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镇痛镇静对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4例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人院后进行常规止血、脱水降颅压、抗血管痉挛治疗,依据患者疼痛和烦躁程度进行镇痛镇静治疗,选择丙泊酚、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的组合。比较镇痛镇静前、镇静镇痛过程中、镇静镇痛结束后1h,3h及6h颈动脉血氧饱和度、颈静脉血氧饱和度以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结果患者镇静镇痛前后颈动脉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颈静脉血氧饱和度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在镇静镇痛前偏低,镇静镇痛后2h恢复正常,在镇静镇痛结束后1h.3h及6h逐渐下降,接近于镇静镇痛前水平。结论镇痛镇静在降低全身代谢的同时可以降低脑氧代谢。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是重症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长期应用机械通气容易导致呼吸机依赖。而呼吸机依赖的重症患者往往处于应激、烦躁、焦虑状态,给予适当的镇痛镇静治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主流的镇痛镇静方法为药物治疗,其可能导致脱机困难等问题。耳穴疗法是中医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发现其对呼吸机依赖重症患者有一定的辅助镇痛镇静作用。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耳穴压豆疗法的辅助镇痛镇静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重症医学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危重病患者由于各种有创操作,自身疾病的疼痛、不可避免的噪声(监护设备、报警声)、气管导管、尿管、胃管等插管的隐形疼痛、对自身病情的担忧、焦虑等,使机体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为减轻疼痛、焦虑及躁动增加各器官的代谢负担,防止影响治疗效果,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镇痛和镇静作为重症医学病房患者的常规治疗,可以有效减轻对患者的不良刺激,从而确保治疗的正常进行。ICU目前对患者的镇痛镇静评估方式多为镇痛镇静评估量表,主要通过患者对外界非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治疗依从性等方面评估患者的镇痛镇静,其缺点是不能实时监测镇痛镇静程度的动态变化,易造成镇痛镇静过深或不足。量化脑电图具有实时监测麻醉深度的作用,现就脑电相关监测技术指导危重病患者镇痛镇静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蔺军 《当代医学》2016,(24):48-49
目的 分析危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54例危重症患者,对其采取镇痛镇静治疗措施,用咪唑安定、丙泊酚和芬太尼静脉推注以及静脉内持续泵入,并根据镇痛镇静的结果对泵入的剂量进行合理调节.观察患者呼吸参数和循环参数在镇痛镇静治疗前后(包括治疗前,治疗后1h,治疗后12h和治疗后24 h)的变化.结果 经过治疗,镇静镇痛效果良好,患者呼吸参数和循环参数均明显改善,其中,用药前、用药后1h、用药后12h、用药后24 h这4个时间段中,RR分别为(23.81±7.71)、(17.24±6.89)、(17.48±5.32)、(18.12±4.31);PIP分别为(27.32±6.92)、(25 21±6 39)、(23.09±5.21)、(22.45±5.10);PaO2分别为(103.53±30.32)、(111.24±26.89)、(115.48±26.71)、(11 8.15±25.96);SpO2分别为(92.48±3.71)、(98.21±2 39)、(98.09±2.50)、(98.92±2.58);HR分别为(109.45±20.34)、(99.23±1 8 23)、(98.34±18.21)、(95.1 4±17.21);MAP分别(85.42±15.23)、(79.44±13.45)、(83.46±16.23)、(83.01±15.22);CVP分别为(13.46±3.42)、(11.45±2.56)、(11.09±2.50)、(11.02±2.11),跟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非常重要,其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情况和焦虑烦躁症状,改善临床生命体征,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颅脑损伤术后应用咪达唑仑与芬太尼镇静镇痛治疗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ICU颅脑损伤术后46例需行镇静镇痛治疗的患者,均持续静脉泵入小剂量咪达唑仑与芬太尼,在给药前及给药后15min及药物持续状态下记录患者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变化,评价联合应用小剂量咪达唑仑与芬太尼的治疗效果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患者的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在用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的镇静镇痛评分明显好转,基本可达治疗目标;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且均给予及时处理。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对ICU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联合应用可消除机械通气患者的焦虑及人机对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镇静镇痛集束护理对icU气管插管患者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icU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镇静镇痛护理服务;观察组接受镇静镇痛集束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的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的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静镇痛集束护理在icU气管插管患者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谵妄发生率,缩短谵妄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的住院时间。在临床管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微量泵输注异丙酚及咪唑地西泮镇静应用于重症监护室(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观察不同镇静程度对患者不断变化的呼吸动力学指标:平均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力(Pmean),肺有效动态顺应性(Cdyn)肺阻力(RL),探讨镇静治疗对危重症需有创机械保护性肺通气治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1例重症监护室(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微量泵输注异丙酚加咪唑地西泮镇静,根据SAS评分系统分兴奋激惹状态、平静合作、镇静状态与深度镇静(包括不能唤醒)四种镇静状态,每个状态记录20 min,每5 min记录一次呼吸机实际监测的呼吸动力学指标。结果:21例患者均能完成实验的全过程,试验过程中呼吸动力学监测的数据通过分析,随着镇静程度加深即兴奋级、平静和合作、镇静状态及与深度镇静(包括不能唤醒),其中各镇静级别4组呼吸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镇静水平的提高,患者肺动态顺应性和平均气道压均显著下降,但气道峰压、肺阻力无明显改善,达镇静状态后,其两者均无正态线性关系,显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黄应梦 《大家健康》2013,(24):165-166
目的:探讨并分析镇静镇痛药物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临床作用,探寻能有效地缓解病人痛苦、使ICU患者安静、减轻疼痛、促进睡眠以及消除病人与呼吸机对抗等的一些临床药物。方法:选取ICU中的33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单纯镇静组)16例患者给以咪达唑仑进行镇静,B组(镇痛镇静组)17例患者给以咪达唑仑和瑞芬太尼,合并进行镇痛镇静。采用NRS疼痛评分法和Ramsay镇静评分法相关指标对患者进行打分观察,并分析两组镇静和镇痛水平的差异性。结果:在效果满意程度上,镇痛水平中无痛的患者例数和镇静Ⅲ级患者例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镇痛基础上,同等镇静措施可以达到更好的镇静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阶梯式逐步给药的镇静、镇痛方案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82例ASAⅠ~Ⅱ级的子宫肌瘤患者,在采用阶梯式逐步给药的镇静镇痛方案进行镇静和镇痛的条件下,用HIFU治疗子宫肌瘤.结果 82例患者镇静深度Ramsy评级平均值为(2.58±0.62)分,无镇静评级大于4级,无苏醒延迟.82例患者疼痛评分平均值为(3.43±0.70)分,评分低于4分的患者80例,镇痛有效率为97.6% (80/82).治疗中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氧饱和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呼吸平均次数治疗中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阶梯式逐步用药的镇静、镇痛方案,用于HIFU治疗子宫肌瘤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CU患者的有效镇痛镇静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总结ICU患者出现烦躁的原因,采取高效适宜的镇痛镇静措施并对病情密切观察,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正确有效的镇痛镇静治疗,本组60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未出现因烦躁导致患者意外拔管、坠床等事件的发生。结论对ICU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镇痛镇静治疗是非常必要的。镇痛镇静期间,为了有效保证患者在ICU的安全,护理人员应对镇痛镇静药的副作用以及镇痛镇静效果进行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老年危重症患者谵妄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接诊的19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其中102例并发谵妄,采用logistic方法分析并发谵妄的因素.结果:机械通气时间、血氧饱和度、APACHEⅡ评分、平均动脉压低于基础压百分比、不规则镇静及睡眠剥夺时间等因素与机械通气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谵妄有密切关系.结论:机械通气老年危重症患者谵妄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很多,采取合理方法对其进行改善对患者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发伤术后镇痛镇静患者每日唤醒期间实施的特殊护理策略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多发伤患者,术后转入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并持续实施芬太尼和咪达唑仑镇静镇痛治疗,分为唤醒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唤醒组给予每日唤醒策略,并在此期间实施特殊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镇痛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等指标。结果:唤醒组镇痛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多发伤术后镇痛镇静患者行每日唤醒策略并配合相关护理措施,可以减少镇静镇痛药物用量,缩短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3.
危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ICU病房对120例危重症患者采取镇痛镇静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8年11月—2010年11月入住ICU病房,需要镇痛镇静治疗的危重症患者120例,年龄20~65岁,平均(43.9±19.2)岁;发病原因:车祸多发伤52例,重症肺炎10例,外科术后29例,脑出血15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2):28-31
目的探讨腹内压监测对开放危重症患者胃肠内营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E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85例,依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空肠营养,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腹内压动态监测。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腹内压变化情况、腹内高压发生情况、血乳酸、内毒素、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7 d和14 d后腹胀、腹泻及胃潴留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发生胃潴留时平均腹内压为(17.42±0.41)mm Hg,同一患者当其腹内压数值大于该数值时出现胃潴留,给予降腹内压处理,腹内压下降小于该数值时鼻饲通畅。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腹内压、腹内高压发生率、血乳酸、内毒素、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危重症患者治疗后腹内压、腹内高压发生率、血乳酸、内毒素、APACHE-Ⅱ评分、治疗后7 d胃潴留发生率、治疗后14 d腹胀和胃潴留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内压监测能够反映患者胃肠道功能,并可作为危重症患者胃肠内营养的相关指标。同时,腹内压监测对提高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多发伤患者e CASH理念的应用与常规镇痛镇静方法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至2018年07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多发创伤患者,共计153例,按照排除标准排除了90例患者后最终共计纳入63例患者,分别给与eCASH理念的应用与常规镇痛镇静方法,其中实验组(应用eCASH理念组)31例,对照组(常规镇痛镇静)32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住ICU天数,住院天数,镇痛镇静费用,NRS、RASS评分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镇痛镇静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ASH理念的应用与常规镇痛镇静方法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而eCASH理念的应用在患者镇痛镇静费用方面可以更少的应用镇静剂,减少镇静剂费用,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诊转运方法,为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对其急诊处理和转运情况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实施镇静镇痛处理,并让其绝对卧床休息转运。除1例患者在转运途中强行大便致死,其余5例均成功转运到上一级医院中接受下一步治疗。结论在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救时,需立即让其卧床休息,并做好临床检查,实施镇静镇痛并转运,在转运途中需避免意外事件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小剂量镇静镇痛药在临床中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术后躁动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行全麻手术治疗的46例患儿,随机划分为23例甲组、23例乙组,甲组行地塞米松注射液、舒芬太尼注射液镇静镇痛,乙组行地佐辛注射液镇静镇痛。统计复苏期间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率以及术后躁动、Ramsay评分情况。结果同甲组进行比较,乙组复苏期间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率情况均更加理想(P0.05);乙组术后躁动发生程度明显较轻(P0.05);乙组Ramsay评分更加理想(P0.05)。结论选择地佐辛注射液进行镇静镇痛的效果满意,可有效降低术后躁动的程度,且苏醒质量理想,应当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何世柏  王利平 《中外医疗》2016,(27):118-120
目的:评估在ICU内危急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中运用咪达唑仑+吗啡的效果及其有关情况。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5月一2016年5月因患有危急重症而进入该院ICU接受诊疗的73例患者,随机将其划分作对照、实验两组,对照组36例予以咪达唑仑+曲马多实施镇痛镇静性治疗,实验组37例予以咪达唑仑+吗啡实施镇痛镇静性治疗,经探究两种用药法的运用情况,比对两组镇静镇痛方面的疗效。结果实验组37例在用药治疗48 h后的VAS、Ra-masay评估分是(2.1±0.84)分、(5.2±0.29)分,优越于对照组36例的(3.9±1.28)分、(2.9±0.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病例持续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是(4.5±1.12)、(6.1±1.43)d,优越于对照组的(7.1±1.15)、(9.8±2.39)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危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当中选用吗啡+咪达唑仑联治方法,既能获得较佳成效,又可减少人工通气及住院天数,值得进一步推荐及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酒石酸布托啡诺对行有创机械通气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 行有创机械通气HL-SAP患者47例,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镇静、镇痛,对照组给予咪唑安定联合舒芬太尼镇静、镇痛.给予镇静、镇痛治疗4h、12 h、24 h、48 h时比较两组镇静评分(RASS评分)及镇痛评分(CPOT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谵妄发生率.结果 给予镇静、镇痛治疗4h、12h、24h、48 h时,两组RASS评分及CPOT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分组与时间均有交互作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谵妄发生率为17.4%,低于对照组的45.8% (P <0.05);治疗组患者入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有创机械通气的HL-SAP患者,使用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行镇静、镇痛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镇静镇痛效果,减少谵妄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于有需要的PICU患者实施持续的镇静镇痛治疗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PICU患儿共计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实施持续镇静镇痛治疗,观察取得的镇静镇痛效果,观察患儿的呼吸、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等情况。结果经过镇静镇痛措施实施后,患儿的躁动反应显著缓解,镇静效果好,经过治疗后,Ramsay评分显著提高,治疗前镇静效果评分与治疗后镇静效果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用药6h后患儿疼痛症状显著得到缓解,用药24h后镇痛效果达到最佳。对患儿实施持续的镇静镇痛治疗,患儿的心率、血压、呼吸、舒张压、血气状态等指标均有所改善。在实施治疗后,患儿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谵妄、低血压,人机对抗、气管插管脱管率等较低。结论对PICU患儿实施充分的持续镇静镇痛措施效果是好的,产生的有利方面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