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总结和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临床护理问题.方法 回顾和分析34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工作.结果 34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行38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成功置入37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7.37%;术中1例出现血管痉挛,1例出现造影剂过敏;术后2例手术穿刺点血肿,1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全部病例经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和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细致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脑动脉狭窄已成为脑血管疾病的直接发病因素,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动脉狭窄切实有效的方法。文章中就脑动脉狭窄的发病情况、支架置入治疗的可行性、并发症和预防保护措施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以及防治脑缺血事件发生的围手术期效果。方法 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行血管成形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27例(29处)。29处狭窄中17处位于后循环,12处位于前循环。观察狭窄的部位、治疗前后的狭窄率、治疗成功率、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转归、术后患者症状改善的状况,术后30d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缺血性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平均狭窄程度为71.8%(56.0%-87.8%),术后残留狭窄率为24.9%(0—45%)。治疗成功率为100%。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为病变相关性穿支动脉梗塞,1例为非病变相关性梗塞,无出血性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8%,致残率为7.4%,严重致残率为3.7%,死亡率为0。术后30d内患者症状均有所好转,无新出现的脑缺血事件。结论 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安全,其围手术期临床效果较好,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33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37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4处,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3处,大脑中动脉狭窄3处,椎动脉颅外段狭窄13处,椎动脉颅内段2处,锁骨下动脉2处.结果 本组33例患者行37处支架置入术,其中成功置入35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4.59%;1例手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1例手术中并发造影剂过敏,1例手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引发缺血性卒中常见的病因。有研究显示,亚洲人以颅内动脉狭窄为多见^[1],我国大概每年有40-50万新发作的卒中与颅内动脉狭窄有关^[2]。尽管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年发生率仍高达10%-24%^[3]。因此,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但对其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和预后等问题尚在研究探索中。  相似文献   

7.
脑动脉狭窄的支架置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动脉狭窄已成为脑血管疾病的直接发病因素,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动脉狭窄切实有效的方法。文章中就脑动脉狭窄的发病情况、支架置入治疗的可行性、并发症和预防保护措施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颅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急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的一个主要原因,不同的人群之间其患病率不同〔1〕。据报道,中国的发病率较高〔2〕。严重的颅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预后较差〔3〕。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发作的人群,即使服用阿司匹林和华法林,其狭窄程度及患病率也会增加〔3〕。研究表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植入球囊式支架成形术后患者复发率下降〔4〕,但这些操作常常伴随较高的并  相似文献   

9.
邓倩 《山东医药》2008,48(38):55-56
采用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47例,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6~18个月,未发生新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影像学检查显示均无再狭窄.术中出现一过性心率缓慢、血压下降4例,颅内动脉远端血管痉挛2例;术后第2天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例,经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提示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比较安全,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脑CT灌注成像对于脑梗死前期以及脑梗死早期的脑缺血状态能做出准确的评估,可以准确判断因血管狭窄而引起的局部血液的供应和代偿状态,对于血管狭窄支架成型术后脑组织局部血流改善程度的判定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本文着重观察脑血管狭窄的患者内支架成型术前后CT灌注成像的变化,探讨内支架成型术对脑组织局部灌注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支架置入术治疗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8月-2006年12月,对1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9±5.3)岁,范围56~81岁.平均狭窄程度(84.2±3.7)%,范围50%~99%.所有患者都用球囊扩张支架成功地进行了治疗,且无任何严重的并发症.结果:术后血管残余狭窄率≤20%,随访6~18个月期间无患者再发脑缺血症状.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近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3例临床诊断脑梗死和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大脑中动脉M1段存在不同程度狭窄,对狭窄段大脑中动脉行颅内支架成形术。结果:6例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均获得成功。大脑中动脉M1段平均直径狭窄程度从92.8%降至6%(P〈0.01)。1例患者在支架置入10min后出现急性血栓形成,术中经微导管注入尿激酶接触性溶栓,25min后血栓溶解。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可行。  相似文献   

13.
The benefit from renal artery stent implantation to treat 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 (ARAS) is not well understood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We sought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renal artery stenting on hypertension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Renal artery stent implantation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on eight hypertensive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ARAS (mean ± SD, 66 ± 10 years; men 6, women 2). Blood pressure was measured by automated oscillometric recordings just before hemodialysis. Mean values of the blood pressure, measured 12 times a month, were used for blood pressure analysis. Values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ecreased at 6 months after renal artery stent implantation (162.6 ± 29.7 to 121.1 ± 23.3 mm Hg, p = 0.0015). Values of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lso decreased from 77.6 ± 13.6 to 65.6 ± 7.2 mm Hg (p = 0.02). Renal artery stent implantation for ARAS had a beneficial effect on hypertens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颅内外大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扩容治疗,提高患者平均动脉压,观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入选43例大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应用药物升高平均动脉血压,按升高平均动脉压幅度的不同,设立两组,A组:平均动脉压升高10%~15%;B组:平均动脉压升高15%以上。行MRA检查观察大血管狭窄状况,按狭窄责任大血管部位的不同,设立颈内动脉狭窄组及大脑中动脉狭窄组两个亚组。通过TC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责任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改变,评估患者升压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与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结果 B组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TCD测定脑血流速上升值较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容升压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分水岭脑梗死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后影响临床症状的因素。方法 :对196例植入冠状动脉支架的病人随访6个月 ,比较出现心前区不适症状病人与未出现症状者间的临床特征及病变血管类型。结果 :196例病人中有42例 ( 2 1.4% )出现心前区不适症状。临床资料中 ,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高文化程度方面因素有症状组明显高于无症状组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影像学方面 ,多支病变、分叉病变、弥漫性病变、长病变及严重狭窄病变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高文化程度以及多支病变、分叉病变、弥漫性病变、病变长度 >15mm、狭窄程度 >99%者 ,可以增加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心前区不适症状的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肌桥病变介入治疗的再狭窄率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有症状的单纯心肌桥改变且收缩期严重狭窄(≥95%)者17例作治疗组(A组),对照组选择单纯前降支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狭窄(≥70%)者54例(B组),两组均应用普通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结果两组介入手术均成功,两组支架植入后的血管内径及支架长度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A组6个月内8例(47%)出现再狭窄,B组8例再狭窄(14.8%),A组和B组的再狭窄率有显著差别(P<0.05);两组中再狭窄病人均再次接受治疗。平均随访20月,A组8例中7例未再发生支架内狭窄及心绞痛事件,1例再次支架内狭窄,B组再次介入治疗的6例中1例再次支架内狭窄。结论心肌桥病变的介入治疗远期疗效尚好,但远期支架内再狭窄率较高,需再次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有症状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梗死亚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有症状颈内动脉(ICA)病变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脑梗死亚型的关系。方法:113例有症状ICA病变患者行头颅CT平扫、CT灌注成像(CTP)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根据CTA结果将患者分为颅外段ICA闭塞组(36例)、重度狭窄组(44例)和轻中度狭窄组(33例)。根据CT平扫结果对患者脑梗死进行分型。根据CTP明确血流动力学状况。分析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脑梗死亚型的关系。结果:ICA闭塞组(16例)血栓栓塞性脑梗死明显多于重度(2例)或轻中度狭窄组(2例)(P< 0.001)。ICA闭塞组(36例)、重度狭窄组(36例)脑血流灌注降低病例明显多于轻中度狭窄组(9例) (P<0.001)。结论:脑血流灌注降低与ICA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在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有症状ICA重度狭窄伴有脑血流灌注降低者应给予积极的干预,以避免发生和加重脑梗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72例成功进行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随访研究,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其中41例术前检查至少有一次缺血性ST段压低,占56.9%,31例术前后均无阳性ST段改变,占43.1%,术前存在缺血性ST段压低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最大ST段压低的幅度各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均<0.001)。无症状心肌缺血总负荷,劳力性心肌缺血负荷,自发性心肌缺血负荷,术后各阶段与术前相比也有明显降低(P<0.05)。本文提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近期及远期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解剖分型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技术指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至2012-12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连续224例单侧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资料。记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插入颈动脉的导管类别及型号、操作技术(1.回撤翻转直接插入;2.回撤翻转+导丝引导;3.回撤翻转+导丝引导+子导管支撑;4.特殊造影导管+导丝引导+子母导管)、操作X线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及操作相关并发症。主动脉弓解剖按Myla分型分为I、II、III三型。
  结果:224例患者I型弓7例(3.1%),II型弓113例(50.4%),III型弓104例(46.4%)。104例III型弓有48例(46.2%)患者使用特殊技术(技术3、4),比I型弓1例(14.3%)、II型弓17例(14.9%)明显增高(P<0.05);III型主动脉弓患者较I型弓、II型弓患者在曝光时间、使用对比剂量及操作失败率方面均明显增多(P均<0.05);III型弓患者手术成功率(96.2%)低于I型弓(100%)、II型弓(100%)患者(P<0.05)。操作相关并发症:III型弓患者中并发症总计发生率(22.1%)高于I型弓(0)、II型弓(8.9%)患者(P<0.05)。
  结论:主动脉弓形态是影响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技术指标的重要因素,III型弓使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难度增加,并发症增多。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危险因素、血管造影下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支架术操作技术参数是影响冠脉病变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主要危险因子。这些危险因子主要有糖尿病、冠脉病变长度、病变狭窄程度、病变类型,以及支架长度、支架类型等,这些危险因子在不同基础疾病和冠脉病变条件下对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