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误诊原因,以期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12例患者于空腹后进行胆及相关部位的超声扫查。结果:胆囊腺肌症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为明显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针头大小的无回声区或慧星尾征。结论:胆囊腺肌增生症超声声像图有一定特征特性,应引起超声工作者注意,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6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非肿瘤性息肉大小多在6mm以内,部分伴有结石。而胆囊腺瘤常为单发,以胆囊底部多见,且大小一般在7mm~15mm。胆囊腺肌增生症或腺肌瘤属增生性病变,胆囊壁可呈弥漫性或局部性改变,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阿罗间隙。腺肌瘤为单发,向囊腔内凸起,瘤体直径一般较大(〉10mm),基低较宽,为强回声,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增厚。结论: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可依据息肉的数目、大小、生长速度等情况,判断其病变性质,指导临床是否手术切除或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李晓燕 《四川医学》2001,22(1):105-106
本文报告2例经手术证实急性胆囊炎合并胰腺炎,术前超声均漏诊了胰腺炎,回顾分析其声像图表现及漏诊原因。1 病例报告例1,男,42岁。因上腹疼痛1天入院。查体:全腹压痛,以中上腹为甚,轻度肌紧张,无反跳痛。X线诊断:不全性肠梗阻。血常规:WBC21.7×109/L,N0.87,L0.12,血淀粉酶4U。超声所见:胆囊大小10cm×4cm,囊壁厚,胆汁欠清亮,囊内未见光团回声,胆总管内径0.8cm,管内未见异常回声,因腹腔显著胀气,胰腺显示不清。B超诊断:胆囊炎,胆囊积液。手术所见:胆囊大小10cm×5cm×5cm,囊壁增厚,囊内压力高,胆汁浑浊,胃后区见20cm×10cm边界不清的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率,减少漏误诊.方法 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7例,多体位超声探查胆囊腺肌增生症声像图特征,与术后病理相对照.结果 7例中超声诊断4例,超声特征性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腔内外壁光整,囊壁可见罗-阿氏窦.其中节段型1例,局限型3例;误诊3例,1例误诊慢性胆囊炎,2例误诊胆囊癌.结论 超声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意义,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囊壁隆起性病变的超声声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诊治胆囊壁隆起样病变80例患者的声像图资料。结果诊断符合率为95.00以76/80);胆固醇性息肉符合率94.87%,呈乳头状或结节状,底较宽或有短蒂;呈高回声或中等回声,大小(0.54±0.18)cm;单发35例;体部多见。炎性息肉符合率95.24%,胆囊壁增厚,粗糙不平;多发16例;平均(0.75±0.20)cm;回声稍低;胆囊腺瘤符合率100.00%,胆囊壁局部明显增厚,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平均(0.98±0.22)cm;小结节型胆囊符合率75.00%,胆囊壁增厚,内膜破坏,不规则;基底宽,内部回声不均匀,直径为(1.67±0.32)cm。结论超声对胆囊隆起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超声表现,以及经阴道超声在两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6例子宫肌瘤和13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经阴道超声表现,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子宫肌瘤声像图为切面内见圆形等回声或低回声团块,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呈多样性不均匀,团块周边见环状或半环状血流,内部有时见棒条状血流;子宫腺肌症声像图为子宫不均匀性增大,形态饱满,子宫切面内见肌壁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增厚较明显,呈粗糙光点回声增强,边缘不清、欠规则,病灶区内血流少,见稀疏的短条状血流.结论 经阴道超声可获得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图像,能比腹式更清晰地显示子宫肌壁内的细微改变、病变周围有无包膜以及病变区域的血流等情况,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胆囊壁声像与腹水性质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壁声像图改变在腹水性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65例腹水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胆囊壁的厚度,胆囊壁的回声.结果漏出性腹水患者胆囊壁均较明显增厚,且以肝脏疾病所致者胆囊壁增厚更明显,多呈双层或多层改变;渗出性腹水患者胆囊壁稍增厚或不增厚,一般呈单层回声.结论观察腹水患者胆囊壁的声像图特征,对估计腹水性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B超诊断典型胆囊腺肌症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6岁,有断续的右上腹疼痛,消化不良,恶心10余年,以餐后疼痛更加明显。来我院检查。查体:腹部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所见:胆囊大小约6.5×2.6cm,四周囊壁不均匀增厚,最厚处约0.8cm,最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0岁,因左下腹隐痛5 d来诊.查体:左下腹触及一中等硬度的椭圆形肿物,边界尚清,移动性差.超声检查:子宫大小形态正常,肌层回声均匀,宫腔内见一节育器回声(见图1),双侧卵巢清晰可见.子宫与左侧卵巢间探及一椭圆形略高回声肿块,约6.6 cm×4.2 cm×6.6 cm,边界清,内可见小片状无回声区,后方回声无明显改变(见图2).CDFI肿块周边见点状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0.
马忠 《吉林医学》2013,(34):7338-7338
<正>1病历摘要患者,女,69岁,因不慎摔倒左髋着地致左髋疼痛就诊于我院,入院后行髋关节CT检查示:左股骨颈骨折(头下型)。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前常规腹部超声检查:胆囊自体部至底部见实性回声,表面不光整,内回声不均匀,局部与胆囊壁分界不清,较厚处达1.6 cm。CDFI:内见血流信号。PW:可引出高速高阻血流频谱(PSV:35 cm/s,RI:0.9),另于囊内见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改变体位可移动,较大直径1.0 cm。追问病史,自述半年前外院诊断泥沙样胆结石、胆囊炎。超声诊断:胆囊实性占位病变、胆囊结石,建议进一步检查。CT检查示:胆囊底部囊壁明显增厚,并局部形成结节,向囊内突入,增强后囊壁明显强化,局部与邻近肝脏分界欠清,囊内可见多发点状高密影,考虑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恶性肿瘤可能性大。病理:胆囊低分化腺癌侵及囊壁全层,未累及肝脏(肿瘤大小2 cm×2 cm×1 cm),可见神经侵犯;肝脏切端未见癌;送检淋巴结未见癌(肝十二指肠0/0,门静脉后下0/4,腹腔干周0/3)。  相似文献   

11.
郭华  张兆英  边文华 《吉林医学》2006,27(11):1306-1306
1病历摘要患者男,48岁。因右上腹部疼痛就诊。B超诊断:胆囊颈部囊性肿物。肝胆彩超所见:肝光点细密,回声增强,分布均匀,血管网络不清晰,胆囊大小4.7cm×1.9cm,壁不规则增厚为0.5cm,胆囊内可见多个强回声反射,较大的长径0.5cm,后方有声影,随体位变化可见明显移动。于右肋间斜切面及右肋缘下斜切面均可见胆囊颈部下方有一大小4.9cm×2.4cm的近似椭圆形无回声暗区,有完整包膜,透声性好,疑为双胆囊,肝内胆管未见扩张。嘱患者进食油煎鸡蛋1h后复查,有结石的胆囊大小、形态无变化,而胆囊颈下方的无回声区则完全收缩,壁增厚为0.34cm。超声诊断:双…  相似文献   

12.
楼丽  张正兰  周群英  曾涛  曹芬  林军  戈杨 《西部医学》2007,19(4):664-665
目的探讨胆囊声像图改变在肝性和结核性腹水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59例腹水患者进行彩色超声检查,观察胆囊壁厚度、形态,大小及有无结石。结果肝性腹水的胆囊壁增厚更明显,多呈双层或多层结构,多增大伴结石;而结核性腹水胆囊壁稍增厚或不增厚,一般呈单层回声,多数大小正常,不伴结石。结论观察腹水患者胆囊声像图特征,对肝性和结核性腹水的鉴别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1案例 患,女,43岁,因饭后有上腹部不适多年,疼痛发作2’d来院就诊。查体:腹软,莫菲氏征阳性。化验:白细胞正常:超声检查胆囊体积增大,大小:上下径8.9cm,前后径4.3cm,胆囊内壁毛糙,囊壁非均匀性增厚,凹凸不平,最厚处约1.4cm,增厚部分内部显示大小不等的无回声暗区:胆囊内腔5.92cm,其内见强回声光团,并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后有弱声影。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证实为腺性膀胱炎的超声声像图资料。结果:确诊的30例腺性膀胱炎中,其中18例为结节型,10例为乳头型,2例为弥漫增厚型,其超声声像图特征:病变局限于黏膜层,不侵及肌层,黏膜增厚,回声不均,肌层回声连续完整,与膀胱壁界限清晰,CDFI显示:结节型和乳头型病变区内一般无明显血流信号或偶于基底部见稀少点状血流信号,弥漫增厚型多可见稍丰富的短条状血流信号,与膀胱壁平行,且多呈静脉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无创、敏感性高、可重复性高,可成为腺性膀胱炎患者初诊、动态观察及预后评估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囊小隆起性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旨在提高胆囊早期癌的检出率。方法:将34例B型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胆囊小隆起性病变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34例胆囊小隆起性病变中胆固醇息肉18例,最大径均<1cm,其中14例(14/18)为多发,基底窄;腺肌瘤样增生7例,壁厚;腺瘤5例,最大径均>1cm;早期胆囊癌3例,最大径在1.1~1.7cm之间,均为腺瘤恶变。另1例肉芽肿性胆囊炎误为胆囊癌。结论:胆囊小隆起性病变的性质与大小有关。可较大单发息肉及局限性腺肌瘤样增生,仅依椐声像图与胆囊真性肿瘤(腺瘤、早期癌)鉴别较困难,应积极超声随访或手术。节段型腺肌瘤样增生胆囊底部壁增厚,壁内可见小囊状结构,粘膜面平整,为区别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陆静  任永凤 《安徽医学》2021,42(4):469-469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5岁,因"左耳后肿物10年余"入院.查体:左耳后可见1个圆形肿物,压痛阳性,质中,大小约2. 0 cm × 1. 5 cm,边界可.超声检查左侧耳后腮腺内可见大小约3. 4 cm × 1. 7 cm低回声,边界清晰,形态尚规则,内回声不均匀,可见高回声及小片状无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肿块周边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RI为0. 69,见图1.超声考虑腺淋巴瘤可能.术中见肿瘤来源于腮腺面神经分支.病理诊断(左侧腮腺)符合神经纤维瘤,见图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文分析了52例腹水患者的胆囊壁声像图特征.方法 使用飞凡超声诊断仪,对52例腹水的胆囊壁声像图改变的患者进行检查,将其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良性腹水患者胆囊壁增厚多呈双层或多层改变;恶性腹水患者胆囊壁一般呈单层回声,增厚或不增厚.结论 本文探讨了产生这些改变的病理、生理基础,并讨论了胆囊壁声像图改变在腹水性质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水性质与胆囊壁声像图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对行超声检查的128例腹水患者的胆囊壁厚度、声像图改变、腹水性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腹水患者胆囊壁增厚,多呈双层改变;恶性腹水患者胆囊壁一般呈单层回声,增厚或不增厚。结论观察腹水患者胆囊壁声像图特征对判断腹水性质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肥大症与子宫腺肌症的声像图特征,以提高超声检查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患者226例,术前经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肥大症或单纯内在型子宫腺肌症,术后行病理对照。子宫腺肌症患者按病情不同分为轻度腺肌症,前壁增厚型腺肌症,后壁增厚型腺肌症3组,并与子宫肥大症组,正常人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将各组患者声像图特点与临床资料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经过t检验,子宫肥大症与子宫前壁增厚型及后壁增厚型腺肌症组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肥大症均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结合临床资料两者可以进行明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98年5月至2007年5月共施行腹腔胆囊切除术2262例,发生胆管损伤4例,占0.18%,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摘要 病例1,女、60岁,反复右上腹疼痛不适2月,B超提示胆囊底部病变大小1.2cm×0.5cm,中等回声,无声影,无移动,有糖尿病史8年,入院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LC术中见胆囊与大网膜粘连,囊壁增厚,最厚处达0.6cm,囊腔底部见腺瘤样病变0.4cm×1.0cm,手术经过很顺利,术后50小时出现明显梗阻性黄疸,行剖腹探查术见肝总管横断,两断端分别由钛夹夹闭并回缩,距离约0.5cm,断端距左右肝管分叉部约1.5cm,肝总管直径0.4cm,胆总管直径0.6cm,行胆管对端吻合术,胆管内置T管支撑引流,术后10月,出现黄疸,PTC提示左右肝管汇合下方胆管狭窄,肝内胆管扩张,再次行胆管狭窄部修复术,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