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呼吸心跳骤停是临床常见的危急病症,特别是在院外救护过程中更为常见。此种情况发生后,必须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一般较常用的复苏技术为人工呼吸和徒手胸外心脏按压,2006年4月起在宿迁市人民医院120救护车上配备YH2005A型气动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跳骤停患者,并与徒手复苏进行比较,对其疗效进行总结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最大的变化是将A—B—C(气道、呼吸、胸外按压)顺序更改为C—A—B(胸外按压、气道、呼吸)。然而在儿科复苏中,常见的是进行性呼吸衰竭或休克,最后导致心跳停止,因此也称呼吸相关性的心跳骤停(asphyxial cardiac arrest),而突发的心脏疾病引起的心跳骤停在年幼儿童少见,约只占死亡的20%。所以儿童复苏应该首先关注患儿的呼吸情况,而不是胸外按压、除颤和抗心律失常。本文就人工通气在儿童心肺复苏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胸外心脏按压术是心肺复苏(CPR)的核心技术。我国每年有大量发生在院外的心源性猝死患者,但接受现场心肺复苏的比率和抢救成功率很低,主要是由于现场第一目击者心脏现场急救的意识和能力的不足以及对传统心肺复苏术心理的抵触。单纯胸外心脏按压术实施快速方便、培训简单,并且有利于消除施救者心理上的顾虑,能够有助于提高第一目击者实施心脏按压比率和快速推广。因此开展对公众普遍的单纯胸外心脏按压术培训,能够快速,有效的提高我国院前心脏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4.
食管-气管双腔导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建立人工气道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非常重要,我科应用食管—气管双腔导管(以下简称双腔导管)行心肺复苏11例,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均为呼吸心跳骤停,需行心肺复苏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5~73岁。1.2材料我们使用美国泰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制造的食管气管双腔急救导管。该导管可插入食管,也可以插入气管,我们将一管称做“气管型”导管,导管前端为一开口,插管时如果双腔导管插进气管,则通过“气管型”导管前端的开口直接进行通气。一管称为“食管型”导管,导管前端为一封闭盲端,近前端侧壁上有8个通气孔。…  相似文献   

5.
第29届奥运会场馆内心脏猝死抢救成功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年8月19日,一位南非自行车教练在老山自行车馆发生猝死。一位第一反应者——女运动员立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3min后专业急救人员跑步赶到,接替该运动员进行现场抢救。一位主任医师任现场指挥。所需要医疗设备亦迅速送到。猝死者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被清除以打通气道。在贵要静脉留置插管,并行颈外静脉穿刺。通过静脉给予肾上腺素和阿托品。气管插管通气。进行高频率的胸外心脏按压,术中出现胸骨下端塌陷(胸肋关节脱位)。尽早开始心电监控。11min后出现室颤,予以及时除颤取得成功。12min后,患者恢复血压、心跳,心电转为不齐的窦性心律。头颈部冷敷。待患者面色红润、血压稳定后通过奥运车道将患者转送奥运指定医院。运送过程中有专人负责插管的固定。途中转运9min后送到医院,院前抢救时间持续39min。1d后,患者脱离呼吸机,气管插管拔出。未发现脑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007型Thumper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脏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时应用价值。方法将192例急诊心脏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原发病、性别、年龄和就诊时间等相配的两组,Thumper组(n=91)运用1007型Thumper心肺复苏机进行机械心肺复苏,对照组(n=101)采用徒手标准心肺复苏。2组使用复苏药物及电除颤等抢救措施应用基本相同。结果Thumper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为25.27%,与徒手组(26.73%)无差异(P〉0.05)。Thumper组的30min内ROSC成功率为15.38%,与徒手组(24.75%)亦无显著差异义(P〉0.05);但Thumper组超过30rain的ROSC成功率为9.89%,显著高于徒手组(1.98%,P〈0.05);Thumper组复苏所需时间为(53.23±40.75)min,显著长于徒手组[(33.05±28.77)min,P〈0.0110结论Thumper心肺复苏机的效果优于人工胸外按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循证医学证据推动着心肺脑复苏理念和方式的科学发展.国内外对心脏骤停(CA)实施的心肺脑复苏术(CPCR)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10.AHA.CPR和ECC指南),提出了CA首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尽早电击除颤是研究的主要进展,并将之前的清理气道、人工呼吸放在次要位置.临床实践证明,在基础生命支持早期的10 min,人工呼吸环节可省略.当患者CA发生时:①即刻启动急救系统;②尽早CPR;③快速电击除颤;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⑤综合心肺脑监护、治疗(急救五环生存链).心搏骤停10min内采取的主要是CPR技术,10min后应该实施综合的CPCR技术.本文对CPCR研究中的前沿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2003年9月~2009年2月,浙江省吉安县人民医院对25例青少年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进行了抢救,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3年9月~2009年2月,浙江省士安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13~38岁,平均32岁。  相似文献   

9.
心肺复苏是治疗急性心脏骤停、为患者争取时间进行进一步对症支持治疗的重要措施,也是每个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根据201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公布的最新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强调早期识别和心脏胸外按压的重要性,弱化人工呼吸的重要性,要求普通目击者对猝死患者按CAB步骤进行心肺复苏,待医务人员到场后再进一步进行呼吸、循环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0.
急诊抢救室中气管插管术应用1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气管插管术是急诊抢救危重症患者的关键性措施之一,及时建立有效人工呼吸通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急救中心的每一位医生和护士都应该熟练地掌握气管插管术, 以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下一步的救治打下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11月~2010年5月期间收治急诊气管插管抢救危重患者152例,男90例,女62例;年龄12~79岁.  相似文献   

11.
132 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复兴医院急诊科5年中心跳、呼吸骤停的常见病因及影响心肺复苏(CPR)成败的相关因素,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院内心肺复苏的水平。方法对2001年4月至2006年4月在本院急诊科进行抢救、记录完整的132例院内CPR患者(男91例、女41例,平均年龄64.59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2例患者中复苏成功39例(成功率29.55%)。CPR的成功与年龄、既往病史、复苏开始时间和早期电除颤有明显关系。结论心血管疾病、意外伤害是急诊科心跳呼吸停止的主要原因,年龄是复苏成功的重要因素,合并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心跳呼吸停止的高危因素,CPR开始时间和早期除颤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积极应用开胸心肺复苏术及必要时现场开胸心肺复苏术(OCCPR)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气管插管控制通气,左前外侧第Ⅳ肋间进胸,膈神经前纵形切开心包,单手按压。结果2004年4月~2009年8月连续对26例停循环时间大于20min患者施行了OCCPR,14例复苏失败;12例恢复循环,其中7例住院死亡,5例完全康复。结论急诊OCCPR对于不宜或闭式复苏术无效的患者仍是一个效果肯定的复苏方法,尽早施行是成功的关键,在充分条件支持下现场早期OCCPR可大大提高胸心穿透开放伤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自1998年起,我们对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患者中的32例患者经标准心肺复苏(S-CPR)5~10 min仍不恢复维持有效血流循环的自主心跳,心电呈非室颤性停搏或缓慢心脏搏动且药物难以维持的患者,在胸外按压状态下进行了紧急床边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右室心内膜起搏.对其手术操作的方法学及可行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自1878年,Boehm在动物模型上成功进行了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开始,1892年,Maass进一步描述了在人体进行CPR的方法川。1960年,Kouwenhoven发现了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形成人工循环的实验室证据和临床有效性,不久,报道了对数例心脏骤停患者在除颤之前进行胸外心脏按压(external chest compression,ECC)和人工呼吸,  相似文献   

15.
高处坠落伤并发心脏骤停时,由于多伴有胸肋骨骨折、血气胸等,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时胸廓的按压幅度及胸廓的回弹速率受到影响,不能够充分发挥“心泵”、“胸泵”机制,使传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结合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并有心脏骤停的病例,通过自行研发的腹部提压装置进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院外急救是急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危急重症患者的院外急救,开放气道是必要的选择,也是急诊抢救的基础和保障,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重要环节[1],笔者对山东省荣成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8例需行气管插管的急危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院外气管插管在该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和效果,为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50岁,口服助壮素20ml自杀,约5min后被家人发现,有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意识清楚,自主呼吸。于2010年2月24日8:00am急送当地卫生院紧急洗胃,建立静脉通道后转入汉川市人民医院。入院后给予胃肠解痉(山莨菪碱)、利尿,支持治疗。在入院后不久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一次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5min左右自主心率恢复,  相似文献   

18.
濒死性支气管哮喘是指发生呼吸骤停、昏迷、被迫进行紧急气管插管和复苏的急性重度哮喘,是常见的危重急症。江苏省南通市红十字救护中心运用院外气管插管术抢救濒死性哮喘,现对临床特征和救治对策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CPR实时信息反馈对急救人员进行CPR操作情况的影响。方法10名急诊医师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按常规进行CPR操作,另一组在按压时借助AED的信息反馈功能观察急救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比较两组CPR的质量。结果借助AED信息反馈进行CPR操作组胸外按压频率、按压深度的准确率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性提高。结论实时CPR监测反馈功能可以改善胸外按压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实施急救性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全体急诊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并对培训前后60例心肺复苏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麻醉科医师(对照组)和急诊科护士(治疗组)的开始实施气管插管所需时间、完成捅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及复苏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从决策到实施插管所需时间为(90±10)s(1~2min),显著短于对照组[(9±3)min,(6~12)min,P〈0.05]。治疗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53.3%(16/30),显著高于对照组(13.3%,4/30,P〈0.01),而2组在完成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对急诊护士规范化培训,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术,由急诊护士在第一时间完成急救性气管插管是切实可行和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