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7年 5月~ 2 0 0 0年 1 0月 ,我们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 (HDMTX)与吡喃阿霉素 (T)、长春新碱(O)、环磷酰胺 (C)、泼尼松 (P) ,组成联合化疗方案HDMTX加CTOP ,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 32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32例ALL患者 ,男 2 1例 ,女 1 1例 ;年龄 1 6~48岁 ,平均 2 8岁。均符合诊断标准〔1〕。其中L1 7例 ,L2 2 1例 ,L34例 ;初治 2 2例 ,复发 6例 ,难治性 4例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 1 4例。复发与难治病例均使用过标准的“VDLP”方案无效… 相似文献
2.
c-kit受体与其他髓系膜抗原标志物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有报道称c-kit受体(c-kitR,CD117)可作为髓系免疫学标记物,用于急性白血病(AL)的分型诊断,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诊断以及ANL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运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117在AL中的表达,探讨其对ANLL的诊断意义;并根据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概念将CD117与CD13、CD14、CD33等髓系膜抗原标志物对ANLL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 APAAP桥联酶标技术测定 5 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初发患儿、4 0例完全缓解 (CR)患儿、10例复发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MNCs)上转铁蛋白受体 (Tf R)的表达水平。发现 AL L各期 (初发、CR、复发 ) Tf R表达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 (P均 <0 .0 0 1) ;4 0例 CR患儿的 Tf R水平较其初发时显著降低 (P<0 .0 0 1) ;10例复发患儿 Tf R水平较其 CR时显著升高 (P<0 .0 1) ;13例高危型 AL L 患儿的 Tf R水平明显高于 38例普通型 AL L 患儿 (P<0 .0 5 )。提示 AL L患儿 PMNCs上 Tf R表达水平对估计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化疗仍为目前成人急淋治疗的主要手段。化疗分两个阶段进行 :1诱导缓解化疗 目的清除体内用常规方法能发现的白血病细胞 ,获完全缓解 (CR) ,此时体内白血病细胞从 10 11~ 12降为 10 8~ 9。2缓解后治疗 目的在于彻底消灭体内 (包括庇护所 )残存的白血病细胞 ,阻止白血病耐药细胞群的发生 ,以防复发 ,延长生存期。1 诱导缓解化疗1.1 成人急淋低危组 VP方案及在 VP方案基础上加其它药物。如 VAP(VCR、L- ASP、Pred)、VDP(VCR、DNR、Pred)、VDLP(VDP L- ASP)为三个成人急淋标准方案 ;VACP(又称 AL L 84方案 )治疗成人… 相似文献
5.
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h染色体是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标志性染色体,见于约98%的CML患者,亦见于20%~40%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ALL),2%~5%的儿童ALL和约1%的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Ph^ aALL具有其独特的临床、血液学和预后特征,其治疗也具有特殊性。本文对Ph^ aALL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预后和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随着急性白血病(AL)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初治完全缓解(CR)率接近80%,但仍有约20%的患者不能达到CR,属于难治性病例,且初治CR患者的长期无病生存率较低(28%-39%),最终多死于复发.AL难治/复发的根本原因是耐药,绝大多数难治性、复发患者都属于原发耐药.现将成人复发及难治性ALL的治疗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PCNA、DNA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 DNA表达与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 ,以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 L )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了 PCNA表达、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布检测。结果 ANL L患者 PCNA表达为 (5 9.86± 2 2 .4 9) %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2 4 .0 1± 6 .94 ) % ;PCNA表达在白血病病程中呈动态变化 ,治疗前 PCNA标记指数 (L I)为 (6 0 .2 2±2 0 .35 ) % ,完全缓解时接近正常 [(2 6 .2 8± 12 .5 1) % ],复发时升至 (5 1.4 2± 2 1.34) % ;DNA异倍体的检出率为2 1.9%。结论 PCNA表达对观察 ANL L 患者病情有重要参考意义 ,其表达增高可能预示临床复发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3例初诊Ph+ALL患者血液学、骨髓细胞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临床特点。结果 3例患者FAB分型均为ALL-L2型;免疫学标记均为B-细胞,表达cCD79a、CD19、CD10;均表达造血干/祖细胞抗原CD34、HLA-DR;2例伴髓系抗原表达;单独使用VDCPL(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强的松、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化疗后均获得完全缓解(CR)。结论 Ph+ALL免疫表型几乎全部为前体B细胞,表达造血干/祖细胞抗原,常伴有髓系表达,单独使用化疗亦有较高的CR率。 相似文献
12.
13.
急性白血病,按波及的细胞系列不同,可以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非淋).急淋与急非淋都可以发生在儿童期、成人期和老年期(≥60岁).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种累及骨髓早期淋巴前体细胞的克隆性疾病。该疾病从遗传背景、临床表现到预后都有很大的异质性。近年来,得益于儿童样化疗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和CAR-T技术的应用,ALL的生存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1-3]。在ALL治疗中对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监测,有助于临床医师判断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通过增殖相关抗原Ki-67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检测,观察其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的表达,探讨其与ALL免疫学分型,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碱性磷酸酶(S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120例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进行Ki-67抗原和Bcl-2蛋白的检测。结果:(1)Ki-67抗原在成人ALL中的表达高于其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CLL中的表达,Bcl-2蛋白在成人ALL中的表达明显低于ANLL,CLL中的表达。(2)在成人ALL各免疫表型中,T细胞,伴有髓系抗原标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y^ ALL)的Ki-67和Bcl-2阳性表达率较高。(3)完全缓解(CR)率在Ki-67和Bcl-2两项同时低表达组中最高,在仅一项低表达组中次之,在两项均高表达组中最低。(4)Ki-67高表达组的生存期比低表达组短,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Bcl-2的表达在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对成人ALL患者进行增殖相关抗原Ki-67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检测,能反映患者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抑制情况,与白血病的类型,临床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羊云霞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6,14(4):244-243
目的 总结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经验。 方法 结合临床实践中的护理干预,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 结果 通过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进行预防感染、防治体液不足、急性疼痛、活动无耐力和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化疗不良反应、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 结论 护理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总结分析成人早期前体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arly T-cell precurs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ETP-ALL)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4月至2023年12月诊治的15例ETP-ALL患者,分析基本临床特征、流式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异常、治疗方案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成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ETP-ALL的发生率为21.8%,其中男性占73.3%,中位年龄43岁,中位骨髓原始细胞比例71.1%。髓系/干细胞抗原阳性表达CD34、CD117、HLA-DR、CD13、CD33等。22.2%的患者合并染色体异常,80.0%的患者合并分子生物学异常,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NOTCH1、PHF6、JAK3、ETV6、JAK1、WT1等。第1个疗程诱导缓解治疗后73.3%的患者达完全缓解,66.7%的患者达微小残留病阴性的完全缓解。中位随访时间15.4个月,1年及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9%和77.9%,1年及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6.2%和64.6%。结论:成人ETP-ALL同时具有淋系... 相似文献
20.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细胞遗传学特点是出现特异性Ph染色体,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出现的频率为3%~5%,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成年人可达20%~30%,50岁以上者甚至高达50%。临床特征表现为年龄偏大、高白细胞计数,易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Ph+-ALL的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清楚,目前公认其是多基因参与并共同作用的结果,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有赖于更深入的研究。Ph染色体阳性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伊马替尼(IM)联合化疗可有较高的缓解率(CR),成为如今Ph+-ALL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本文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