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唯一的理想方法.而且心脏移植日趋成熟,手术及治疗范围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希望接受心脏移植,以改善存活质量,延长寿命.2004年,我院为2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采用了改进术式即双腔静脉吻合法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均已成活、生活质量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3个月后,影响患者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的因素。方法:某医院先后采用双腔静脉法进行了10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后均采用CsA口服联合免疫抑制治疗。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回顾性分析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的CsA剂量、膳食结构、体重变化、肝功能、合用影响CsA代谢的药物对CsA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内CsA剂量、患者饮食结构和合用药物对CsA血药浓度的影响较大。结论:心脏移植患者术后应讲究平衡饮食,不要随便更改饮食结构。合用其他药物应咨询心脏或免疫科医生并检测CsA浓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疾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3-2009年期间的11例终末期心脏疾病行心脏移植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前准备、麻醉、心肌保护、体外循环、术式、术后监护治疗及随访情况,总结心脏移植的经验与教训.[结果]5例病人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生活自理,其中最长存活时间已达6年;6例死亡,其中术后急性右心衰2例,家中未规律服用免疫排斥药物2例,另外死于院外严重感染及慢性排斥反应各1例.[结论]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其中正确的供受体选择、良好的组织配型、有效的心肌保护、精湛的手术技术、严密的围术期管理是病人院内恢复的必备条件,培养自我保健意识及长期规范服用免疫排斥药物是院外长期存活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道3例体外循环(ECC)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中心肌保护的体会.方法 3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供心采用HTK保护液灌注、保存.术中使用大剂量抑肽酶、白蛋白、果糖二磷酸钠和参附注射液减轻供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结果 供心热缺血时间5~6 min,冷缺血时间200~240 min,平均(218.0±20.3)min,手术顺利,2例患者康复出院,心功能Ⅰ级,能从事一般的工作和劳动,生活质量良好.1例术后11 d死于急性排斥反应.结论 缩短供心热冷缺血时间,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脏移植中心肌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3例体外循环(ECC)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中心肌保护的体会。方法3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供心采用HTK保护液灌注、保存。术中使用大剂量抑肽酶、白蛋白、果糖二磷酸钠和参附注射液减轻供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结果供心热缺血时间5~6min,冷缺血时间200~240min,平均(218.0±20.3)min,手术顺利,2例患者康复出院,心功能Ⅰ级,能从事一般的工作和劳动,生活质量良好。1例术后11d死于急性排斥反应。结论缩短供心热冷缺血时间,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脏移植中心肌保护的关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复苏情况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5例。两组病人入院后均给予强心、利尿常规改善心功能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于入院时、麻醉前、切皮前、停CPB、术毕各时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并记录复跳方式、复跳后心律失常情况、术毕血流动力学稳定时多巴胺和硝普钠用量比。结果卡维地洛组各时点MAP、HR均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别,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跳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术毕血流动力学稳定时多巴胺和硝普钠用量比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卡维地洛可安全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有利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脏复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及宿主的供体免疫原性的动态变化。方法利用近交系大鼠,按Kamada的双套法行LEW→WF的原位全肝移植,将术后早期不同时期的移植肝或脾脏取出、分别注入移植后长期生存大鼠的腹腔内,观察能否诱导后者出现排斥反应。结果①移植12h后宿主的脾脏内存在最强的同种免疫刺激能力,2d后消失。②移植3d后的肝脏逐渐丧失了同种免疫刺激能力。结论移植肝和宿主的供体同种免疫原性在术后早期基本上消失了。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建立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经验、方法及体会。方法行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Ono术式)120例。其中预备实验60例,正式实验60例。结果预备实验手术成功率为45%,正式实验手术成功率为85%。正式实验整个手术时间为(74.3±17.1)min,供心缺血时间(29.6±t0.3)min,供心摘取时间约(7.9±4.2)min。移植心存活时间为(11.1±5.7)d;5例心脏移植后大鼠长期存活,最大体重达740g。结论成功制备大鼠心脏移植模型,良好手术技术和严格的围手术期处理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3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成功的处理经验,探讨供心保护、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感染、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等问题。方法:2000年11月和2001年3月先后为终末期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闭锁行肺动脉环缩术后等3例病人成功地施行了心脏移植手术。术后应用环孢霉素A(CSA)和甲基强的松龙、强的松龙等免疫抑制剂。结果:3例患者已分别生存半年和3个月,心功能正常,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心脏移植、供心保护、吻合技术以及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蔡学联 《浙江预防医学》1998,10(10):634-634
感染是心脏移植术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可发生在手术后的全过程,多见于手术后的前三月,约占死亡人数的50%。主要是由于免疫抑制治疗降低机体抗感染的能力。手术后感染以预防为主,而预防感染又是护理的首要工作要求。我院1997年6月19日施行一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后护理人员采取一系列严密的隔离措施和监测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抑肽酶对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期血液保护的效应。方法将40例行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20例,抑肽酶组(A组)20例。A组首量1×10^6kU,持续量0.25×10^6U/h持续静脉泵注抑肽酶,直至术毕,c组泵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于术前(T1)、无肝期前5min(T2)、新肝期5min(T3)、新肝期30min(T4)和新肝期120min(Ts)采集颈内静脉血检测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栓弹力扫描仪(TEG)的反应时间(R)等。记录两组术中总出血量和血浆、血小板、液体输入量,并记录两组回收血洗涤量和红细胞悬液洗涤量。结果A组患者术中总出血量、回收血洗涤量、红细胞悬液洗涤量及血浆、白蛋白、胶体输入量[(3708±1910)、(1321±488)、(2121±785)、(2568±904)、(200±63)、(3830±897)m1]明显低于C组[(5676±2241)、(2034±734)、(2697±978)、(3725±1374)、(259±83)、(5065±1505)ml](P〈0.01或〈0.05)。两组T1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T3A组的PT、AFIT、TT和R均较c组同一时间点缩短(P〈0.05或P〈0.01)。结论在肝移植术中应用抑肽酶能够有效地改善围手术期期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异体血及血浆代用品的输注量,具有很好的血液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失血量进行分析,探讨PFNA内固定围手术期失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6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的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进行统计分析,并依据性别、年龄、骨折类型进行分组,分析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62例患者总失血量为(775.8±129.6) ml,显性失血量为(120.6±42.0) ml,占总失血量的15.5%,隐性失血量为(655.2±109.1) ml,占总失血量的84.5%,隐性失血量显著高于显性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组(20例)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分别为(773.3±131.5)、(122.5±44.1)、(650.8±114.2) ml;女性组(42例)分别为(777.0±124.7)、(119.7±40.2)、(657.3±107.7) 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35例)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分别为(813.1±107.5)、(117.7±49.7)ml;非高龄组(27例)分别为(727.4±114.3)、(124.4±36.6) 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隐性失血量为(695.4±74.1) ml,高于非高龄组的(603.0±65.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14例)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分别为(578.1±82.3)、(68.5±23.1)、(509.6±63.1) ml,低于不稳定组(48例)的(833.5±84.1)、(135.8±35.0)、(697.7±79.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围手术期失血主要来自于隐性失血,年龄及骨折稳定性是影响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沈红 《工企医刊》2012,25(3):33-35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联合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中优越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LM 100例,其中舒适护理联合垂体后叶素(观察组)50例,传统护理联合缩宫素组(对照组)50例,分析两组术前60分钟和术前5分钟血压、心率、焦虑值,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HB差值、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舒适度、满意度变化.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镜下完成,无一例转开腹.两组术前60分钟血压、心率、焦虑值,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术前5分钟血压降低[(115±7)/(79±6) mmHg比(127±14)/(83±8)mmHg,P<0.05]、心率减低[(73±6)次/分比(86±9)次/分,P<0.05]、焦虑值减低[(40.5±3.9)分比(49.2±4.4)分,P<0.05]、术中失血量减少[(75.2±40.8)ml比(97.9±48.8) ml,P<0.05]、手术时间缩短[(65.3±38.2) min比(82.7±26.1) min,P<0.05]、手术前后HB差值减少[(8.92±2.78) g/L比(13.8±6.54) g/L,P<0.05]、住院舒适度提高[(91.3±5.5)比(78.9±5.7)分,P<0.05]、满意度提高[(29.2±2.1)比(23.6±2.8)分,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护配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垂体后叶素可降低术前血压、心率、焦虑值,减少术中失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住院舒适度、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控制性强化降压的疗效.方法 88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控制性降压组(48例)和一般性降压组(40例),分别给予积极降压和按指南降压治疗,比较两组入院后颅内血肿体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入院后24 h内手术率和入院后30 d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初始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性降压组入院后24h颅内血肿体积、颅内血肿增长率、颅内血肿增大比例均低于一般性降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3±11.6) ml比(30.5±10.9) ml,(17.8±12.7)%比(37.1±25.7)%,16.7%(8/48)比47.5% (19/40)](P< 0.05或<0.01).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和入院后1,7,14d行GCS和NIHSS评分,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性降压组入院后24 h内手术率显著低于一般性降压组[8.3%(4/48)比25.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入院后30 d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早期控制血压不能改变其近期神经功能恢复和降低病死率,但可以显著延缓血肿的扩大和减少手术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入院时收缩压水平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四组:A组(37例,收缩压≤100mmHg,1mmHg=0.133kPa),B组(73例,收缩压101-140mmHg),C组(56例,收缩压141—180mmHg),D组(38例,收缩压〉180mmHg)。测定四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胸比、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酐等指标。1年后根据有无心源性死亡事件分为死亡组(53例)和存活组(151例),并比较各指标。结果C、D组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A、B组[82.1%(46/56),89.5%(34/38)比35.1%(13J37)、37.O%(27,73)],C、D组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及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Ⅳ级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69.6%(39/56)、73.7%(28,38)比29.7%(11/37),53.6%(30/56)、57.9%(22/38)比21.6%(8/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四组lgNT-proBNP、心胸比、LVEF、LVED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分别为3.95±0.34、0.73±0.05、(36.60±5.21)%、(125.36±44.38)ml,B组分另0为3.65±0.29、0.66±0.07、(41.34±6.19)%、(110.72±50.39)ml,C组分别为3.32±0.25、0.60±0.05、(48.25±5.68)%、(90.47±33.64)ml,D组分别为3.07±0.26、0.52±0.04、(56.47±7.12)%、(72.49±38.36)ml,P〈0.05]。A组患者心源性死亡事件导致的病死率为56.8%(21/37),明显高于B组[23.3%(17/73)]、C组[17.9%(10/56)]及D组[13.2%(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吸烟史、心功能NYHA分级Ⅳ级患者比例、三酰甘油(TG)、尿酸、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IgNT—proBNP、心胸比、LVEDV均明显高于存活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VEF及收缩压明显低于存活组[(0.85±0.29)mm01]L比(1.12±0.36)mmol/L、(40.28±5.62)%比(51.75±8.96)%、(124.38±22.67)mmHg比(141.57±24.3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与lgNT.proBNP、心胸比、LVEDV呈负相关(r=-0.379、-0.498、-0.413,P〈0.05),与LVEF呈正相关(r=0.62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肌酐、收缩压(OR=0.942、0.829、1.033)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预后关系密切。结论收缩压水平是反映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心功能受损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加尿流改道的62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30例行回肠膀胱术(回肠膀胱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早期(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结果两组6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发生。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和回肠膀胱术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回肠膀胱术组[(463.59±50.24)min比(436.07±44.91)min、(1081.16±320.49)ml比(867.53±224.61)ml、(46.88±4.67)d比(20.37±5.24)d],但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回肠膀胱术组[25.0%(8/32)比53.3%(1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尿流改道术均是临床上尿流改道的较成熟方式,在临床诊疗中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并结合临床经验选择最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左西孟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左西孟旦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标准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左西孟旦组加用左西孟旦治疗,对照组继续标准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两组治疗12d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利钠肽(BNP)、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等变化.结果 左西孟旦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44/50)比42%(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浆BNP、LVEF、SV、CO、C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BNP、LVEF、SV、CO、C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左西孟旦组:(1 621.3±1 302.1) ng/L比(6 530.3±1 620.2) ng/L、(54.7±8.9)%比(38.5±8.7)%、(89.7±8.5) ml比(67.1±13.6) ml、(5.30±1.60) L/min比(3.65±2.10) L/min、4.65±0.92比2.82±0.95;对照组:(4 251.2±1 581.3) ng/L比(6 495.5±1 640.4) ng/L、(52.6±8.0)%比(39.1±9.2)%、(76.5±8.9) ml比(66.4±13.9) ml、(4.36±2.37) L/min比(3.71±2.35) L/rmin、3.11±0.73比2.87±0.96],且左西孟旦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可显著改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LVEF、SV、CO及Cl,降低血浆BNP,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超声刀与电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29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腋窝淋巴结清扫中采用超声刀治疗178例(超声刀组),采用电刀治疗251例(电刀组),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引流总量、皮下积液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均无腋血管和胸长神经、胸背神经的损伤.超声刀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引流总量均优于电刀组[(98.0±10.2) ml比(152.0±11.5) ml、(125.0±9.6) min比(155.0±12.3) min、(6.0±2.1)d比(9.0±4.3)d、(227.0±10.6) ml比(319.0±15.8)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而两组皮下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中采用超声刀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减少拔管时间和引流总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抑肽酶对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期血液保护的效应.方法 将40例行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20例,抑肽酶组(A组)20例.A组首量1 ×106kU,持续量0.25×106kU/h持续静脉泵注抑肽酶,直至术毕,C组泵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于术前(T1)、无肝期前5min(T2)、新肝期5 min(T3)、新肝期30 min(T4)和新肝期120 min(T5)采集颈内静脉血检测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TIB)、血栓弹力扫描仪(TEG)的反应时间(R)等.记录两组术中总出血量和血浆、血小板、液体输入量,并记录两组回收血洗涤量和红细胞悬液洗涤量.结果 A组患者术中总出血量、回收血洗涤量、红细胞悬液洗涤量及血浆、白蛋白、胶体输入量[(3708±1910)、(1321±488)、(2121±785)、(2568±904)、(200±63)、(3830±897)ml]明显低于C组[(5676±2241)、(2034±734)、(2697±978)、(3725±1374)、(259±83)、(5065±1505)ml](P<0.01或<0.05).两组T1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T5A组的PT、APRR、TT和R均较C组同一时间点缩短(P<0.05或P<0.01).结论 在肝移植术中应用抑肽酶能够有效地改善围手术期期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异体血及血浆代用品的输注量,具有很好的血液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的心脏彩超特征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临床确诊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76例作为高血压组,同期心功能正常者60例作为正常组,对以上统计的两组研究对象展开心脏彩超检查,并对这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血压组患者的LAD、LVDd、E/Ea[(50.43±10.17)、(77.74±10.98)mm、14.43±3.71、(55.48±8.97)%]均较心功能正常组[(36.44±8.79)、(45.76±8.76)mm、7.06±2.01]显著升高(均P0.05),而LVEF值[(55.48±8.97)%]则较心功能正常组[(66.75±9.08)%]显著降低(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不断升高,患者的LAD、LVDd、E、Ea水平逐渐升高(P0.05),LVEF水平逐渐降低(P0.05)。结论经心脏彩超可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进行准确的诊断,具有可行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