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研究酸洗预处理对高分子涂层在不锈钢表面粘附强度和浸润性的影响,利用SEM、AFM、RA-IR及接触角测试等技术分析了316L不锈钢表面经不同工艺酸处理前后基体表面微结构、化学状态及润湿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当的酸处理能显著提高聚乙烯一乙烯醇共聚物(EVAL)涂层在316L不锈钢表面的附着力及它在金属表面的浸润性。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软衬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软衬材料经氩气等离子体处理后,其表面结构及润湿性所发生的变化。方法:将软衬材料制成10mm×10mm×2mm的试件32件,16件置于等离子处理装置中,用氩气处理20min,并对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的标本进行红外光谱及润湿角测定。结果:红外图谱表明软衬材料经等离子体处理后,表面C-H结构减少,说明表面有聚合物交联结构形成;与氧原子连接的C形成的C-O结构,在整个C-C和C-O结构中,其百分比从23.56%升至26.18%;软衬材料表面处理后润湿角明显下降。结论:氩气等离子体表面处理软衬材料可改变材料的表面结构并且能提高材料的润湿性。  相似文献   

3.
高分子材料是影响316L不锈钢支架表面药物涂层性能的-个重要因素。以紫杉醇作为药物模型、以常用的3种医用高分子材料聚乙烯-乙烯醇(EVAL)、聚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和聚乳酸-乙交酯(PLGA)为涂层聚合物。对316L不锈钢支架表面EVAL、EVA和PLGA涂层的综合性能(包括涂层在基体表面的结合强度、药物在涂层中的溶解扩散性能、涂层的力学性能以及表面自由能和亲水性等)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选择EVA作为底层和药物层的材料比较合适,而PLGA是制备最外层涂层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以不同种类气体为工作气体的大气压放电冷等离子体处理氧化锆对氧化锆表面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20个氧化锆试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无处理),氦气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90 s组(He组),氩气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90 s组(Ar组),95%氩气+5%氧气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90 s组(Ar+O2组),每组5个。分组处理后观察氧化锆表面形貌,测定表面粗糙度及润湿性,分析表面元素组成,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3 h测定细胞在氧化锆表面的初期黏附能力,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黏附初期细胞形态。结果: 等离子体处理后氧化锆表面形貌及粗糙度无明显改变,接触角均显著降低(P<0.05), 其中Ar组及Ar+O2组接触角与He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后氧化锆表面C/O比分别下降至0.45(He组)、0.36(Ar组)和0.33(Ar+ O2组)。经Ar及Ar+O2混合气体等离子体处理的氧化锆表面人牙龈成纤维细胞黏附初期数量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对照组,不同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氧化锆表面成纤维细胞黏附及增殖情况更佳,细胞在黏附初期形态铺展更佳,伸出伪足更多。结论: 不同种类大气压放电冷等离子体处理氧化锆可在不改变材料表面形貌及粗糙度的情况下通过在材料表面引入含氧官能团提高材料表面润湿性;以Ar+O2混合气体为工作气体的大气压放电冷等离子体可显著提高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在氧化锆表面的早期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碳离子硅橡胶经过不同消毒试剂与方法处理后其表面亲疏水性、表面自由能以及邵氏硬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碳离子硅橡胶经过70%酒精、2%碱性戊二醛、0.5%碘伏、5.25%次氯酸钠、3%过氧化氢以及134℃高温、高压等消毒试剂或方法处理后,采用静态接触角测定仪检测其表面水、甘油接触角以及邵氏硬度变化情况,采用Owen-Wendt公式计算表面自由能γs、极性分量γsp以及非极性分量γsd变化.结果 碳离子硅橡胶经过5.25%次氯酸钠以及3%过氧化氢处理后,其表面接触角以及表面自由能发生明显变化,前者使得其表面呈现出完全的亲水性;70%酒精、2%碱性戊二醛、0.5%碘伏以及134℃高温、高压等方法对材料表面接触角以及表面自由能等影响较小.不同处理组材料表面邵氏硬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70%酒精以及134℃高温、高压等消毒方法对碳离子硅橡胶表面性能影响最小,结合操作便利性等因素,70%酒精可认为是该材料最适宜的消毒处理方式.而次氯酸钠消毒液极不利于该材料表面形貌维持,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氩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聚醚醚酮(PEEK)及其复合材料剪切强度的影响,阐明PEEK及其复合材料的粘结机制。方法:将制备的纯PEEK作为对照组,PEEK复合材料作为实验组。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试件分别进行0、 5、 15和25 min氩气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等离子0、5、15和25 min组)。扫描电镜(SEM)观察试件经过处理后表面微观形貌变化。将处理后的试件与RelyXTM Unicem进行粘结,37℃水浴24 h后检测试件的剪切强度,体视显微镜下评价其破坏模式。结果:经过氩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各组试件表面可见不同程度的凸状沉淀物和犁沟。对照组试件经过低温氩气等离子体处理5 min后,剪切强度值比等离子0 和15 min组明显升高(P<0.01);等离子25 min组试件的剪切强度值与等离子5 m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试件的剪切强度值,等离子5 min组低于15和25 min组(P<0.05),等离子15 min与25 min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等离子15 min组试件的剪切强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试件的破坏模式均主要以界面破坏为主。结论:氩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能有效地增强PEEK及其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剪切强度增大。试件表面硬度不同导致了纯PEEK及其复合材料剪切强度变化趋势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等离子体处理对牙科氧化锆陶瓷表面短期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制作氧化锆陶瓷试件,喷砂后随机分为5组,进行不同表面处理。A组:喷砂组;B组:喷砂+氧气(oxygen,O2)等离子体组;C组:喷砂+氩气(argon,Ar)等离子体组;D组:喷砂+氮气(nitrogen,N2)等离子体组;E组:喷砂+底涂剂Z?Prime Plus组。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能量色散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和水接触角测试仪表征各处理组的氧化锆陶瓷表面形貌、碳氧元素含量、粗糙度和表面亲水性。制备复合树脂柱,以树脂水门汀将其粘固于处理后的氧化锆陶瓷表面,将粘接试件水浴24 h后,测试剪切粘接强度(shear bond strength,SBS),并分析破坏模式。结果:SEM显示不同等离子体处理陶瓷后表面形貌无明显变化,EDS显示碳元素减少,氧元素增加,碳/氧比值减小。水接触角测试表明等离子体改性后表面亲水性相比于A组明显增加。SBS结果表明,与A、B、D组相比,C组陶瓷短期SBS明显提高(P < 0.05),与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r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可显著提高牙科氧化锆陶瓷?树脂的短期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氢气氛等离子体处理,在聚丙烯微孔膜表面接枝了聚丙烯酸,改善了膜表面的亲水性。接枝率与等离子体放电功率、放电时间和溶液浓度有关,微孔膜内外表面及不同位置接枝效率有差别。接枝后微也膜的表面孔径减少了。  相似文献   

9.
利用辉光放电技术,将C_2H_2/CO_2/H_2的等离子体聚合物沉积处理聚氯乙烯商品膜表面进行改性。用红外光声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观察了等离子体改性的聚氯乙烯膜的结构和表面形态。测量了改性膜的水接触角,计算了它们的表面自由能,界面自由能以及表面功,从而研究了改性膜的亲水性。同时,利用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改性膜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用反相色谱法、电子天平法和ESCA对氧化前后炭纤维的表面性能作了研究。以炭纤维为固定相,正烷烃作探针分子进行了反相色谱实验,求得了炭纤维的吸附等温线。等温线属BrunauerⅡ型,比表面积因氧化而增大。用电子天平法,以正烷烃-甲酰胺-炭纤维体系间接地求得了炭纤维的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因氧化处理而增大。ESCA的结果表明,经氧化处理后炭纤维表面的[O]/[C]比增大,但氧化影响仅限于表面,而对距表面5nm以下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运用拉伸法研究了硅烷偶联剂对316L不锈钢高分子涂层的结合强度的影响,并对硅烷偶联剂的含量、预处理时间及pH值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ATRIR,XPS等技术表征了偶联剂提高膜基结合强度的机理。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能够显著提高不锈钢与高分子涂层之间的结合强度,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偶联剂含量W=0.05,处理时间为10s,溶液的pH值为6。作用机理是:偶联剂一端与金属生成了Si-O-Me键。另一端与高分子相互缠绕形成了复杂的互穿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316L不锈钢冠脉支架为模型,在经过表面处理的316L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药物涂层,采用戊二醛为交联剂对涂层表面进行交联改性,并对交联前后涂层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同时以紫杉醇为模型药物,研究了交联前后涂层药物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真空条件下制备的涂层表面平滑致密,交联后涂层力学强度增加,溶胀度及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释放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能够影响全瓷修复体-牙本质的粘结强度的各种因素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分类阐述了影响全瓷修复体-牙本质的粘结强度的多种因素,包括:牙本质粘结剂的种类、全瓷修复材料与粘结剂和粘结技术的配伍、瓷表面处理技术和粘结操作等;以及如何利用各种因素来提高全瓷修复体的粘结强度。临床医生在应用全瓷修复体-牙本质粘结技术时,应根据不同系统陶瓷材料性质,选用与之配套的牙本质粘结剂;并根据不同的陶瓷特性,进行相应的粘结前瓷表面的处理,如:喷砂、酸蚀、激光蚀刻、涂布硅烷偶联剂、硅涂层或多种联合应用等;且在粘结操作时要注意适当的粘结层厚度和光照强度,尽量避免边缘微渗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口腔技术的发展及全瓷种植体的广泛应用,对于牙种植体表面处理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牙种植体表面粗化的处理方法是指采用机械或者化学方法在植体表面形成符合形态的微结构或者同位结构,扩大其黏结面积,使其表面活化,增强其表面的自由能,并增强了瓷和树脂黏结性。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表面处理的方法有机械法和化学法,主要技术包括机械打磨、肽浆喷覆(TPS)、酸蚀(etching)、喷砂(sand blasting)、改良喷砂、激光蚀刻、硅涂层和联合使用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开发出多种植体。  相似文献   

15.
采用毛吸浸润法,研究了氧等离子及氩等离子处理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表面浸润特性的影响。发现了等离子处理可以使碳纤维表面对水的浸润性能大为改善,氧等离子处理效果更为明显。对在碳纤维表面预涂不饱和酸酐,经等离子处理可产生接枝的现象进行了验证,并发现接枝马来酸酐后浸润性能反而比原纤维有所下降。经等离子处理的纤维随其接触空气时间的延续,表面浸润性能不断退化,纤维对水的接触角呈曲折形式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16.
采用毛吸浸润法,研究了氧等离子及氩等离子处理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表面浸润特性的影响。发现了等离子处理可以使碳纤维表面对水的浸润性能大为改善,氧等离子处理效果更为明显。对在碳纤维表面预涂不饱和酸酐,经等离子处理可产生接枝的现象进行了验证,并发现接枝马来酸酐后浸润性能反而比原纤维有所下降。经等离子处理的纤维随其接触空气时间的延续,表面浸润性能不断退化,纤维对水的接触角呈曲折形式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卡托普利抑制金属基质蛋白酶的活性以提高粘接界面的稳定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卡托普利乙醇溶液和卡托普利乙醇/水溶液对人离体牙牙本质表面进行预处理,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卡托普利预处理对牙本质表面形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两种自酸蚀粘接剂对牙本质进行粘接,表征即刻粘接强度,并通过老化处理,评价卡托普利预处理对粘接持久性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提示,卡托普利溶液可以部分去除沾污层并暴露牙本质胶原。基于扫描电镜结果,选择0.15?g/mL卡托普利乙醇溶液(50%乙醇)处理30?s作为预处理条件,通过可乐丽菲露 SE BOND 进行牙本质粘接,即刻微拉伸强度从(30.80±4.70)MPa 提升至(37.48±3.20)MPa(P<0.05);老化处理 1 年后,对照组微拉伸强度显著下降[(22.90±6.82)MPa,P<0.05],而实验组微拉伸强度没有明显的变化[(36.56±5.10)MPa,P>0.05]。用可乐丽菲露 S3 BOND 进行牙本质粘接,对照组的即刻微拉伸强度为(31.33±4.11)MPa,与实验组(34.70±4.07)MPa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化处理 1 年后,实验组的微拉伸强度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36±3.58)MPa和(21.43±6.27)MPa,P<0.05]。结论:卡托普利预处理不仅可以提高自酸蚀粘接的即刻粘接强度,而且改善了粘接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