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肺复苏后约有20%遗留永久性脑损害,约40%意识不能恢复乃至死亡。因此,脑复苏仍是心肺复苏后的难题。 一、尽早开始心肺复苏是脑复苏成功的关键 脑组织对缺氧异常敏感。缺氧10秒即可意识消失,缺氧15秒可有数分钟昏迷,缺氧3分钟可致数日昏迷。心跳停搏4~6分钟可造成大脑细胞不可逆的损害。完全无氧的情况下,大脑皮层细胞生命时间不超过8分钟。心跳骤停经过复苏后,不同器官内氧供应恢复的时间为1~40分钟。而脑组织在复苏开始数分钟仅有某些部位得到氧供应,大部分在10~20分钟后才有氧供应,30~40分钟后脑组织才完全转入有氧代谢。而无氧代谢产生丙酸、乳酸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A心肺脑复苏后的康复对策。方法分析我科17例CA患者心肺脑复苏后所实施的康复治疗措施。结果生存1年以上者8例,其中1例生存16年。康复的具体有效措施实施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结论维持循环稳定、支持呼吸等综合性心脏康复方案是CA心肺脑复苏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心肺脑复苏药物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单纯的心肺脑复苏(CPCR)技术,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只能维持重要脏器暂时的血供,要彻底维持自主呼吸、血流动力学以及正常的心律,必须依靠进一步药物治疗和电除颤。长期以来,药物的使用及其疗效存在较大的争论[1]。复苏中常用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  相似文献   

4.
心肺脑复苏研究进展安徽省立医院王爱玲,顾统元综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刘运德审校成都市心血病研究所心肺复苏始于1958年,本世纪60年代广泛用于临床。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电除颤是其三大要素。80年代又把脑复苏推向复苏学前沿。其后钙离子桔抗剂治疗缺氧和心律...  相似文献   

5.
张萍 《实用老年医学》1999,13(5):261-261
为探讨老年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效果和特点,回顾性研究近12年我院ICU收治的26例老年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病例的抢救过程,并对老年患者实施心肺脑复苏的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60~87岁,其基础疾病为:慢阻肺5例、冠心病4例、脑溢血5例、急性胰腺炎2例、胆道疾病4例、肠梗阻4例、外伤2例。所有病例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均在院内。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麻醉意外2例、严重创伤2例、严重心肺疾患17例、脑溢血5例。一旦发现心跳呼吸骤停,立即予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心跳停止…  相似文献   

6.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0岁,有“冠心病”史3年,行走时突然倒地,呼之不应,送至我院急诊科,前后共10min。人院查体:BP0/0mmHg,口唇发绀,无呼吸、心跳,双侧瞳孔直径约5mm,固定,光反射消失,余生理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ECG示停搏。立即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建寺静脉通道,首次肾上腺素5mg,阿托品2mg,  相似文献   

7.
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我院对32例心肺复苏(CPR)成功后仍昏迷患者,采取高压氧(HBO)、血液磁极化(简称血磁)、药物及康复等综合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病人过去可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小时内(亦有规定24小时)发生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的突然中断,出现意识丧失。病人如经及时救治可获得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现将1998年我们抢救的12例心脏猝死病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36~84岁,平均64岁。其中冠心病患者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例,无心脏病  相似文献   

9.
心肺脑复苏(CPCR)是最主要的急救技术之一,可挽救许多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生命,但CPCR成败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74例CPCR患者资料,对其影响因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4例中男39例,女35例。年龄16~72岁,其中小于40岁12例,40~60岁29例,大于60岁33例。心脏呼吸骤停发生于院内43例,院外31例。74例均符合“心脏呼吸骤停”的诊断标准。1.2 心脏呼吸骤停的原因 74例中心肌梗塞17例,重症心肌炎5例,严重电解质、酸碱紊乱13例,其他疾病所致重症缺氧21例,休克7例,窒息7例,电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心肺脑复苏技术有很大进展,国内外陆续有用大剂量肾上腺素复苏成功的报道,我们于1991年~1993年,采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激素和气管插管加人工通气抢救心跳呼吸骤停19例,10例复苏成功,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性别与年龄 本组复苏成功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平均48(19~65)岁;急诊8例,住院者2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针刺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定,并观察早期针刺对其的影响。结果在心肺复苏后前6d,针刺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复苏后第7天,针刺组GCS评分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可改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促进神经系统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心肺脑复苏23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程序复苏时心脏骤停或伴呼吸停止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4例单纯心脏骤停,按心脏按压,药物、电复苏技术进行心脏复苏;9例伴呼吸停止,按常规呼吸、心脏、药物、电技术程序进行复苏,所有病例均行脑复苏。结果:23例心肺复苏成功2l例(91.30%),心肺脑复苏成功16例(69.57%)。结论:根据是否呼吸停止决定复苏程序有望提高复苏成功率,早期进行脑复苏是心肺脑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肺脑复苏的监护措施。方法对8例脑复苏病人采取机械通气、心电监测,亚低温及高压氧治疗等脑复苏手段,营养支持等措施。结果心肺脑复苏成功4例,复苏成功率50%,植物状态2例,放弃治疗死亡2例。结论维持有效通气及稳定的循环,预防并发症,采取有效脑复苏措施,维持肾脏、胃肠、血液及新陈代谢功能,加强心电监测及临床观察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任倩 《内科》2006,1(2)
心肺脑复苏(Cardiac-Pulmonary-CerebralResuscitationCPCR)是指心肺复苏(CardioPalmonaryResuscitation,CPR)的全过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复苏的成功并非指心搏和呼吸的恢复,而必须达到恢复智能和工作能力,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脑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护士在心肺复苏中既是医生的助手,又是现场协调组织者,更是发现病情变化、杜绝差错事故发生的“哨兵”。复苏中的每个环节、每项措施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不可弥补的损失护士在CPCR中配合默契操作,操作得心应手,可提高复苏抢救质量[1]。1护士的应急反应能力在瞬间决定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结合30例患者进行临床上的心肺脑复苏成功,对其治疗等做出了详细介绍;尤其是对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的不同,所起的疗效是不同的;使用碳酸氢钠治疗代谢性酸中毒;进行复苏的同时注意对脑组织的保护;使用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以及使用纳洛酮在治疗中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16.
自1987年4月至1997年6月,我们对10例心肺复苏后脑部损害的病人进行了临床病情观察及护理,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3例,年龄15~54岁。4例为车祸引起的心跳停止;2例为术中因麻醉意外而引起心跳、呼吸停止;1例为术中病人躁动,拔出气管插管而引起心跳、呼吸停止;3例为术后病人突然呕吐而引起窒息。这10例病人入院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人工呼吸机维持呼吸。均急性气管切开、吸氧、吸痰,同时给予抗炎、纠酸、脱水、冬眠、能量合剂等神经营养药物的综合治疗。2结果恢复生活自理者4例,植物生存者3例,死亡3例。3讨论心跳骤停…  相似文献   

17.
我科于2001年8月2002年5月收治2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脏骤停的患者,行心肺复苏后分别给予尿激酶及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抢救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心肺脑复苏(CPCR)是急救医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由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抢救方法的不断改进,使抢救成功率不断地提高。我院急诊科自1997-01/1999-12按新的方案抢救,使抢救成功率由原来的32%提高到49%,现将抢救成功1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干休所工作以及在地方医院进修期间,笔者曾多次主持参加心肺脑复苏的现场救治,现总结救治过程当中的经验与不足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心肺复苏术(CPR)的普及和提高,心跳呼吸骤停的复苏率明显提高,但仍有相当的存活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不能恢复正常生活,甚至意识不能恢复,最后死亡。所以心肺复苏后的脑复苏决定着患者是否生存及生存质量,是治疗的难点、热点,近年来复苏研究的目标则转向脑的研究。本文对脑复苏近年来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