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头颅CT和腰穿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32例SAH患者行头颅CT和腰穿。结果 腰穿的阳性率为 10 0 % ,CT的阳性率为 71.88%。结论 提示临床医生凡临床上怀疑SAH而CT扫描未见异常者应做腰穿和脑脊液检查 ,对SAH的诊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腰穿而不是CT扫描。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因临床、CT与腰穿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头颅CT和腰穿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2例SAH患者行头颅CT和腰穿。结果 腰穿的阳性率为100%,CT的阳性率为71.88%。结论 提示临床医生凡临床上怀疑SAH而CT扫描未见异常者应做腰穿和脑脊液检查,对SAH的诊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腰穿而不是CT扫描。  相似文献   

3.
CT与腰穿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CT与腰穿两种方法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发性SAH)的价值。方法:分析60例原发性SAH患者CT与腰穿检查结果。结果:60例患者中38例CT阳性,总阳性率为63.33%。不同时间内CT阳性率分别为:1天内86.67%,1~3天为70%,3天内为82.5%,4~6天为33.33%,7~12天为18.18%,4~12天为25%,3天内的CT阳性率高于4~12天(P<0.01)。原发性SAH12天内,腰穿阳性率为100%,腰穿阳性率高于CT(P<0.01)。结论:CT的阳性率无腰穿高,但其为无创性检查,可排除继发性SAH,临床怀疑原发性SAH时,应首选并及时行CT检查。CT阴性者不能排除原发性SAH,应做腰穿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 (SAH)的诊断价值以及造成假阳性、假阴性的原因。方法 所有的脑外伤患者均行CT检查 ,对凡是CT检查有SAH及临床上有脑膜刺激征而CT阴性的患者均进行了腰穿检查。结果 CT检查SAH5 7例患者中 ,腰穿证实有出血者 38例 ,19例无出血。结论 SAH5天内CT的假阳性率为 33 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SAH患者的CT、腰穿、MRA、脑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对急性期SAH的诊断安全、可靠,对明确病因有帮助,可发现脑积水、脑梗塞等并发症。结论:CT可作为SAH诊断的首选检查,但CT阴性者需作腰穿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6.
韦龙祥 《吉林医学》2004,25(12):53-53
目的:分析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症状体征,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6年~2003年我院住院的38例老年人SAH(老年组)与52例中青年SAH(对照组)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结果:老年人SAH头痛、呕吐发生率低,项强直、布氏征、克氏征不明显,而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多见,病死率高。结论:掌握老年人SAH的临床特点及早作头颅CT及腰穿检查,可避免误诊,从而得到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临床小量蛛网膜下隙出血(SAH)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原因及确诊办法。方法将我科2004—08~2008-08收治的头颅CT扫描正常而误诊的9例病人的年龄、病史、症状、误诊诊断及确诊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这些SAH病人出血量均不大,年龄比较大(在48岁以上),既往有头痛及相关病史,症状不典型,首诊头颅CT正常。7例腰穿得到均匀淡红或淡黄色脑脊液而确诊,2例为头颅MRI确诊。结论对于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的小量SAH患者,在头颅CT显示不十分明确的情况下,应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必要的腰穿,或者是其他手段如MRI来尽快地明确诊断,以免因错误的治疗而危及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原因分析。方法:39例均行头颅CT检查,10例报告为SAH。头颅CT检查的时间分别为发病后24h5例,发病后2d14例,4d~7d17例,>7d3例。最后均经腰穿证实为SAH。结果:39例均住院治疗,经卧床休息,应用抗纤溶、降颅压和预防脑血管痉挛等药物,治愈36例,死亡3例。死因为误诊脑梗死,给予抗凝治疗,致再次出血。结论:大多数被误诊的SAH患者多因年龄较大、起病缓慢、病情较轻、临床症状不典型、脑膜刺激征出现较晚。故早期正确诊断非常重要。对临床高度怀疑SAH的患者,宜早行头颅CT及腰穿检查。  相似文献   

9.
以典型表现为首发症状的SAH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有些SAH病例却以非典型表现为首发症状,易使临床医师缺乏对SAH的警惕性,很易延误或遗漏SAH的诊断。为提高对SAH非典型表现的认识,现将我院近4年来收集、整理的19例非典型表现为首发症状的SAH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和讨论。1临床资料1.1临床表现首发症状以突发眩晕、平衡障碍者8例;严重精神失常2例;强迫头位2例;昏迷、无脑膜刺激征4例;多汗、尿储留五例;呕吐咖啡色液体互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例。腰穿及头部CT扫描结果,入院后立即行腰穿10例;经按其它疾病治疗未见好转和/…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起病急,危重症者病死率高,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出血量小,临床诊断困难,以往多靠诊断性腰容确诊,随着头颅CT扫描在临床上的应用,使SAH患者减少了腰穿的痛苦及并发症,本文探讨CT与腰穿在SAH中的诊断价值,以及临床如何掌握适应证。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0例中男对例,女39例,年龄24~77岁。急性起病30例。劳动用力后起病26例,情绪激动11例,排大小便后7例,咳嗽后发病2例,无明显诱因24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22例。1.2临床表现本组中有头痛58例,呕吐55例,意识障碍周例,脑膜刺激征47例,…  相似文献   

11.
腰穿及头颅CT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腰穿及头颅CT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上腔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分析62例初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60例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为误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叶出血,1例为误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Jackson癫痫)的临床,要穿及CT检查,结果: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SF异常在发病后10天内的阳性率为100%,11-15天为89%,21-30天为45%,CT检查的阳性率,发病48h内为100%,3-5天内的为80%,5天以后的阳性率很低,结论:腰穿与CT检查对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各有利弊,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和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2.
CT扫描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永勇  徐梯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5):1402-1403
目的探讨CT扫描阴性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及CT扫描阴性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首次CT扫描阴性的原发性SAH患者的临床表现、颅脑CT及脑脊液检查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首次颅脑CT扫描均阴性,17例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和1例颅脑CT复查后证实为原发性SAH。结论CT扫描阴性的原因与受检时间、出血部位、出血量、CT诊断技术及CT设备分辨率等因素有关。CT扫描阴性不能排除原发性SAH,应及时行腰椎穿刺检查或CT复查明确诊断,同时加强CT医技人员培训,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MS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超急性期诊疗中的作用、评价MSCTA在SAH患者病因诊断学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搜集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经CT平扫及腰穿明确诊断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8例患者,在超急性期(24小时内)行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和诊断SAH...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及早期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38例SAH患者早期行MSCTA检查,均经CT平扫及腰穿明确诊断,并早期应用依达拉奉,与36例未应用依达拉奉及时行MSCTA检查的SAH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死亡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依达拉奉及及时行MSCTA检查的患者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未及时行MSCTA检查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和脑脊液净化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不同治疗作用及二者合用时的作用.方法经CT或腰穿证实的9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将患者用上述不同的疗法分为3组,各组治疗前后用TCD来动态监测颅内血管的流速来判断脑血管痉挛发生率,CT、腰穿检查来观察出血吸收速度及产生阻塞性脑积水和脑梗死的机会,同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及并发症发生和预后情况,来对3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到治疗中,综合治疗组防治SAH后CVS、脑积水,减少致残率,减轻各种临床症状及预后较优于单纯的治疗方法.结论尼莫地平合并脑脊液净化治疗SAH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郝丽  邹和苓 《实用全科医学》2011,9(4):566-566,58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症状及误诊情况。方法回顾分析误诊的30例SAH病例的临床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及转归。结果本组30例中,昏迷5例(16.7%),头剧痛8例(27.0%),隐痛4例(13.3%),恶心呕吐11例(37.0%),眩晕5例(16.7%),精神障碍3例(10.0%),发作性抽搐2例(6.7%),嗜睡1例(3.3%),以头痛、恶心呕吐多见;30例患者误诊为急性胃肠炎3例(10.0%),梅尼埃病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例(16.7%),颈椎病4例(13.3%),晕厥3例(10.0%),高血压脑病4例(13.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2例(6.7%),癫痫发作2例(6.7%),脑炎1例(3.3%),老年精神病2例(6.7%)。延误诊断1d者16例(53.3%),2d者9例(30.O%),3d者4例(13.3%),其中1例(3.3%)误诊时间长达19d。30例患者经头颅CT或腰穿检查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老年人SAH临床表现不典型,复杂多样,易导致误诊。对于高度怀疑而且头颅CT检查阴性的患者,根据情况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必要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7例双侧听力损害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7例突发双侧听力损害的患者进行头颅CT、脑电图及腰穿检查,以探讨听力损害的原因.结果:15例患者经各种检查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论:对突发双侧听力损害的患者均应考虑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能性,要积极行头颅CT.脑电图、腰穿等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内科综合治疗经验。方法:根据早期头颅CT显示SAH部位,对69例原发性SAH患者采用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尼莫通、止血药等药合用和/或腰穿脑脊液置换术进行综合治疗。结果:SAH死亡率21.74%,发病时有意识和或精神障碍、尿便失禁、高血压病者预后较差。早期头颅CT显示SAH部位在大脑半球表面沟裂、中脑周池、桥池、环池或脑室内者预后较差,且容易继发脑损害。结论:根据早期头颅CT显示SAH部位选用综合治疗措施,能够降低死亡率、减少继发脑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骶裂孔穿刺选择性硬膜外前间隙造影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意义。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或疑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拟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106例,经骶裂孔穿刺置管选择硬膜外前间隙造影进一步验证临床诊断。结果骶裂孔穿刺置管硬膜外前间隙造影成功者1862(88.4%)例,与所做CT、MRI诊断不相符者86(4.2%)例。结论经骶裂孔穿刺置管硬膜外前间隙造影是进一步明确诊断和行介入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