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武孝  陈霄  付永妮  张敏 《陕西中医》2013,34(4):466-467
目的:观察呃逆方配合西药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呃逆方加穴位注射,对照组30例采用呃逆方加肌肉注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呃逆方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本病疗效明显优于呃逆方配合肌肉注射疗效。  相似文献   

2.
焦黎明 《光明中医》2005,20(3):39-40
呃逆是一常见症状 ,可见于健康人 ,如快速吞咽干燥食物而同时饮水较少时发生 ,或在饱餐、饮酒、过度吸烟、情绪紧张后出现 ,持续时间不长 ,多能自行消除 ,若持续数天不缓解 ,则为顽固性呃逆 ,影响情绪、生活、睡眠和工作。笔者 ,自 1990年以来 ,采用“头针”治疗顽固性呃逆 ,收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98例患者 ,男 6 0例 ,女 38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70岁 ,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2月余。2 治疗方法采用焦氏头针疗法 ,均选双侧胃区和胸腔区 ,常规消毒局部 ,以 2 6~ 2 8号不锈钢毫针 ,沿刺激区迅速刺入皮下 ,然后快速推进胃…  相似文献   

3.
耳针治疗呃逆43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自1988年以来采用耳针治疗呃逆,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22岁;病程最长3个月,最短2天;初次发作31例,反复发作12例。2治疗方法2.1取穴胃、肺、贲门、膈、神门、交感。2.2操作患者坐位,医者用针柄在相应的耳穴局部轻轻按揉,探求到最敏感点,耳廓常规消毒后,将耳针依次快速刺入相应穴位敏感点,采用大幅度高频率快速捻转进针法,使患者感到耳廓相应穴位处烧灼和胀痛为宜,每5分钟捻转行针1次,留针时间最少30分钟,最长3小时,每日1次,3次为1疗程。第一次针左耳,第二次针右耳,两耳交替进行。3…  相似文献   

4.
黄某某,男性,51岁,农民。1989年1月11日入院。住院号12626。患者反复发作呃逆不止约五年,抑郁恼怒后较易发作。近十余天来症状加重,以午后及夜间为甚。在当地先后投服旋复代赭汤等加减无效而入院治疗。现症见呃逆连声,呃声低沉,胸胁胀闷。诊见:面色黧黑,形体消瘦,舌淡红,舌苔白滑,舌  相似文献   

5.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 ,喉间呃呃连声 ,令人不能自主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古称“哕” ,俗称打呃 ,现代医学称为“膈肌痉挛”。呃逆常偶然发作 ,大多轻微 ,不治自愈。若持续不断 ,则需治疗。笔者采用以下方法治疗呃逆多例 ,获效显著 ,特介绍如下 :1 穴位封闭取穴 :内关、足三里。治疗方法 :取两侧内关、足三里 ,用 5ml针管抽取阿托品 2ml,进针 1寸 ,轻微行针 ,当病人有酸麻感时 ,快速注射阿托品各 0 5ml,取针以干棉球压之。注 :内关 ,足三里可交替使用 ,每日 1次 (双侧 ) ,7天为 1疗程。2 耳穴压豆法取穴 :膈区 (敏感点或压痛明显点 ) ,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指压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6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采用针刺配合指压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西药山莨菪碱肌注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指压治疗顽固性呃逆总有效率优于西药山莨菪碱肌注治疗。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呃逆7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自1992年以来,笔者用针灸疗法治疗呃逆7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72例,男45例,女27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22岁,外科术后出现呃逆者39例,情志不舒出现呃逆者33例,病程最长者7天,最短者2天,平均3天.  相似文献   

8.
木香顺气散治疗顽固性呃逆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一般资料23例呃逆病人,病程3~18天,呃逆频率每分3次以上,年龄14~68岁,男性15例、女性8例,因呃逆频繁而并发咽炎者6例,曾用镇静剂等药物治疗无效者13例。2 治疗方法选用《沈氏尊生书》木香顺气散:木香、青皮、橘皮、枳壳、厚朴、乌药、香附、砂仁、川芎各10g,苍术15g,桂心、甘草各6g。每日1剂,疗程3~5天。3 治疗结果痊愈(呃逆完全消失)14例,好转(呃逆减少一半以上)7例,无效(呃逆无改变或减少次数不足一半)2例。4 体会顽固性呃逆目前多采用镇静剂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且副作…  相似文献   

9.
经方治疗呃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树东 《世界中医药》2010,5(4):264-264
患者某,男,53岁,2009年7月20日就诊。不明原因呃逆3天,昼夜不止,前医曾给予西药(具体未详)、竹叶石膏汤治疗,病情反复,遂求中医治疗。刻诊:患者身热,体温37.6℃,视物不清,神倦,面红心烦,喉间呃呃连声,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脘腹满闷,腹痛拒按,纳食欠佳,眠差,大便5天未排,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相似文献   

10.
呃逆 ,古又称“哕”,常由胃脘受寒、受热 ,饮食不当或手术后引起。轻者可不治自愈 ,重者昼夜发作 ,甚至延续数月 [1] 。笔者在实践中运用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本症 ,取得了满意效果 ,并与单纯电针治疗者相对比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全部 60例中 ,男 38例 ,女 2 2例 ;年龄最小 1 7岁 ,最大 74岁 ;病程最短 9h,最长 1 6天 ;单纯呃逆者 2 5例 ,并发于其他病患者 35例 ;其中寒气犯胃1 1例 ,肺胃蕴热 1 4例 ,气郁痰阻 1 8例 ,正气亏虚 1 7例。随机分成电针配合耳穴贴压 (观察组 )和单纯电针治疗 (对照组 )各 30例。2 治疗方法2 .1 观察组 …  相似文献   

11.
呃逆俗称“打嗝”,《内经》称之为“哕”。清.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曰:“哕者,有声无物也,俗称之干呕。”西医称之为膈肌痉挛。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1],常单独发生,亦可出现于某些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持续3天以上不能自愈,用常规药物(肌肉注射胃复安、氯丙嗪或非那根)亦不能缓解的呃逆,称之为顽固性呃逆。长时间呃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危害。近年来,笔者采用内关、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6治疗本病2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2例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8~65岁;其中脑出血后发病3例,脑梗死后发病2例,胰头癌、肝癌后发病5例,尿毒症后发病2例,感冒后发病5例,原因不明5例;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15天;所有患者均经解痉镇静止呕等处理均不能缓解症状。2治疗方法(1)取穴:内关、足三里穴。(2)方法:常规消毒双侧内关、足三里穴处的皮肤,然后用5ml注射器1支,配7号针头,抽取维生素B63ml,并将针头刺入其穴位,上下提插,待患者出现酸、麻、胀感时,回抽针管无血,再将维生素B6缓慢注入。内关每穴注射药液0.5ml,足三里每穴注射药液1ml。每日1次,3日为1疗...  相似文献   

12.
呃逆又称为“哕” ,俗称“打呃”。常发生于腹部手术后、中风、肝胆及胃部疾病患者 ,为临床常见病 ,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笔者自1994年以来 ,应用针灸治疗本病32例 ,与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比较观察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针灸治疗组32例 ,其中男18例 ,女14例 ,年龄最小者20岁 ,最大者76岁 ;病程最短1天 ,最长12天 ;单纯发作者20例 ,中风后卧床者6例 ,腹部手术后患者5例 ,胃癌1例。穴位注射组29例 ,其中男17例 ,女12例 ;年龄最小者22岁 ,最大者75岁 ;病程最短1天 ,最长15天 ;单纯发作者1…  相似文献   

13.
针药结合治疗重症呃逆72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96年以来,针药并用治疗重症呃逆7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25例,观察组72例,男45例,女27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2天,平均6天;单纯发作35例,脑血管病或脑外伤后16例,腹部手术后15例,胃癌1例,其它原因5例.对照组49例,男37例,女1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5天;单纯发作23例,脑血管病或脑外伤后11例,腹部手术后患者12例,食道癌1例,其它原因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依据为呃声连连,声短而频,不能自止,服药1天仍不能缓解.  相似文献   

14.
方法:令患者俯卧位,双手交叉放于颌下,全身放松,自然呼吸,暴露背部。医者双手置于患者背部双膈俞穴,点压按摩约10分钟,再揉捏双耳廓的膈区5分钟,呃逆即止,一次奏效。还可根据病因辨证选配肝俞、胃俞等穴。【例一】戢××,男,43岁。半月前,因生气诱发呃逆,经几家医院治疗无效。发病后不能正常进食与睡眠,体重锐减。见患者面色晦黯,表情痛苦,双肩高耸,喉间呃逆连声,不能自制。舌苔薄  相似文献   

15.
安永 《国医论坛》1998,13(2):31-31
1临床资料本组24例中.住院患者19例,门诊患者5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60岁~70岁15例,71岁~80岁7例,80岁以上2例;脑梗塞并咂逆者16例,肺气肿并吸逆者5例,上消化道溃疡并顺逆者5例,胃癌并呃逆者2例,胸膜炎并见逆者1例,急性喉炎并呢逆1例,无病因可查者4例。24例患者均经镇静剂、平滑肌解痉剂或针灸治疗无效,并且呃逆持续发作超过24h。其中持续发作2天者4例,持续3天者11例,持续4天者5例,持续5天以上者4例。2治疗方法①中药以启隔散加减治疗。处方:沙参12g,丹参15g,川贝母15g,郁金IOg,砂仁壳IOg,荷叶蒂10g,村头…  相似文献   

16.
顽固性呃逆是指呃逆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者,可由膈神经局部受累,迷走神经受刺激或中枢神经疾病引起。笔者1995~2001年期间用降逆通下法治疗2l例顽固性呃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1例患者均为本院1995年至2001年之间的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9例,女性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52岁,平均年龄63.1±5.3岁;呃逆持续时间最长的6天,最短的2.5天,平均为3.3±1.2天;其中原发病分别为肺癌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l例,脑溢血3例,胃癌2例,食管炎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5例,慢性胆囊炎4例,肺炎1例。2l例患者均在使用胃复安、利他林、…  相似文献   

17.
药玲 《光明中医》2006,21(9):23-24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气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的病症.顽固者病情迁延日久难愈,妨碍说话、咀嚼、呼吸、睡眠.本病症有原发者,亦见于多种疾病的不同病变过程.如心脑血管病、胃病、术后、胃镜检查后等.我们运用电针配耳穴贴压治疗呃逆5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95年至今,以毫针、耳针、指针、穴注以及灸疗法治疗呃逆40例,效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0~80岁;呃逆半天~3天20例,4~7天10例,7~20天9例,3年1例.  相似文献   

19.
涌泉穴治疗脑占位病变术后呃逆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家祥 《中国针灸》2003,23(5):281-281
笔者2001年在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进修期间,随师夏晨应脑外科病房会诊要求,处置脑占位病变术后呃逆7例,现报告如下。 7例病例均为江苏省中医院脑外科术后住院病人,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7岁;呃逆时间最短3天,最长15天。均是术后当天或几天后出现呃逆,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0.
赵旭  张征 《中医药学报》2000,28(3):36-36
自 198 8年以来 ,笔者用中西医药物治疗脑血管病合并呃逆 18例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8例均系住院患者 ,因多在呃逆症出现之前就因程度不同的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症就诊入院 ,入院后经颅脑CT检查均确诊为脑梗塞或脑出血。其中男性 15例 ,女性 3例 ;年龄 53~ 76岁 ;脑血管病的病程 3~ 5周 ,呃逆症往往于脑血管病后 7~ 14天出现 ,平均 10天 ;伴意识模糊者 5例 ,神志清楚者 13例 ;合并尿潴留者 8例 ,大便数日不行者 10例 ,伴严重的呕吐乃致吐血性痰涎者5例 ,持续不断的呃逆导致不能进食、不能入眠者10例。2 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