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刺阴阳跷脉为主治疗失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邢孝民 《中国针灸》2003,23(2):97-97
治法:主穴取申脉、照海;配穴根据辨证分型:心脾两虚型加心俞、脾俞;心肾不交型加肾俞、心俞、太溪;胃腑不和型加胃俞、足三里;肝胆火旺型加肝俞、胆俞、行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照海,泄申脉”调阴阳跷脉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跷脉针刺组60例采用“补照海,泄申脉”为基本方辨证施治;一般针刺组48例采用一般针刺治疗.12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结果跷脉针刺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一般针刺组(P<0.05).结论跷脉针刺组疗效优于一般针刺组.  相似文献   

3.
调节阴阳跷脉治疗失眠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照海、申脉为主调节阴阳跷脉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以针刺照海、申脉为主调节阴阳跷脉;对照组39例,口服氯硝西泮片。结果:治疗组中,痊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中,痊愈4例,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9.2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针刺照海、申脉为主调节阴阳跷脉治疗失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针刺阴阳跷脉为主治疗失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KS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16(10):1439-1439
自1995年3月~1999年5月我科以FAP方案并放疗共治疗55例不适合于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贲门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跷脉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分别以针刺跷脉穴和口服西药艾司唑仑进行治疗。结果:针刺跷脉穴组和口服西药组之间的PSQI指数相比,存在差异(P<0.05);两组的总有效率相比,针刺跷脉穴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口服西药艾司唑仑组,差异(P<0.05)。结论:针刺跷脉穴法治疗失眠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刘学  居防 《四川中医》2014,(3):28-29
<正>失眠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其他病症。笔者将从阴阳跷脉的循行分布特点、跷脉的生理功能、"胃病则阳跷穴满"等理论探讨跷脉调理失眠的机理。1阴阳跷脉的循行分布特点《灵枢·脉度》曰:"阴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谷之后,上内踝之前,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属目内眦,合于  相似文献   

7.
论跷脉与睡眠610041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李敏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沿股部外侧和胁后上肩,过颈部上挟口角,进入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阴跷脉起于足舟骨后方,上行内踝上面,直上沿大腿内侧,经...  相似文献   

8.
阴阳跷脉考     
归稚虹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1):668-669
跷脉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对其循行、交会穴等方面多有论述。其观点各有不同,本文结合历代文献和现代研究,探讨各家的不同观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症状如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可能引发精神及躯体性疾病[1-2]。失眠发病率逐年增加,国外有研究发现,本病在成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20%[3],而在中国的发病率高达31%[4]。临床治疗失眠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首选短、中效的苯二氮类药物,但此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大,轻者可出现头晕、嗜睡,重者如反跳性失眠,甚者药物依赖或成瘾。笔者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补阴泻阳、通调跷脉为法治疗失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平衡阴阳跷脉针刺治疗顽固性不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寐,祖国医学称之为"不得眠"、"目不瞑"、"不得卧"等,是指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而导致的一种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病证而非独立的疾病.神经性失眠属本病证范畴.临床上表现为不易入睡,多梦,睡后易醒,而难以再入眠,或彻夜不眠.此症较为顽固,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运用以照海、申脉为主穴的针刺方法,辨证施治,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645-2648
目的:观察针刺补泻跷脉对失眠SD大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特征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驯化与L:D(12:12)光暗同步后,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10只。对模型组和针刺组SD大鼠运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混悬液的方法,复制失眠模型,观察造模前后昼夜节律的改变。造模后,每日早上8:00-10:00,针刺组给予针刺补泻申脉照海治疗,1次/d,20 min/次,连续1周。观察针刺补泻跷脉对SD大鼠昼夜节律的影响。结果:(1)在L:D(12:12)驯化稳定后,SD大鼠自发活动均表现出近似昼夜节律。造模后,大鼠休息期活动量明显增加,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针刺补泻跷脉对自发活动昼夜节律具有调整作用,休息期活动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补泻跷脉可以使失眠SD大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恢复其规律性,休息期活动量相对减少,睡眠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针刺跷脉与穴位埋线治疗围绝经期失眠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60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针刺组30例,予针刺跷脉主穴及辨证配穴治疗;埋线组30例,予穴位埋线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kupermann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雌二醇(E2)体内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及PSQI总分优于埋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kupermann评分除皮肤蚁走感、泌尿系感染两项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埋线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除皮肤蚁走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失眠、抑郁疑心及疲倦kupermann评分优于埋线组(P<0.05);针刺组E2升高更显著(P<0.05);埋线组总有效率83.33%(25/30),低于针刺组总有效率96.67(29/30),针刺组临床疗效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跷脉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失眠,疗效优于埋线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申智荣  赵旭斌 《光明中医》2008,23(7):930-931
阴阳跷脉循行所经之穴均非本经独有之穴,且二脉均属奇经之一,都起于跟中而连于目,可调节全身经络气血、司眼睑开合、主关节运动等。临床可用于治疗诸目疾、肢体关节病、睡眠障碍、生殖前阴疾病等诸多病变。  相似文献   

14.
阴阳跷脉循行所经之穴均非本经独有之穴,且二脉均属奇经之一,都起于跟中而连于目,可调节全身经络气血,司眼睑开合,主关节运动等。临床可用于治疗诸目疾、睡眠障碍、躯体、四肢及头面病变及生殖前阴疾病等诸多病变。  相似文献   

15.
任建宁 《中国针灸》2013,33(2):168-170
探讨胃病则阳跷穴满导致失眠的机制以及以跷脉穴为主治疗失眠的临床运用.从经络学上看,通过承泣等胃经腧穴使足阳明胃经与阳跷脉交会.跷脉对于寤寐之所主,主要是由于它与目通过足太阳膀胱经而相连.由于足阳明胃经在目内眦睛明穴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又与阴阳跷脉在目下及口角之旁分别交会,所以,一旦胃的功能失调,胃失和降,就会影响全身气机的升降,从而出现各种病理变化使阳跷脉气机失调而导致失眠.同时举例说明选择相应的胃经及阳跷脉穴位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泻阳跷补阴跷针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门诊及疗区收治的50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针灸治疗(泻阳跷补阴跷针刺法穴位:申脉、照海+基础穴位:百会、印堂、安眠、神门、三阴交+辨证取穴),每日1次,1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痊愈6例,显效18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习惯睡眠效应、睡眠障碍、使用催眠药物频率、日间功能7个项目的 评分均有所改善.结论 泻阳跷补阴跷针刺法能够调整阴阳跷脉,交通全身阴阳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针刺跷脉为主治疗翼状胬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开森 《中国针灸》2002,22(9):28-36
笔者在探讨针刺跷脉治疗高血压病眼球胀痛时,偶然发现患翼状胬肉的患者经针刺治疗后,血压下降,眼球胀痛消失,多年的翼状胬肉(以下称胬肉)也治愈。从2000年1月起至今开始用针刺治疗胬肉,并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治疗胬肉患者21例,41只眼(20例为双眼,1例为单眼)。其中男20例,女1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4岁;病程6月1例,3年8例,5年5例,6年2例,10年5例。均为真性胬肉,活动期39只眼,静止期2只眼。  相似文献   

18.
暴盲指眼外观端好,原无其他症状,突然发生的单(双)眼视力急剧下降的眼病,如果得不到正确、及时的治疗可能导致永久视力丧失.本病多因用眼过度、暴怒伤肝、惊恐思虑太过或恣酒嗜辛等,致肝气郁结、气血郁闭,气血不能上荣于目而猝然盲而不见.笔者采用针刺照海、申脉穴调节阴、阳跷脉为主,配合辨证取穴、局部取穴治疗暴盲2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以中医文献为源,结合近期临床研究,探讨睡眠-觉醒昼夜节律与阴阳跷脉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睡眠节律紊乱提供中医治疗理论与思路。从阴阳跷脉的历史考究中总结其经脉循行特点、生理病理变化以及其与脏腑的联系,结合中医及现代医学对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的认识,发现睡眠-觉醒昼夜节律与阴阳跷脉密切相关,跷脉论治睡眠障碍是可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针刺调跷脉合维脉为主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重庆市中医院眼科2016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调跷脉合维脉为主结合常规取穴的针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法.观察2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