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小干扰RNA(siRNA)对肝癌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MIF和VEGF在肝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人工化学合成MIF siRNA和对照siRNA,将其转染PLC、HepG2肝癌细胞株,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F和VEG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MIF、VEGF mRNA和蛋白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MIF siRNA(50、100 nmol/L)转染肝癌细胞株后,PLC细胞MIF和VEGFmRNA水平分别下调(78.8±7.2)%、(90.4±2.9)%和(60.6±2.6)%、(79.8±1.2)%;HepG2细胞MIF和VEGF mRNA水平分别下调(74.3±8.9)%、(88.4±4.6)%和(65.6±4.6)%、(80.7 ±2.2)%.MIF蛋白分别下调(57.3±3.4)%、(78.7±1.2)%和(54.8±6.8)%、(77.9±2.3)%,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伴随MIF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VEGF蛋白分别下调(52.6±12.9)%、(87.4±2.3)%和(52.4±11.1)%、(68.5±2.8)%,亦呈剂量依赖关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干预组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F siRNA能特异性阻断PLC及HepG2细胞MIF mRNA和MIF蛋白的表达,并且同时有效下调VEG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MIF可能通过调控VEG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参与肿瘤血管的生成和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UCCB)组织中Cyclin D3、Cyelin D1和p27KIP1的表达及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50例UCCB组织、癌旁组织及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的Cyelin D3、Cyelin DI和p27KIP1表达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CyclinD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 D3蛋白在UCCB、癌旁黏膜及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2.00%(16/50)、12.00%(6/50)和6.67%(1/15),在UCCB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黏膜和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及1年内肿瘤复发明显相关(P<0.05);Cyelin D3 mRNA在膀胱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ycLin D1阳性率为80.00%(40/50),和病理分级及1年内肿瘤复发明显相关(P<0.05);p27KIP1阳性率为46.00%(23/50),和病理分级及1年内肿瘤复发明显相关(P<0.05).p27KIP1蛋白与Cyclin D3蛋白、Cyefin D1蛋白在UCCB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5472,P<0.01:r=-0.5417,P<0.01).Cyelin D3和Cyclin D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430,P(0.05).结论 UCCB组织中Cyclin D3、Cyclin D1和p27KIP1表达明显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UCCB的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凋亡的影响,探讨FHIT基因对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调控作用.方法 通过构建重组人FHIT真核表达质粒转染QBC939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凋亡的变化,并通过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胆管癌细胞Cyclin D1表达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出重组人FHIT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入QBC939细胞,转染后QBC939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高(25.8%比30.9%比55.4%,P<0.05);并且Cyclin D1 mRNA表达下降至原细胞株的0.03倍,该基因蛋白质的表达也明显下降(0.33±0.02对比0.33±0.01比0.14±0.02,P<0.05).结论 FHIT基因可以促进QBC939细胞凋亡,并能下调Cyclin D1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LAGL1在人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肝细胞癌(HCC)30例和远离癌组织的癌旁组织30例,免疫组织化学分析PLAGL1蛋白表达,分析其意义.培养正常肝细胞株L02和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其PLAGL1 mRNA表达水平.探讨与肝癌细胞组织中PLAGL1蛋白表达相关性.结果 PLAGL1蛋白在癌旁组织中表达明显强于肝细胞癌组织,2例(7%)肝细胞癌组织中PLAGL1表达成阳性,27例(90%)癌旁组织中表达成阳性,两组之间PLAGL1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4,P<0.05).RT-PCR结果显示PLAGL1 mRNA在L02细胞中明显高于HepG2细胞.结论 PLAGL1蛋白的表达下调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相关,PLAGL1蛋白表达下降与PLAGL1 mRNA下调相平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黄岑苷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增殖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加入0.000、0.625、1.250、2.500、5.000、10.000 mg/L黄芩苷,分别孵育24、48、72 h,噻唑蓝(MTT)法检测药物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1.22 mg/L黄芩苷孵育A549细胞24 h后,收集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 1(Cyclin D1) 、p2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CNA、Cyclin D1、p2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TT结果显示黄芩苷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22 mg/L黄芩苷作用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0.68±0.16、0.48±0.05、0.27±0.06)比较,PCNA mRNA表达(0.22±0.03)、Cvclin D1 mRNA表达(0.08±0.02)显著下降(P<0.01),p21 mRNA表达(0.47±0.07)显著升高(P<0 01) 与对照组(1.75±0.05,1.59 ±0.24,0.59±0.02)比较,黄芩苷组PCNA蛋白表达(0.34±0.02)、Cvclin D1蛋白表达(0.50±0.02)显著下降(P<0.01),p21蛋白表达(1.39±0.05)显著升高(P<0.01).结论 黄芩苷可通过下调PCNA、Cyclin D1表达,上调p21表达,发挥其抑制A549肺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对肝癌细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脂质体方法将siRNA转染肝癌细胞PLC、Hep3B.定量RT-PCR、Western blot检测MIF mRNA和蛋白、MAPK信号分子的表达.噻唑蓝(MTY)比色法、体外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对重组基底膜(matrigel)穿透能力.结果 100 nmol/L的MIF siRNA使MIF mR-NA表达下调81.3%和89.1%,蛋白水平降低69.50%、72.31%,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细胞增殖率下降16.79%和47.14%(P均<0.05).穿透matrigel的细胞数为51.00±11.27和18.56±4.7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磷酸化MAPK下调.结论 MIF siRNA有效抑制MIF表达及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可能部分通过抑制MAPK磷酸化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析RASSF1 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65例外科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其中右肝癌41例,左肝癌的24例)及其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和6株肝癌细胞株及1株正常肝细胞株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RASSF1 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 mRNA表达量为癌组织的3.32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癌旁正常组织△CT=4.64±2-44,癌组织中△CT=6.30±1.92,P<0.01),其中38例(58.5%)肝癌组织中的RASSF1A mRNA表达水平比癌旁正常组织显著下调:下调8倍以上的有17例,下调4倍以上的有8例,下调2倍以上的有13例,另外有5例(7.7%)在肝癌组织中的RASSF1A表达水平比癌旁正常组织较高,其余22例(33.8%)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株(QGY-7701、PLC、Hep3B,50.0%)肝癌细胞株中的RASSF1A mRNA表达水平比正常肝脏细胞株(HL-7702)显著下调;在肝癌组织中RASSF1A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无明显相关(P>0,05),但和门脉癌栓与否(P<0.05)、临床分期(P<0.05)及血清HbsAg明显相关(P<0.01).结论 RASSF1A基因的缺失或低表达可能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细胞周期素(Cyclin D1)基因在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RUNX3、Cyclin D1基因在42例胰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RUNX3、Cyclin D1基因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1)RUNX3基因在42例胰腺癌组织中mRNA表达量相对值为:0.2469±0.0708;相应癌旁组织中相对值为:0.7091±0.176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036,P<0.01).(2) RUNX3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病理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年龄等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3) Cyclin D1基因在42例胰腺癌组织中mRNA表达量相对值为:0.7769±0.1456;相应癌旁组织中相对值为:0.2860±0.12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158,P<0.01).(4) Cyclin D1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病理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年龄等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5)胰腺癌中RUNX3基因的mRNA表达抑制与Cyclin D1基因的过表达呈明显相关(r=-0.320,P<0.05).结论 RUNX3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mRNA 表达抑制,Cyclin D1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mRNA过表达,RUNX3表达抑制或缺失及Cyclin D1过表达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熊果酸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部分机制的研究。方法:将不同浓度熊果酸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通过MTT法检测熊果酸对细胞增殖抑制的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检测术观察熊果酸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同时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熊果酸干预后人肝癌HepG2细胞pERK1/2蛋白、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熊果酸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效应,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P<0.05);60μmol/L熊果酸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HepG2 72 h后达到最大细胞凋亡率(78.723±3.623)%。熊果酸可明显增加G_0/G_1期的细胞含量,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凋亡。熊果酸可抑制pERK1/2蛋白、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并随着浓度、时间逐渐上调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结论:熊果酸可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阻滞细胞期于G0/G1期,促进癌细胞凋亡,这一过程可能与下调细胞pERK1/2蛋白、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压力CO2气腹环境下胃癌细胞周期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CO2气腹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胃癌MKN-45细胞置于0、10、12和15 mm Hg CO2气腹环境下培养4 h,然后用流式细胞法检测胃癌细胞周期的变化,再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DK4、Rb和pRb的表达,最后用免疫沉淀法检测细胞Cyclin D1/CDK4结合力.结果 0、10、12 mm Hg CO2气腹组胃癌细胞增殖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5 mm Hg CO2气腹组胃癌细胞增殖指数(27.4%4±3.7%)与对照组(36.4%±3.3%)比较显著下降(P<0.05).0、10、12 mm Hg CO2气腹组CDK4、Cyclin D1、pRb蛋白表达以及Cyclin D1和CDK4的结合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5 mm Hg CO2气腹组CDK4、Cyclin D1、pRb蛋白表达以及Cyclin D1和CDK4的结合能力(0.71%±0.12%、0.93%±0.21%、0.54%±0.11%、0.18%±0.02%)与对照组(1.05%±0.16%、1.40%±0.24%、0.75%±0.14%、0.31%±0.02%)比较显著下降(P<0.05).0、10、12、15 mm Hg CO2气腹组Rb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常用压力的CO2气腹对胃癌细胞周期无显著影响,15 mm Hg CO2气腹抑制细胞增殖,其原因可能与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肝癌细胞株及肝癌组织中Krappel样因子8(KLF8)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免疫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不同肝癌细胞株及肝(癌)组织中KLF8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结果 KLF8的mRNA及蛋白质水平随肝癌细胞株侵袭转移潜能的增强而明显升高(P<0.05);正常肝组织(6例)、无转移肝癌组织(17例)、有转移肝癌组织(6例)中KLF8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377±0.0658、0.4683±0.2073、0.6669±0.0239(P<0.05);在正常肝组织和肝硬化组织中KLF8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6.7%(1/6)和33.3%(2/6),均为弱阳性,在肝癌组织中强阳性率为81.8%(27/33),肝癌转移灶中强阳性率为83.3%(5/6)(P<0.01).结论 KLF8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VCC-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8种肝细胞癌细胞株、10例正常肝脏组织标本、42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VCC-1的mRNA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探讨VCC-1的临床意义.结果 肝细胞癌细胞株中,SUN398的VCC-1表达量最高,Hep3B和Huh7几乎不表达,SUN387、SUN449、SUN423、HepG2、PLC5的表达介于两者之间.42例肝癌患者标本中,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同时存在表达,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26例(61%,14.9±7.6倍),癌旁组织高于癌组织16例(39%,6.9±5.4倍).癌组织表达上调(P<0.01).VCC-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直径有关(P<0.05).在10例正常肝脏标本中,8例无表达,2例微表达,其表达水平低于癌细胞株、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0.01),而复发的3例标本均有癌组织高表达(20.1±2.3倍).有癌栓的8例标本中,5例出现癌组织VCC-1高表达(17.3±4.5倍),3例低表达.结论 VCC-1表达升高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有可能成为肝细胞癌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马钱子对人肝癌细胞生长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SMMC-7721,分别加入5%、10%、20%的马钱子药物血清,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抑制作用.20%马钱子药物血清作用肝癌细胞SMMC-77210、24、48 h后,分别收集细胞,提取蛋白和总RNA,应用Westem blot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Fas、Cyclin D1、PCNA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20%马钱子药物血清对人肝癌细胞72 h的生长抑制率为(54.94±8.19)%,与5%、10%浓度抑制率(19.928±7.653)%、(29.020 ±6.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3,P<0.01).药物血清作用24、48 h后,肝癌细胞SMMC-7721 Fas蛋白表达分别为(0.302±0.009)、(0.399±0.021),与对照组(0.226±0.0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25,P<0.05);药物血清作用48 h后,肝癌细胞SMMC-7721 PCNA蛋白表达为(0.7457±0.0386),与对照组、24 h(0.8529±0.0099、0.9016±0.013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血清作用24、48 h后,肝癌细胞SMMC-7721 Cyclin D1 mRNA表达分别为0.045 680 ±0.038 130、0.026 714±0.019934,与对照组(0.145246±0.0485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71,P<0.05);药物血清作用24、48 h后,肝癌细胞SMMC-7721 Cyclin D1蛋白表达,PCNA、Fas mRNA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68.25,P>0.05).结论 马钱子具有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作用,其抑制效应与药物血清浓度成正相关;通过上调肝癌细胞Fas蛋白和下调PCNA蛋白及Cyclin D1 mRNA表达,是马钱子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受体A3(EphA3)参与肝癌细胞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肝细胞HL-7702和肝癌细胞株HepG2和NHCC97H。采用siRNA干扰的方法抑制肝癌细胞中EphA3的表达。设立未处理组(未处理肝癌细胞),对照组(加入对照siRNA)和siRNA干扰组(加入siRNA干扰EphA3)。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EphA3的表达;用Transwell小室检测不同处理后的HepG2和MHCC97H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blot和ELISA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和活力的变化情况。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f检验。结果HL-7702、HepG2和MHCC97H中EphA3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4±0.13、1.76±0.16和3.62±0.14;EphA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6±0.12、1.59±0.11和3.82±0.11,非肿瘤细胞与肝癌细胞中EphA3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1,6.437;2.321,6.895,P〈0.05)。RT—PCR法检测HepG2细胞系中未处理组、对照组、siRNA干扰组EphA3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5±0.11、0.96±0.12和0.31±0.15,siRNA干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1,P〈0.05);MHCC97H细胞中EphA3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7±0.16、0.95±0.14和0.40±0.11,siRNA干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7,P〈0.05);Westernblot法检测3组HepG2细胞中EphA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7±0.16、0.95±0.15和0.32±0.17,siRNA干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5,P〈0.05);MHCC97I-I细胞中EphA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5±0.11、0.96±0.12和0.38±0.17,siRNA干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7,P〈0.05)。采用体外侵袭实验,检测3组穿透的细胞数量,HepG2细胞系细胞数量分别为(111±4)个/10HPF、(109±5)个/10HPF和(51±3)个/IOHPF,siRNA干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82,P〈0.05);MHCC97H细胞系细胞数量分别为(402±6)个/10HPF、(397±7)个/10HPF和(152±7)个/10HPF,siRNA干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9,P〈0.05)。Westernblot法检测HepG2细胞系中3组VEG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8±0.11、0.96±0.13和0.57±0.11,siRNA干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7,P〈0.05);Westernblot法检测MHCC97H细胞系中3组VEG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7±0.14、0.98±0.12和0.34±0.15,siRNA干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8,P〈0.05)。ELISA法检测HepG2细胞系中3组VEGF蛋白的相对活力OD值分别为0.96±0.15、0.94±0.11和0.47±0.13,siRNA干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1,P〈0.05);NHCC97H细胞中VEGF蛋白的相对活力OD值分别为n98±0.12、0.97±0.12和0.38±0.14,siRNA干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9,P〈0.05)。结论EphA3可能是通过调控VEGF蛋白表达和活性来实现肝癌细胞的侵袭,提示EphA3可作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耐药蛋白在肝癌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培养液中ADM浓度递增诱导法筛选培养,建立HepG2/ADM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株;采用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检测BCRP在正常肝细胞系L02、肝癌细胞系HepG2及HepG2/ADM与未经化疗的癌组织、多次化疗后的癌组织、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结果HepG2/ADM的BCRPmRNA表达是HepG2的9倍(P<0.01);L02和HepG2中BCRPmRNA的表达无差异(P>0.05);化疗后病人癌组织BCRPmRNA平均表达是未化疗病人癌组织的4.2倍(P<0.01);化疗病人癌组织BCRPmRNA平均表达是癌旁组织的3.4倍(P<0.01);未化疗病人癌和癌旁组织间的表达无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BCRP在胞膜表达;BCRPmRNA和蛋白表达具有一致性。结论HepG2/ADM多药耐药细胞株是一个较好的研究肝癌多药耐药的模型。BCRP基因在正常肝细胞中表达,而在多次化疗后的病人和HepG2/ADM中表达上调,提示化疗药物诱导BCRP的表达,BCRP的高表达与肝癌多药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细胞极化调节蛋白aPKC-ι与Cyclin E在肝细胞肝癌(HCC)及其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方法 检测aPKC-ι基冈在9例正常肝、43例HCC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aPKC-ι,Cyclin E蛋白的表达,对所得结果 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 aPKC-ι在HCC中的基因表达值为0.844±0.315,明显高于癌旁0.530士0.217及正常肝组织0.372±0.130(P=0.009);aPKC-ι蛋白在HCC、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58.1%(25/43)、23.6%(10/43),分化程度越低、分级越晚表达越高,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Cyclin E蛋白在HCC、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65.1%(28/43)、51.6%(22/43),分化程度越低、分级越晚表达越高,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aPKC-ι蛋白的表达与Cyclin E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aPKC-ι和Cyclin E在HCC的表达提示其在HCC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两者在HCC中共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肝癌侵袭转移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