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7例普通MPP患儿和21例难治性MPP患儿进行组间对照分析,对可能导致难治性MPP发生的9项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意义的因素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2岁、反复呼吸道感染(RRI)史、生活环境不良、特应性体质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与难治性MPP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的难治性MPP危险因素为年龄≤2岁、RRI史和CRP≥60mg/L。结论:年龄≤2岁、合并RRI病史和CRP≥60mg/L是儿童难治性MP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6 年 12 月在大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诊治的153 例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患儿和32 例RMPP 患儿的一般 资料、发热时间、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特点。绘制ROC 曲线分析各独立危险因素在RMPP 中的预测价值; 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RMPP 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RMPP 组发热时间、乳酸脱氢酶(LDH)、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 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高于GMPP 组(P <0.05)。RMPP 组肺部 浸润影≥ 2/3 肺、胸腔积液、肺实变、肺不张、合并感染及肺外并发症比例高于GMPP 组(P <0.05)。ROC 曲线分析显示,发热时间、LDH、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CRP 及PCT 可鉴别RMPP 和 GMPP(P <0.05),其最佳分割点分别为10.5 d、342.5 IU/L、59.85%、25.55%、22.86 mg/L 及0.1 ng/ml。多因 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发热时间[Ol ^ R=6.939(95% CI:2.016,22.885)]、肺部浸润影≥ 2/3 肺[Ol ^ R=48.045(95% CI :5.880,392.561)] 及LDH[Ol ^ R=10.075(95% CI :2.770,36.640)] 是RMPP 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发 热时间、肺部浸润影≥ 2/3 肺,合并感染、肺外并发症、LDH 及CRP 水平升高有助于早期识别RMPP。发 热时间、肺部浸润影≥ 2/3 肺及LDH 是RMPP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48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轻重分为重症组(n=46例)和轻症组(n=102例),对患儿性别、年龄、体温、热程、病变部位、大片状病变类型、大环内酯类应用时间及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热程、大环内酯类应用时间、CRP、ESR、WBC及体温≥38.5℃、下叶病变、大片状病变所占比例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应用时间、CRP水平、ESR水平及下叶病变、大片状病变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大环内酯类应用时间延迟、CRP水平、ESR水平及下叶病变、大片状病变是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对合并这些因素的患儿需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区别于普通肺炎(非MPP)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88例MPP和101例非MPP的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危险因素。结果年龄(OR=1.462)、IgM抗体阳性(OR=2.243)、结节影(OR=2.724)、磨玻璃样影(OR=3.369)、树芽征(OR=12.954)均为MP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与普通肺炎鉴别诊断时,早期考虑影像学检查结果,晚期可依据IgM抗体检测结果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部后遗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对16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访6~24个月,记录性别、年龄、MP-IgM滴度、痰细菌培养、热程、剧烈咳嗽、喘息、胸腔积液吸收时间、肺外并发症、肺部大片浸润、有效抗生素(均为大环内酯类)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等临床指标及肺部后遗症的发生情况,并对肺部后遗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肺部后遗症的发生率为22.84%(37/162),其中肺不张为5.56%(9/162),支气管扩张为4.94%(8/162),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为4.94%(8/162),哮喘4.32%(7/162),单侧透明肺为0.62%(1/162),肺纤维化为2.47%(4/162);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MP-IgM滴度(≥1∶160)、热程(≥7 d)、肺外并发症是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肺部后遗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的肺部后遗症有肺不张、支气管扩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哮喘、单侧透明肺及肺纤维化;MP-IgM滴度≥1∶160、热程≥7 d、肺外并发症是发生肺部后遗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后遗症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发生后遗症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减少后遗症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7年9月-2010年9月875例MPP住院患儿临床资料,急性期后3个月胸片或肺CT仍存在肺不张、肺实变、支气管扩张等表现者共58例,作为后遗症组,随机选取60例急性期后1个月内胸片或肺CT正常的MPP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儿年龄、热程、喘息、胸腔积液、肺部病变部位及类型、肺外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儿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开始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的时间有无差异。结果:热程>10 d、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右上肺病变、肺部大片状阴影、肺外多系统损害等发生率后遗症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程>10 d、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右上肺病变、肺部大片状阴影、肺外多系统损害为MPP发生后遗症的临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2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重症组(62例)和普通组(66例),并对相关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及居住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3岁以及7~9岁为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保护因素,左下肺、右下肺、右中肺出现病变及急性期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增高是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健康教育干预;重视实验室相关检查对诊断及评估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作为一种儿童常见感染性疾病,一般患儿症状较轻、临床特异性不强;但少数患儿病情进展迅速,除直接侵犯肺部和支气管组外,可累积循环、神经等其他多系统,可遗留多种肺内外严重并发症。儿童住院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难治或重症支原体肺炎(ser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趋于全球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高死亡风险前列,  相似文献   

9.
背景 近年来,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持续上升,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人数也相应升高,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了解与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判断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预防重症发生和减少后遗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虽然已经有许多关于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危险因素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在时间和地理区域上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进行系统综述及分析以对其进行全面了解。目的 系统评价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独秀学术搜索数据库(Duxiu)、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Yiigle)、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和BioMed Central,检索涉及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8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4.0和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  相似文献   

10.
11.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状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间接血凝集法对132例住院的婴幼儿肺炎进行特异性肺炎支原体IgM(MP—IgM)检测,并对其主要症状与非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2例患儿中MP—IgM阳性51例,阳性率为38.6%,其中21.4%(6/28)混有细菌和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与非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热、咳嗽、喘憋、肺部干、湿性罗音的发生率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损伤7例,非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损伤2例,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婴幼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其临床表现与典型的年长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有所不同,而与婴幼儿非肺炎支原体肺炎相似,肺外损伤不少见,部分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2.
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676例肺炎患儿MP的感染,其中139例同时采用支原体培养进行检测;112例做间接血凝试验(IHA)。结果:PCR法对MP感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法(P〈0.01),双份血清IHA的检测率和PCR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份血清IHA的检出率明显低于PCR法(P〈0.01)。结论:PCR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黏液栓形成与MP菌量、混合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MP感染所致肺实变患儿87例,根据支气管镜下表现,将患儿分为黏液栓组(34例)和非黏液栓组(5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MP-DNA定量;取痰液及BALF用于细菌培养;采用GeXP多重基因表达分析系统联合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痰液病毒。结果 黏液栓组高菌量比例、混合病毒感染率分别为64.7%(22/34)、52.9%(18/34),高于非黏液栓组的24.5%(13/53)、20.8%(11/53)(P<0.05)。两组混合细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菌量〔OR=10.682,95%CI(1.447,78.877)〕是MP肺炎患儿黏液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P肺炎患儿黏液栓的形成与MP菌量、混合病毒感染有关,而未见与患儿性别、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衣原体肺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市2008年6月一2010年5月232例住院肺炎衣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分为重症组(72例)和普通组(160例),记录两组患儿的年龄、肺CT(或胸片)大叶性肺部病变的部位、红细胞沉降率(ESR)、急性期Cpn—Ab≥1:1280,对各项观察指标行单因素分析。结果7—9岁的儿童(P〈0.05),ESR异常增快(P〈0.05),急性期Cpn—Ab≥1:1280,大叶性肺部病变的部位发生在左肺下叶或右肺下叶(P〈0.05)等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高危因素。结论重症肺炎衣原体肺炎患儿多见于年长儿,普通肺炎衣原体肺炎多见于年幼儿,两组相比4-6岁年龄组发病率无区别,ESR异常增快,急性期内Cpn—Ab≥1:1280,大叶性肺部病变的病变部位发生在左肺下叶或右肺下叶预示着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背景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可导致多种肺内外损伤,包括血栓性疾病,严重危害患儿健康,对其凝血状态的评估,常规凝血检测局限性大,血栓弹力图(TEG)可全面快速评估儿童凝血状态,但有关TEG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评估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TEG在MPP患儿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12例MPP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症MPP(SMPP)组(n=52)、非SMPP组(n=160),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血小板计数(PLT)、常规凝血参数、TEG参数,分析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参数、PLT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PP患儿病情的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MPP患儿病情的预测价值。 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SMPP组相比,SMPP组的反应时间(R)和凝血形成时间(K)缩短,最大振幅(MA)、凝固角(α角)、凝血综合指数(CI)、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A与PLT、FIB呈中度正相关(P<0.001);R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呈弱正相关(P<0.001);K与PLT、FIB呈弱负相关(P<0.001);α角与PLT、FIB呈弱正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I〔OR=5.698,95%CI(3.329,9.753),P<0.05〕、D-D〔OR=5.061,95%CI(1.724,14.859),P<0.05〕是MPP患儿病情的影响因素,两者联合所得的MPP病情影响因素预测模型CI+D-D为:Y=1.777CI+1.624D-D-5.264。CI、D-D、CI+D-D预测MPP病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5〔95%CI(0.830,0.941)〕、0.716〔95%CI(0.632,0.799)〕、0.901〔95%CI(0.850,0.95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05、0.545、-0.65;灵敏度分别为0.750、0.615、0.769;特异度分别为0.907、0.784、0.914。 结论 TEG对MPP患儿病情有一定预测价值,但不能取代常规凝血参数。TEG与常规凝血联合,可进一步提高对MPP患儿病情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摘要】 目的 了解儿童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2013年6-12月入住本院的0~14岁肺炎儿童,按照肺炎支原体(MP)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MPP和非MPP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且分年龄段〔≤3岁(婴幼儿)和>3岁两个年龄段〕比较MPP和非MPP组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改变。结果 (1)婴幼儿肺炎患儿MPP组院前病程及发热时间长于非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岁肺炎患儿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所有病例均有咳嗽,MPP组夜间咳嗽症状评分高于非MPP组,肺部湿啰音发生率低于非M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肺炎患儿MPP组急性期喘息发生率高于非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婴幼儿肺炎患儿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所有病例均有肺部异常X线征,婴幼儿MPP均表现为小叶性肺炎,但>3岁肺炎患儿MPP组较非MPP组更多表现为大叶性肺炎,更多病例出现肺外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个年龄段MPP病例比较,婴幼儿组更多伴有肺部湿啰音|>3岁组胸部正位片更多表现为大叶性肺炎、胸腔积液,C反应蛋白(CRP)水平也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MPP组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长于非MPP组,出院后6个月再发喘息或慢性咳嗽的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非MPP儿童比较,MPP病例咳嗽更严重,肺部体征更轻微,胸部X线表现更多样化,症状恢复时间更长,恢复期更多病例出现慢性咳嗽或反复喘息。婴幼儿肺炎患儿的两组比较,MPP组院前病程及发热时间更长|>3岁肺炎患儿中MPP组较非MPP组更多存在喘息、大叶性肺炎X线征及肺外表现。儿童肺炎病例应及早进行MP病原体检测及胸部X线摄片,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MPP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纤支镜支气管灌洗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6年8月~2018年10月诊治的120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7d天评价疗效和安全性,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IL-6、IL-4、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支镜支气管灌洗应用于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患儿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8.
陈则文 《医学综述》2011,17(14):2139-2142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时期肺炎的重要病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轻重不一,相关的检查方法众多。能如何早期、快速、而又简易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诊断,成为重要的临床医学问题。在此结合支原体致病的潜伏期,介绍了目前支原体肺炎相关检查,包括形态学检查、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多媒体医学显微镜诊断仪检测、影像学检查,并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相关检查的优缺点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肺炎支原体肺炎及肺外并发症32例患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及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我院病房收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及肺外并发症32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结果30例发热,均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咳嗽;4例并发喘息症状.肺炎支原体除呼吸道损伤外,可引起不同程度、不同系统的肺外表现,呕吐、腹泻9例,肝功受损3例,心肌受损5例,学龄前期与学龄期患儿热程及肺部出现哕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刺激胜咳嗽,肺外并发症多,可累及多个系统及脏器,应及早诊断及治疗,警防肺炎后遗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9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退热、止咳、以及红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退热、止咳和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1%,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