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工作是在25例兔的离体左前腔静脉条标本上进行的。用记录表面电图的方法研究了左前腔静脉的电活动,结果如下: 1.25例标本中有5例记录到自发的规律性电活动,频率为48—138次/分,持续时间1—15分钟。 2.灌流液内加肾上腺素(5×10~(-6)g/ml)后6例标本出现了规律性电活动,其余标本再加入氯化钡(0.25mM)后也都诱发出规律性电活动。频率190次/分左右,持续时间可达7小时以上。 3.降低致敏液中的钙离子浓度,放电频率立即下降,甚至消失。升高钙离子浓度可使放电频率增加。异搏定可使电活动迅速消失。 4.在30—38℃范围内放电频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f=8.654T-127。 5.将血管条近心端作部分切除,直至切除15毫米后仍有节律性电活动,当在心包返折处切除血管近心端,远端则记录不到电活动。若在静脉条近心端到心包返折线的中点横断血管,两血管段以不同频率放电。  相似文献   

2.
例1:患者,女,64岁,因头晕、胸闷、乏力,半月余入院。查体:T36.8°,R22次?分钟,BP100/60mmHg,心率5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临床诊断:冠心病。入院时心电图检查:为窦性心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2导同步记录,为窦性心律与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共同形成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在窦房结控制下节律较快,约100次/分,心室在自主节律,交界区控制下节律较慢,约50次/分,但是心房心室的两个频率不同的节律间发生了明显的正性变时性干扰,副节律点交接区逸搏灶对主节律点窦房结产生正性变时的作用,使窦性频率稍有增快,产生窦性心律不齐。奇数P…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胃电图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临床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进行胃功能改变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7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胃电图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这类病人的主要胃电活动改变为频率加快和胃节律紊乱,胃电频率增快同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节律紊乱是导致病人出现消化道症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频率与结肠通过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次性口服20粒不透X线标志物后每24h连续7d摄片对168例患者进行结肠运输试验。测定全结肠及其分段结肠通过时间(CTT)。比较排便频率(次/周)与结肠通过时间的关系。结果全结肠和分段结肠通过时间在低排便频率(03次/周)和高排便频率(≥3次/周)便秘病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通过时间正常和异常便秘病人均以低排便频率为主,分别为58·6%和48·8%,但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便秘排便频率与结肠通过时间无相关性,提示排便频率不能判断结肠传输是否正常。  相似文献   

5.
在17只狗的胃窦部埋植电极,进行慢性实验,每次连续记录胃电活动4~8小时,共实验189次,总记录时间992小时以上。看到胃电的慢波有三种节律类型。主要的节律为每分钟5.4±0.3次,称慢波或主波,是所有狗胃电活动的主要节律,占总记录时间的92%。其主要特点是波形规律,节律均匀,可单独发生,亦可负载峰电活动。第二种类型为每分钟13.4±1.7次的快的慢波节律,称快慢波或快的慢波。占总记录时间的7.4%,其主要特点为不负载峰电活动,仅发生在消化间期综合肌电的静止期和不规律峰电活动期。第三种类型为早发慢波,为慢波节律中的一个慢波突然提前发生,其后紧随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狗胃电慢波节律的这三种类型,可为胃电图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戊巴比妥钠麻醉下植入浆膜下电极,观察激光针“足三里”穴对清醒家兔胃电变化及切断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对针效的影响。结果发现:激光针组胃电波幅8例降低,均差值为-58±14μV,2例升高,均差值为41±29μV,电针组胃电波幅7例降低,均差值为-73±16μV,3例升高,均差值为52±27μV,两组胃电波幅均差值与对照组比较 P<0.05和 P<0.01;激光针组和电针组针前频率分别为3.88±0.38次/分和4.02±0.31次/分,针后频率分剐为4.03±0.34次/分和4.03±0.33次/分,两组胃电频率针前后与对照组比较 P>0.05,结果表明:光针后胃电波幅呈降低和升高两种变化,以降低为主,而胃电频率变化不明显,近似电针效应。另外,实验通过切断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后,胃电波幅先升后降,光针能够缩短波幅升高的程度和时间,提示激光针对胃电的效应可能是通过迷走神经以外的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微电脑胃肠电检测分析系统内设2~15周/分钟宽通带滤波器,可四道同步描笔记录和计算机采集体表结肠电。信号以快速富立叶变换作频谱分析和组叠加平均处理。临床观测发现:1.空腹时正常成人体表结肠电主要在低频范围(2.5~7.5周/分钟),其幅值在餐后明显增高,并出现较高频活动(8~13周/分钟),这种餐后反应持续约15分钟;2.慢性结肠炎和肠激惹综合征患者常有体表结肠电紊乱,表现为频率、活动量、餐后反应强度或时间的改变;3.祖国医学肝脾大肠虚实辨证及腹痛、大便改变症候群与不同结肠电异常类型有密切的相应关系。本文还报告钡灌肠X片上各段结肠的形态和体表投影,并结合结肠电实测结果提出升降乙状结肠肠电图体表引导电极的适宜位置。  相似文献   

8.
<正> 一、引言自Green和Arduini于1954年首先对海马的θ节律做了系统研究以来,这个课题在海马生理学的领域内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海马θ节律是在哺乳类动物海马中记录到的一种反映海马神经元同步化活动的电信号,其记录曲线近似正弦波,频率约4~7Hz。在制动的清醒动物,可通过施加各种自然的感觉刺激或伤害性刺激诱发;也可经给予拟胆碱药物而诱发;或动物处于一定的行为状态(包括异相睡眠)时自发。由于这种电活动的频率特征与人脑电图的θ节律是一致的,故最早的命名便称作海马θ节律。目前有人将之称为“节律性慢波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结肠电及NO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作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研究结肠电异常和NO变化。方法以二硝基氯苯法制作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埋藏电极记录结肠电,以标准对照比色法检测其大肠洗液一氧化氮产物亚硝酸盐(NOP)的浓度。结果造模大鼠结肠形成典型的溃疡,并发现其结肠电活动明显异常,具体表现为基本电节律(BER)减慢及收缩性复合肌电(CEC)的幅值显著降低,负载峰电的BER和CEC百分数明显减少,大肠洗液NOP浓度则显著升高,两者呈显著负相关。结论NO在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过程及结肠电改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测食管癌术后保留的完整胸胃在餐前餐后的胃电变化,并总结其变化规律。方法:20例胸段食管癌病人分两组,近期术后组(A组,12例)和远期术后组(B组,8例)。A组自身对照,比较术前及术后在试餐前后各胃电参数的差异;观测A组术前与A组术后、B组病人在试餐前后胃电参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术前病人餐前胃电节律均正常,餐后主频不稳定系数显著增加(P〈0.01);②近期术后病人餐前餐后胃电节律均异常,进餐前后各种胃电参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近期术后病人无论餐前或餐后正常胃电节律都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1);术前术后Ratio之比,P〈0.05;远期术后病人餐前胃动过速较近期术后病人下降,P〈0.05;近期术后与远期术后病人的正常胃电节律、DFIC、DF和Ratio均无差别,P〉0.05。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的胸胃胃电严重异常,远期术后病人的胸胃胃电与近期术后病人相比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胃动力障碍发生率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运用体表胃电图观察 58例肝硬化患者和 2 2例健康人空腹胃肌电活动情况 ,观察指标包括平均振幅 ( AP)、平均过零频率 ( FZ)、中心频率 ( FC)、主频 ( FP)以及频谱形态。结果 :肝硬化患者胃电节律紊乱率明显高于健康组 ,其中 FZ分别为 38%和 50 % ;FP分别为 57%和 50 % ;Child- Pugh A组胃窦电节律紊乱率在 FP、FZ分别为 4 0 %和 2 0 % ;Child- Pugh B组分别为 61%和 32 % ;而 Child- Pugh C组则 10 0 %有胃窦节律异常。结论 :肝硬化患者电节律紊乱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肝功能对胃电节律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患者空腹胃动力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胃动力障碍发生率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运用体表胃电图观察58例肝硬化患者和22例健康人空腹胃肌电活动情况。观察指标包括平均振幅(AP)、平均过零频率(FZ)、中心频率(FC)、主频(FP)以及频谱形态。结果:肝硬化患者胃电节律紊乱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其中FZ分别为38%和50%:FP分别为57%和50%;Child-PughA组胃窦电节律紊乱率在FP、FZ分别为40%和20%;Child-PughB组分别为61%和32%;而Child-PughC组则100%有累窦节律异常。结论:肝硬化患者电节律紊乱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肝功能对胃电节律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巴豆对家兔奥狄氏括约肌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具有峻泻作用的中药巴豆对家兔奥狄氏括约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将空腹家兔分为两组,每组8只,一组服生理盐水,另一组服用巴豆煎出液。动物用巴豆后再用阿托品。同时引导并记录所有实验动物奥狄氏括约肌的电变化,结果 消化道给予巴豆可以增加奥狄氏约肌峰电活动的频率,减小峰电位的电压,并且改变峰电的节律。严重巴豆中毒时,其电活动几科消失。结论 阿托品可以对抗巴豆对奥狄氏括约肌的电活动。  相似文献   

14.
高玉娜 《中外医疗》2014,(26):84-85
目的对小儿额叶癫痫的临床与脑电图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间于该院进行疾病诊断治疗的小儿额叶癫痫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一时间段正常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脑电图检查,并且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小儿额叶癫痫患者发作76次,12例于清醒期双侧或单侧额区出现局灶性尖慢波/棘慢波、尖波/棘波;25例患者于睡眠时出现双侧或单侧额区局灶性尖慢波/棘慢波。发作期23例患者显示其额区出现爆发性慢波节律或快活动节律,或出现尖慢波/棘慢波等情况,5例泛化为全导癫痫样电活动;而大部分正常儿童主要波形特征为低幅混合频率脑电背景活动,有一定的差异。结论对小儿额叶癫痫患者的脑电图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指导临床治疗,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用频谱技术研究慢性传输型便秘的电生理信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便秘模型中大鼠的结肠慢波变化 ,阐明体现肌电图与胃肠平滑肌电活动的相关性并为临床合理应用肌电图鉴别慢性便秘提供实验依据。通过传统生理记录仪记录及观测肌电和运动信号 ,不仅工作量大 ,而且不易对信号进行深入分析。本试验旨在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及频谱方法分析探讨大鼠的肌电活动和机械运动之间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 4 0 (雌雄不限 ,每组 4 0只 )。以临床上常用的接触性泻剂大黄建立大鼠的“泻剂结肠”模型。利用体表电极、体内胃肠电极和压力传器 ,通过计算机分别同时记录正常对照组和便秘组大鼠体表胃电体内平滑肌慢波和胃平滑肌运动信号 ,并运用频谱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便秘组大鼠的结肠慢波的主功率 ,中心频率 ,平均频率和正常慢波的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 <0 .0 5 ;不稳定系数明显增加。体内慢波、结肠平滑肌的平均振幅相关性良好。结论 :结肠平滑肌的慢波振幅 ,频率降低是导致便秘的原因之一。体内慢波在一定程度能够反映肠道活动 ,提示其生理和病理规律 ,有可能应用于临床 ,作为胃肠动力性疾病的诊断和疗效判定的客观标准。计算机和频谱是电信号分析中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研究脊柱手术对胃电节律的影响。方法:对20例脊柱手术患者,20例四肢手术患者行术前及术后胃电图及X线钡餐造影动态胃蠕动波记录,并与10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结果:脊柱手术组术后胃电节律有明显异常,频率和振幅与其他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胃蠕动波明显减弱,排空时间延长,胃电节律与胃蠕动波存在对应关系。结论:脊柱手术可影响胃电节律,导致胃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7.
1 健康人胃电图 许氏观察到空腹胃电慢波占整个记录的90%,其频率3.06±0.23次/分,幅度153±47μv,另有10%尖波,频率9~11次/分,幅度250~300μv。有人记录到与之相似的结论。杨氏观察到空腹胃电幅度在胃大弯和胃小弯处较高,胃体次之,胃窦部较低;但未记录到如许氏所说的尖波。有人为了观察进食对胃电图的影响。采用空腹时记录胃电图和进食后再记录胃电图,通过比较发现,胃电振幅可升高到300μv以上,持续5~20秒,恢复到餐前水平需要1个小时。  相似文献   

18.
<正> 应用电视 X 线录象术对胆道运动进行动态观察。排胆动作表现为胆总管末端括约肌呈周期性、节律性的舒缩活动,排胆频率为4~8次/分,十二指肠往返蠕动以4~10次/分的频率进行,和括约肌舒缩活动以同步最常见。胆总管充满结石,壶腹嵌顿结石  相似文献   

19.
脾虚大鼠结肠电及动力基本功能单位病理改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长期应用大黄对结肠肌电皮动力基本功能单位的影响,探讨Cajal间质细胞(ICC)在脾虚大鼠结肠电中的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大黄组,3个月后测定结肠慢波频率及振幅,用碘化锌-锇酸法(ZIO)观察肌间神经丛及ICC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结肠动力基本功能单位即壁内神经-Cajal间质细胞-平滑肌细胞(ENS-ICC-SMC)的病理改变.结果长期服用大黄所致脾虚大鼠,结肠慢波频率及振幅明显下降;结肠电节律失常;慢波频率变异系数(CV)及异常节律指数(ARI)显著增加;肌间丛神经纤维分布不均匀,突起连接杂乱,视野ICC稀少;电镜下见肌间神经轴突空化,ICC细胞样变性.结论长期服用大黄导致脾虚大鼠结肠慢波频率减慢,其机制可能为结肠动力基本功能单位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胃动力障碍发生的电生理机制及胃壁内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细胞分布;探讨健脾活血法中药“脾胃康”治疗糖尿病大鼠胃动力障碍作用机制。方法:同步记录对照组、中药组、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模型组清洁级雄性SD大鼠胃窦部的胃电活动,并应用NDP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发现糖尿病组大鼠与对照组和中药组大鼠相比,胃电慢波频率及振幅明显下降;胃电节律失常;慢波频率变异系数(CV)及异常节律指数(ARI)显增加;胃肌间神经丛的氮能神经含量明显增加。结论:脾胃康可通过降低糖尿病组大鼠氮能神经的含量,使糖尿病大鼠胃电失常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