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流式细胞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微转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中的微转移。方法 骨髓经Ficoll梯度离心分离单核细胞后,用细胞角蛋白 19(Cytokeratin, CK19)单克隆抗体染色,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检测了 96例肺癌患者骨髓,发现 25例患者骨髓中有微转移。2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10例正常人骨髓均无微转移。肺癌患者阳性率与患者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细胞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 (P<0. 05)。结论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中的微转移,有助于肺癌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RT-PCR)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MUC-1 Mrna及LUNX Mrna的表达,探讨其作为肺癌微转移检测分子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靶基因的表达,并以15例肺良性疾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CK19 Mrna、MUC-1 Mrna及LUNX 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51.7%(31/60)、80.0%(48/60)和55.0%(33/60).对照组中15例肺良性疾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无LUNX Mrna表达,2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有1例CK19 Mrna表达,而MUC-1 Mrna表达的阳性率在肺良性疾病中为60.0%(9/15),在健康人外周血中为65.0%(13/20).结论 CK19 Mrna、LUNX Mrna作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标记物,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MUC-1 Mrna作为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的指标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淋巴结、外周血、骨髓微转移的MUC1基因诊断的临床意义 ,以及三者微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联合检测 31例肺癌患者和 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淋巴结、外周血和骨髓中MUC1基因mRNA表达。结果 :本实验建立的巢式RT PCR技术的敏感性达 10 -6。术前 10例患者外周血、7例患者骨髓检测到肺癌微转移。手术取 119枚淋巴结中 6 5枚检测到肺癌微转移。肺癌患者淋巴结、外周血、骨髓微转移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5 4 .6 %、32 .3%、2 2 .6 % ,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P <0 .0 5 )。结论 :RT PCR法是一种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的肿瘤微转移检测方法 ;MUC1基因mRNA可能是检测肺癌微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Zhou QH  Gong YL  Qin Y  Sun ZL  Sun ZF  Liu LX  Li L  Zhu W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1):62-65
目的探讨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微转移的特异性、敏感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59例肺癌患者、11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骨髓中CK19 mRNA表达。结果巢式RT-PCR检测技术的敏感性达到10-6。59例肺癌患者中,20例检测出外周血微转移,13例检测出骨髓微转移,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3.9%(20/59)和22.0%(13/59),二者有显著正相关(P<0.05)。肺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微转移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P-TNM分期均存在密切关系(P<0.05或P<0.01)。肺良性病变患者、健康人外周血和骨髓中均未检测出CK19 mRNA表达。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均存在用常规方法检测不出的微转移;应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CK19 mRNA表达,对肺癌微转移的分子诊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应用黏蛋白1(MUC1)mRNA为标志物,检测了3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情况,并初步探讨了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诊断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检测中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理想途径以及手术对促进微转移的影响。方法 对 2 0例可手术的中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别于术前、手术刚结束、术后一周取外周血 ,用RT PCR法检测肺癌特异性基因LUNX的表达情况 ,并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LUNX基因的表达进行对比。结果 在被检测的 2 0例患者中 ,有 9例在不同时期被检测到有LUNX基因表达 ,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均未发现LUNX基因表达。结论 RT PCR法检测外周血LUNX mRNA是理想的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的方法 ;手术治疗可以减少肺癌患者术后远处转移的发生 ;手术操作可能促进肿瘤细胞向外周血的脱落  相似文献   

7.
lunx mRNA RT-PCR检测肺癌的微转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 Th17细胞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性T细胞,其主要分泌IL-17等细胞因子,在感染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免疫中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Th17细胞和IL-17在肺癌脑转移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IL-17在肺癌脑转移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22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外周血Th17(CD3+CD4+IL-23R+)细胞的百分率,ELISA方法检测22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血浆IL-17水平,ELISA方法检测19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和16例无脑转移肺癌患者脑脊液IL-17水平。结果肺癌脑转移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4.65%±0.7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2.71%±0.54%,P=0.04);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没有差异。肺癌脑转移患者血浆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117.4±16.43 pg/mL和72.55±8.19 pg/mL,P=0.02);其中NSCLC患者和SCLC患者没有差异。肺癌脑转移患者脑脊液IL-17水平明显高于无脑转移的肺癌患者(73.21±7.52 pg/mL和50.25±8.04 pg/mL,P=0.04)。结论肺癌脑转移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增多,血浆IL-17和脑脊液IL-17水平升高,Th17细胞和IL-17可能参与了肺癌脑转移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非肿瘤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肿瘤特异性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CK19)、黏蛋白1(MUC1)和肺特异性蛋白X(LUMX) mRNA表达情况,探讨微转移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肺癌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15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CK19、MUC1和LUNX三项标志物.结果: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CK19 mRNA阳性率分别为36.7%和30%,其表达状况与患者的肿瘤病理类型、吸烟史无明显关系,而与肿瘤的病理分期关系密切;MUC1 mRNA 阳性率分别为6.7% 、6.7%,其表达与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患者的吸烟史均无显著关系,与骨髓及外周血中微转移的关系尚待确定;LUNX mRNA阳性率分别为16.7%和13.3%,可以作为指示NSCLC微转移的敏感特异的指标.结论:三种检测标志物中CK19 mRNA对微转移的诊断敏感性较高,但存在假阳性的可能;LUNX mRNA作为一个新的检测指标对微转移的诊断有一定的作用,但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MUC1 mRNA与骨髓及外周血中微转移的关系尚待确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CD4 4和CD6 2P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 5 5例肺癌患者外周血CD4 4和CD6 2P表达进行荧光免疫检测 ,并与正常对照组 (n =30 )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5 5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4和CD6 2P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Ⅲ期、Ⅳ期和Ⅰ期、Ⅱ期之间CD4 4和CD6 2P表达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CD4 4和CD6 2P表达与肺癌组织学分级有明显相关性 (P <0 0 1)。结论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4和CD6 2P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肺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中癌细胞的流式细胞仪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Sha H  Jiang X  Gu W  Bao G  Feng J  Dong Q 《中国肺癌杂志》2001,4(2):102-104
目的:用流式细仪分析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中的癌细胞,方法:外周血经Ficoll梯度离心分离单核细胞组分,后者用CD45、细胞角蛋白(CK)及肺癌特异性抗体(2F/S5A)染色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CK^ /S5A^ 细胞。结果检测了165例肺癌患者外周血,发现50例(30.3%)患者外周血癌细胞呈阳性。其中非小细胞肺癌阳性率为30.67%(45/150),小细胞肺癌为33.33%,阳性率为与患者的病理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癌患者外周血循环中的癌细胞不驻有助于临床病理分期,而且对预测肺癌转移潜能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肺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MUC1表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微转移MUC1表达用于分子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31例肺癌患者119枚和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35枚淋巴结MUC1 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巢式RT-PCR技术的敏感性达10-6.RT-PCR检测的119枚肺癌患者淋巴结中65枚存在MUC1 mRNA表达,阳性率为54.6%(65/119);病理学方法检测出41枚淋巴结存在癌转移,阳性率为34.5%(41/119).肺良性病变患者35枚淋巴结中MUC1 mRNA表达均为阴性.淋巴结微转移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pTNM分期均存在密切关系(P<0.05).结论:RT-PCR是一种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的肿瘤微转移检测方法,MUC1 mRNA可能是检测肺癌微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肺癌患者与健康者之间淋巴细胞亚群差异,评估肺癌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之基线值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2 月至2013年3 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例资料完整的肺癌患者105 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 )86例、小细胞肺癌(SCLC)19例,另选健康对照35例,对比接受治疗前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的CD3+T 细胞、CD4+T 细胞、CD8+T 细胞及NK细胞所占百分比,并回顾性分析86例NSCLC 患者初治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CD3+T 细胞、CD4+T 细胞、NK细胞及CD4/CD 8 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11,P = 0.007,P <0.001,P=0.025),而CD8+T 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13)。 当CD8+T ≥ 31.8% 及CD4/CD 8< 1.28时NSCLC 患者可以获得一个更长的OS(中位OS分别为36.2 m vs . 20.0 m ,P = 0.010;30.8 m vs . 20.0 m ,P = 0.035)。 而CD3+T 细胞、CD4+T 细胞及NK细胞百分比对NSCLC 患者预后无显著影响。结论:外周血CD8+T 细胞基线水平较高的NSCLC 患者生存较长,此基线水平可能对NSCLC 患者预后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 celllungcancer,NSCLC)外周血和骨髓中粘蛋 白1(mucin1,MUC1)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 RT PCR技术,对31例肺癌患者、10例肺良性病 变患者和8名健康人外周血及骨髓中MUC1基 因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31例肺癌患者 中10例检测到外周血,7例检测到骨髓中有 MUC1mRNA表达,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和8名 健康人中未检测到MUC1mRNA表达。肺癌患 者外周血及骨髓中MUC1mRNA表达分别为 32.3%(10/31)和22.6%(7/31),两者之间存在 正相关关系,P<0.05;外周血和骨髓中MUC1 mRNA的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 及pTNM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结论:肺癌 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存在常规方法检测不出的 肿瘤细胞;应用巢式RT PCR法可检测到肺癌患 者外周血和骨髓中MUC1mRNA表达,可为制 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 微转移的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个体化治疗和指示预后具有重要意义。LUNX为近年新发现的人类肺组织特异性基因。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LUNX 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微转移检测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初治的NSCLC患者62例,以肺部良性疾病10例与健康人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和普通RT—PCR技术,检测肺癌、良性病变肺组织、骨髓和外周血LUNX mRNA的表达。结果肺癌和良性病变肺组织中LUNX mRNA阳性表达率均为100%。肺良性病变组骨髓及外周血标本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标本中LUNX mRNA表达皆为阴性。62例NSCLC患者骨髓LUNX mRNA阳性表达率为38.7%(24/62),外周血LUNX mRNA阳性表达率为29.0%(18/62),至少一项阳性表达者占45.2%(28/62);骨髓LUNX mRNA阳性表达率随分期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2),与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外周血LUNX mRNA表达与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均无明显关系。NSCLC患者骨髓和外周血LUNX mRNA表达有相关性(P〈0.001)。结论 LUNX mRNA可作为检测NSCLC患者微转移的特异、敏感的分子标志物,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转移,从而指导临床分期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非小细胞肺癌血道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Dong Q  Feng J  Huang J  Bao G  Sha H  Gu W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2):142-14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道转移的影响。方法 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CK)阳性细胞经磁性细胞分选技术分离后,采用细胞学、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对其中的肺癌细胞进行特性分析。外周血肺癌细胞含量按已建立的流式细胞仪检测方法作定量分析。VEGF含量采用ELISA测定。结果 外周血肺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核异型,表达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及上皮细胞标志CK,可被抗人NSCLC特异性单抗S5A10-2染色,但不表达白细胞抗原CD34及CD45。154例NSCLC患者中,外周血肺癌细胞阳性44例,阳性率为28.6%。癌细胞阳性率与病期进展相关。NSCLC患者血浆VEGF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及肺部良性疾患者。VEGF含量与肺腺癌的病期进展密切相关。在血循环癌细胞阳性NSCLC患者中,VEGF含量增高者,癌细胞数量显著高于VEGF不增高者。结论 NSCLC患者血浆VEGF明显增高,在血循环癌细胞阳性的患者中,VEGF高表达可促使癌细胞血道转移,表现为血循环癌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瘤旁组织和外周血清中miR-486的表达情况,探讨miR-486是否有可能成为新的非小细胞肺癌标记物。方法:选取20例临床上确诊并进行外科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每个病例取3块肿瘤组织,3块正常肺组织以及3×10ml外周血液样本。另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抽取3×10ml外周血液作为对照。提取总RNA进行qRT-PCR实验。分析外周血清和肿瘤组织中miR-486的表达情况。结果:miR-486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呈低表达状态(P<0.05),其在瘤组织内的表达与外周血清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miR-486在人体外周血清中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存在正相关性,提示外周血清中miR-486可以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预警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NSCL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1例NSCLC患者纳为NSCLC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19例为正常对照组(NC组)。收集NC组受检者外周血及NSCLC患者外周血、癌病灶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及肺组织匀浆上清液中IL-17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组织中IL-17(IL-17+细胞)水平。对比不同病理类型、病理分期NSCLC患者外周血、癌病灶组织及癌旁组织Th17、IL-17水平。结果:NSCLC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IL-17水平均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IL-17+细胞以细胞质呈棕黄色和(或)棕褐色为阳性表达,癌病灶组织中见典型IL-17+细胞明显散落,成团染为棕褐色。NSCLC患者癌病灶组织Th17、IL-17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和肺腺癌患者外周血Th17及癌病灶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h17、IL-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NSCLC患者外周血、癌病灶组织、癌旁组织Th17、IL-17水平均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在NSCLC患者外周血及癌病灶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且随着肿瘤病理分期增加显著升高,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ZHU  Guang-ying  LIU  De-lin  WANG  Xu  PENG  Meng-qing  LIU  Hui  SHEN  Wan-hua  ZHANG  Hai-zhou  WANG  Wei  CHEN  Jie 《中国癌症研究》2002,14(1):54-59
Recent years, RT-PCR was widely used to detect micrometastases of various neoplasms. The molecular targets for micrometastases detection were either tumor related or tissue-specific. For example, PSA was used to detect micrometastasis of prostate cancer, tyrosinase was a marker of melanoma[1, 2], while cytokeratin (CKs) and MUC1 were epithelial tissue-specific markers for cancers originate from epithelia[3, 4]. In the detection of micro-metastasis for lung cancer, no specific target w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