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提高重庆三峡民康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水平,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从组织建设、责任落实,ADR信息的收集、填写与评价,上报等方面来探索医院ADR监测报告方法。结果 ADR监测工作得到细化和规范,并能持续、有效的开展,对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剑萍  吕和平 《西部医学》2007,19(6):1167-1168
药品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自1968年WHO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作计划组织成立以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取得了一定进展,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目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主要来自医院(占报告总数的99%),是发现ADR的主要场所,在ADR监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强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迫在眉睫。本文结合我院实践,对做好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抓好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管理。方法依据新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建立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健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制度。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不良反应病报告的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结论建立ADR监测网络,有利于临床药物治疗及护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临床药师参与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市5家三级、二级医院,开展有临床药师按拟定的工作模式参与的临床ADR监测工作,比较临床药师参与ADR监测工作前后临床医护人员ADR监测工作知识认知度、上报ADR报告数量、严重的和新的ADR例数变化等,分析临床药师在ADR监测工作中的作用及效果,同时与常规开展ADR监测的医疗机构进行对比.结果 临床药师积极参与ADR工作后,医护人员对ADR监测工作知识的认知水平、ADR报告数量和质量等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监测ADR工作中的作用,是提高医院ADR监测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医院是药品的使用单位,因此是发现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主要场所。作为执业药师,积极参加我院ADR监测的组织工作,建立并完善了ADR监测网络,ADR监测工作有了较大的进步,现将有关心得体会总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8家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统计分析,探讨我州习惯用药中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发掘警戒信号,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质量,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选取黔南州8家二、三级医院2012年上报的ADR报告表393例,采用EXCEL电子表格和筛选方法,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对原患疾病的影响及转归、累及系统及ADR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44岁的患者ADR发生率高,抗生素药品ADR发生频次最高,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居多.结论: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包括患者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改变不良用药习惯,减少抗微生物药的应用和静脉给药比例,科学合理用药,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李成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2):1482-1482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共同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加强对我院药品的监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根据省、市、县药监、卫生主管部门的实施意见,我院迅速制定了药品不良反应(以下简称ADR)报告,制度和ADR监测网络,在ADR监测中,我们逐步摸索总结出一些适合医院开展ADR监测工作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运用微机建立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系统,用于ADR监测和报告。方法:运用网络数据库系统(PHP-MySQL)进行ADR监测和收集,并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作的ADR报告表做出报告。结果:使医院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系统化,省时、省力,并便于查询、分析等。结论:本系统适用于医院监测ADR和上报ADR。  相似文献   

9.
李杰 《中国医学创新》2008,5(36):158-159
药品不良反应(ADR)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用药,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的颁布,ADR监测工作在我国逐渐深入展开,并引起普遍关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保证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的措施.通过对我院收集的10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ADR发生特点,以供临床合理用药、预防药品不良反应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表申报情况.方法 根据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接收报表数,按患者性别、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呈报单位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男女病例数比为0.78∶1,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占56%.皮肤系统的损伤最为常见,共13例;静脉滴注造成的ADR较多,为80%.ADR以医生申报为主(大多数在临床药师协助下),占80%. 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我院仍未全面展开,需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全面普及,提高医院管理者、医生、护士、药剂师对不良反应申报工作的认识,督促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推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的开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结论:医院各临床科室应重视和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及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上报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上报的212例有效ADR报告,重点就ADR报告是否符合国家卫计委2011年关于"个例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要求进行分析。新药监测期内药品(新药)监测期外药品(老药)分别按批准文号计算上市5年和≥5年统计。结果 212例ADR报告中符合上报要求的92例(43.4%)。结论建议医院进一步行明确ADR监测上报范围,完善报告制度,提高ADR报告质量及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60年代的“反应停惨剧”到20世纪末的“苯丙醇胺(PPA)事件”,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危害不断向人们发出警示。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药品新剂型、新品种不断出现,其已知的和未知的不良反应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医院作为应用药品最主要的场所.开展ADR监测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医务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本结合辽宁省本溪市本钢总医院在ADR监测工作中的体会,就如何开展医院ADR的监测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收集陕西省肿瘤医院医院2015年上报的376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给药途径、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肿瘤药物所致ADR居首位(55.59%);以静脉给药(92.81%)引起的ADR最常见;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皮肤/附件、全身系统,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培训和监测工作,发挥好临床药师的作用,提高医院不良反应上报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促进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报告和监测.方法通过对数家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对策.结果加强基层医院ADR监测任重而道远.结论领导重视,监管得力,加强宣传和培训,使医、药、护、技有机联合,调动一切积极性,ADR监测才可能做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监测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方法:利用计算机网络,设计一套基于医院内ADR监测的查询统计系统。结果:及时将患者的ADR信息进行网络登记并汇总到药剂主管部门,快速实现信息上报、查询和统计工作。结论:实现对医院内ADR报告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反映ADR信息。  相似文献   

17.
陈红娟  何伟康 《吉林医学》2010,31(23):3856-3857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加强临床医生上报药物不良反应的意识,促进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80例门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ADR报告中,患者中年龄在41~60岁发生不良反应的频率占45%;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口服给药途径是引发门诊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61.25%;77.5%的药物不良反应损伤的器官系统以消化系统和皮肤及附件最为常见。结论:药师应配合临床医生,保障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医院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宣传,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王晓云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9):115-115,83
目的分析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表申报情况。方法根据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接收报表数,按患者性别、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呈报单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病例数比为0.78:1,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占56%。皮肤系统的损伤最为常见,共15例;静脉滴注造成的ADR较多,为80%。ADR以医生申报为主(大多数在临床药师协助下),占80%。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我院仍未全面展开,需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全面普及,提高医院管理者、医生、护士、药剂师对不良反应申报工作的认识,督促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丁永娟  周少丹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5):1436-1437
随着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的颁布,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在我国逐渐深入开展,并引起普遍关注.笔者拟对我院2002年至今上报的76份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临床表现,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强调合理安全用药,避免ADR及最大限度地降低ADR发生率.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发展,ADR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通过加强ADR监测,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提高疗效,降低ADR带来的危害.本文对我院上报的10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