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3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52例和度洛西汀组51例,治疗6周;采用HAMD、HAMA和SCL-90评定临床疗效,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满第2、4、6周时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分别为51.9%、75.0%、78.8%;度洛西汀组为52.9%、78.4%、82.1%。两组同期比较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艾司西酞普兰引起性欲降低、性快感缺失、食欲下降、哈欠和疲乏等不良反应相对突出。结论:两药均是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有效药物且疗效相当,艾司西酞普兰引起患者性功能障碍的药物不良反应相对突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研究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诊治并得以确诊的抑郁症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度洛西汀组与艾司西酞普兰组,每组40例患者,采用HAMD17和TESS评估两组6周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6周后的临床治疗结果显示,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但两组间的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HAMD减分率结果显示,其中度洛西汀组的总有效率为92.5%,而艾司西酞普兰组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患者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6.42,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了不良反应,但是相对艾司西酞普兰组,度洛西汀组的不良反应少一些,且两组不良反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6,P<0.05)。结论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比较,度洛西汀的疗效要好一些,而且度洛西汀药物的效果较快,不良反应较轻,因此该药对临床治疗抑郁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1月西安东方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组先后顺序分为2组(n=50)。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度洛西汀治疗,采用相应的评价量表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与西酞普兰治疗伴有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疗效的差异.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度洛西汀与西酞普兰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用HAMD评定疗效,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度洛西汀组与西酞普兰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86%和48.5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 度洛西汀治疗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疗效优于西酞普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33例)和艾司西酞普兰组(33例),治疗剂量分别为40~60 mg/d和10~15 mg/d,观察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第1周末,度洛西汀组起效率为36.36%(12/33),艾司西酞普兰组为33.33%(11/33),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至第6周末度洛西汀组和艾司西酞普兰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93%(31/33)、90.90%(30/33),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度洛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38例)和艾司西酞普兰组(42例),治疗剂量分别为30~60 mg/d和10~15 mg/d,观察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结果:度洛西汀组有38例完成6周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组有42例。至第6周末度洛西汀组和艾司西酞普兰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95%(30/38)、73.81%(3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1,P〉0.05);临床痊愈率分别为55.26%(21/38)、52.38%(22/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1,P〉0.05)。治疗第1周末,度洛西汀组起效率为34.20%(13/38),与艾司西酞普兰组的35.71%(15/42)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3,P〉0.05)。度洛西汀组发生比例大于10%的不良反应为便秘、失眠和食欲降低,艾司西酞普兰组为失眠和疲劳。结论:度洛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入组60例抑郁症患者,均为心理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抑郁症或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度洛西汀治疗,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4,8周末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以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副反应。结果在1,4,8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分别为10.00%、83.33%、93.33%,度洛西汀组有效率分别为3.33%、63.33%、80.00%,两组各时点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8周内副反应发生率为10%,度洛西汀组为16.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8周内有效率较高,两者有效率接近,副反应类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2例,随机分成2组,度洛组采用度洛西汀治疗,艾司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经过6周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各节点HAMD-17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均出现较少较轻不良反应,安全性均较高,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疗效相当,起效快,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并富马酸喹硫平治疗伴有躯体化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研究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并喹硫平治疗,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总疗程6周。应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研究组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TE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喹硫平治疗伴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度洛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应用于女性抑郁症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70例抑郁症女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5例度洛西汀组以及35例艾司西酞普兰组,度洛西汀剂量为40~60 mg/d,艾司西酞普兰为10~15 mg/d,持续观察2个月。通过HAMD17(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临床效果进行评定,通过TESS(不良反应量表)对不良反应,即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第8周度洛西汀组的有效例数为29例,有效率为82.9%;艾司西酞普兰组为28例,有效率为80.0%,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χ2=0.003,P=0.948)。度洛西汀组的临床痊愈例数为21例,临床痊愈率为60.0%;艾司西酞普兰组为19例,临床痊愈率为54.3%,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χ2=0.126,P=0.734)。度洛西汀组患者中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失眠、便秘和食欲降低,而艾司西酞普兰组包括疲劳和失眠。结论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应用于女性抑郁症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度洛西汀和氟西汀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度洛西汀组显效率为66.7%,有效率为86.7%;氟西汀组分别为63.3%和8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周末时,度洛西汀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氟西汀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度洛西汀和氟西汀抗抑郁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入组, 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阿米替林组,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剂量10~20 mg/d,阿米替林组治疗剂量100~300 mg/d,采用HAMD、TESS量表,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2、4、6周末评定比较. 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和阿米替林组疗效相当,无显著性差异( P >0.05),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少,不良反应艾司西酞普兰以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为主,阿米替林以口干、便秘、视物模糊、排尿困难、头昏、无力及心电图异常为主.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艾司两,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以予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体疗效相当,艾司西酞普兰组HAMD评分从第1周就开始显著下降,而氟西汀组HAMD评分从第2周开始显著下降;治疗6周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82.5%,显效率75.0%,氟西汀组分别为80.0%和72.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安全性好。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作用起效较快,疗效及不良反应与氟西汀相当。 相似文献
15.
周刚柱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11,(8):749-751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2例躯体化障碍的患者进行为期6周治疗。采用SCL-90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疗效评定以减分率及有效率为评定指标。结果口服度洛西汀6周后有效率为84.15%,较2周、4周末显著提高(P〈0.01);治疗前躯体化障碍患者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因子分升高明显,治疗后各因子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度洛西汀治疗副反应轻微。结论度洛西汀对躯体化障碍有较好疗效,而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对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辅助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研究,将60例诊断为老年期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氨磺必利联合度洛西汀治疗)与对照组30例(单纯度洛西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治疗效果,并采用Asberg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SERS)评定两组的药物副反应。结果 (1)经治疗后,自第2周末起两组被试HAMD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自第4周末起,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经治疗后两组CGI-GI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自第4周末起,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3)治疗后第8周末,两组SE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氨磺必利对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症有增效作用,且不增加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国产依地普仑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帕罗西汀平行对照研究,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减分值作为疗效指标;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等观察药物安全性.结果 共收集抑郁症病人44例,依地普仑组(试验组)22例,帕罗西汀组(对照组)22例.治疗6周后,依地普仑组HAMD总分减分值为(17.5 ±7.8)分,帕罗西汀组为(16.0±7.9)分,与治疗基线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但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依地普仑组有效率(HAMD减分率≥50%)为87.0%,帕罗西汀组为81.7%,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草酸依地普仑的抗抑郁疗效与帕罗西汀相似,不良反应轻而少,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抑郁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与阿米替林对照,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自杀相关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伴自杀相关症状的抑郁症随机分组,研究组35例予艾司西酞普兰10~20 mg/d治疗,对照组33例以阿米替林75~250mg/d治疗,均辅以心理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8周末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和调查自杀相关症状,4周末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想死(97.1%)、尝试自杀(91.4%)、自杀观念(88.6%)、自杀计划(80.0%)、绝望(71.4%)、自杀行为(54.3%)等症状检出率与对照组相近(分别为97.0%、97.0%、90.9%、87.9%、72.7%、54.5%,x2=0.00~0.94,P>0.05);两组检出率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1周末研究组绝望(37.1%)、自杀计划(45.7%)和自杀观念的检出率(48.6%)已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为63.6%、72.7% 、75.8%,x2=4.77、5.12、5.32,均P<0.05).4周末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4%)显著低于对照组(62.9%,x2=21.95,P<0.01).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自杀相关症状的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