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首发女性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方法:对50例首发女性精神病患者的家属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首发女性精神病患者家属SCL-90、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结论:首发女性精神病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应对之提出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发女性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方法:对50例首发女性精神病患者的家属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首发女性精神病患者家属SCL-90、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结论:首发女性精神病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应对之提出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配偶心理健康状态及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编一般项目调查表对6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配偶分别于入院时、一个月测评,将患者配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1名,对干预组进行临床干预。结果:精神病患者配偶焦虑抑郁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干预组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配偶均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情绪,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付欣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5):84-8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8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实施为期8周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再次测评SAS和SDS.结果: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经过实施8周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明显的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69名家属进行测评,并对其进行4周(2至4次)的心理行为干预,4周后重新测评.结果: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在干预后明显好转,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明显,而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地改善家属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首发青少年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首发青少年精神病患者家属共8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宣教,实验组在接受医院常规宣教基础上再提供护理干预。包括支持性心理护理;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调动家属心理、社会支持系统、放松技巧。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 D 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对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分析所得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家属抑郁明显好转,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SDS、S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减轻首发青少年精神病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进行为期4周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结果观察组60名患者家属经过4周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好转,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
陈君凤  李谦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9):1136+1142
目的:研究新模式工休座谈会对改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将我院门诊及住院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家属100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参会组)和对照组(不参会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和抑郁程度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模式工休座谈会能有效减轻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方法将84例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心理干预前、后两组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家属SAS、SD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家属存在一定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的情绪状态,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方法:采用自编的定式调查表调查其对爱人住院的看法,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在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4周后评定其焦虑、抑郁程度。结果:根据健康教育前面谈的情况,可将配偶对爱人的态度分为3型:(1)客观型,(2)动摇型,(3)消极型;经4周健康教育后配偶的SAS、SDS评分与健康教育前相比有明显下降(p<0.0l)。结论:多数患者的配偶对精神病存在错误的看法及偏见和焦虑、抑郁情绪,经过健康教育及干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对ICU患者家属的情绪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ICU患者家属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80例ICU患者家属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加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家属的情绪状态.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改善ICU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从而使患者获得最大限度的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蒋瑞芹  任祥友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1):2929-2930,2940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帕金森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4月-2012年4月140例人院的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教育干预组和常规对照组各70例,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患者的心理状况。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教育干预组同时联合心理干预、放松疗法等进行对照实验。出院前再次运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观察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变化。结果;教育干预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抑郁、焦虑评分较常规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教育干预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疾病的良好控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系统性心理护理对骨折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择118例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应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责任护士给予系统性健康教育、精神鼓励、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程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骨折患者实施系统性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张慧茹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3):1749-175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减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经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于干预后第1周、第5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入院第5周干预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可减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增强信心稳定病情,促进疾病康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家属需求综合干预对ICU患者家属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ICU患者家属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干预组进行家属需求综合干预2周,比较其负性情绪的差异.结果 ICU病人家属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均分干预前除人际关系因子分(P>0.05)外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 ~0.05).2组ICU病人家属中焦虑、抑郁者分别占64%和53%.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均值分别为(49.62±9.18)分和(49.70±9.73)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均值分别为(40.08±11.93)分和(40.04±11.76)分,显著高于正常人常模.干预后干预组SAS、SDS标准分均值及SC L-90各因子均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0.05).结论 ICU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多,焦虑、抑郁情绪突出.家属需求综合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病人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等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6.
王琼  李华平 《当代医学》2010,16(22):163-163,147
目的研究精神疾病患者亲属心理卫生状况及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陪伴精神疾病患者来精神病医院门诊就诊的亲属,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健康教育。结果 82.5%的患者亲属表现有明显的抑郁情绪,91.1%的患者亲属表现有明显的焦虑情绪,经健康教育后他们的SAS和SDS评分随之下降(P〈0.01)。结论及时对门诊精神疾病患者亲属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对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及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探讨糖尿病教育及心理干预等对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内科治疗组与合并心理治疗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进行治疗前后测评,同时与正常人群对照。结果 糖尿病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合并心理治疗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较内科治疗组显著,且糖代谢更好。结论 糖尿病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糖尿病教育及心理干预可更好地改善情绪症状及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8.
心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68例GDM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34)和对照组(n=3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比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GDM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探讨糖尿病教育及心理干预等对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内科治疗组与合并心理治疗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进行治疗前后测评,同时与正常人群对照.结果糖尿病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合并心理治疗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较内科治疗组显著,且糖代谢更好.结论糖尿病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糖尿病教育及心理干预可更好地改善情绪症状及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20.
张维德  张静  盛志新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183-2184
目的:比较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家属与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家属抑郁、焦虑心理状况。方法:对20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家属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析评定;随机选取20例住院的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家属进行SAS、SDS评定,并行比较两组的结果。结果:白血病患者家属多伴有抑郁情绪,少部分患者家属伴焦虑情绪;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家属全部表现轻中度抑郁,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家属表现为轻度抑郁,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家属少数(15%)有轻度焦虑,而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家属有25%表现为轻度焦虑,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家属进行适当心理支持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