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各科室反馈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ADR)病例资料100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临床使用环节、患者个体差异以及说明书不规范等。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临床使用时要严密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杨国正  何燕  高天  齐方洲 《四川医学》2012,33(2):248-250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07~2010年354例ADR报告,从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体重、家族史、既往史、药品名称、所涉及的器官及系统、临床表现、国内文献及说明书记载、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354例报告中涉及38种中药注射剂,5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最高(58.19%),刺五加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大(10.73%),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和瘙痒(41.24%),中药注射剂用于循环系统疾病产生的不良反应最高(21.75%)。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多样,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发生中药注射剂ADR患者165例,对患者性别、年龄、发生时间、涉及系统与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65例患者中男性发病86例(52.12%),女性发病79例(47.88%);ADR的临床表现以用药部位为主,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ADR最多的药品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其次是炎琥宁注射液;80例(48.48%)ADR发生的时间≤24 h。结论:中药注射剂容易发生ADR,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及时、认真做好ADR预防和监测工作,可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8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81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中老年患者(≥40岁)发生不良反应率高,占77.8%;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全身性损害;用药后6~60 min不良反应率高,占79.0%。结论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对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高危药物、高危患者、高危时间段重点观察,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5.
43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本地区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预防该类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2002年1月~2008年12月收到的中药注射剂所致的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诱发的不良反应432例,涉及37种药物,累及人体17个系统,最常见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为82例.结论: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多,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选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中药注射剂(TCMI)在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但随着其应用的发展,不良反应也日益被关注。有关TCMI不良反应报道的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担心其安全性,TCMI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TCMI及其安全性,为TCMI寻找符合时代精神、切合科学发展规律的道路是目前中药研究者的迫切任务。本文通过分析TCMI常见不良反应的表现及产生原因,对药物组成、安全性、有效性、药物经济学、质量标准、与化学药的联合应用和TCMI的上市后的再评价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提高TCMI质量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其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收集到的9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并分析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对如何防范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出建议。结果 9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共涉及19个品种,其中血塞通注射液发生最多,占15.1%,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产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涉及药物制剂质量、患者因素、临床使用、药物研究等多方面的因素。结论应从基础研究、临床使用、上市后再评价等多方面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统计近几年来我院2 180例次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ADR)的病例,通过查阅临床上ADR报告,寻找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2 180例中发生不良反应者共有39例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问题、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问题等.结论 中药注射剂仍有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生产管理和临床监测,坚持合理用药,是用药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6):111-114
目的 分析辽宁某医院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旨在帮助医务人员了解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保证患者临床用药更合理、更安全、更有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2019 年辽宁某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54 例中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发生年度、患者年龄、性别、药品剂型、给药途径、涉及系统及临床症状等进行分析。结果 中药不良反应在60 岁及以上患者中多发,主要以中药注射剂为主(77.95%),中药不良反应报告中前5 位均为为中药注射剂,排名第一的药品是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常见的中药不良反应。结论 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药品的安全性一直是全球热议的话题,评价药品安全性的基础在于对药品不良反应术语的标准化,这可以为药品监管机构提供评估药品安全性的依据。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和网页查询等方法,对国际上现有的不良反应术语集《监管活动医学词典》(MedDRA)、《WHO不良反应术语集》(WHOART)、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TCAE)、风湿病常见毒性标准(OMERACT)的词表概括、层级结构和应用特点进行了总结和介绍。同时,还分析了中国现有的不良反应术语集在使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本文结合中医药安全性评价的特点,对建立中医药不良反应术语集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1.
林敏 《大家健康》2016,(11):1-2
目的:分析中成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11月至2015年02月期间报告过中成药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出对应的预防措施。结果:(1)≤10岁及≥51岁年龄段的患者出现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分别占总例数的30%和39%;(2)中成药不良反应对身体部位的损伤,处于前三位的是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结论:中成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复杂,主要因素有特殊人群未辩证医治、中成药生产工艺和剂型不完善、临床应用不规范等,为了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应以中医理论为重要指导,遵循患者个体年龄体质上的差异,加强药物配制工艺,规范中成药的使用等来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骨肽注射液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及使用注意事项.方法:对某院近年来骨肽注射液12例致不良反应报道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结果:过敏反应情况最常见,占83.3%,其他不良反应还有白细胞升高、血钙水平升高等.结论:临床应用骨肽注射液时应关注高敏体质人群,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52 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参麦注射液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 年1月至2012 年12 月在我院收集的参麦注射液治疗的52 例患者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这些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原发疾病类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与临床表现.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升高,且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 例患者中原发疾病以休克、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和慢性肺心病为主;与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比较,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比例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0 min 内出现反应的比例最高;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比较,过敏反应与心血管系统占50%以上,以皮肤瘙痒、心悸、胸闷、过敏性休克等临床表现居多.结论 临床使用参麦注射液的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年龄及性别给予不同的关注,需要了解患者原发疾病,采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重点观察,并针对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准备好必要的抢救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液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促进中药注射液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0年1-6月每月连续一周出院的病历4 176份,选取使用中药注射液的病例并填写中药注射液使用情况调查表1900份,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液使用患者平均年龄56岁;中药注射液金额约占总金额的18.17%;中药注射液使用率为45.50%;中药注射液不合理用药率为16.36%;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率为7%.结论:中药注射剂应用范围广,应重视用药安全性问题,加强合理用药,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特点和规律,分析诱发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2012年自发上报的醒脑静注射液不良反应35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醒脑静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的年龄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男性多于女性;系统损害主要为皮肤及呼吸系统损害;有既往过敏史的患者应用该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不良反应主要在用药30 min内出现。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在年龄、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上具有一定特点和规律,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儿童用药过程中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临床诊疗过程中收集的中药静脉输液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包括药物因素,使用因素和患者因素.结论 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朱霞  谢民栋  梁剑凌 《海南医学》2012,23(21):42-43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中医皮肤科收治的痤疮患者共1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中医组100例和西医组80例,中医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法按不同分型给予相应的中医配方进行治疗,西医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后对两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中医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1.0%,高于西医组的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3.0%、4.4%,均低于西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痤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其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预后良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血栓通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栓通注射液是近年来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扩血管制剂,其主要成分为三七皂苷,具有扩张血管和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扩张冠脉,显著降低心脏后负荷,从而减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对机体内瘀血有直接溶解作用,在疏通被阻塞血管、改善血管渗透性等方面也有明显效果。血栓通注射液适用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脑血管后遗症、跟前房出血、青光眼、内眼病等症,亦可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随着临床应用的逐渐增多,其不良反应和安全性备受关注。笔者对使用血栓通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医诊断学》案例版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它的编写是在中医诊断学案例教学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创新和尝试,是以启发式教学为总的指导思想,以临床辨证思维能力培养为宗旨。本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的编写体例和书写格式,使传统教材中的中医诊断学理论知识在案例中得到了阐述和深化,通过案例训练了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临证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的CHKD期刊知识库1994~2005年报道的中药注射剂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ADR的主要品种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注射剂,且ADR类型以全身性反应为最高,占37.52%,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21.82%。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ADR,加强中药注射剂质量再评价,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