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48年moor氏用~(131)I-标记二碘二氯萤光素以来,脑扫描用于临床已有20余年的历史,由于此法具有安全、简便以及对病人痛苦少等优点,目前已成为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和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方法。近年来,新的示踪剂如~(99)mTc过锝酸盐,及其标记化合物~(99)mTc-DTPA等,~(113)mIn-DTPA,~(169)Yb-DTPA,~(67)Ga-柠檬酸盐等等不断问世,以及诊断仪器的不断改进,如断层扫描仪,闪烁照相机,闪烁照相与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即CT)两种技术的联合应用等,不仅使脑扫描的时问大为缩短,而且诊断的符合率也有所提高,应用闪烁照相机也可进行脑血液动力学的研究。我国自1964年以后,先后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开展了脑闪烁扫描术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目前国内多数有条件的临床同位素室均已开展了此项检查。本文仅就近几年来我院以脑闪烁扫描术所检查的病例,作一初步总结,并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在无损伤性检查中,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为最理想.另有脑超声波、脑电图,由于确诊率低或仅能作定侧测定临床上仅作诊断时参考.同位素扫描因设备条件等原因无法广泛应用.在没有CT的条件下,对疑有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若辅以脑血管造影或脑室造影术,会增添一定痛苦和危险.因此探索一种无损伤性的初检筛选率较高的新方法成为临床迫切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脑电地形图对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廖清琪脑电地形图(BEAM)或称脑电分布图(EEGTopogrcphy),是1979年美国学者Duffy首先报道,到80年代成为神经医学中一种重要的新型诊断技术;它是电子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临床医学相...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占位病变32例,脑扫描阳性率为90.6%,阳性结果与病变的病理类型、部位、大小有关。本法简便、安全、无痛苦,可用作诊断颅内占位病变的过筛手段。  相似文献   

5.
颅内占位性病变是泛指颅腔中占据空间的病变。它包括来自脑组织、血管、附件(垂体、松果体)、脑神经和脑膜的各种原发性肿瘤,及来源于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的转移瘤,亦包括特殊感染性肉芽肿(结核瘤、梅毒瘤)、寄生虫病(豚囊虫、血吸虫等);它们在临床表现上有一些共性,但各自的特性更多一些,在诊治中必须注意具体分析,分别对待。颅内肿瘤在男女两性发病率大致相等,任何年龄都可发生,发病率最高的是20~50岁(例如一组材料占65.4%),童年(15岁以下)占13%;老年人(61岁以上)仅占1.6%。颅内肿  相似文献   

6.
颅内占位性病变往往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脑电图变化。尤其是大脑半球的占位性病变,包括脑肿瘤、脑脓肿、脑部转移瘤、脑寄生虫病和慢性硬膜下血肿等,多有一侧性或局灶性慢波(主要为δ波,亦可为θ波)。脑电图对大脑半球肿瘤的正确定位率一般在75~85%左右。后颅窝肿瘤的脑电图一般无局限性或一侧性改变,只有弥漫性变化或正常,应用枕下电极作小脑电图检查,对后颅窝肿瘤常可做出准确定位诊断。临床实践证明,有不少没有定位体征的半球占位性病变病员,经脑电图检查后发现有局灶性改变。对颅内压增高而无定位体征的病员,亦可提示应选择何  相似文献   

7.
8.
超声波对颅脑疾病的定位诊断,很有价值,已为国内外报告所肯定。是一种无损害、无痛苦与安全、简便的检查方法,且可多次反复对照,为其优点,已成为神经内外科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之一。 我院1977年~1978年住院患者中,经手术和尸检证实、有脑超声诊断资料较完整者40例(见表1),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所谓颅内占位性病变 ,是指在密闭的颅腔内 ,占据一定空间的病变 ,引起颅内压 (ICP)的升高 ,导致中枢神经的损伤和血液循环及脑脊液循环的障碍 ,从而危及病人的生命。从广义角度讲 ,颅内肿瘤、血肿、脓肿、囊肿、肉芽肿、寄生虫病等都可称之为颅内占位性病变 ;从狭义的角度讲 ,主要是指颅内肿瘤。本文重点介绍颅内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颅内肿瘤有起源于颅内各种组织的原发性肿瘤和自身体他处转移到颅内的继发性肿瘤两大类。据统计表明 ,颅内肿瘤发病率每年约2~ 10 / 10万 ;在全身恶性肿瘤中 ,颅内恶性肿瘤约占 1.5 % ,列全身恶性肿瘤的第 1…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118例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脑扫描,总阳性率 71.2%。按病理性质则脑膜瘤、转移瘤、颅内血肿及脑脓肿的阳性率最高,均为100%;与其它诊断方法相比,本组脑扫描除大脑半球病变外,阳性率低于脑血管、气脑、脑室造影等,但因它为无创伤性,而其它方法多在脑扫描筛选后有选择地进行,故此法仍不失为颅内病变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收集1973年5月至1982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143例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脑电图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资料和方法本组男96例,女47例.年龄8~69岁;其中20~60岁126例。148例中颅内肿瘤129例,颅内血肿8例,脑脓肿3例,颅内寄生虫3例。本组使用丹麦Kaiser八线脑电图仪描记。按国际10/20法安置头皮电极,少数采用平板电极,多数用针电极.全部作单极及双极描记,根据单极描记结果,分别加用双极十字定位法或三角定位法,进一步明确部位。诱发试验多采用过度换气法,少数加用声光刺激或睡眠诱发。  相似文献   

12.
脑电地形图(BEAM)是将脑电图记录后经计算机处理后,用图像显示出功率谱在大脑空间的分布,直观地反应大脑的损害部位、程度.本对15例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脑电地形图作一分析,并与脑电图相比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妊娠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13例的临床资料,对诊断、鉴别诊断,妊娠与颅内病变的相互影响、以及手术时间等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讨论。产妇的预后决定于诊断及手术是否及时,以及病变是良性还是恶性。本组13例中,死亡4例,9例近期痊愈出院。新生儿则全部存活,发育良好,无畸形。  相似文献   

14.
15.
总结56例经CT及手术证实的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眼震电图视动中枢检查结果,发现扫视试验异常者占77%,凝视试验异常者占57%,视动性眼震试验异常者占77%,视跟踪试验异常者占80%。小脑桥脑角占位性病变患者视动性眼震试验100%异常,视跟踪试验和扫视试验92%异常。  相似文献   

16.
顾淑春  孟令杰  李莹 《吉林医学》2003,24(6):543-543
1995年12月~2002年12月经我院收治新生儿、婴儿颅内占位性病变50例。均行B超、CT检查,部分病例行尸检及脑脊液检查。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30天12例,<5个月19例,<12个月9例。神经系统检查,意识障碍2例,失语6例,失明5例,抽搐23例,肢瘫伴一侧面瘫5例。1.2方法:采用日本SDL—328型线型B超,及日本HITAHI、EUB—305实时超声诊断议。探头频率为3.5MHz及7.5MHz,经前囟作冠状、失状面扫查。1.3结果1.3.1颅内出血:①脑实质性出血13例:出血部位多为两侧大脑皮质,2/3发生在额部、前颞部、中央部,只有…  相似文献   

17.
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9例颅内占位性病变同位素脑扫描资料,其阳性率为88.1%。大脑半球、中线、后颅凹病变阳性率分别为89.8%、50%、100%。其它检查方法的阳性率CT为92.8%、脑血管造影为79%、脑室造影为75%、脑电图为57.1%。脑超声为44.4%。14例脑扫描和CT联合检查阳性率达100%。  相似文献   

18.
<正>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脑脓肿、颅内血肿等,因部分病例早期症状不典型,可能酷似其它颅内疾病而被误诊,延误治疗。为引起临床工作者注意,现将我们诊治的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误诊体会介绍如下。一、脑膜瘤误诊为原发性癫痫患者男性,35岁,因发作性晕倒、抽搐16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0岁.1996年1月初自觉头晕、腿软,逐渐表现反应迟钝,双眼呆滞,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无故不上班等.2月10日患者与爱人发生口角之后,病情渐重,表现行走不稳,双眼发直,整日睡觉,情感脆弱,易哭泣.3月21日患者就诊于某医院神经内科,神经系统检查无病理征,转心理科门诊,诊断为神经症.给予维生素类药物及多虑平25mg口服,每日二次,病情未见好转,  相似文献   

20.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脑脓肿、颅内血肿等因早期症状不典型,可酷似其它颅内疾病而被误诊,因而延误治疗.为引起注意现将我们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误诊分析如下.一、颅内肿瘤的误诊1.脑膜瘤误诊为原发性癫痫;患者男,35岁、因发作性昏倒、抽搐16年,头痛1年余,近5天加重住院.病人16年来呈反复神志丧失,摔倒,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每次历时半小时,次数逐渐增加,在他院长期按癫痫治疗.近年出现头痛,入院时内科及神经系统体检无定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