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纯肝性胸水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2例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264400)王福安于学红肝性胸水并非少见,其发生率为2.1%~30.3%[1],由于对其某些特殊类型认识不足,有报道误诊率高达50%[2]。笔者曾遇2例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现报道如下。例1...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腹水患者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预后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料与方法:病例均为我院的住院患者,96例中男性60例,平均年龄42岁;女性36例,平均年龄43岁。诊断符合1995全国肝炎诊断(试行)标准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标准。治疗前伴严重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其他严重内外科并发症者不纳人比较。全部病例都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等。组间比较用XZ检验。结果与讨论:96例患者中死亡40例病死率为41.7%。28例年龄>50岁同时伴TBP171.0mmol/L及氮质血症患者的病死率为71.4%,而不同时伴有上三因素的68例患者病死率仅29.4%,两组间差异显著P…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临床应用研究(11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法应用国产尿激酶不同剂量的疗效和副作用,以及延迟用药的疗效。(1)对1023例发病6小时以内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1.7万U(2.2万IU)/kg]539例和高剂量组[2.3万U(3.0万IU/kg]484例。两组血管再通率别为67.3%和67.8%,4周病死率分别为9.5%和8.7%,各种严重并发症差异均无显著性,说明两组疗效相似,出血并发症在高剂量组略高于低剂量组,但差异无显著性。值得指出的是,在高剂量组有2例发生了致命性脑出血。认为1.7万U(2.2万U)/kg是安全有效的剂量.(2)延迟治疗的效果。发病后6~12小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15例[应用尿激酶2.0万U(2.6万IU)/kg]与发病6小时内用药组相比:血管再通率低(40.0%对67.5%;P<0.001),4周病死率较高(13.9%对9.1%,但P>0.05);重度心力衰竭发生率也较高(13.0/对6.6%,P<0.02)。说明延迟治疗组疗效明显低于发病6小时内治疗者。  相似文献   

4.
对近15年收治158例风湿热[含急性风湿热(ARF)136例及风湿性心脏病(RHD)2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0年代以来,风湿热发病从未间断,近5年有增加趋势(83/158,52.5%)。136例ARF中96例(70.6%)出现心脏炎,以隐匿型心脏炎诊断者17例,占17.7%(17/96),余79例(82.3%)为典型急性心脏炎;慢性RHD22例,其瓣膜损害以二尖瓣关闭不全(MI)多见(68.2%,15/22),均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死亡3例,其中2例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脑栓塞、呼吸衰竭死亡,1例因难治性CHF、淤血性肝硬化致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死亡。住院期间,ARF患儿,经正规治疗,尤其大剂量较长疗程(1~2月)青霉素静注,严格卧床休息及控制CHF等对症处理,50.0%患儿抗"O"下降或正常,49.1%患儿心脏杂音减轻或消失。认为,坚持长期、规律地药物预防复发及防治IE是降低RHD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221例临床诊断为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其中单纯血吸虫性肝纤维化131例(59.3%),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合并肝炎(伴肝细胞变性、坏死)42例(19.0%),肝炎肝硬化27例(12.2%),慢性肝炎13例(5.9%),其它疾病8例(3.6%),表明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是误诊为晚血的主要疾病。随访2~7年177例,死亡29例,病死率16.4%,肝炎肝硬化及血吸虫肝纤维化伴肝细胞病变者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单纯血吸虫肝纤维化患者(P<0.05),多数患者死于肝衰竭及原发性肝癌。死于上述肝病者均存在HBV和/或HCV感染,提示HBV及HCV感染是晚血发生肝衰竭及肝癌的关键因素,与患者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内镜检查时的低氧血症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消化道内镜检查也会发生严重的心肺合并症,国外一些研究认为其与检查时产生的低氧血症有关。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研究表明,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时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高,20%~45%为严重低氧血症者(OxygensaturationSaO2<90%,OxygentensionPaO2<60mmHg)[1,2]。无心、肺、肝、肾、脑疾病,不用镇静剂者,也有23%~40%的会发生低氧血症,而严重低氧血症者约9%[3,4]。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时严重低氧血症者为36%~47%[5,6]。急诊上消化道内…  相似文献   

7.
维拉帕米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测定培养的心肌细胞[Ca2+]i和3H-亮氨酸(3H-Leu)参入。结果2×10-7mol/L维拉帕米对培养的心肌细胞[Ca2+]i和3H-Leu参入无明显影响(P>0.05),2×10-6~10-5mol/L维拉帕米则可显著抑制培养的心肌细胞[Ca2+]i和3H-Leu参入。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Ca2+]i和3H-Leu参入分别减低10%~27%(P<0.01)和12%~25%(P<0.05)。结论维拉帕米可以抑制培养的心肌细胞肥大,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细胞内游离钙和细胞收缩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血清脯肽酶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脯肽酶(PLD)参与胶原蛋白降解,是反映肝纤维化进展的良好指标[1].血清PLD测定已被《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推荐为慢性肝病常规检测项目[2].本文在已报道的基础上[3],进一步评价PLD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昆明小鼠130只,鼠龄8wk~10wk,体质量25g~40g.肝纤维化模型采用间断腹腔注射CCl4建立.采集血液和肝组织标本在末次注射CCl4后96h进行.根据注射CCl4周数(1,3,6,9,12wk)分5组,每组20只.另30只以生理盐水替代CCl4作正常…  相似文献   

9.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BV、HCV检测结果与预后关系探讨熊良仕,黄爱龙,张定凤重型肝炎病死率高达50%以上[1]。影响重肝病死率因素较多,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其影响预后因素进行了分析[2],但均缺乏对病毒因素的分析。为探讨肝炎病毒对重肝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少年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广西地区1995年~2004年12所三甲医院的461例30岁以下肝硬化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04%患者为男性;2000年~2004年青少年肝硬化构成比较1994年~1999年明显降低;10年内平均住院费用、每日平均费用均有进行性增加趋势,平均住院日逐渐下降;64.86%(299/461)肝硬化病因是乙型肝炎,HBeAg阴性占81.96%(245/299);24.08%病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4.75%发生感染,3.69%发生肝性脑病,1.74%发生肝肾综合征,死亡组较非死亡组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发生率高。结论广西近10年青少年肝硬化所占比例有所下降,HBeAg阴性乙肝后肝硬化是广西青少年肝硬化主要类型,上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死因,青少年肝硬化死亡病例中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神经心原性晕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心原性晕厥赵一举,蔡如升晕厥是指任何原因所致的突然短暂意识丧失,临床上比较常见 ̄[1],约占急诊人数的3%,总住院人数的6% ̄[2]。正常人群患病率为20%,70岁以上老年人年发病率为6% ̄[3].晕厥患者40%~60%经临床各种常规检查找不到原...  相似文献   

12.
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1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hypertensivegastropathy,PHG)是指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的胃粘膜的特殊病变,表现为胃粘膜无明显炎症,而粘膜下血管可见扭曲和扩张。近来发现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30%~50%来源于PHG,而PHG又主要见于肝炎后肝硬化。我们对我院22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其中158例被确诊为PHG,检出率为71.8%,本文拟就肝炎后肝硬化PHG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1.一般资料:158例均为我院1998年1月至2000年3月的住院患者,男性136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5.2岁,全…  相似文献   

13.
我们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了3例肝肺综合症(HPS)患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3例HPS患者,为肝炎后肝硬化,均为男性,年龄45-52岁.慢性肝炎病史 10-15年。1例于10年前行脾切除术;3例患者均有呕血便血史,术前胃镜检查食道静脉曲张中到重度;活动性肝硬化2例,静止性肝硬化1例。Child分级A级1例,B级2例。3例患者均排除支气管肺部疾病,超声心动及心电图检查正常。3例符合HPS的诊断标准[1], 低氧血症经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  相似文献   

14.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综合征)是指食管下端和责门连接处的粘膜纵形撕裂,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既往国内较少报道本病,但随着胃镜应用的普及,其发现率逐渐增多。国内资料中,本病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1.3%~7.3%[1],国外报道中则占5%~15%[2],较国内为高。为进一步明确本病的临床特征,作者对本院近5年来收治的9例Mallory-Weiss综合征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调查本院1995年1月~2000年10月的住院病史,对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胃…  相似文献   

15.
免疫-聚合酶链反应在结肠癌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任军周绍娟樊代明陈峥张学庸结肠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为结肠癌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如CA50、CA19-9等抗原的检测,其诊断敏感性一般在40%~60%[1,2]...  相似文献   

16.
细胞外基质成分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先开  钱美宝 《肝脏》1999,4(1):38-39
细胞外基质(ECM)的改变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研究表明,ECM成分的血清水平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较大意义[1~3],但单项测定这些指标有时并不可靠[3]。因此,我们检测了10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的HA、PCⅢ、PⅢP、CⅣ和LN血清水平,进行多元分析,以期建立肝纤维化检测的谱系。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05例均为1996~1998年间我院住院患者,男91例,女14例,年龄15~70岁,病程0.5~2.6年。根据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标准,慢性轻度为18例,中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IPS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观察其近期疗效、合并症及3年随访结果。结果25例门静脉建立有效分流,成功率893%,门静脉主干压由术前(406±086)kPa[(3053±6.45)mmHg]降至(233±0.79)kPa[(17.55±6.00)mmHg],P<001。分流后食管静脉曲张基本消失率为36%,减轻率为40%。术后腹水减轻率为762%。脾脏缩小一半以上者60%。术后2周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大于20U/L占52%,总胆红素升高大于17μmol/L占48%,并发症总发生率28%。随访3年,复发出血375%,病死率313%。结论TIPSS可迅速降低门静脉压力,近期疗效满意,中期疗效欠佳,术后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18.
肝性脑病113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临床资料:病例为本院1993年7月至1998年6月住院患者。诊断按照全国第五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分型标准。113例中男92例,女ZI例。年龄8-75岁,平均年龄33.2岁。急性肝性脑病39例,慢性肝性脑病74例。2.病因:113例中重型病毒性肝炎95例(84.07%),酒精性肝硬化5例(4.43%),吸毒5例(4.43%),服减肥药物3例(2.650)、鱼胆中毒3例(2.650)及华去睾吸虫病2例门.77%)。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甲型、戊型和重叠感染者大…  相似文献   

19.
临床诊断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的病理病原检查和随访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221例临床诊断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其中单纯血吸虫性肝纤维131例(59.3%)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全并肝炎(伴肝细胞变性,坏列)42例(19.0%)肝炎肝硬化27例(12.2%),慢性肝炎13例(5.9%)其它疾病8例(3.6%)表明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是误诊为晚血的主要疾病,随访2~7年177例,死亡29例,病死率16.4%,肝炎肝硬化及血吸虫肝纤维化伴肝细胞病变  相似文献   

20.
韩世发 《山东医药》2008,48(22):43-43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并发症,出血后常诱发肝性脑病。2002~2007年,我们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左氟沙星预防肝性恼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