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颞底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岩斜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颞底经小脑幕入路并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分块切除肿瘤位于小脑幕上的部分,然后沿肿瘤与小脑幕边缘切开小脑幕,分块切除小脑幕下肿瘤,肿瘤切除采用分块切除及瘤内切除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对周围血管、神经、脑干的牵拉,保护好脑神经及大脑后动脉等重要神经血管,彻底切除肿瘤.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26例患者中肿瘤完全切除19例(73.1%,19/26),次全切除5例(19.2%,5/26),大部切除2例(7.7%,2/26),无死亡病例.11例术后出现部分神经功能障碍.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3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4例为永久性.结论 颞底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对于岩斜区肿瘤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肿瘤全切除率高等优点,并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是岩斜区尤其中上斜坡区肿瘤显微外科治疗的较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与方法通过对岩斜区肿瘤显微外科治疗方法的归纳,探索经颞下小脑幕入路等方式切除岩斜区肿瘤,依其临床表现、肿瘤暴露情况、切除程度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肿瘤全切8例(67.1%),次全切5例(35.7%),大部切除1例(0.7%),出现并发症(71.2%),无长期昏迷和死亡病例。结论此入路简捷,术野开阔,全切除率高,但并发症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樊连国  海龙 《现代保健》2012,(4):135-136
目的探讨经颞下微骨窗人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脑外科住院患者60例,人院后采取经颞下微骨窗人路手术。结果存活56例,死亡4例。再出血3例,肺部感染6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对侧肢体瘫痪12h内好转9例,2周内好转8例,3周内明显好转36例,生存者3个月后ADL分级,ADLI级19例,ADLII级22例,ADLlll级10例,ADLIV级4例,ADLV级1例。结论经颞下微骨窗人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在切除第四脑室内病变中的优点和应用要点。方法采用枕骨骨瓣成形、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四脑室内病变28例,并进行术后治疗及随访。结果病变全切23例,近全切除3例,因肿瘤与脑干粘连紧密大部分切除2例。所有患者未出现瘫痪、后组颅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及小脑性缄默征等与手术入路有关的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微创手术能安全有效地切除第四脑室内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临床分析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40例小脑幕脑膜瘤患者,给予显微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结果经过治疗后,23例肿瘤全切、9例近全切、8例部分切除。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同程度改善,经过9个月~4年随访,未出现死亡病例,无显著性手术并发症。结论针对小脑幕脑膜瘤患者,应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选择合适手术入路,术中使用显微手术,妥善处理脑干、神经、静脉窦,以保证手术疗效,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及巨大听神经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并发症。方法1994年3月。2006年4月对27例岩斜区肿瘤及16例巨大听神经瘤患者实施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的手术。结果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34例(79.1%),大部切除9例(20.9%)。颅内感染8例(18.6%),脑内血肿5例(11,6%),死亡2例(4.7%)。结论 该手术入路的主要优点是对小脑和颞叶牵拉轻,能直接处理肿瘤的基底部,手术野开阔,但具有潜在并发症、手术费时的缺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并发症。方法1994年3月~2006年4月对27例岩斜区肿瘤及16例巨大听神经瘤患者实施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的手术。结果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34例(79.1%),大部切除9例(20.9%)。颅内感染8例(18.6%),脑内血肿5例(11.6%),死亡2例(4.7%)。结论该手术入路的主要优点是对小脑和颞叶牵拉轻,能直接处理肿瘤的基底部,手术野开阔,但具有潜在并发症、手术费时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和评估大型鞍区肿瘤的不同手术入路。方法 鞍区大型肿瘤66例,分别选择三种不同手术入路,比较不同类型肿瘤对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结果和预后。结果 经双额底内侧入路、扩大的翼点及单侧额外侧入路的肿瘤全切除率分别为84%(32例),75%(12例),50%(6例),无1例手术死亡。结论 鞍区大型肿瘤的切除可根据肿瘤类型选用经扩大的翼点入路或双额底内侧入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额外侧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39例鞍区肿瘤中垂体腺瘤15例,其中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1例行大部分切除;蝶骨平台及鞍结节脑膜瘤14例行Simpson Ⅰ、Ⅱ级切除;颅咽管瘤10例中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随访37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4年,肿瘤复发4例,其中2例颅咽管瘤,2例垂体腺瘤.结论 额外侧锁孔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鞍区肿瘤手术入路.熟练的显微颅底外科技术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岩斜区脑膜瘤由于位置深在,周围有重要的血管、神经。而且暴露困难,一直是神经外科治疗上的难点,对于神经外科医生也是一项挑战[1]。近年来,我院神经外科病房手术治疗的15例岩斜脑膜瘤,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马银龙  张玉良 《中国校医》2021,35(11):873-875
目的 探讨剑突下入路与侧胸入路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26例纵隔肿瘤患者符合本次研究纳、排标准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侧胸入路电视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剑突下入路手术进行切除,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比较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65.23±19.41)mL少于对照组(89.56±12.56)mL(t=6.656,P=0.000),手术时间(133.89±19.67)min短于对照组(134.67±23.56)min(t=2.103,P=0.038),术后胸腔引流量(212.56±61.56)mL少于对照组(265.71±67.21)mL(t=3.68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天、术后三天、术后五天VAS疼痛评分分别为(3.36±0.46)分、(3.03±0.84)分、(1.91±0.26)分均低于对照组(3.56±0.11)分(t=2.674,P=0.009)、(3.36±0.12)分(t=2.460,P=0.016)、(2.34±0.11)分(t=9.633,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20%(χ2=4.414,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剑突下入路手术对于纵隔肿瘤疾病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肺不张、肺部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张霞 《工企医刊》2011,24(4):57-58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围术期临床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例桥小脑肿瘤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严格交接班,切实做好各项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20例患者,16例痊愈出院,4例好转自动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加强桥小脑区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可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腋窝入路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护理措施。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50例患者均为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腋窝入路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按照其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选择综合护理以及常规护理,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经过护理后其护理满意度经计算后分别为100%和76%,组间数据经对比后统计学意义产生(P<0.05)。结论:经腋窝入路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应采用综合护理模式,从而对病情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Willis动脉环及其穿支进行解剖观察与测量,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5例成人尸体头颅经眶颧额颞下入路对动脉环进行显微解剖研究。结果 Willis动脉环由前交通动脉,左右大脑前动脉A1段,左右颈内动脉,左右后交通动脉及在右大脑后动脉内侧段组成,Willis动脉环变异多,尤其以大脑前动脉A1段明显,且左侧A1外径大于右侧A1外径。脑底动脉环上各部均有穿支发出,一般从起源动脉发出后走向内上方分布到垂体柄,视束,视交叉,丘脑,下丘脑,基底节和内囊等区域供血。结论 熟悉Willis动脉环的显微解剖,保护好其穿支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手术治疗第四脑室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在切除第四脑室内病变中的优点和应用要点。方法采用枕骨骨瓣成形、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四脑室内病变28例,并进行术后治疗及随访。结果病变全切23例,近全切除3例,因肿瘤与脑干粘连紧密大部分切除2例。所有患者未出现瘫痪、后组颅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及小脑性缄默征等与手术入路有关的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微创手术能安全有效地切除第四脑室内肿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逆行入路方式切除胰体尾肿瘤的疗效。方法通过分析2006至2009年采用逆行入路方式切除21例患者的胰体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进行逆行入路胰体尾肿瘤切术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00—130min。手术中出血及输血情况:出血量160-200mL,手术均无需输血。手术后患者恢复程度良好,其平均住院时间为13.5d,无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除血糖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后期对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逆行入路方式切除胰体尾肿瘤的疗效。方法通过分析2006至2009年采用逆行入路方式切除21例患者的胰体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进行逆行入路胰体尾肿瘤切术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00~130min。手术中出血及输血情况:出血量160~200mL,手术均无需输血。手术后患者恢复程度良好,其平均住院时间为13.5d,无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除血糖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后期对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分析桥小脑角区肿瘤采用MRI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治的68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RI诊断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手术病理证实,MRI检查表明29例患者属于膜肿瘤病症,22例患者属于听神经系统肿瘤,15例患者属于三叉神经肿瘤病症,2例三叉神经系统肿瘤被漏诊,通过第2次扫描后诊断准确率为96.9%。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病理检查准确率为100%,MRI检查准确率和手术病理检查并没有很大差异(P>0.05)。结论: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采用MRI诊断检查的临床价值较高,可以准确的显示桥小脑角区肿瘤病发位置,而且这种检查方法不会为患者带来任何痛苦,这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效果,以提高和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0年1月-2011年6月显微手术切除的32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岩斜区脑膜瘤,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12例,大部分切除8例。全切除术后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最高(P〈0.05),而次全切除与大部分切除相比,其术后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次全切除是一个合理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20.
颈静脉孔区肿瘤位置深,结构复杂,周围有重要的神经血管走形,此区域肿瘤类型较多,常见的有颈静脉球瘤,其次为神经鞘瘤和脑膜瘤.由于此区域位置深,结构复杂,手术显露困难,切除此区域肿瘤难度较大,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以及术中正确的处理是该区域肿瘤手术成功的关键.此区域的手术入路可分为三种:后方入路、侧方入路、前方入路;各自又有新型的改良术式.手术入路的选择取决于病变性质、生长范围、受累结构、患者的功能状态及术者的个人经验.术中保护重要的神经血管是此手术的关键.尽管如此,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在所难免,其主要的并发症有:脑神经损伤后功能障碍、脑脊液漏和脑膜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