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预防性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单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低射血分数(LVEF≤35%)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预防性使用IABP分为预防应用组(P组,n=108)和对照组(C组,n=107),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P组患者术后30天病死率低于对照组(1.9%vs.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P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28.5(18.25,49.75)小时和8(6,11)天,均较C组53(26,99)小时和10(7,14)天有所缩短,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C组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18.71±5.31)个月和(17.66±4.67)个月,两组患者远期生存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左心功能低下的高危患者在OPCABG术前预防应用IABP可以降低术后病死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再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56例接受OPCABG的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脑卒中,将所有患者分为卒中组(14例)与对照组(14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基础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项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找出OPCABG后再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结果卒中组左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卒中组呼吸机辅助时间>24 h、ICU住院时间>24 h、术后房颤、术后低血压及术后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室射血分数≤50%(β=1.448,OR=4.255)、术后房颤(β=1.728,OR=5.629)、术后低血压(β=1.654,OR=5.228)是OPCABG术后再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室射血分数≤50%、术后房颤、术后低血压是OPCABG后再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此类患者术前应详细评估,尽可能降低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在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我院心胸外科行OPCABG手术的41例低射血分数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在全麻下行OPCABG手术,测定术前与术后8h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小板(PLT)并进行比较,记录手术前、术后1周和3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SD)和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将结果进行比较;部分患者术后因低心排而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监测使用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心率(HR)、心脏指数(CI)、收缩压、舒张压、中心静脉压(CVP)。结果:术后8h的Cr、BUN、PLT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1周EF与术前相比有所提高(P0.05),但LVSD和LVDD无明显变化(P0.05),但术后3个月后复查EF值与术后1周相比明显提高(P0.05),LVDD明显减小(P0.05),而LVSD未见明显变化(P0.05);术后部分患者因出现低心排而使用IABP,2h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增高,心率减慢,中心静脉压降低,心排血量及心脏指数增高(P0.05)。术后早期死亡2例(4.9%),分别为低心排综合征1例、多器官衰竭1例。术后39例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1例(2.6%)因脑血管意外死亡。结论:低EF冠心病患者实施OPCABG后近期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EF,减小LVDD,且部分患者使用IABP 2h后可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而保护心肌,但远期结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疗效及近期心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3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8例,按是否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分为体外循环组(n=35)与非体外循环组(n=63)。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全身麻醉,体外循环组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组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手术时间、ICU治疗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体外循环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LVEF和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6%,高于非体外循环组的28.6%(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近期心功能均无明显影响,但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疗效较优,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腺苷预处理联合磷酸肌酸钠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我院心脏外科60例因"冠心病3支病变"行OPCABG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术前3d给予磷酸肌酸钠(2g/d,连用3d),麻醉后桥血管吻合前给予腺苷预处理(3mg/kg,50~140μg·kg-1·min-1),观察各组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围术期血浆心肌酶、肌钙蛋白浓度及围术期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情况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手术后第7天LVEF较术前明显改善(61.27±6.97)vs(55.40±8.21)P<0.05,对照组手术后LVEF改善不明显(54.70±7.61)vs(54.93±7.31)P>0.05,试验组手术后第7天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围术期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第12h、24h、48h及72h,试验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血浆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腺苷预处理组联合磷酸肌酸钠在OPCABG中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下不同术式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152例老年CHD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83例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组69例,并比较两组术后生活质量等方面差异。结果:OPCABG组患者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CABG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LVEF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活力(VT)、情感职能(RE)及一般健康状况(GH)维度评分显著高于CCABG组(P0.05)。结论:OPCABG术具有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有利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术期血管麻痹与内源性血浆血管加压素(AVP)之间的关系,并探究血管麻痹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择期行OPCABG患者5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切皮前、切皮后lO分钟、切皮后30分钟、给鱼精蛋白后lO分钟、术毕、术后24小时采集动脉血液样本测定血浆AVP浓度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并记录相应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数据.根据术中血浆AVP浓度的不同变化水平,通过系统聚类分析统计方法自动将50例患者分为高值组(n=26)和低值组(n=24).详细记录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结果:术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OR=0.256,P<0.05)、术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OR=0.292,P<0.05)、术前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OR=0.347,P<0.01)、术前高血压史(OR=0.266,P<0.05)均与术中低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具有显著相关性.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OR=1.122,P<0.01)与低值组围术期AVP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OPCABC围术期也可发生血管麻痹.围术期内源性AVP浓度较低是导致术中发生血管麻痹的机制之一.术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及术前患高血压史均是OPCABG围术期发生血管麻痹的相关因素;术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是导致围术期低AVP浓度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超氧岐化酶(SOD)及胱抑素C(Cys_C)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192例择期OPCABG患者,根据术前血清SOD水平将患者分为低SOD组及正常SOD组;检测术前血清Cys_C水平将患者分为低Cys_C组及高Cys_C组。比较两组间临床数据及术后并发症[急性肾损伤(AKI)、低氧血症、延迟脱机及低心排]、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分析SOD与术前、术后Cys_C之间的相关性,SOD及机械通气时间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SOD、术前及术后Cys_C预测延迟脱机及AKI的效价。结果:血清SOD水平与术后Cys-C水平均成呈负相关(r=-0.209,P0.05);术前Cys_C水平预测延迟脱机(AUC=0.609,95%CI:0.51~0.708;P=0.031);术后Cys_C水平预测AKI(AUC=0.694,95%CI:0.587~0.801;P=0.01)。结论:SOD与术后血清Cys_C水平具有负相关性;术前血清Cys_C水平可作为延迟脱机的早期预测指标;同时术后血清Cys_C水平可作为早期AKI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联合同期肺癌根治与单纯OPCABG麻醉过程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等指标,总结OPCABG联合肺癌根治同期手术麻醉的管理经验。方法:对照分析20例OPCABG联合肺癌根治同期手术(Group A)与20例单纯OPCABG(Group B)麻醉管理,对监测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连续心排出量(CCO)、肺毛细血管崁压(PCWP)、氧摄取率(ERO_2)等数值以及麻醉时间、出血量及心律失常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麻醉时间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各出现1例心动过速及低血压,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后缓解,频发室性早搏A组3例、B组2例,对症处理后缓解。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及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PCABG联合肺癌根治同期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与常规OPCABG流程有所不同。麻醉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设法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做好单肺通气保证充分氧合是保证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漂浮导管在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4年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心脏外科诊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72例,男性41例,女性31例,年龄45~76岁。随机分为治疗组(n=36)与对照组(n=36)。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手术,经颈内静脉放置双腔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生命体征,对照组采用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组采用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测定两组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等。计算心脏指数(CI)、左心室每搏做功指数(LVSWI)、体循环血管阻力(SVR)。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2 h PCWP、CVP与HR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12 h较术前PCWP、CVP和HR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2 h的CI、LVSWI和SVR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较术前LVSWI升高,SV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液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漂浮导管在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应用能有效反应心脏的功能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聚集率(PAR)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术后早期影响,及血小板功能与围术期血制品使用的潜在联系。方法:选2014-01至2015-09我院心脏外科行OPCABG 172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据PAR参考值分为PAR正常组(n=79)和PAR减低组(n=93)。记录两组基线资料和主次要终点事件等。结果 :两组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两组术后早期临床资料自体血液回输量、引流管拔除时间、胸腔积液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输悬浮红细胞例数和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CABG术前PAR与术后输悬浮红细胞呈正相关,但不影响术后早期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李飞  李晓莉  周静  王君哲  高峰 《心脏杂志》2015,27(5):565-568
目的 观察和分析无保护左主干(ULMCA)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高危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2月~2013年10月收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通过冠脉造影证实为ULMCA患者28例,根据ULMCA病变及临床情况分为IABP组以及非IABP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OPCABG术,术后监测两组患者有创动脉收缩压(SABP)、有创平均动脉压(MABP)、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住ICU时间、IABP辅助时间、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等。术后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两组即刻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与非IABP组比较,IABP组患者术后SABP〔(92±4) mmHg vs.(83±4) mmHg,P<0.01〕、MABP〔(78±5) mmHg vs.(60±6) mmHg,P<0.01〕均显著高于非IABP组;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较非IABP组短。两组患者均按时随访,随访时间均为3个月。术后3个月时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IABP组LVEF显著高于非IABP组〔(48±4)% vs.(38±4)%,P<0.01〕。结论 对无保护左主干行OPCABG术的患者,术前置入IABP且把握好撤机时机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高龄(≥7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10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无MVA组,n=69),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MVA组,n=41),比较两组性别、血糖、高血压、心肌梗死病史、心率变异性、左心室射血分数、总胆固醇、肌钙蛋白Ⅰ、血钾、血肌酐、超声心动图和有无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等参数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0例患者共41例(37.27%)出现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其中死亡7例(17.0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心率变异性、低左心室射血分数、低血钾、高肌钙蛋白Ⅰ、高肌酸激酶同工酶、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罪犯血管支数及梗死面积是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的保护因素。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及死亡率较高,伴有低心率变异性、低左心室射血分数、低血钾、高肌钙蛋白Ⅰ、高肌酸激酶同工酶、较高的心功能Killip分级是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ST段回落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1年1月~2013年9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急诊PCI治疗的150例STE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1 h内患者心电图检查ST段回落百分比是否50%分为A组84例(ST段回落百分比50%)和B组66例(ST段回落百分比≤5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的心肌酶谱指标、术后2周心功能指标及术后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术前及术后24 h A组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 Tn T)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对应时间点的B组患者(P0.05);术前,A、B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A组患者LVEF值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术前及术后24 h A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B组患者(P0.05);术后1年A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累积发生率9.52%显著的低于B组患者的31.82%(P0.05)。结论急诊PCI术后ST段迅速回落(ST段回落百分比50%)的STEMI患者心功能及心肌酶谱指标恢复更好,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是治疗冠心病主要手段之一。本文拟通过回顾性Logistic分析1 516例施行OPCABG男性患者,术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此类患者提供手术依据和前瞻性判断。方法:采用麻醉科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OP-CABG围术期数据库,回顾性分析了1 516例记录齐全的男性患者OPCABG围术期资料。以术中应用IABP为因变量,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评价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术前射血分数(EF)<40%(OR=4.946,P=0.001)、搭桥数>3支(OR=2.340,P=0.007)、左主干病变(OR=2.857,P=0.001)、急诊(OR=4.816,P=0.001)和术中发生心房颤动(P=0.001,OR=12.188)为围术期应用IAB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EF<40%、旁路移植血管数>3支、左主干病变、急诊和术中发生心房颤动为术中应用IABP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在遇到这类患者时,及早在术前应用IABP,对于OPCABG患者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不同应用时机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恢复、NLR、BNP、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6例CABG患者,根据IABP放置时机分组,20例患者术前放置,作为A组,46例患者术中放置,作为B组,30例患者术后放置,作为C组。结果:A组体外循环率低于B、C组,IABP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花费均少于B、C组(P0.05);A组IABP后2 h心率、中心静脉压均低于B、C组,末梢血氧饱和度均高于B、C组(P0.05);A组IABP后即刻、IABP后24 h、48 h、72 h、7 d NLR、BNP水平均低于B、C组(P0.05);A组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急性肾损伤AKI、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CABG患者的IABP放置时机选在术前无需进行体外循环,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李扬  屈正  张兆光 《心脏杂志》2011,23(4):487-49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早期疗效的差异。方法: 采集自2003年10月~2008年1月我院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325例临床资料,分为CCABG组(343例)与OPCABG组(4 982例)。对两组患者各项术前因素、术中因素、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OPCABG组实际手术死亡率(1.7%)明显低于CCABG组(6.7%),P<0.01;术后二次开胸止血、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都低于CCABG组(P<0.05,P<0.01)。风险调整后CCABG组手术死亡率仍高于OPCABG组6个百分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略高于OPCABG组(P<0.05)。结论: CCABG与OPCABG早期临床疗效均令人满意,后者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术后血制品的应用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301例OPCABG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包括输血类型和数量以及脑梗死的发生时间。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脑梗死,将所有患者分为脑梗死组(n=25)和对照组(n=276)。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OPCABG术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脑梗死组呼吸机辅助时间48h、住院时间、ICU时间、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输血浆量和输血小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输血小板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低血压、输血浆以及输血小板是术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围术期输血小板或血浆是CABG术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对于术后出血量多的患者应重点关注患者神经功能的变化并进行对症处理。输血小板和血浆的不良影响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背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是目前临床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手术方式,而减轻OPCABG后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改善心肌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左西孟旦对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OPCABG后早期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行OPCABG的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4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6例和试验组32例。行OPCABG前,对照组采用标准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OPCABG前24 h应用左西孟旦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8 h生命体征[体温(T)、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乳酸(La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术前及术后1、6、12、48 h心肌功能指标[高敏肌钙蛋白I(hs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脑钠肽(BNP)],手术及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48 h WBC、NEUT%低于对...  相似文献   

20.
吕晶  吕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21,29(9):794-798, 818
目的探究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后血清miR-1、miR-133a、miR-208a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本院多支冠状动脉病变需要行CABG的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式,将94例患者分为ONCABG组47例和OPCABG组47例。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血清miR-1、miR-133a、miR-208a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分析血清miR-1、miR-133a、miR-208a水平与cTnI、CK-MB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4 h、24 h血清miR-1、miR-133a、miR-208a、cTnI、CK-MB水平升高(P0.05)。与术后4 h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miR-1、miR-133a、miR-208a、cTnI、CK-MB水平降低(P0.05)。与ONCABG组相比,OPCABG组术后4 h、术后24 h血清miR-1、miR-133a、miR-208a、cTnI、CK-MB水平降低(P0.05)。Pearson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后4 h、术后24 h血清miR-1、miR-133a、miR-208a水平与cTnI、CK-MB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miR-1、miR-133a、miR-208a有望作为判断ONCABG与OPCABG后心肌损伤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本研究为ONCABG与OPCABG在临床上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