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斌  王培吉  周聚普 《江苏医药》2012,38(2):173-174
目的总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腕部正中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腕部正中神经损伤48例。其中,部分断裂17例,完全断裂31例,均急诊显微镜下修复;术后给予神经营养药物,配合加强康复功能锻炼和神经肌电刺激。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神经的恢复效果,优16例,良18例,优良率70.8%。结论腕部正中神经损伤后早期显微外科修复,术后辅以神经营养药物及适宜的康复功能锻炼,能较好地恢复手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腕部正中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腕部正中神经损伤48例.其中,部分断裂17例,完全断裂31例,均急诊显微镜下修复;术后给予神经营养药物,配合加强康复功能锻炼和神经肌电刺激.结果 平均随访20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神经的恢复效果,优16例,良18例,优良率70.8%.结论 腕部正中神经损伤后早期显微外科修复,术后辅以神经营养药物及适宜的康复功能锻炼,能较好地恢复手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腕部正中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方法46例腕部正中神经损伤的患者,其中腕部神经全部断裂30例,部分断裂16例,对患者的腕部正中神经损伤进行修复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术后给予神经类药物治疗,并配合锻炼康复神经,给予神经肌电刺激。比较分析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复查,检查其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4个月后复查,根据中华医学外科学会神经功能评定使用标准,所有患者的恢复情况达到优秀15例,良好17例,优良率为69.6%。结论对于腕部正中神经损伤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修复,并同时给予神经药物的营养治疗,对于其恢复能起到很大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26例,手术方法包括神经吻合,神经移植及神经松解,术后积极进行功能锻炼。结果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结论周围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准确定位及时进行显微外科修复及术后积极功能锻炼是获得满意效果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急诊显微外科修复腕部切割伤1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诊Ⅰ期显微外科修复腕部切割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9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152例急诊Ⅰ期显微外科修复腕部切割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采用印第安那手外科中心Nancy Cannon和KarenHarmon.Getle康复训练方法。结果:经过急诊Ⅰ期显微修复治疗152例,随诊3个月~2年,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TAM系统、单根神经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5.2%。结论:通过显微外科技术,急诊Ⅰ期修复腕部切割伤及术后有效康复训练,对于神经、肌腱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外周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Ⅰ期神经外膜缝合修复上肢周围神经损伤89例.结果 60例共80条神经得到6个月~5年随访,优良率达74.2%.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外周神经损伤进行修复,神经断端的精确对合和及早修复可提高损伤后功能恢复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医原性神经损伤的机制及预防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骨盆骨折神经损伤中的医原性神经损伤共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所有12例均实施手术治疗,1例入院非手术治疗6 d后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1例于术后出现神经损伤。确诊神经损伤后,及时行神经营养药物及针灸、康复理疗等综合治疗。结果 1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平均1.4年。感觉功能完全康复9例(优,占90%),部分康复1例(良,占10%);运动功能完全康复8例(优,占88%),部分康复1例(良,占12%);直肠/膀胱功能2例均完全康复(优,占100%)。结论术中神经损伤是骨盆骨折医原性神经损伤最主要的原因,最容易损伤的神经为腰骶神经,其次为股外侧皮神经、坐骨神经、臀上神经和股神经。提高对骨盆神经应用解剖的认识,注意手术操作,可以有效避免医原性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刘林 《淮海医药》2014,(5):510-511
腕部严重切割伤指腕部掌侧或∕和背侧合并多个神经、血管、肌腱、骨骼的严重的切割伤。上述组织在腕部较为集中,形成复杂的解剖结构,早期的显微外科手术修复方法对手功能恢复影响很大。2005年6月-2011年2月,我院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腕部严重切割伤11例,并早期进行手功能训练和康复治疗,经随访观察,手外形和功能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尺侧腕伸肌一拇短伸肌位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采用尺侧腕伸肌一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治疗腕部正中神经损伤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单纯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的优良率达100%;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优良率为66.67%。结论尺侧腕伸肌一拇短伸肌位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治疗腕部正中神经损伤或合并尺神经损伤具有操作方便、疗效理想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杂性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复杂性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手术患者为实验对象,对所有患者治疗后实施系统化、整体化和个性化的康复护理和目标训练,对比分析患者护理和训练前后临床症状变化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术后情况均有所缓解,大部分患者的手部功能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显著降低和减少了患者的术后致残率,康复效果较为理想,护理的总有效率达到92%左右。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前后临床症状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复杂性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术患者术后接受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速度,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且能够巩固手术治疗效果,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骨间背侧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以期提高该病治疗水平.方法 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骨间背侧神经损伤患者25例,术后随访1-2年.结果 25例主动伸指和伸拇功能均恢复良好,根据BMRC肌力评定[1],术前功能障碍治疗后其伸指肌力在M3以上20例,M4以上5例.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骨间背侧神经损伤患者效果较好,功能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前臂背侧的外伤要注意手术详细探查骨间背侧神经,防止肌支损伤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臂丛神经损伤后临床规范化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50例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资料,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给予研究组规范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家中自行进行神经肌肉体疗。患者在治疗4个疗程后对臂丛神经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根据我院研究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臂丛神经恢复情况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对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采用规范化康复治疗有显著性的效果,能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阐明神经束支定位法在远端正中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 44例远端正中神经损伤病例 ,进行神经内束支分离 ,双极电刺激定位后束膜吻合 ,与 17例外膜吻合组对照。结果 :束支分离定位法在远端正中神经损伤修复中的成功率为 88.6 % ,治疗组较对照组感觉恢复率有提高 ,但无明显差异 ( P>0 .0 5 ) ,运动功能恢复率显著提高 ( P<0 .0 1)。结论 :神经内束支分离定位应用于远端正中神经损伤修复是可行的 ,并能提高其功能恢复率  相似文献   

14.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法 ,提高治疗水平,缩短神经恢复时限。方法根据神经损伤后的不同时期分别采用营养神经和物理治疗,运动训练和作业训练。结果随访6~21个月,29例患者中,优良26例。结论围神经损伤修复后,分不同阶段康复治疗是神经恢复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面神经损伤后行显微外科修复神经的优势、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对面神经缺损<3mm,能无张力直接拉拢缝合者行束组膜缝合法;对>3mm无法拉拢者,则施行神经移植+束组膜缝合法。结果46例患者有43例术后1年获得随访疗,效优者占95%,良占80%。结论显微外科技术用于面神经损伤修复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分析一期显微外科修复与常规修复术在前臂及手部神经损伤上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感觉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近期我院收治的前臂及手部神经损伤患者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行一期显微外科修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一期显微外科修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感觉功能情况和满意度情况,是前臂及手部神经损伤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金路捷)对臂丛神经麻痹患儿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大三附院小儿骨科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的治疗方法 ,分析应用金路捷肌肉注射治疗该类患儿的疗效。46例患儿入院后均使用金路捷肌肉注射治疗,辅助维生素局部封闭及射频理疗,并根据患儿不同病情给予相应的功能锻炼治疗。结果所有患儿经1~2个疗程后,其中29例肌力达Ⅴ级,10例达Ⅳ级,5例达Ⅲ级,2例达Ⅱ级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改善。肌电图检查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潜伏期、传导速度、波幅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金路捷治疗臂丛神经麻痹,患儿肌力可提高,神经损伤可恢复。  相似文献   

18.
宋军 《贵州医药》1997,21(4):237-238
我院于1989~1995年收治上肢神经损伤病员22例共23条神经,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了神经外膜束膜缝接术、神经松解术、神经移植等技术修复,经随访,疗效满意,现结合文献,谈谈治疗体会。1临床资料1.互本组年龄最大45岁,最小16岁,均为男性患者。1.2损伤机制:切割伤16例,迟发性神经炎4例,外伤后神经粘连2例,月骨脱位并神经损伤五例。1.3损伤时限:最短30分钟,最长6月。1.毛损伤部位:上臂下段挠神经3例,尺神经4例,前臂尺神经5例,正中神经6例,尺神经并正中神经损伤2例。烧神经断裂3例;尺神经断裂7例,粘连4例;正中神经断裂…  相似文献   

19.
田建宇  周晓俊  厉孟  段永宏 《安徽医药》2007,11(11):1028-1029
目的探讨腕部Ⅰ、Ⅱ型电烧伤的修复治疗。方法将1998~2004年以来的18例腕部Ⅰ、Ⅱ型电烧伤,均以伤后2~5 d早期切痂,较为彻底地清除坏死组织,大部分I型及部分Ⅱ型创面一期以腕部邻近尺动脉上皮支皮瓣、筋膜皮瓣、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结果16例创面一期修复,2例部分坏死,1例植皮修复,1例再次行腹部远位皮瓣修复。随访4个月~6年,大部分病例术后外观好,肌健与神经损伤者活动及感觉功能均有较满意恢复。结论早期清创切痂,腕部邻近皮瓣及腹部远位皮瓣修复创面是一较为理想的腕部Ⅰ、Ⅱ型电击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根据脾胃论治疗中风的机制。方法我院收治的中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综合性的康复锻炼,对照组患者在康复锻炼的基础上给予传统的神经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康复锻炼的同时给予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治愈13例,好转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患者中,治愈5例,好转11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45.7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从脾胃论方面治疗中风,可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