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阿立派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8例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4人,分别给予利培酮、阿立派唑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组有效率82.26%,阿立派唑组有效率85.48%,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阿立派唑组依从性显著优于利培酮组;阿立派唑组在肌强直、震颤、静坐不能、体重增加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其它副反应发生率没有差异。结论:阿立派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药物不良反应少,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好,是较佳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氮平与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使用氯氮平或维思通治疗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观察血糖变化,并分析影响血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婚姻、学历、遗传).结果在10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维思通组(研究组)39例,糖代谢异常1例,发生率2.6%.糖尿病发生率为0.氯氮平组(对照组)61例,糖代谢异常12例,发生率为19.7%.糖尿病5例,发生率为8.2%;氯氮平与维思通较引起糖代谢异常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氮平引起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于维思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奥氮平和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脂代谢影响的差异,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方法:将12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63例)和阿立哌唑组(64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末测定患者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经治疗8周后,奥氮平组患者TC、TG升高明显,P<0.05或P<0.01;阿立哌唑组患者TC、TG升高不明显,P>0.05。结论:阿立哌唑对患者的血脂影响较小,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引起血脂明显异常,在治疗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陈梓朗  肖尧南 《中外医疗》2011,30(11):42+44-42,44
目的了解男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的种类和剂量差异,为以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从2009年l~12月我院住院3个月以上的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男性精神分裂患者82例,女性患者78例为对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男性患者利培酮51例(62.20%)、阿立派唑13例(15.85%)、氯氮平10例(12.20%)、奥氮平8例(9.75%);女性精神分裂患者:利培酮31例(39.74%)、阿立派唑32例(41.02%)、舒必利12例(15.38%)、奥氮平3例(3.85%)。结论男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用药上首选利培酮。女患者的用药剂量略大于男患者,阿立派唑在女性患者的用量也较大,但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和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治疗组和和氯丙嗪治疗组,每组43例,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临床记忆量表(CMS)评定认知功能.结果:阿立派唑治疗组和氯丙嗪治疗组疗效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阿立派唑组在WAIS-RC、CMS中各项得分均高于氯丙嗪组.WAIS-RC中的算术、数字广度、积木、图形拼凑、图片排列、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总智商分,CMS中的指向记忆、无意义图形再认、人像特点回忆和总分阿立派唑组高于氯丙嗪组,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与氯丙嗪组相比,阿立哌唑组能更好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智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阿立派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阿立哌唑治疗)和对照组(利培酮治疗),每组各30例,观察时间8周.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两组整体疗效相当,但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近期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奥氮平组,每组各50例。阿立哌唑组患者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奥氮平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复发率以及病残率。结果:阿立哌唑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6%,奥氮平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4%,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奥氮平组,尤其在体重增加、嗜睡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中,阿立哌唑组患者的复发率和病残率与奥氮平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8.
周云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2):2646-2647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和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治疗组和和氯丙嗪治疗组,每组43例,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临床记忆量表(CMS)评定认知功能。结果:阿立派唑治疗组和氯丙嗪治疗组疗效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阿立派唑组在WAIS-RC、CMS中各项得分均高于氯丙嗪组。WAIS-RC中的算术、数字广度、积木、图形拼凑、图片排列、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总智商分,CMS中的指向记忆、无意义图形再认、人像特点回忆和总分阿立派唑组高于氯丙嗪组,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与氯丙嗪组相比,阿立哌唑组能更好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智力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氯氮平对精神疾病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探讨四种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心脏的安全性。方法对单一服用四种药物的精神疾病患者于治疗前、治疗2周末、治疗4周末、治疗6周末、治疗8周末行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异常者对症用药或调整原用药剂量等处置,记录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种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33.97%。其中各组的发生率为,奥氮平组18.42%,利培酮组22.50%,阿立哌唑组22.22%,氯氮平组47.62%。对症用药等处置81.82%恢复正常。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三组之间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氯氮平与奥氮平、利培酮、阿立派唑之间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种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导致心电图的异常,但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对心电图的影响明显轻于氯氮平。经适当处理预后良好。临床工作中要注意合理选择、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予以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PANSS总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阿立哌唑组有效率86%,奥氮平组有效率88%。治疗2周末阿立哌唑组的显效率低于奥氮平组,疗效相比存在差异(P>0.05);阿立哌唑组引起的嗜睡和体重增加明显低于奥氮平组,两者存在差异(P<0.01)。结论: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阿立哌唑的副反应更小,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随访了解长期住院服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年前后糖代谢的变化情况。方法: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针对8年前调查过的92例长期收住我院的服用氯氮平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回顾糖尿病病史,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脂,计算体重指数。结果:随访到68例患者,糖尿病者15例(22.1%),糖代谢异常者34例(50%),与8年前相比,糖代谢异常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均有明显增加;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无明显变化,体重指数明显减低。氯氮平高、低剂量组间除了年龄、病程有显著性差异外,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体重指数、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及糖尿病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脱落24例,其中13例死亡。脱落病例与未脱落病例的随访前相比糖尿病发生率、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而死亡病例与未脱落病例的随访前相比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增高明显。结论:长期服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糖代谢紊乱明显,临床上早期积极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血糖及泌乳素的影响.方法 收集符合CCMD-3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4例,其中阿立哌唑组19例(男6例,女13例),奥氮平组35例(男11例,女24例),以阿立哌唑15~30 mg/d,奥氮平10~20mg/d剂量治疗6个月.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第15、30、90、180天进行血脂、血糖及泌乳素的检测并比较.结果 治疗前后各时点甘油三脂和高密度脂蛋白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胆固醇的组间差异在治疗第15、90、180天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糖的组间差异在治疗第180天有统计学意义(P<0.05);泌乳素的组间差异在治疗第30、90、180天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阿立哌唑相比奥氮平对胆固醇的影响较小,长期治疗过程中,对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及泌乳素的影响也较小,而两者对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的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利培酮与氯氮平对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心电图影响的差异.方法:将45例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参照治疗前的心电图,在治疗后第2、4、8周复查心电图,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心电图异常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立哌唑组所致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最低,利培酮组次之,氯氮平组最高.心电图改变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发生率14.8%;其次是T波改变,发生率6.67%.结论:三种药物均对心电图有影响,但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儿童心电图影响的发生率较低,所以儿童应用阿立哌唑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按区组设计随机将36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分成4组,分别给予利培酮2—5mg/d、喹硫平200~600mg/d、阿立哌唑10—30mg/d和齐拉西酮120—140mg/d,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测量体重、腰围、空腹血糖(FBS)、血清胰岛素(NS)、餐后2h血糖(2hBS)、餐后2h血清胰岛素(2hNS)及空腹血脂。结果(1)治疗8周后4组病人体重和空腹血糖改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喹裱平对体重影响最大,而阿立哌唑对体重影响最小,阿立哌唑增加空腹胰岛素水平最明显,而喹硫平则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腰围、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影响;代谢综合征异常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体重都有影响,而对腰围、血脂及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行为干预对奥氮平所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血糖、血脂异常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服用奥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奥氮平及二甲双胍联合行为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用奥氮平治疗。2组患者分别在入组前和治疗后第4、8及12周末测定身高、体质量、空腹血糖(FBG)、血脂,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治疗12周末体质量增加>7%的人数比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末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体质量、BMI、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各时间点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体质量、BMI在4周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12周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FBG、TC、TG、HDL、LDL在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末,治疗组有10例(16.7%)患者体质量增加>7%;对照组有36例(60.0%)患者体质量增加>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行为干预疗法可有效减轻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致的体质量增加及血糖、血脂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短期利拉鲁肽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初发的肥胖T2DM患者给予利拉鲁肽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12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C肽、血压、血脂及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空腹C肽、2hC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利拉鲁肽联合地特胰岛素可有效控制新诊断肥胖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降低体质量,进一步控制血压、纠正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社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社区401名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216)和对照组(n=185),进行为期3年干预。对干预组给予综合干预、控制达标、规范随防。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治疗措施。结果中老年2型糖尿病人群血压、血脂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血糖水平随年龄呈现U形曲线。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糖负荷2h血糖(2hPG)、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不同程度下降,并发症发生率上升8.4%,其中大血管病变上升3.8%。而对照组则各代谢指标较实验前升高,其中FPG、TG升高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上升12.8%,其中大血管病变上升6.3%。干预组糖尿病知识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①综合干预使中老年患者血压水平控制理想,但血糖、血脂控制较其他糖尿病患者更为困难。②即使代谢指标未能全部达标,但代谢水平的降低对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仍存在益处。③综合干预对部分糖尿病知识认知水平提高的作用显著,坚持糖尿病知识宣传教育是有必要及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对糖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0年4月我院门诊诊治的甲亢和甲减患者138例,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患者70例,检测血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检测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患者具有较高血糖水平、较低血脂的特征,甲减患者具有较低血糖水平、较高血脂特征;在临床治疗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应特别注意,由于甲状腺功能异常可以引起血糖和脂类代谢的异常,在治疗中应考虑到这种状况,以减少因血糖和脂类代谢异常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5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入院1周后及出院3个月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检测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A1c,HbAlc)水平,根据OGTT结果分为正常组、糖耐量异常 (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组,观察脑卒中各种后遗症情况。结果入院1周后IGT、DM的检出率分别为27.92%、35.72%,出院3个月后分别为24.68%、30.52%,DM组及IGT组的TG、HbAlC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特别是合并高TG时,通过OGTT与HbAlC的检测可提高糖代谢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