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RDB是将我们设计的HPV6B、11、16、18、31、33、35的7个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SSO)探针分别依次固定在尼龙膜上,再与经PCR扩增的DNA靶序列杂交,即可在同一张膜上分辨7型HPVDNA的任一型。我们检测尖锐湿疣患者62例,对其中20例进行组织活检,阳性检出率为950(19/20)。阳性检出中,HPV6B型8例(40.0%)、HPV11型9例(45.0%)、HPV6B/11型(混合型)2例(10.0%);对其中42例进行宫颈抹片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2.9%(39/42)。阳性检出中,HPV6B型15例(35.7%)、HPV11型19例(45.2%)、HPV6B/11型3例(7.1%)、HPV16型2例(4.8%)。结果表明尖锐湿疣患者检出HPV总阳性率为94%,感染HPV型主要为HPV6B及11型。  相似文献   

2.
外阴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检测与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患外阴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HPV)6型和11型的感染情况及PCR方法对尖锐湿疣诊断与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方法测定160例尖锐湿疣患病题组织或分泌物中HPV6/11型及HPVl6/18型的感染率。结果 HPV6/11型感染率为95%(152/160),HPVl6/18型感染率为5%(8/160),HPV6/11型 HPVl6/18型混合感染率为1.3%(2/160)。结论 外阴尖锐湿疣患以HPV6型和11型感染为主。PCR方法是一种比较适合临床HPV检测与分型的极为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PCR-RFLP法检测外生殖器表皮原位癌组织HPV DNA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对外生殖器部位表皮原位癌标本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和分型,探讨HPV在外生殖器表皮原位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通用型引物PCR检测标本中HPVDNA,并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进行分型。结果 51例外生殖器原位鳞癌中29例(56.9%)HPV DNA阳性,其中26例(89.7%)为HPVl6。40例鲍温样丘疹病中22例(55%)HPV DNA阳性,其中20例为HPVl6,1例为HPV31,1例为HPV6 16;5例鲍温病HPVDNA全部阳性(100%),其中4例为HPVl6,1例为HPV6 16;6例Queyrat增殖性红斑中2例(33.3%)HPVDNA阳性,均为HPVl6。结论外生殖器病理上有表皮原位癌改变的鲍温样丘疹病、鲍温病、Queyrat增殖性红斑的发生与HPVl6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HPV 16,18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劲薇  李丽娟 《广东医学》2006,27(4):557-558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的临床病理与人乳头状瘸病毒(HPV)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妇科门诊活检和手术切除标本139例(其中CIN 108例、宫颈癌31例),同时进行HPV16,18检测。结果 31例宫颈癌中HPV16,18型阳性表达率为58.1%(18/31),108例CIN HPV16,18型阳性率为47.2%,两者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CIN 1级阳性表达率最低33.4%,呈现级别越高,其HPV阳性率越高。结论 提示HPV 16,18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外阴白斑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的快速检测与基因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柱  余春艳  崔大祥 《医学争鸣》2001,22(24):2269-2273
目的:为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外阴白斑发生的关系,应用通用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反向点探针杂交方法对58例外阴白斑进行HPV6,11,16,18,31,33等型别进行快速检测及基因分型。方法:将上述6个病毒型别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依次固定在尼龙膜上,再与经通用引物PCR扩增的DNA靶序列杂交,即可在同一张膜上分辨出6型HPVDNA的任一型或几型。结果: 在我们检测的58例外阴白斑患中,总阳性检出率为37.9%(22/58),其中,HPV6型7例(31.8%)、HPV11型5例(22.7%)、HPV6/11型(混合型)2例(9.1%)、HPV16型10例(45.5%)、HPV18型1例(4.5%)、HPV31型0例、HPV33型1例(4.5%)。经统计学分析,外阴白斑的发生与患感染HPV有显相关性(P<0.01)。结论:良性型HPV(HPV6,11,6/11)与恶性型HPV(HPV16,18,33)可能均与外阴白斑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吴勇军  李筝  唐仪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7):165-166
目的:探讨原位杂交(ISH)和免疫组化(IHC)方法诊断尖锐湿疣(C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与组织病理相比较;了解湘潭地区CA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类型及分布。方法:分别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对临床和(或)病理组织学诊断CA的124例病例进行检测。结果:IHC检测HPV-P阳性84例,HPV16阳性82例,总阳性率为69.4%(86/124),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棘细胞上层及颗粒细胞层;ISH检测HPV6/11阳性108例(87.09%),HPV16/18阳性14例(11.29%),HPV16/18阳性的12例中有6例合并有HPV6/11阳性(4.8%)。ISH总阳性率为93.5%(116/124),HPV6/11、HPV16/18同时感染42.85%,阳性细胞广泛出现在棘层中上层、颗粒层及角化不全细胞核内,在角化不全层被挤压的细胞核内也可见到阳性表达可见。结论: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是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辅助手段;原位杂交法检测HPV6/11、HPV16/18比免疫组化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要高,且定位准确、背景清晰,能对感染有准确的组织学定位,更有助于HPV分型研究,因此是诊断和研究CA的较好和先进的方法。湘潭地区CA以HPV11和6感染为主,有较高的混合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在尖锐湿疣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张磊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33(3):444-446,476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检验人乳头瘤病毒(HPV)和尖锐湿疣(CA)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44例病理形态学诊断为尖锐湿疣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用HPV多克隆抗体和HPV-11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用分别针对HPV6和HPV11-DNA的寡核苷酸探针行原位杂交。结果 ①免疫组化染色:37/44例(84.1%)HPV多克隆抗体染色阳性;6/44型(13.7%)HPV-11单克隆抗体染色阳性;②原位杂交:有38/44例(86.4%)表达HPV-DNA,其中既表达HPV6-DNA又表达HPV11-DNA者26例(59.1%) ;③联合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有43/44例(97.7%)呈阳性反应。结论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是病理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辅助手段,二者的联合使用明显提高了HPV的检出率。在临床应用中结合形态学改变,可提高尖锐湿疣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ISH)和电子显微镜(EM)技术对48例生殖器尖锐湿疣(CA)及湿疣样病变活检标本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观察。ISH检测中10例检测出HPV6/11DNA。其中CA9例(75%),湿疣样病变1例(2.7%);阳性颗粒定位于鳞状上皮的中表层细胞及凹空细胞核内。阳性标本在电镜下可见典型的凹空细胞,胞核内染色质之间颗粒及染色质周围颗粒明显增多,核仁呈崩解状。从而显示HPV6/11感染宿主细胞所具有的部位特征以及与鳞状细胞角质分化密切相关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快速检出尖锐湿疣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并分型。方法:利用基因芯片(Gene chip)与压电传感器(Piezoelectric biosensor)相结合的技术,通过HPV6、11、16、18四种型特异寡核苷酸探针建立一种快速检测HPV并分型的方法。并与常规的PCR和斑点杂交方法比较。结果:取复发型尖锐湿疣及相应的原发病例组织标本各22份,用压电基因传感器芯片技术检测结果为:原发型组织标本全部为阳性结果,其中HPV6:17(77.3%),HPV11:3(13.6%),HPV16:2(9.1%),HPV18:未检出;复发型组织标本中除第18例标本为阴性结果外,其余21份为阳性结果,其中HPV6:15(68.2%),HPV11:2(9.1%),HPV16:4(18.2%),HPV18:未检出。用PCR方法检测结果全部阳性,PCR扩增的产物经斑点杂交分型结果与其基本一致。结论:压电基因传感器芯片技术具有准确、快速、灵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类型和分布。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256例CA患者疣体组织或分泌物中的HPV类型。结果HPV6、11型阳性率为93%(238/256),HPV16、18型阳性率为15.2%(39/256),HPV6、11型和HPV16、18同时阳性为10.9%(28/256)。定量检测病毒载量最高为1.0×10^8eopies/ml,最低为2.2×10^4eopies/ml。结论本地区尖锐湿疣患者感染以HPV6、11低危型为主,少数为HPV16、18高危型;荧光PCR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及检测时间短等特点,能够及时准确的为HPV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生物素标记的HPV6/11DNA和HPV16/18DNA探针,对尖锐湿疣和宫颈癌标本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大多数尖锐湿疣含HPV6/11DNA,所以尖锐湿疣的主要致病因子是H2V6/11.HPV6/11DNA阳性细胞主要位于上皮的表层,少数位于深层。个别合并HPV16/18感染,或仅为HPV16/18所感染的病人恶变的可能性大。大多数宫颈癌病人含HPV16/18DNA,提示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为HPV16/18。一些病人合并HPV6/11感染。在未找见HPV16/18DNA的病例中,可能存在其它致癌因子。  相似文献   

12.
用生物素标记的HPV6/11DNA和HPV16/18DNA探针,对尖锐湿疣和宫颈癌标本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大多数尖锐湿疣含HPV6/11DNA,所以尖锐湿疣的主要致病因子是H2V6/11.HPV6/11DNA阳性细胞主要位于上皮的表层,少数位于深层。个别合并HPV16/18感染,或仅为HPV16/18所感染的病人恶变的可能性大。大多数宫颈癌病人含HPV16/18DNA,提示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为HPV16/18。一些病人合并HPV6/11感染。在未找见HPV16/18DNA的病例中,可能存在其它致癌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位杂交(ISH)检测宫颈活检组织中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8例宫颈活检的石蜡标本,分别行常规检测和ISH-HPV检测。结果①二种方法检测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鳞状细胞癌(SCC)HPV感染检出率分别为2.5%与8.9%、37.5%与55.0%和66.6%与90.0%,检出率SCC〉CIN〉慢性宫颈炎,ISH法明显优于常规检测法(χ2=7.5625,P〈0.01)。②在所检测的128例宫颈活检组织标本中,21~30岁患者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结论慢性宫颈炎、CIN、宫颈鳞状细胞癌与HPV6/11/16/18/31/33密切相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V感染的检出率明显升高。ISH方法对早期宫颈HPV感染患者在分子病理学水平作出准确、特异、快速的诊断,同时具有细胞阳性定位功能。通过HPV感染的检测,可以积极预警年轻人群中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组织学角度结合HPV原位杂交检测探讨尖锐湿疣和假笥湿疣及相关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196例活检标本,随机抽取典型尖锐湿疣70例,假性湿疣30例,相关病变10例作HPV6B、1原位杂交检测分析,观察HE组织切片。结果 本组材料中,70例(100%)典型尖锐湿疣和3例(10%)假性湿疣HPV表达阳性,相关病变均表达阴性,尖锐湿疣和相关病变HPV表达具有显著差异性(P〈0.001)。结论  相似文献   

15.
DIFFERENTIATIONOFPSEUDOCONDYLOMAOFVULVAANDCONDYLOMAACUMINATABYDOTBLOTHYBRIDIZATIONANDPOLYMERASECHAINREACTIONLiuYuehua刘跃华;Wang...  相似文献   

16.
复发尖锐湿疣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的原位杂交法分型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非放射性地高辛配基标记人乳头瘤病毒6b、11、16和18型探针,以原位杂交法检测了重庆地区24例经临床和病理学诊断为复发尖锐湿疣的冰冻组织切片中HPV基因型别。结果显示:复尖锐湿疣组织中HPV阳性率为83.3%,其中HPV6b、11、16、18型阳性率分别为58.3%、25.0%、29.27%、4.2%。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探讨原位杂交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对尖锐湿疣的病因诊断意义及原位杂交的方法学。②方法用地高辛标记原位杂交技术,对45例临床疑为尖锐湿疣的组织进行了HPV6B/11DNA检测。为减轻非特异性背景染色并获得最大杂交敏感性,对消化酶、变性及杂交温度和时间、洗涤液、显色剂等原位杂交方法进行了研究。③结果32例病理诊断为尖锐湿疣者均呈阳性,4例病理疑诊为尖锐湿疣者呈阴性,9例病理诊断为假性湿疣者均为阴性。④结论HPV原位杂交对尖锐湿疣的诊断更具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韦华生  肖胜军 《华夏医学》2006,19(3):417-418
目的:比较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在形态学不典型尖锐湿疣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2~2004年37例形态学不典型尖锐湿疣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地高辛标记HPV 6/11型探针对其进行检测,发现HPV 6/11( )即确诊为尖锐湿疣。结果:其中免疫组化检测HPV-CA g( )18例,HPV-CA g(-)19例。两种方法比较,原位杂交技术阳性率和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免疫组化技术。结论:HPV DNA原位杂交技术在不典型的尖锐湿疣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技术在HPV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两种HPV检测技术DNA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选取本院外阴尖锐湿疣病例95例,组织经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检测。结果:HPV—DNA阳性率为94.7%(90/95),阳性反应由鳞状上皮表层的空泡细胞核内延伸至棘层中下部近基底层的细胞核内;HPV—Ag阳性率为63.1%(60/95),阳性反应主要位于鳞状上皮表层的空泡细胞核内及角质层内。个别阳性细胞可在棘层出现。结论:原位杂交技术在敏感度、阳性率及阳性强度、背景染色等方面均优于免疫组化方法,为尖锐湿疣的确诊及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检测人乳头瘤病毒 (HPV)在尖锐湿疣 (CA)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44例病理形态学诊断为尖锐湿疣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 ,用 HPV多克隆抗体和 HPV- 11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 ;用分别针对 HPV6和 HPV11- DNA的寡核苷酸探针行原位杂交。结果  1免疫组化染色 :37/4 4例(84.1%) HPV多克隆抗体染色阳性 ;6 /4 4例 (13.7%) HPV- 11单克隆抗体染色阳性 ;2原位杂交 :有 38/4 4例(86 .4%)表达 HPV- DNA,其中既表达 HPV6 - DNA又表达 HPV11- DNA者 2 6例 (5 9.1%) ;3联合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有 43/4 4例 (97.7%)呈阳性反应。结论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HPV是病理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辅助手段 ,二者的联合使用明显提高了 HPV的检出率。在临床应用中结合形态学改变 ,可提高尖锐湿疣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