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表观遗传学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仅基因修饰的改变导致了基因表型的可遗传变化,具有可遗传性、可逆性等特性,并受到后天环境、营养等因素的影响。中医理论则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中精气的盛衰影响着子代的先天禀赋与生长发育,与遗传物质关系密切;而脾之精气来源于水谷精微,其功能易受环境、饮食影响,且先天之本的肾与后天之本的脾存在“先天促后天,后天养先天”的可逆关系,该理论包含了表观遗传学相关内容。从表观遗传学相关理论机制去探讨中医“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理论本质,将促进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为深入研究肾与脾的本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脾和肾为中医藏象体系中重要的两脏。脾为土脏,肾为水脏;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近年来有关脾肾相关的证型实验研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现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3.
肾脏为人体先天之本,阴阳之根,加之久病及肾,致使临床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肾有关。作者从肾的生理功能出发探讨了从肾论治在妇科疾病、骨科、脑病及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中的运用,其对揭示中医经典理论的科学内涵有重要意义,也为临床多角度治疗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医学元气的实质及肾先天之本的意义。方法 从中医传统元气观点出发,结合现代生物学、细胞学、中药药理学等理论,从细胞水平综研阐明。结果 中医学元气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与细胞的生理特征和病理变化有其本质的联系,由此发现肾对本体不俱有“先天之本”的意义。结论 元气的实质是构成人体生命基本单位的细胞的物质结构和生命特征及遗传信息;肾“先天之本”的意义,只是对子代而言;补肾疗法用以我种病症的实质是由于方药俱高选择性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5.
李中梓“肾为先天之本”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李中梓“肾为先天之本”论的渊源及“先天”概念的探讨,认为此论的提出主要是基于胎孕时间肾对其它脏腑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结合现代胚胎学的研究,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实质上指“胎盘为先天之本”。  相似文献   

6.
“肾主生殖”母鼠与子代行为遗传的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为先天之本、“肾殖”,国代的肾气决定了生育能力高低和子代行为遗传的强弱,中医‘’肾气”的现代表述之一是免疫水下的高低(l)。为此我们设计了“恐伤肾”母鼠的生殖水平和子代的行为遗传免疫学实验研究,对于叶鼠及其子代的初生鼠、青年鼠、成年鼠等数批鼠进行免疫学方面的系统研究。内容包括行为遗传测试,某些免疫指标,以及免疫生辅器官的研究三个方面,有了43种指标.开拓了“肾为先天之本”关于母鼠生殖与子代行为遗传的免疫学研究。综述如下:1恐伤肾造模根据中医“肾志为恐”,恐可伤肾的胜象理论.修贿行为近传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肾为先天之本”理论质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肾为先天之本”是中医学肾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 ,但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中医学“肾为先天之本”观点本身存在明显的悖论 ,严重阻碍了中医学肾藏象理论的研究。为了给“肾为先天之本”以正确定义 ,我们从相关概念入手 ,对此作一探讨。1 先天之精不同于生殖之精关于先天之精与生殖之精的关系问题 ,中医学理论中比较公认的看法是 :先天之精即生殖之精。对此我们持有不同认识。因为 ,生殖之精在中医学理论中有“父母的生殖之精”与“自身的生殖之精”之分。先天之内涵 ,亦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父母的生殖之精结合之前 ,也可以说是新的生命蕴…  相似文献   

8.
“肾为先天之本”的认识发生学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发生学方法,对“肾为先天之本”理论进行了认识发生学剖析,提出水崇拜为基础的“水生万物”思想是“肾为先天之本”理论的认识根源。“水生万物”观点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而在当时人类思维中以“互渗律”为主导的认知方式实现了从“水生万物”到“水生人”、“肾主水”,到“肾为先天之本”的认识过渡。在此认知方式的基础上,结合人体的生理病理实际,后世“肾为先天之本”的理论观点具有了内涵上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魏攀 《中外健康文摘》2008,5(1):104-105
从肾主封藏与肝主疏泄的肝疏肾藏调控机制论述妇女生理病理,认为独倡肾为先天之本或女子以肝为先天皆有失偏颇,女子应以肝肾为两先天。  相似文献   

10.
试论明代医家注重脾肾相关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肾相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生理方面,在“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认识的基础上先天肾与后天脾互济资生,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得气血旺盛,元气充沛,诸病不染;病理方面,若脾肾互济失调,即脾肾失济时,两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导致一系列疾病;治疗方面,治  相似文献   

11.
<正>肾为机体重要脏腑,素有"先天之本"、"封藏之本"之称。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源,故称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蛰,又称为"封藏之本"[1]。肾藏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主生殖。根据"肾主生殖"理论,临床上生殖功能障碍所致的不孕、不育等病证,  相似文献   

12.
中药治疗肾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一些学者用中医中药治疗肾性贫血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就中医对肾性贫血的认识及治疗作一概述。1病因病机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认为肾性贫血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所致。如红细胞生成素的缺乏或产生相对不足,尿毒症血浆中存在红细胞生长抑制因子,红细胞寿命缩短,失血,铁和叶酸的缺乏,铝中毒等,其中以红细胞生成素不足为主要原因[1]。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四化血”、“牌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因此多数医家把肾性贫血的病因病机概括为两个方面:①肾病迁延日久,脏腑功能失调,使体…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其华在发.头发的生长与脱落反映了肾中精气的盛衰.肾气盛的人头发茂密有光泽,肾气不足的人头发易脱落、干枯、变白.按此原则,中医将脱发分为气血双虚型、脾肾阳虚型、湿痰内阻型、肝脾不和型、瘀血停滞型共五种类型.下面笔者就结合临床上遇到的一些病例来介绍一下治疗各型脱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按照中医的观点,“性”包括在“肾”的概念之内,肾是先天之本,所以肾气充盛才能保持身体强健。西医亦建议从系统论的神经内分泌,包括性激素环镜来理解其对内环镜稳定以及衰老、疾病发生的重大影响。中西医都认为性环镜与衰老和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肾为先天之本”的中西医结合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临床及实验研究所发现的肾对内环境、免疫、心血管、血液等系统起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为依据.探讨祖国医学“肾为先天之本”与现代医学的理论相关性。提出中医“肾”是与肾脏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个系统的生理功能的概括。文章力求从功能方面探讨中西医概念的统一、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理论探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李中梓首先明确提出肾为先天之本的说法,后世一直沿用,但对肾为先天之本的解释存在分歧,本文以肾为先天之本为线索,通过梳理历史上对肾为先天之本的解释,进行分析比较;随着时代的发展,又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对肾为先天之本的内涵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7.
中医“肾”的时间医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认为 :肾在全身脏腑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肾藏精 ,内寓真阴真阳 ,主生殖 ,生长发育 ,主水 ,主纳气 ,主骨生髓通于脑 ,为“先天之本”。近年来 ,随着时间生物医学的长足发展 ,人们也从时间医学角度对中医的肾进行了研究 ,现将其主要研究成果综述如下。1 中医肾的生理节律1.1 “肾气通于冬”的研究 “肾气通于冬”是中医学时脏相应理论的一部分。从理论上讲 ,肾的功能当在冬季增强 ,即肾主闭藏精气的功能应当在冬季旺盛 ,相应地使肾主精气消耗减少 ,因此在生殖方面应表现为冬季生殖机能减弱[1] 。促间质细胞素(LH)、睾酮 (T)是男…  相似文献   

18.
惊恐孕鼠对子代鼠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研究中医“恐伤肾”、“肾为先天之本”等理论,设计了以家猫惊恐孕鼠再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改良法检测子代鼠自然杀伤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实验,结果表明:惊恐组子代鼠NKC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补肾组,反证组与对照组子代鼠NKCA间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提示孕鼠在惊恐应激后神经内分泌免疫内环境的改变可能影响到其子代鼠的先天之本。导致其“肾气”发生适应怀代偿性的功能异常增强反应。而经典补  相似文献   

19.
补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一。主要是补益人体阴、阳、气、血的不足,或补益某一脏腑虚损的一种治法,以达到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恢复健康之目的,即《内经》“虚者补之”、“损者益之”之义。因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补法首先要重视脾肾。  相似文献   

20.
基于“肾生髓”理论浅述肾精与脑认知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医学关于脑认知功能的概念与中医学肾精的描述非常相似。认知功能包括感觉、知觉、注意力、记忆、理解、语言和思维,认知活动是非常复杂的脑活动过程。大脑损伤,除产生肢体功能障碍外,多伴有情感、记忆力和定向力等认知功能障碍。"肾藏精"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脏中"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五脏阴阳都植根于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