床表现以及皮瓣血管危象的针对性处理方法。方法观察21例皮瓣转移术后出现皮瓣血管危象的临床表现,分析产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并针对产生血管危象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理,以挽救皮瓣的成活。结果21例中,动脉危象8例,主要表现为皮瓣颜色苍白、皮瓣发冷、毛细血管充盈反应迟钝或消失;静脉危象13例,主要表现皮瓣发暗、水肿、起水泡。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了针对性的抢救措施。20例皮瓣血运恢复、皮瓣最终成活;1例出现皮瓣远端坏死。结论血管痉挛、蒂部受压、皮瓣下血肿形成是造成血管危象的主要原因,只有采取针对不同病因的处理措施,才可以保证皮瓣的成活;临床中也应注意针对以上原因进行血管危象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10.
1989年以来,20例断指再植病例中有3例再植指体出现静脉危象,用间断滴血法治疗全部成活,功能恢复满意。 1 病例介绍例1,30岁,男,农民。左手中指中节近端切割性完全离断8小时,于1989年6月13日入院。常规操作吻合静脉3条,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皮瓣的血管显微解剖学基础;介绍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显微解剖24例新鲜废弃手标本:经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显微解剖观察大鱼际区皮肤的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及吻合情况。在此基础上临床选择18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病例行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术。结果解剖24例新鲜废弃手标本均发现有拇指桡掌侧指动脉恒定存在。临床选择的18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行转移修复术,转移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拇指对掌、对指功能正常,皮瓣感觉达S3~S4。结论应用带血管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血供可靠,指神经与皮神经显微吻接后感觉功能恢复好,修复后功能及外形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术期针对性处理在游离皮瓣移植术血管危象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152例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比较2008年后给予针对性围术期处理对发生血管危象的影响。结果2008年前共做游离皮瓣移植114例,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为14.03%,成活率为98.24%;2008年后共做游离皮瓣移植38例,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为5.26%,成活率100%。结论提高游离皮瓣移植的成活率,严格把握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环节的处理是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观察双侧胸三角区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重度瘢痕的效果.方法 2009年4月至2012年2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收治9例面颈部烧伤瘢痕患者,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23~48岁,平均33岁;瘢痕位于面部5例、颈部4例;瘢痕形成时间均在半年以上,面积12 cm×7 cm~22 cm×26 cm.均在胸三角区置入600~ 800 ml扩张器,利用双侧胸三角区皮瓣扩张形成薄皮瓣同时修复双侧面颈部瘢痕.面部瘢痕修复分4次手术,颈部瘢痕修复分2次手术.供瓣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2周观察瘢痕修复面积、皮瓣的成活情况及皮瓣质地、颜色及有无臃肿等.术后半年来院复查并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以后每半年邮件随访1次.结果 1例患者左侧皮瓣术后淤血经换药后愈合.其他8例患者术后皮瓣成活良好.所有患者随访6~ 30个月.2例患者术后皮瓣臃肿,半年后行皮瓣修整手术.其他患者术后皮瓣质地柔软,无臃肿,未行皮瓣修整.所有患者面颈部形态显著改善,患者满意度评分(7.6±2.3)分,对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 双侧胸三角区扩张薄皮瓣修复面颈部重度瘢痕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检测技术对下肢皮瓣移植术前供区血管的检测,掌握皮瓣血供分布状况。为皮瓣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Acusonsoquoia512及百胜AU4彩色超声检测仪,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对34例下肢皮辩内深部动脉干及其肌皮穿支动脉血管的数目,内径,走行方向及分布范围等形态学表现进行检测和血流动力学定量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4例拟行移植皮瓣的供皮瓣区动脉血管形态学表现和血流动力学检测,检出供区皮瓣内深部动脉干34条,肌皮穿支动脉62条,均与临床手术中检查动脉的内径,长度及其分布范围相符。通过测得下列血流参数: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每分血流量(CQ),提示供区血管质量良好与术中检查结果一致,34例移植皮瓣术后全部成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直观,无创性检测方法,可以为术前正确选择皮瓣类型,合理设计手术,以及准确评价皮瓣供血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63-65
目的 探讨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修复在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9年4月收治的72例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皮瓣修复手术治疗,根据皮瓣选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静脉皮瓣修复治疗组(对照组)和指侧方皮瓣修复治疗组(观察组),各3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根据Tamai功能评分标准对术后手外观及功能进行评价,手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4.4%和91.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皮瓣弹性变差及颜色加深的发生率分别为2.8%和5.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4%和2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Tamai功能评分标准,观察组患者术后主观感觉及外观评分分别为(16.29±2.26)分和(18.25±2.13)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4.22±1.69)分和(16.80±2.5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修复应用于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手术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指侧方皮瓣在术后感觉、外观改善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静脉皮瓣,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皮瓣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