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根据"体表穴位-经络-内脏-靶器官"相关,采用外贴穴位和口服药物两种不同的给药途径治疗骨质疏松,按照中医传统理论推测均会"归入肾经"而发挥调节作用,但实际上是否会有"靶向给药"的特异性呢?目的本实验将补肾方药分别制成"外贴剂"和"口服剂",检测"下丘脑-垂体-靶腺"系统的激素,进一步分析肾、骨、子宫、甲状腺、睾丸等靶器官的雌、雄激素受体,观察"归经与受体"的相关性,探讨补肾方药对实验性骨质疏松骨细胞"阳杀阴藏"的影响.设计以骨质疏松大鼠为观察对象,完全随机,补肾方药不同给药途径的对照实验.单位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和生化教研室,石家庄市桥东区医院中医科.材料实验于2004-06/2005-05在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室完成.选择3月龄清洁级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补肾方药口服组、外贴膀胱经组、外贴肾经组、外贴非经非穴位组,每组雌雄各10只.补肾方药主要含有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甙,每克流浸膏含生药量为9.543 g.抗骨松穴位贴剂由熟地、丹皮、淫羊藿等组成.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注射地塞米松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正常对照组和病理模型组不给药;补肾方药口服组将补肾方药总成分按0.8 g/100 g体质量灌喂给药;外贴膀胱经组大鼠在膀胱经选肾俞、飞扬穴贴敷抗骨松穴位贴剂;外贴肾经组大鼠在肾经选太溪、大钟穴贴敷抗骨松穴位贴剂;外贴非经非穴位组大鼠在大腿内侧肌肉丰厚处选非经非穴位贴敷抗骨松穴位贴剂.给药13周后处死大鼠,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雌二醇、睾酮、降钙素、甲状旁腺素的浓度以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动、静态参数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给药后各组大鼠雌二醇、睾酮、雌二醇/睾酮、骨密度、降钙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的测定结果.③给药后各组大鼠骨组织静、动态参数的测定结果.结果实验选用12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给药后各组大鼠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理模型组、外贴非经非穴位组雌二醇、睾酮、雌二醇/睾酮、骨密度、降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均显著降低(P<0.01),甲状旁腺素均显著升高(P<0.01);补肾方药口服组、外贴膀胱经组、外贴肾经组以上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②给药后各组大鼠骨组织静、动态参数的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理模型组、外贴非经非穴位组骨小梁体积百分比、骨小梁表面百分比、骨小梁形成表面百分比、活性生成面百分比、骨小梁矿化沉积率、纵向骨生长率、骨小梁骨生成速率均显著降低(P<0.01),骨小梁吸收表面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0.01);补肾方药口服组、外贴膀胱经组、外贴肾经组以上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抗骨松穴位贴剂可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有效控制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与口服给药途径取得了同等的药效,拮抗实验性骨质疏松"破骨大于成骨",逆转"阳杀阴藏"的过程,使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减弱,成骨细胞的骨形成能力增强,增加骨密度,实现"穴位经络通道的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2.
补肾方药归经与靶器官雌激素受体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补肾方药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的归经与靶器官雌激素受体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4-06/2006-04在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室完成。选择3月龄健康SD雌性和雄性大鼠各70只。常规喂养1周后,随机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非经非穴位外贴组,每组雌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喂正常饲料,自由饮水外,其余各组均喂饲低钙饲料,饮用蒸馏水,每周2次在大鼠大腿内侧肌肉注射地塞米松0.1mg/100g体质量,5周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喂养条件不变;补肾中药组将补肾方药总成分按0.8g/100g体质量灌喂给药,补肾方药由地黄、淫羊藿、山药、丹参、骨碎补、独活等药物组成;膀胱经外贴组在膀胱经选肾俞、飞扬;肾经外贴组在肾经选太溪、大钟;非经非穴位外贴组在大腿内侧肌肉丰厚处选非经非穴位,具体的穴位选择参照《实验针灸学实验指导》和《大鼠穴位图谱的研制》。大鼠背部、下肢脱毛,清洗穴位,于脱毛区贴上相应的膏剂,左右交替进行。观察16周后,各组大鼠处死,股动脉放血,与口服补肾方药比较治疗骨质疏松。以血清雌二醇、睾酮、骨密度、降钙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比值,Ca、P、碱性磷酸酶,各组大鼠骨组织中Ⅰ型胶原和LMP-1 mRNA表达,各组雌性大鼠骨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mRNA表达为衡量指标,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1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雌二醇、睾酮、骨密度均降低(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雌二醇,睾酮、骨密度均明显升高(P均〈0.01)。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甲状旁腺素升高,降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均降低(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甲状旁腺素下降,降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均明显升高(P均〈0.01)。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碱性磷酸酶升高(P〈0.05),Ca、P差异均不显著;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碱性磷酸酶下降(P〈0.05),Ca、P差异均不显著。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Ⅰ型胶原/β-actin和骨矿化相关蛋白/β-actin的表达均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补肾厅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Ⅰ型胶原/β-actin和骨矿化相关蛋/β-actin的表达均上调(P均〈0.05)。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mRNA的表达均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mRNA的表达均上调(P均〈0.05)。结论:补肾方药通过两种不同途径给药后发挥“归经”作用,至少在骨和性腺两个靶点起作用,使骨组织中Ⅰ型胶原和骨矿化相关蛋白表达上调,雌激素受α和雌激素受体βmRNA表达上调,促进雌二醇、睾酮、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升高,结果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逆转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补肾方药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的归经与靶器官雌激素受体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4-06/2006-04在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室完成。选择3月龄健康SD雌性和雄性大鼠各70只。常规喂养1周后,随机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非经非穴位外贴组,每组雌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喂正常饲料,自由饮水外,其余各组均喂饲低钙饲料,饮用蒸馏水,每周2次在大鼠大腿内侧肌肉注射地塞米松0.1mg/100g体质量,5周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喂养条件不变;补肾中药组将补肾方药总成分按0.8g/100g体质量灌喂给药,补肾方药由地黄、淫羊藿、山药、丹参、骨碎补、独活等药物组成;膀胱经外贴组在膀胱经选肾俞、飞扬;肾经外贴组在肾经选太溪、大钟;非经非穴位外贴组在大腿内侧肌肉丰厚处选非经非穴位,具体的穴位选择参照《实验针灸学实验指导》和《大鼠穴位图谱的研制》。大鼠背部、下肢脱毛,清洗穴位,于脱毛区贴上相应的膏剂,左右交替进行。观察16周后,各组大鼠处死,股动脉放血,与口服补肾方药比较治疗骨质疏松。以血清雌二醇、睾酮、骨密度、降钙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比值,Ca、P、碱性磷酸酶,各组大鼠骨组织中Ⅰ型胶原和LMP-1mRNA表达,各组雌性大鼠骨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mRNA表达为衡量指标,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1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雌二醇、睾酮、骨密度均降低(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雌二醇、睾酮、骨密度均明显升高(P均<0.01)。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甲状旁腺素升高,降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均降低(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甲状旁腺素下降,降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均明显升高(P均<0.01)。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碱性磷酸酶升高(P<0.05),Ca、P差异均不显著;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碱性磷酸酶下降(P<0.05),Ca、P差异均不显著。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Ⅰ型胶原/β-actin和骨矿化相关蛋白/β-actin的表达均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Ⅰ型胶原/β-actin和骨矿化相关蛋/β-actin的表达均上调(P均<0.05)。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mRNA的表达均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mRNA的表达均上调(P均<0.05)。结论:补肾方药通过两种不同途径给药后发挥“归经”作用,至少在骨和性腺两个靶点起作用,使骨组织中Ⅰ型胶原和骨矿化相关蛋白表达上调,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mRNA表达上调,促进雌二醇、睾酮、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升高,结果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逆转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4.
补肾中药靶向经穴给药对骨质疏松患者的归经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观察补肾方药靶向经穴位给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靶向给药与药物归经的相关性。方法:①观察对象:选择2004-08/2006-12河北医科大学骨质疏松专科门诊和石家庄市桥东区医院门诊骨质疏松患者180例(患者知情同意,并经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患者分为6组:补肾方药口服组,外贴肾经组,外贴膀胱经组,依普拉封组,骨疏康组,非经非穴位组,每组30例,平均年龄(60.5±6.0)岁,平均病程(6.32±2.03)年。6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补肾方药由地黄、淫羊藿、山药、丹参、骨碎补、独活等药物组成,每5丸含原药材3g;抗骨松贴剂:由地黄、淫羊藿、山药、丹参、骨碎补、独活等药物组成);依普拉封为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产品;骨疏康颗粒由熟地黄、淫羊藿、黄芪、丹参、骨碎补、木耳、黄瓜子组成。③实验干预:补肾方药口服组:口服补肾方药10丸/次,3次/d,连续服用6个月。外贴肾经穴位组:选择足少阴肾经原穴太溪和络穴大钟;外贴膀胱经穴位组:选择足太阳膀胱经背部肾俞穴和络穴飞扬;外贴非经非穴位组:选择大腿外侧和后背部较广阔没有经络循行的区域;外贴组每个穴位贴2g生药量,每2天1次,左右交替进行。依普拉封组:口服依普拉封200mg/次,3次/d。骨疏康组:口服骨疏康颗粒10g/次,2次/d,各组均以6个月为1疗程,用药期间不进行任何其他中西医抗骨质疏松治疗。④实验评估:比较6组的骨痛症状与骨密度、血清Ca、P、碱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甲状旁腺素、降钙素、雌二醇、睾酮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综合疗效评价,评估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结果:1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补肾方药口服组、外贴肾经组、外贴膀胱经组、依普拉封组、骨疏康组治疗后,升高骨密度、雌二醇、睾酮、降钙素;降低甲状旁腺素;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3.33%,83.33%,83.33%,83.33%。②非经非穴位组治疗后,骨密度、雌二醇、睾酮、降钙素、甲状旁腺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为46.67%。结论:靶向经穴给药可明显提高补肾方药的归经调节作用,至少在骨和性腺两个靶点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将补肾方药分别制成“外贴剂”和“口服剂”,根据“体表穴位-经络-内脏-靶器官”相关,分别用外贴穴位和口服两种不同的给药途径治疗骨质疏松,按照中医传统理论推测均会“归人肾经”而发挥调节作用,但实际上是否会有“靶向给药”的特异性?检测“下丘脑-垂体-靶腺”系统的激素,进一步分析肾、骨、子宫、甲状腺、睾丸等靶器官的雌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观察“归经与受体”的相关性。设计:以骨质疏松大鼠为研究对象的完全随机设计,补肾方药不同给药途径对照实验研究。目的:探讨补肾方药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单位: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材料:实验于2000—01/2004—12在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室完成。选择3月龄健康SD雌性大鼠60只,体重(300&;#177;20)g。实验动物由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大鼠在实验室常规喂养1周后。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10只);病理模型组(10只);补肾方药总成分按0.8g/100g体质量灌喂组(10只);穴位贴剂外贴膀胱经穴位组(10只);穴位贴剂外贴肾经穴位组(10只);穴位贴剂外贴非经非穴位组(10只)。方法:采用注射地塞米松建立骨质疏松模型,用抗骨松穴位贴剂(antagonism osteoporosis acupoint paste,AOAP)外贴穴位、非经非穴位、并与口服补肾方药比较治疗骨质疏松(OP),以血清雌激素、骨密度、降钙素/甲状旁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游离T3、游离T4的变化为衡量指标。取垂体、甲状腺作促甲状腺激素细胞、C细胞和Tg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形态计量,观察其治疗效果。主要观察指标:①补肾方药调节甲状腺功能;②补肾方药调节骨密度。结果:AOAP能提高雌激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游离T3、游离T4的水平。增加骨密度;促甲状腺激素细胞、C细胞数目增多,Tg阳性反应物增多,颜色深。结论:AOAP可以通过“多位点相关集合效应”综合调控影响骨代谢的内分泌功能,提高雌激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水平,扭转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减退的趋势。改善甲状腺的功能。使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减弱。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增强.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方药归经与实验性骨质疏松靶器官信号转导分子Smad4的基因表达,从基因水平研究中医归经理论,为靶向给药提供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6/2007-05在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选择3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未曾交配)70只,体质量(300±20)g。常规喂养1周后,随机数字表法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非经非穴位外贴组,每组10只。②实验处理:除正常对照组喂正常饲料,自由饮水外,其余各组均喂食低钙饲料,饮用蒸馏水,每周2次在大鼠大腿内侧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mg/kg体质量,5周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后,补肾方药口服组将补肾方药总成分按8g/kg体质量灌喂给药;依普拉封口服组按10mg/kg体质量灌喂给药;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每天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上午给药;膀胱经外贴组大鼠在膀胱经取肾俞、飞扬穴;肾经外贴组大鼠在肾经选太溪、大钟穴;非经非穴位外贴组大鼠在大腿内侧肌肉丰厚处选非经非穴位;于脱毛区贴上相应的膏剂,左右交替进行,1次/d。③实验评估:检测连续给药16周后的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雌二醇、睾酮,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骨密度,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方法分别检测Smad4的mRNA、蛋白表达。结果:7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碱性磷酸酶、雌二醇、睾酮、骨密度:给药16周后,与病理模型组比较,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雌二醇、睾酮、骨密度明显增加(P均<0.01)。②Smad4mRNA和Smad4蛋白的表达:应用补肾中药防治16周后,与病理模型组比较,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Smad4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Smad4蛋白表达亦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①补肾方药通过口服和外贴穴位两种不同途径给药均发挥"归经"作用,使靶器官骨组织上调Smad4的表达而有效改善骨密度。②Smad4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的下调可能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背景将补肾方药分别制成"外贴剂"和"口服剂",根据"体表穴位-经络-内脏-靶器官"相关,分别用外贴穴位和口服两种不同的给药途径治疗骨质疏松,按照中医传统理论推测均会"归入肾经"而发挥调节作用,但实际上是否会有"靶向给药"的特异性?检测"下丘脑-垂体-靶腺"系统的激素,进一步分析肾、骨、子宫、甲状腺、睾丸等靶器官的雌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观察"归经与受体"的相关性.设计以骨质疏松大鼠为研究对象的完全随机设计,补肾方药不同给药途径对照实验研究.目的探讨补肾方药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单位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材料实验于2000-01/2004-12在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室完成.选择3月龄健康SD雌性大鼠60只,体重(300±20)g.实验动物由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大鼠在实验室常规喂养1周后,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10只);病理模型组(10只);补肾方药总成分按0.8 g/100 g体质量灌喂组(10只);穴位贴剂外贴膀胱经穴位组(10只);穴位贴剂外贴肾经穴位组(10只);穴位贴剂外贴非经非穴位组(10只).方法采用注射地塞米松建立骨质疏松模型,用抗骨松穴位贴剂(antagonism osteoporosis acupoint paste,AOAP)外贴穴位、非经非穴位、并与口服补肾方药比较治疗骨质疏松(OP),以血清雌激素、骨密度、降钙素/甲状旁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游离T3、游离T4的变化为衡量指标,取垂体、甲状腺作促甲状腺激素细胞、C细胞和Tg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形态计量,观察其治疗效果.主要观察指标①补肾方药调节甲状腺功能;②补肾方药调节骨密度.结果AOAP能提高雌激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游离T3、游离T4的水平,增加骨密度;促甲状腺激素细胞、C细胞数目增多,Tg阳性反应物增多,颜色深.结论AOAP可以通过"多位点相关集合效应"综合调控影响骨代谢的内分泌功能,提高雌激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水平,扭转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减退的趋势,改善甲状腺的功能,使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减弱,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增强,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方药归经与实验性骨质疏松靶器官信号转导分子Smad2的基因表达,从基因水平研究中医归经理论,为靶向给药提供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6/2006-11在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室完成。实验分组:选择3个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未曾交配)90只,体质量(300±20)g。常规喂养1周后,随机数字表法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骨质疏松模型组、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非经非穴位外贴组,其中正常对照组和骨质疏松模型组每组20只,其余每组各10只。实验处理:除正常对照组喂正常饲料,自由饮水外,其余各组均喂食低钙饲料,饮用蒸馏水,每周2次在大鼠大腿内侧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mg/kg体质量,5周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实验评估:造模后,用抗骨松穴位贴剂分别外贴肾经和膀胱经穴位、非经非穴位、并与口服补肾方药比较治疗骨质疏松,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连续给药16周后大鼠离体股骨骨密度,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方法分别检测Smad2的mRNA、蛋白表达,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纳入90只大鼠,在实验第5周时,正常对照组、骨质疏松模型组分别取10只,用于验证造模成功,70只进入结果分析。①给药16周后,与骨质疏松模型组比较,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的股骨骨密度明显增加[(0.161±0.016),(0.206±0.028),(0.196±0.023),(0.202±0.015),(0.205±0.023)g/cm2,P均<0.01]。②应用补肾中药防治16周后,与骨质疏松模型组比较,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Smad2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0.517±0.031,0.524±0.033,0.596±0.033,0.592±0.021,0.583±0.032,P<0.01);Smad2蛋白表达亦明显增强,差异显著(50.901±2.205,71.802±2.100,72.352±2.306,74.012±2.145,73.802±2.203,P<0.01)。结论:①补肾方药通过口服和外贴穴位两种不同途径均发挥“归经”作用,引起靶器官骨组织上调Smad2的表达而有效改善骨密度。②Smad2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的下调可能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背景:祖国医学中"肾主骨"的理论符合现代医学骨代谢调节机制,依此理论研制的补肾复方中药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其归经作用途径需进行相关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深入探讨.目的:观察补肾方药归经与实验性骨质疏松骨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1/2007-12在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3个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未曾交配)70只,体质量(300±20)g,喂食低钙饲料,肌肉注射地塞米松建立骨质疏松模型.补肾方药由地黄、淫羊藿、山药、丹参、骨碎补、独活等药物组成.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非经非穴位外贴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造模,补肾方药口服组造模大鼠按8 g/kg补肾方药灌胃给药;依普拉封口服组造模大鼠按10 mg/kg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每天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膀胱经外贴组造模大鼠取肾俞、飞扬穴,肾经外贴组选太溪、大钟穴,非经非穴位外贴组选非经非穴位,于脱毛区贴上相应的膏剂,左右交替进行,1次/d.主要观察指标:检测连续给药16周后,造模各组和不造模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促甲状腺素、孕酮水平,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骨密度,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骨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 结果:7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给药16周后,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的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促甲状腺素、孕酮、骨密度明显增加(P均< 0.01),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P均< 0.01). 结论:①补肾方药通过口服和外贴穴位两种不同途径给药均有效改善骨密度,发挥"归经"作用,该作用可能与靶器官骨组织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电针不同穴位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影响,说明电针防治实验性骨质疏松的机制,探讨经络脏腑相关理论。方法 采用大鼠卵巢切除骨质疏松模型,应用电针涌泉穴,昆仑穴和非经非穴等方法,观察不同穴位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血P和血碱性磷酸酶(ALP)显升高(P<0.05),24h尿Ca/Cr,尿P/Cr,尿HOP/Cr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12周后,肾经组和膀胱经组血P水平降低(P<0.05),非经非穴组血清ALP降低(P<0.05)。肾经组和膀胱经组24h尿Ca/Cr,尿P/Cr,尿HOP/Cr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电针 少阴肾经涌泉穴和足太阳膀胱经昆仑穴能够抑制早期过度增强的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并通过调整骨代谢平衡而发挥防治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祖国医学中"肾主骨"的理论符合现代医学骨代谢调节机制,依此"阴中求阳法"和"阳中求阴法"理论研制的补肾复方在治疗骨质疏松症虽取得较好效果,但是滋补肾阴药与温补肾阳药配伍比例需要进行骨形成机制的深入探讨.目的:对比观察依照阴中求阳法组成的补肾方药中滋补肾阴药与温补肾阳药不同配伍比例对卵巢切除所致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作用,以探讨它们之间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1/2009-01在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3个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未曾交配)90只,只随机分成9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91组、82组、73组、64组、55组、补肾复方组,每组10只.补肾方药由地黄、淫羊藿、山药、丹参、骨碎补、独活等药物组成.方法: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不造模,其余各组均切除卵巢造成骨质疏松症模型.91组、82组、73组、64组、55组分别按补肾阴药地黄:补肾阳药淫羊藿为9:1,8:2,7:3,6:4及5:5的比例配伍;生药含量均为960 g/L,每天灌服7 μL/g.补肾复方组按照地黄:淫羊藿:淮山药:丹参:骨碎补:独活等于8:4:4:3:3:3的配伍比例制成的口服剂,生药含量约为1 010g/L,每天灌服7 μL/g,以上给药,1次/d,连续6 d,休息1 d后,再连续灌服6 d,如此至3个月止;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灌服等容积的蒸馏水.于卵巢切除1周后给药.主要观察指标:3个月后处死大鼠.普通光镜下观察骨小梁体积百分比、骨小梁吸收表面百分比及骨小梁形成表面百分比.荧光镜下观察活性生成表面百分比、骨小梁矿化率及骨小梁骨生成率.结果:9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切除卵巢3个月后,大鼠胫骨骨小梁体积百分比显著降低,骨小梁吸收表面百分比以及骨小梁形成表面百分比、活性生成表面百分比、骨小粱矿化率、骨小梁骨生成率皆显著增高.给药3个月后,与切除卵巢模型组比较,给大鼠灌服不同配伍比例滋阴药和温阳药组成的补肾方药3个月后,均能使上述指标发生逆转,但程度有所不同,补肾阴药地黄和补肾阳药淫羊藿配伍比例之中以7:3比例为最明显.结论:根据"阴中求阳法"理论组成的补肾方剂,滋补肾阴药与温补肾阳药不同配伍比例对卵巢切除所致的骨质疏松均有明显的治疗作川,补肾阴药和补肾阳药配伍比例应该是"补阴药"大于"补阳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影响,说明电针防治实验性骨质疏松的机制,探讨经络脏腑相关理论。方法采用大鼠卵巢切除骨质疏松模型,应用电针涌泉穴、昆仑穴和非经非穴等方法,观察不同穴位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影响。结果模型组血P和血碱性磷酸酶(ALP)显著升高(P<0.05),24h尿Ca/Cr、尿P/Cr、尿HOP/Cr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12周后,肾经组和膀胱经组血P水平降低(P<0.05),非经非穴组血清ALP降低(P<0.05)。肾经组和膀胱经组24h尿Ca/Cr、尿P/Cr、尿HOP/Cr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电针足少阴肾经涌泉穴和足太阳膀胱经昆仑穴能够抑制早期过度增强的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并通过调整骨代谢平衡而发挥防治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大多是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其防治措施多以补肾为主,也有报道除补肾外,其他脏腑的调补不容忽视,但缺乏切实可信的对比研究。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活血方药对老年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寻求符合老年骨质疏松病机特点的防治方法。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湖北中医学院完成,对象为50只15月龄Wistar大鼠,雌雄各25只。干预: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病理对照组、补肾活血组、健脾活血组、补肾健脾活血组。用地塞米松2.5mg/kg体质量肌注大鼠,2次/周、连续6周,复制老年骨质疏松模型。正常对照组和病理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补肾活血组、健脾活血组、补肾健脾活血组分别灌服补肾活血方药、健脾活血方药、补肾健脾活血方药。6周后处死,取左股骨远端1/3制作脱钙病理切片,采用骨形态计量法方法观察。主要观察指标:相对骨体积、平均骨小梁宽度和单位面积骨小梁内骨细胞数。结果:正常对照组、补肾活血组、健脾活血组、补肾健脾活血组的相对骨体积(%)、平均骨小梁宽度(μm)均高于病理对照组(t=2.244~8.158,P&;lt;0.05~0.01);正常对照组、补肾活血组和补肾健脾活血组的单位面积骨小梁内骨细胞数(%)高于病理对照组(t=2.162~3.775,P&;lt;0.05~0.01);补肾健脾活血组的相对骨体积、平均骨小梁宽度均高于补肾活血组和健脾活血组(t=2.188~5.436,P&;lt;0.05~0.01)。结论:补肾活血方药和健脾活血方药均能有效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症,将二者结合的补肾健脾活血方药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症作用更优。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肾主骨"符合骨代谢调节机制,依此"引经报使"和"骨靶向亲和性"理论研制的补肾复方在骨质疏松症虽取得较好效果,应用大、小药引子不同比例配伍补肾复方临床观察骨质疏松症指标,有望阐明大、小药引子两种争论的观点。目的:通过大、小药引子不同配伍比例的补肾方药靶向给药治疗经络辨证的骨质疏松患者,观察引经药对不同经络病症是否存在主动靶向特异选择性差异?方法:将180例经络辨证的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6组。大剂量药引子肾经、肝经、脾经组分别口服牛膝20g,配伍抗骨松丹杞颗粒10g/次,3次/d;小剂量药引子肾经、肝经、脾经组分别口服牛膝10g,配伍抗骨松丹杞颗粒10g/次,3次/d。各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不进行其他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6组患者的骨痛等症状与腰椎骨密度及血清钙、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羟脯氨酸、尿钙、尿肌酐、雌二醇、睾酮等指标,评价综合疗效。结果与结论:大药引子配伍抗骨松丹杞颗粒可有效治疗经络辨证属于肝、肾经的骨质疏松症,能明显提高腰椎骨密度,提高骨痛缓解率,未见相关不良反应。大、小药引子相比较,"大药引子"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大多是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其防治措施多以补肾为主,也有报道除补肾外,其他脏腑的调补不容忽视,但缺乏切实可信的对比研究.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活血方药对老年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寻求符合老年骨质疏松病机特点的防治方法.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湖北中医学院完成,对象为50只15月龄Wistar大鼠,雌雄各25只.干预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病理对照组、补肾活血组、健脾活血组、补肾健脾活血组.用地塞米松2.5 mg/kg体质量肌注大鼠,2次/周、连续6周,复制老年骨质疏松模型.正常对照组和病理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补肾活血组、健脾活血组、补肾健脾活血组分别灌服补肾活血方药、健脾活血方药、补肾健脾活血方药.6周后处死,取左股骨远端1/3制作脱钙病理切片,采用骨形态计量法方法观察.主要观察指标相对骨体积、平均骨小梁宽度和单位面积骨小梁内骨细胞数.结果正常对照组、补肾活血组、健脾活血组、补肾健脾活血组的相对骨体积(%)、平均骨小梁宽度(μm)均高于病理对照组(t=2.244~8.158,P<0.05~0.01);正常对照组、补肾活血组和补肾健脾活血组的单位面积骨小梁内骨细胞数(%)高于病理对照组(t=2.162~3.775,P<0.05~0.01);补肾健脾活血组的相对骨体积、平均骨小梁宽度均高于补肾活血组和健脾活血组(t=2.188~5.436,P<0.05~0.01).结论补肾活血方药和健脾活血方药均能有效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症,将二者结合的补肾健脾活血方药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症作用更优.  相似文献   

16.
补肾微烟药条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补肾微烟条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12月龄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雌二醇组、补肾微烟药条组,采用除双侧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症的模型,造模3个月后治疗3个月,观察补肾微烟条对骨代谢生化指标、性激素水平、骨小梁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经补肾微烟药条或雌二醇治疗后,尿Ca/Cr、HOP/Cr较模型组分别有所下降;血清雌二醇(E2)、血清骨钙素(BGP)较模型组升高(P<0.05-0.01);骨小梁与髓空的宽度比值,补肾微烟药条组和雌二醇组较模型组接近正常;30例骨质疏松患腰椎L1-4和股骨Neck骨密度治疗后分别提高1.31%和0.95%。结论:补肾微烟药条和雌二醇的作用无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肾微烟药条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12月龄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雌二醇组、补肾微烟药条组,采用摘除双侧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症的模型,造模3个月后治疗3个月,观察补肾微烟药条对骨代谢生化指标、性激素水平、骨小梁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经补肾微烟药条或雌二醇治疗后,尿Ca/Cr、HOP/Cr较模型组分别有所下降;血清雌二醇(E2)、血清骨钙素(BGP)较模型组升高(P<0.05~0.01);骨小梁与髓腔的宽度比值,补肾微烟药条组和雌二醇组较模型组接近正常;30例骨质疏松患者腰椎L1~4和股骨Neck骨密度治疗后分别提高1.31%和0.95%。结论补肾微烟药条和雌二醇的作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背景:有研究表明番茄红素作为一种抗氧化物质能够减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目的: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通过给去卵巢大鼠灌服不同剂量的番茄红素,观察其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方法:切除6月龄SPF级雌性Wistar未生育大鼠双侧卵巢1周,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分别给予苯甲酸雌二醇,番茄红素10mg,20mg进行干预。结果与结论:各组给药12周后,番茄红素高低剂量组与卵巢切除组比较子宫质量,血清中的钙、磷含量,骨小梁面积百分比,骨小梁数目增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骨密度和骨生物学性能均明显增高(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尿中脱氧吡啶啉,丙二醛,骨小梁分离度和破骨细胞数均减少(P<0.05)。结果证实,番茄红素能明显缓解去卵巢引起的子宫萎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改善去卵巢大鼠的氧化应激状态,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形成。  相似文献   

19.
颜晓东  王风  朱敏嘉  黄忠  陈友华 《新医学》2002,33(10):604-605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的血清钙调节激素水平及其与骨量的关系。方法:对250名中老年人进行血清睾酮、雌二醇、总甲状腺素、降钙素、完整的甲状旁腺素(1-PTH)和骨密度测定。比较上述血清钙调节激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变化与骨量下降的关系。结果与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睾酮,雌二,聪 甲状腺素和降钙素水平逐渐下降,甲状旁腺素逐渐升高,其中骨量与睾酮、雌二醇,总甲状腺素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05、0.150、0.147,均为P<0.05。提示中老年人血清钙调节激素水平变化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补肾方药治疗骨质疏松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补肾疗法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方法。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肾主骨、生髓”理论。随着中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有关对补肾方药治疗骨质疏松的机理研究日益增多。尤其是实验研究比较客观、精确,为中医“肾主骨,生髓”理论在中医骨伤科使用补肾药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实验依据。一、有关补肾方药对骨转换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骨重建偶联失衡,必然引起骨吸收和骨形成的某些骨转换生化指标不同程度的改变。从一个侧面证实补肾方药有纠正偶联失衡的功效。陶有略[1]等报告,采用黔岭藿合剂对去势后骨质疏松的大鼠进行研究,发现中药组空腹,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