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吸机集束化策略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72例神经外科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开展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应用SPSS20.0软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呼吸机集束化策略和常规策略,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再插管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1.11%(4例)和27.78%(10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再插管发生率分别为5.56%(2例)和8.33%(3例),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4.94±3.44)h和(10.42±3.02)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8.57±3.78)h和(16.90±3.60)h(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应用呼吸机集束化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机集束化策略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72例神经外科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开展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应用SPSS20.0软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呼吸机集束化策略和常规策略,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再插管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1.11%(4例)和27.78%(10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再插管发生率分别为5.56%(2例)和8.33%(3例),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4.94±3.44)h和(10.42±3.02)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8.57±3.78)h和(16.90±3.60)h(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应用呼吸机集束化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捆绑措施应用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郑州市某医院收治的62例危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给予对照组患儿气管插管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捆绑措施。比较2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02±0.87)d和(22.41±10.25)d,短于对照组的(9.11±3.42)d和(34.27±8.4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32,5.418;P0.05)。研究组患儿非计划性拔管(UEX),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口腔感染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69,6.613,9.807,10.145;P0.05)。结论捆绑措施应用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的护理中,可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能降低UEX,VAP,口腔感染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集束化综合护理在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医绐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超过48h的2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108例,参照组106例。参照组行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对患者行集柬化综合护理。观察两组发生呼吸机性肺炎的例数,并分析对比两组发生呼吸机性肺炎的患者感染菌株种类分布情况及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108例患者中发生呼吸机性肺炎的有13例,发病率为12.04%,参照组106例患者中发生呼吸机性肺炎的33例,发病率为31.13%(x^2=11.52,P=0.001〈o.01)。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72.91±42.12)h和(220.72±52.91)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20〈0.05)。观察组的病死率和均低于参照组。结论:集柬化综合护理方案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减少,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早期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在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抢救中的价值.方法 根据是否早期应用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将112例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分为早期机械通气组(36例)和常规机械通气组(76例),比较2组患者血脑钠尿肽值、症状缓解对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痛死率.结果 与常规机械通气组比较,早期机械通气组症状缓解时间快[(4.3±1.1 )h vs(7.3±2.1)b,P<0.01)],机械通气时间短[(66.4±12.4)h vs (78.3±15.6)h,P<0.01)],入院7d血脑钠尿肽浓度低[(452±112) ng/Lvs (634±232)ng/L,P<0.01)],住院时间短[(15.3±5.1)d vs (21.1±7.1)d,P<0.01)],住院期间病死率低(8.3% vs 27.6%,P<0.05).结论 早期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能较快缓解急性重疰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期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腔干预时机对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12月医院ICU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1 230例患者,随机分为即刻组、4h组和8h组,每组410例;即刻组、4h组和8h组三组患者分别在插管后即刻、4h和8h介入首次口腔干预,插管后、插管后6h和插管后12h分别对患者上颌前臼齿上的牙菌斑情况进行评分,并统计各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对发生VAP患者,采集患者痰液标本进行菌株鉴定。结果三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h组和8h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显著高于即刻组(P<0.05),且8h组高于4h组(P<0.05);插管后即刻组牙菌斑评分为0.256±0.035;插管后6h,即刻组牙菌斑评分显著低于4h组(P<0.05),插管后12h,三组牙菌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例VAP患者共检出6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1株,占64.06%,革兰阳性菌18株,占28.13%,真菌5株,占7.81%。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患者应及时行口腔干预有效预防VAP的发生,降低患者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AE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55例,入院时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序贯组改用序贯B iPAP面罩无创通气,对照组继续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撤机前后的动脉血气水平、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有创通气+无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撤机成功率、住院死亡率。结果序贯组与传统组相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撤机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可以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撤机成功率,优于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是机械通气,但随着呼吸机的广泛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ion-associated pneumonia VAP)也随之增多。VAP是指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8 h后出现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可造成撤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导致机械通气失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危险因素,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调查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93例使用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时间>48h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共有94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48.7%;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中,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孕期(29.5±6.3)周、出生体重(2778±617)g、机械通气时间(123.3±21.4)h、插管次数(3.1±1.9)次、吸痰次数(19.4±7.1)次、平卧率50.0%、静脉置管率41.5%;对照组:孕期(34.7±6.8)周、出生体重(3046±609)g、机械通气时间(93.6±17.8)h、插管次数(1.8±0.9)次、吸痰次数(10.8±8.2)次、平卧率24.2%、静脉置管率42.4%.结论 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患儿自身状态和临床治疗干预等多种因素相关,针对患儿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和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采用集柬化护理方案干预的临床研究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ICU接治的80例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根据是否给予采用集柬化护理方案干预,分为干预组及标准组。标准组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的同时,给予机械通气常规护理;而干预组患者在标准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集柬化护理方案干预,主要包括:合理用药、无菌操作、体位护理、呼吸道及口咽部护理。结果:干预组患者生存率为85.00%,机械通气时间为14d,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9.20%;干预组患者生存率为30.00%,机械通气时间为34d,并发症发生率为77.50%,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52.50%;两组数据比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干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以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患者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已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30例中,随机选取15例患者为序贯治疗组(A组),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拔除气管插管,改为经面罩BiPAP无创通气,渐至脱机;另选15例为对照组(B组),行常规有创通气,最后以PSV方式至撤机,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有创通气时间、VAP发生例数、住院时间、撤机成功例数、院内死亡例数、住院费用。结果有创通气时间:A组(10±3)d,B组(18±3)d;VAP发生例数:A组2例,B组8例;住ICU时间:A组(12±3)d,B组(22±6)d;撤机成功例数:A组14例,B组5例;院内死亡例数:A组3例,B组10例;治疗费用:A组(2.5±0.2)万元;B组(4.8±1.8)万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COPD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法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孙梅 《现代保健》2008,(35):41-43
目的 通过对20例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目标性监测,观察和分析引起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因素,探究有效的防治对策,以达到最佳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观察住院期间机械通气48h以上患者,对VAP病例的一般资料、有关发病情况、细菌学及有关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预后等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观察体温、气管内吸出脓性分泌物、外周血白细胞、痰细菌培养、X线胸片,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果 机械通气48h以上180例患者,20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1%;使用呼吸机后在5d内发生肺炎的6例,占30%;在5d后发生肺炎的14例,占70%。20例VAP患者经对症及支持治疗,19例病情缓解、脱机,抢救成功率占80%,死亡1例,病死率为20%。结论 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VAP则容易造成撤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而必须重视。针对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进行积极防治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措施,是维持机械通气有效能的重要保证,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急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行有创通气,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的患者,随机分为序贯通气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序贯组:达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拔除气管插管,改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拔管后再插管例数及死亡例数.结果 序贯组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VAP发生率分别为(167.5±127.0)h、(8.56±5.7)d、(1/16)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88.0±167.6)h、(16.57±5.63)d、(6/14)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部感染控制窗指导下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方法,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在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的同时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是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的有效脱机方案.  相似文献   

14.
早期气管切开对危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早期气管切开能否降低危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了过去39个月气管切开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诊断、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VAP发生率、死亡率,以及镇痛、镇静药物用量,2008年1月-2009年6月对上海中山医院外科监护室预期机械通气时间7 d者,在经口气管插管72 h内实施早期气管切开(ET);历史对照组为2006年3月-2007年12月连续的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该组患者均为经口气管插管7 d实施气管切开。结果两组患者基础情况相似,ET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4±24.76)d与(36.57±26.23)d,(P=0.023)(、31.05±26.71)d与(43.45±30.81)d,(P=0.047);VAP发生率ET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T组芬太尼、咪达唑仑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47±1.77)mg与(3.44±2.23)mg,(P=0.026)、(228.77±160.35)mg与(413.52±260.12)mg,(P0.001),丙泊酚用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缩短机械通气和住ICU时间,降低VAP的发生率,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用量,但不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人工气道不同湿化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影响的研究。方法:将112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8h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9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注射器气管滴入湿化法进行气道湿化,实验组采用加热湿化器进行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机械通气3周后VAP发生率。结果:机械通气3周后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气道患者采用加热湿化器气道湿化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拔除气管插管时机。方法将75例行机械通气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分为早期组(34例)和晚期组(41例),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带气管插管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及拔管成功率。结果晚期组和早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0.66±28.59)h比(114.47±34.21)h、(140.63±28.52)h比(138.44±34.74)h,P〉0.05]。晚期组带气管插管时间明显长于早期组[(135.27±28.84)h比(119.03±35.0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27%(12/41)比20.59%(7/34),P〉0.05]。早期组拔管成功率明显低于晚期组[79.41%(27/34)比97.56%(4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延迟拔管能显著提高拔管成功率,并没有增加VAP的发生风险,且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联合间断声门下吸引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62例在重症医学科治疗的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间断声门下吸引,试验组32例患者采用气流冲击法联合间断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患者每日声门下滞留物总吸引量、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并对气道分泌物进行目标性监测及病原学检查。结果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0±5)d、入住ICU时间为(9.73±5.12)d、VAP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则分别为(15±7)d、(15.64±4.56)d、20.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VAP患者痰液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31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96.77%。结论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联合间断声门下吸引能够更为有效地将聚积在气管插管气囊上方的声门下分泌物清除干净,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机械通气患儿气管插管使用安全气囊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PICU内按入住时间单双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气管插管均使用安全气囊,对照组气管插管不使用安全气囊。比较两组X线胸片斑状阴影、痰培养阳性结果及VAP的发生率指标。结果实验组X线胸片斑状阴影、痰培养阳性结果及VAP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儿气管插管使用安全气囊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管理在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机械通气新生儿86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根据新生儿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接受优质护理管理的优质组43例和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常规组43例,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反复机械通气次数为(6.45±1.89)次、住院时间为(9.85±3.64) 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3%,护理满意率为97.7%;常规组反复机械通气次数为(9.56±2.19)次、住院时间为(15.78±3.76) 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6.3%,护理满意率为81.4%,优质组新生儿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NI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过程中,优质护理管理的运用减少了机械通气次数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了新生儿治疗时间,提高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率,是一种理想的护理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ICU重症监护中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感染致病菌群。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0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研究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2例)和对照组(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6例),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主要致病菌群,并对ICU重症监护中心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在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共检出主要病原菌42种,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9.05%,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28.5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经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意识障碍、胃内容物反流、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留置胃管、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5 d、APACHEⅡ评分≥15分、抑酸剂使用时间>3 d及气管插管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 结论 ICU重症监护中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感染致病菌,临床应重视病原菌的检查,有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对留置胃管、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5 d、APACHEⅡ评分≥15分、抑酸剂使用时间>3 d及气管插管等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干预措施,以尽量避免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