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方法分析6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9%、7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或消除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较好疗法.  相似文献   

2.
罗虹健 《吉林医学》2014,(9):1992-1993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产后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爱丁堡抑郁量表(EPD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状态进行评价。结果:患者经护理干预后SDS及EPD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DS及EPD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不良的心理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学生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将3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法莫替丁、吗丁啉等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前FD大学生SAS和SDS评分较国内常模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表明FD大学生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心理护理干预6周后两组对照SAS和SDS,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后FD大学生焦虑和抑郁心理明显改善.结论: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FD大学生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整体身心调节联合规律运动对养老院抑郁老年人心境及主观幸福的影响。方法 80例养老院抑郁老年人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规律运动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身心调节干预;干预时间为每周3次,每次40~60min,共干预3个月。采用心境状态量(POMS)评价老年人的情绪状态,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测老年人的焦虑和抑郁情况;采用纽芬兰主观幸福度量表评价主观幸福程度。结果干预前二组抑郁老年人POMS评分、GDS及SAS评分、主观幸福程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老年人POMS评分中紧张-焦虑、忧郁-沮丧、疲惫-惰性、活力-好动等分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S及SAS评分、主观幸福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身心调节联合规律运动法有助于改善养老院老年人心境,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未婚异位妊娠患者改善抑郁的心理状态.方法 随机将80例未婚异位妊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于分组时和给予护理干预后分别进行抑郁状态测定.结果 分组时两组抑郁状态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未婚异位妊娠患者的抑郁程度,在护理工作中应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右江医学》2019,(9):676-679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对恐惧症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恐惧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焦虑、抑郁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显著低于同组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DL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恐惧症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状态,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29例,对照组患者31例,两组患者均口服舍曲林治疗并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8周。于干预前及干预第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干预8周末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分类数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1);同期两组患者间比较,干预前除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非持续错误数评分外,两组患者其他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8周末研究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分类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更有效地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生化指标和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8例AIH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内科治疗及常规护理,实验组(24例)在内科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3个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ANA、Ig G、SAS及SDS评分、依从性等指标。结果干预后两组ALT、AST、GGT、ALP、Ig G均明显下降,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ANA阴性22例,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ANA阴性20例,有效率为83.33%;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干预后两组SAS及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实验组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改善AIH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效果良好,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焦虑抑郁早期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105例A CS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组:早期干预组53例;对照组52例.对干预组针对患者心理及疾病特点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对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 D S)和抑郁自评量表(S A S)评定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观察二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早期干预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6.9%,二者均较前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早期干预组更能缓解患者相关症状(P<0.01).经过一周治疗干预,两组间S D S评分与S A S评分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早期干预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患者心理及疾病特点,早期对ACS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躯体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结合面部护理对寻常型痤疮患者护理效果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寻常型痤疮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结合面部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痤疮愈合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痤疮愈合时间为(19.26±3.1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3.54±4.9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6%(60/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89%(5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结合面部护理应用于寻常型痤疮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缩短痊愈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化社会及家庭支持对脑梗死后抑郁病人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18例脑梗死后抑郁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强化社会及家庭支持干预。比较2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9.83%,高于对照组的74.58%(P<0.05);干预后,2组病人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上升(P<0.01),且观察组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强化社会及家庭支持能改善脑梗死后抑郁病人不良心理状态,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宋月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6,(12):1692-1693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9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给予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于入院第1天、入院4周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于入院4周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对2组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第1天2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4周2组SAS、SDS评分较入院第1天均有降低,降低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3.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高病)患者进行密切的临床观察,探讨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妊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5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给予其家属宣教,促进家属参与护理内容。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护理前平均动脉压(MAP)和尿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护理后MAP、尿蛋白、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P<0.01),但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和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3.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88%(P<0.01)。结论:对妊高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并使其家属充分参与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母婴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梅 《黑龙江医学》2019,43(7):839-840
目的探讨给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间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中发现的9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评分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肢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强化甲亢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冠心病(CHD)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住院确诊的95例老年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对患者进行测评.根据GDS得分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GDS评分>10分者为抑郁组,其他为对照组.抑郁组除进行常规治疗外,还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结果 干预4周后抑郁组GDS评分[(11.87±4.3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4.51±6.01)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干预2周后抑郁组GWBS得分[(48.57±12.6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1.29±10.52)分],较干预前显著增高(P<0.01).对照组仅GWBS得分在治疗4周后较干预前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2周后抑郁组GQLI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维度的得分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而社会功能至干预4周后抑郁组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组在干预2周后其GQLI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的得分即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对照组仅在治疗4周后其总分及躯体功能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能有效缓解老年CHD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更年期妇女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6例更年期妇女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36例,2组均口服米氮平(30 mg/d)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2组均连续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结果:2组抑郁症患者治疗前HAMD分值无显著性差异27.05±3.81,26.79±3.72(P0.05)。治疗8周后,2组HAMD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观察组(10.83±2.90)显著低于对照组(16.94±3.03)(P0.01);观察组的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2.22%)(P0.01)。结论:对更年期妇女抑郁症患者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抑郁症状,以及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效果并分析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将10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住院顺序交替纳入到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路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路径的基础上辅以个性化心理护理。2组患者3个月后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估简表(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53.2%和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估简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2组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护理路径的基础上辅以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性照护模式对神经胶质瘤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神经胶质瘤病人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于术前及术后2组分别采用人性化照护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并对护理干预后的希望指数、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2组干预后希望水平量表3个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升高(P<0.01),而观察组干预后3个维度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2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而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1);同时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量表中自觉症状、心理情绪状态、躯体功能、日常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但2组社会活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照护模式可显著提高神经胶质瘤病人希望指数,改善焦虑、抑郁状态,并提高生活质量,是提高该类病人护理质量的良好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焦虑评定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评定量表(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明显降低,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P<0.01),观察组满意度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疼痛,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乳腺纤维瘤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及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抑郁评分为(6.8±2.3)分、焦虑评分为(7.3±1.9)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18%(31/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5%(23/34),(P<0.05)。结论:在乳腺纤维瘤患者围术期应用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