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申钧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499-1499
经腰下三角切口径路是通过肌间隙到达腹膜后手术区域的一种手术途径。由于不需要切断肌肉,并可避免重要神经的损伤。术后病人伤口疼痛轻、恢复快,优于传统的腰部斜切口。我们采用经腰下三角径路腰部斜切口治疗30例输尿管中段结石手术患者,术中术野暴露满意、操作顺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阑尾手术更合理的切口方式。方法将416例诊断明确之阑尾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应用传统麦氏斜切口,另一组应用麦氏横切口。结果对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感染率、拆线时间、切口大小等埘比观察。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麦氏横切口瘢痕比麦氏斜切口更小。结论麦氏横切口可以代替麦氏斜切口成为阑尾切除术的标准切口。  相似文献   

3.
对中上端输尿管及肾盂结石切开取石,传统的进路是取腰部斜切口,不仅切口长,而且需将所经路径的肌肉层层切断,这显然增加了手术创伤,延长术后恢复时间和加重病人痛苦。近年来,我们对1例肾盂结石、8例位于第五腰椎平面以上的输尿管结石并肾积水患者采用背部直切口顺利完成了取石,效果满意。我们体会背部直切口具有以下优点,(一)手术需时短,最短30分钟,最长70分钟,平均48分钟;(二)创伤小,出血甚微,不切断任何肌肉,不会损伤髂腹下神经与髂腹股沟神经;(三)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便于基层  相似文献   

4.
经半月线切口在输尿管结石取石术中应用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半月线切口在输尿管上中段取石术中应用的体会。方法对31例采用经半月线切口行切开取石的输尿管上中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除1例在分离过程中损伤腹膜外,其余手术顺利,所有患者术后恢复好,无并发症。结论经半月线直切口具有手术层次少,组织损伤小,无后遗切口痛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输尿管上中段结石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5.
刘九星  李大兵 《江苏医药》1996,22(5):364-364
近年来我院选择部分经腹妇产科手术,采用下腹部横切口,以腹直肌前鞘“舌状”切开的改进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符合生理解剖,减少组织创伤,手术野暴露清楚,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现将该手术步骤和方法介绍如下。手术步骤和方法一、切口部位的选择:取耻骨上缘1~2横指(约2~3cm)处,顺皮肤横纹线水平,略带弧形两端稍微向上翘(翘向两侧骼前上呢)依次切开皮肤、脂肪层,达腹直肌前鞘壁,长度约12cm左右。二、舌形切开腹直肌前鞘壁:游离耻骨上缘脂肪,用甲状腺拉勾李开耻骨上绿脂肪展,暴露该处鞘壁,沿耻骨弓上线以刀片切开2.5~3cm左…  相似文献   

6.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68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魏纯春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632-2632
目的:回顾性总结168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取头高左倾卧位,选择右肋缘下2cm与肋缘平行的斜切口长约4~6cm,直视下行胆囊切除,胆囊床电凝钩分离,皮肤采用皮内缝合。结果:160例小切口顺利完成手术。8例延长切口完成手术;128例病人术后不用镇痛剂,平均住院时间5.2天;4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经更换敷料痊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可减少组织损伤、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时间以及改善切口外观,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毛卫平  欧阳方 《江西医药》2007,42(12):1125-1126
目的 探讨一侧腰部斜切口取双侧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97例双侧上尿路结石患者,采用一侧腰部斜切口.同时取出双侧上尿路结石.结果 97例患者除1例因腰椎疾患取石失败外,其余96例均取石成功.结论 一侧腰部斜切口取双侧上尿路结石.同时解除双侧上尿路梗阻,有利于双侧肾脏功能的恢复,减少手术次数,减少病人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男性后尿道外伤常由于早期处理不当,形成陈旧性后尿道狭窄,使治疗甚感困难,由于多次手术的失败往往最终需作永久尿流改道手术。本院近年来用直针吻合法进行陈旧性后尿道狭窄疤痕切除尿道再吻合术,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初步认为直针吻合法具有简化手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等优点。特介绍如下: 一、手术方法:1.病人取截石位,会阴部切口,充分游离狭窄远端尿道,继之在狭窄远端截除尿道。2作下腹部正中切口,暴露膀胱腔寻见尿道内口。3.充分切除后尿道疤痕至尿道内口。4.以直针(选不锈钢针长15cm,前半  相似文献   

9.
小切口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92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宪华 《贵州医药》1995,19(3):172-173
随着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增高,胆囊切除术在许多医院普外科的择期手术中已上升到第一位。如何减少手术的损伤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的关注。笔者自1991年6月至1993年8月以右腹直肌4~6cm/小切口施行胆囊切除92例,其中有31例作了胆总管探查。无手术死亡,无术中术后大出血,无胆漏,也无胆管损伤。感到手术打击小,术后恢复快,切口疤痕小,病员乐意接受。现报告如下:1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下取平卧位,作右腹直肌剑突下斜切口4~6cm,劈开腹直肌束,尽量避免损伤腹直肌营养血管及神经,进腹后以叫”拉勾李开胃肠,方头拉勾李开肝脏下缘,…  相似文献   

10.
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APR),至今仍为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但其局部复发率远高于结肠癌[1],主要是因手术方式及解剖结构原因,局部无法达到RO切除。而随着直肠系膜全切除术(total mesorectum excision , TME)和新辅助治疗的应用,使患者DFS有了较明显的改善[2]。特别是新辅助治疗的应用,不但明显提高了手术切除率,而且使术后局部复发率也较前降低[3],但APR术后会阴部切口一期愈合率却较前降低[4 ],虽然近几十年在围手术期准备、手术技巧及术中预防感染等方面有了很大改进。但是A PR术后会阴伤口感染的发生率仍可达20%~47%[5‐8]。特别是术前新辅助治疗的应用,大大增加了会阴伤口的感染、积液以及延迟愈合的风险[9‐10]。有报道指出,术前长程放疗(50Gy/25次)对切口的愈合没有影响,而短程放疗(30 G y/10次)后行A P R术,会阴部切口一期愈合率仅为直接手术的1/10[11]。本文回顾性分析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外科2009年11月至2014年3月间接受A PR手术的180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新辅助治疗对会阴部切口愈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由于其手术效果好 ,无特殊设备需求的特点 ,目前已在世界各国推广。我院自1995 - 0 6~ 2 0 0 0 - 0 6共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161例 ,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61例。男性 5 8例 ,女10 3例。年龄 2 4~ 72岁 ,平均 4 6岁。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 113例 ,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 2 9例 ,胆囊息肉 19例。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先行抗感染治疗 3~ 6个月后再行手术。上述患者均为择期手术。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1.2 手术方法 本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取长4~ 6cm的右肋下斜切口或右腹直肌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减少并发症。方法:肋间切口开胸吻合采用食管胃斜切口套入式。结果:减少了吻合口瘘及狭窄。结论:手术安全,并发症少,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3.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23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院自1999年5月~2002年5月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230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230例中 ,男96例 ,女134例。年龄27~80岁 ,平均53岁。病因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53例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45例(其中坏疽性胆囊炎22例) ,胆囊息肉28例 ,胆囊腺瘤4例。合并糖尿病15例。无1例出现并发症。1 2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麻醉22例 ,其余均采用椎管麻醉。取右肋缘下斜切口长在5cm以内 ,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和腹直肌前鞘外缘 ,距在腹直肌外缘约1cm处钝分两侧肌肉(注意用力均匀、缓慢、持续) ,使肌肉间的裂隙大于或等于皮肤切口的长度 ,…  相似文献   

14.
腹部牵开器近年来被广泛地用于腹部外科,特别是施行大手术时用于牵开单侧或双侧腹壁,例如肝移植、肝叶切除、胆道手术、全胃或近端胃切除术、脾切除术等.可适用于不同切口,如沿肋缘下斜切口或上腹部人字形切口或腹部纵切口,也可用于其它腹部直切口或横切口手术.使用腹部牵开器它能使手术野充分暴露,节省助手的体力,有利于助手配合手术,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使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室护士应熟悉JM-Ⅱ型腹部牵开器的基本构造、安装步骤及应用、保养等,从而最大限度发挥牵开器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王新居 《临床医药实践》2005,14(12):959-959
高血压脑出血术式不外乎马蹄形切口、去骨瓣减压、血肿消除术和直切口、小骨窗血肿消除术两种。前者损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遗留较大颅骨缺损,还需行颅骨修补术。后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遗留少许颅骨缺损,不需行颅骨修补术。我科自2000年起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采用直切口,小骨窗开颅。最初采用在切口中间置皮片引流,但术后有部分病例血肿复发,2002年后,采用另作切口引流,行“皮管(较硬)加皮片引流”的术式,无1例血肿复发,效果较理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原明  罗志奎  孙良传  董攻祥 《安徽医药》2008,12(10):953-953
目的试评一种上尿路结石手术治疗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106例上尿路结石的手术,采用腰背直切口入路;结石分别位于肾盏、肾盂及输尿管内;结石有单发,也有多发。患者体形各异。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取石,无残留。术后恢复快,无后遗症。结论开放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仍是较常用的方法,腰背直切口创伤小、直接、简便且后遗症状少,特别适合基层或设备条件较差的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道残余结石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6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切口选右上腹肋缘下斜切口。结果64例中外引流42例,内引流22例,切口感染4例,死亡1例。结论若病情允许,尽可能探查仔细把结石取净,可常规行术中胆道造影或胆道镜检查。  相似文献   

18.
1.阑尾切除术的切口怎样选择? 阑尾切除术常用的切口有三种,即右下腹斜切口,右下腹腹直肌外缘切口及右下腹横切口。选择切口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及确诊与否来决定。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切口。 (1)右下腹斜切口:是阑尾切除术最常用的切口。优点是损伤小,显露好,在阑尾炎性腹膜炎手术时,不致污染腹腔其他部位,如需引流腹腔,不必另作切口,引流效  相似文献   

19.
小梁切除术使青光眼手术并发症明显降低,已得到眼科界普遍认可[1],但是手术后发生早期浅前房、低眼压和后期的手术滤道口瘢痕形成常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2、3]。近年来有报道采用前房内注入粘弹性物质以提高手术成功率[4],我们对16只小梁切除术眼采用...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同期手术治疗(附2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腹股沟疝同期手术方法。方法20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患者,先取腹股沟斜切口,采用美国巴德公司提供的巴德补片,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经耻骨上纵行切口行前列腺切除术。结果随访6~24个月,无疝复发、尿失禁、尿道狭窄、切口感染.仅1例腹股沟区有异物感,3个月后症状消失。术后住院9~14d,平均11d。结论BPH并腹股沟疝同期手术,如BPH需开放手术,应先取腹股沟斜切口,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经耻骨上纵行切口行前列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