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CK MB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意义。方法 :用速率法检测 5 8例AMI患者血清标本的CK MB、CK、AST、LDH和α HBDH等酶。结果 :5 8例AMI患者CK MB、CK、AST、LDH和α HBDH的测定结果显示为 (5 9.5 8± 2 3.14 )U/L、(6 2 8.7± 4 2 1.3)U/L、(12 8.8± 4 9.5 )U/L、(5 8.4± 6 2 .7)U/L和 (35 8.5± 198.5 )U/L ;5 8例AMI患者中CK MB、CK、AST、LDH和α HBDH阳性数 (率 )分别为 5 8(10 0 % )、4 1(70 .6 9% )、30 (5 1.72 % )、35 (6 0 .34% )和 4 2 (72 .4 1% )。与对照组结果比较明显升高 ,P <0 .0 0 1,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CK MB、CK、AST、LDH和α HBDH在AMI患者的检测均有诊断意义 ,检测心肌酶谱有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监测 ,其中CK MB好于其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梗死区微血管阻塞 (microvascularobstruction ,MO)时冠状动脉血流、血清肌酸激酶 (CK)及MB同工酶改变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对 10例核磁共振成像 (MRI)诊断为AMI合并MO患者的心肌酶学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 12例单纯AMI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①AMI合并MO组冠状动脉再灌注的比例少于非MO组 (冠状动脉血流TIMI 3级 ;梗死后 :0 %比 4 1 7% ,P=0 0 30 ;MRI检测前 :5 0 0 %比 75 0 % ,P=0 173)。②MO组血清CK和MB峰值活力显著高于非MO组〔CK :(14 11 1± 92 8 3)U/L比 (84 5 2± 837 1)U/L ,P =0 0 5 0 ;MB :(11 7± 6 1) %比 (7 2±3 4 ) % ,P =0 0 4 3)〕。③MO组血清CK峰值大于 10 0 0U/L占 70 0 % (7/ 10 ) ,高于非MO组 (33 3% ,4 / 12 ,P =0 194 )。④合并MO患者单位梗死面积的CK峰值释放大于 5 0 0 0U/L的比例低于非MO组〔(2 0 0 % (2 / 10 )比 5 8 3% (7/ 12 ) ,P =0 0 72〕。结论 AMI患者合并MO时冠状动脉再灌注的比例较低 ,心肌酶峰值活力增高 ,但单位梗死面积的心肌酶释放减少。  相似文献   

3.
心肌肌钙蛋白I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7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及 2 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酸激酶 (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 ,同时采用抗人cTnI单抗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cTnI定量测定。结果 ①病毒性心肌炎组cT nI、CK及CK MB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② 7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cTnI升高 5 3例 ,阳性率为 70 .7% ;CK升高 2 5例 ,阳性率为 33.3% ;CK MB升高 19例 ,阳性率为 2 5 .3%。结论 cTnI可作为诊断幼儿病毒性心肌炎较为特异和更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小儿血清CK-MB升高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血清肌酸激酶MB同功酶在临床中的意义,作者对2000年1月~2003年1月不同疾病住院的患儿检查肌酸激酶(CK,下同)、肌酸激酶MB同功酶(CK-MB,下同)1942例,发现77例CK-MB升高,并对CK-MB升高的病历进行病因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肌钙蛋白 (c Tn )升高与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 :对 5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U AP)、2 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 2 0例健康人分别进行血清 c Tn 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测定 ,并观察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12 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c Tn 定量为 (8.6 4± 3.12 )μg/ L ,CK MB值为 (14.5 0± 4.5 0 ) U / L ;U AP组 c Tn 定量为 (14.2 1± 4.2 6 )μg/ L ,CKMB值为 (16 .5 2± 5 .46 ) U / L ,c Tn 比较 P<0 .0 1,而 CK MB比较 P>0 .0 5。 2以 c Tn ≥ 10μg/ L为分界值 ,则 5 0例 U AP患者中 19例 c Tn 明显升高〔(16 .78± 4.5 2 ) μg/ L〕,同时测定 CK MB值为 (16 .82±4.2 1) U/ L;余 31例 c Tn 为 (9.12± 0 .18) μg/ L,其 CK MB值为 (16 .13± 4.5 0 ) U/ L;c Tn 比较 P<0 .0 1,而CK MB比较 P>0 .0 5。 3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 c Tn 升高组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 c Tn 正常组。结论 :c Tn 对判断 UAP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与肌酸激酶(CK)比值检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排除精神疾病、心脏疾病、肌肉组织病、外科手术的患者(对照组)及CK升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200例进行外周血CK、CK-MB检测.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及对照组患者CK升高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0.5%(61/200)和14.5%(29/2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CK升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CK、CK-MB均升高者84例,其中CK-MB/CK≤2%者76例(占90.48%),CK-MB/CK为2%~4%者6例(占7.14%),CK-MB/CK>4%者2例(占2.38%).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中CK升高者所占比例大于其他疾病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CK升高或CK、CK-MB同时升高可能与心肌梗死无关.  相似文献   

7.
影响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检测结果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酶免疫抑制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同工酶——CK—MB酶活力单位时,引起临床假阳性的因素,以科学合理地解释每一检测结果及解决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125例非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酶免疫抑制法检测血清标本中CK、CK—MB酶活力单位,分析可能引起检测值CK—MB酶活力单位假性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86例成人非心肌梗死患者中,总CK活力相对较低,癌症患者、脑梗死患者、变态反应疾病患者CK—MB假阳性比例较大,其中CK—MB占CK总活力大于5%有59例,其中53例在6%~21%,6例大于38%;38例新生儿中CK活性范围为145~1974U/L,其中1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CKMB占CK总活力达90%;另1例溶血标本也引起假阳性。结论应用酶免疫抑制法检测非心肌梗死患者CK—MB酶活力单位假性升高的影响因素,可能是血清中存在巨CK、CK—BB、AK等,影响试剂单克隆抗体与肌酸激酶中的M亚基结合,存在未被抑制的CK—M、M亚基同时与B亚基参加酶促反应,而且因计算时结果乘以2,更加扩大误差,是该方法学缺点造成的错误结果,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驱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侧支循环的 2 6 1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分组比较前驱心绞痛对肌酸激酶峰值浓度和左室功能的影响。结果 :2 6 1例患者中 ,有前驱心绞痛组 (A组 ) 92例 ,占 35 2 % ;无前驱心绞痛组 (B组 ) 16 9例 ,占 6 4 8%。肌酸激酶峰值浓度 :A组为 ( 14 2 5± 10 86 )U/L ,显著低于B组的 ( 1747± 115 8)U/L (P <0 0 5 ) ;肌酸激酶同功酶MB (CK MB)的峰值浓度A组 ( 12 8± 10 2 )U/L ,也显著低于B组的 ( 16 3± 10 7)U/L (P <0 0 1)。左室射血分数 :A组 ( 5 1±11) % ,显著高于B组 ( 4 6± 12 ) % (P <0 0 1)。室壁运动Cortina计分 :A组明显低于B组 ( 6 9± 2 4vs 7 6± 2 7,P<0 0 1)。结论 :前驱心绞痛可通过缺血预适应机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发作 球囊扩张时间 (symptom onset to balloon ,SOTB)和症状发作 进导管室时间 (symptom onset to lab ,SOTL)与左室射血分数 (LVEF)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 MB)的关系 ,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运转机制。方法 入选 2 0 0 1年 1月 1日至2 0 0 2年 7月 31日来院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发病时间在 12h内 ,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 ,并观察住院期间的LVEF和CK MB的峰值浓度。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选394例行急诊冠脉造影 ,男 314例 ,女 80例 ,年龄 (6 1± 2 )岁。只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78例 ,行急诊PCI的有 316例 ,其中直接PCI的为 30 6例 ,溶栓后未通行补救性PCI的有 10例。平均SOTB为 (2 77 7±15 9 3)min ,SOTL为 (2 5 7 2± 16 3 9)min。SOTB≥ 36 0min组与 <36 0min组的LVEF分别为 (5 8 2± 11 1) %和 (6 0 1± 17 5 ) % (P =0 0 0 5 ) ,CK MB的峰值浓度分别为 (14 1 4± 14 7 4 )U/L和 (10 0 7± 75 6 )U/L (P=0 0 0 0 )。SOTL≥ 30 0min组与 <30 0min组的LVEF分别为 (5 8 3± 11 2 ) %和 (6 0 1± 16 2 ) % (P =0 0 15 ) ,CK MB的峰值浓度分别为 (12 7 3± 134 0 )U/L和 (10 1 0± 75 9)U/L (P  相似文献   

10.
临床常用的心肌酶谱测定包括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 B),正常CK-M B/CK应<5%,如>10%考虑急性心肌梗死(AM I)可能。但在临床工作中常见CK-M B/CK比例增高>30%,甚至>100%而无AM I依据,给临床研读检验结果造成困惑,甚至误诊误治。本文对2003年12月~2004年11月本院就8例CK和(或)CK-M B高于参考范围(CK20~134U/L,CK-M B0~25U/L)且CK-M B/CK>30%的病例进行病因分析。临床资料例1:男,74岁,因发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10余天入院。血CA211为13.5ng/m l(正常<3.3ng/m l);腹部B超:双肾上腺实质性肿块,脾及肾间低回声阴影;…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使用美国Beckm an Cou lter公司生产的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时,发现1例CK高值标本结果数值很低。为此进行了多次相关实验分析,得出导致结果很低的原因。一、材料和方法1.仪器与试剂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CK酶法原装试剂(批号:200507)由美国Beckm an Cou lter公司生产。2.病例某男性患者,71岁。因胸痛、心悸、呼吸困难来我院就诊。二、结果1.患者心肌酶谱检查结果为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342 U/L,CK 16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 244 U/L,乳酸脱氢酶(LDH)912 U/L。该患者CK测定结果与本人的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CK)MB和MM同工酶(CK-MB和CK-MM)亚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规律与其预后的关系,评价CK同工酶的亚型检测在AMI心肌早期再灌注、梗死延迟或再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将血清CK同工酶亚型分离为CK-MM3、CK-MM2、CK-MM1、CK-MB2和CK-MB1,并分析比较21例AMI患者血清CK同工酶亚型在发病后0~6小时、24小时和72小时的动态变化。结果 AMI患者血清CK-MB和CK-MM在发病后6h开始升高,其中以CK-MB2和CK-MM3升高为主,MB2/MB1〉1.36,MM3/MM1〉0.7;12-24小时达峰值,CK-MB/CK〉30%。15例早期再灌注的AMI患者血清CK、CK-MB和CK-MM在72小时下降至正常,但6例无早期再灌注患者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MB2/MB1〉1.29,MM3/MM1〉0.65。结论 CK同工酶的亚型检测能反映AMI患者心肌组织损伤的动态过程,可作为一项较灵敏的生化指标,有助于诊断AMI心肌早期再灌注、梗死延迟或再梗死。  相似文献   

13.
严重延迟复苏烧伤患者心肌损害防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减轻严重延迟复苏烧伤患者心肌损害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 72例延迟复苏的严重烧伤患者分为二个阶段 ,即 1990 - 0 1~ 1995 - 12 (第一阶段 ,n =2 6 )及 1996 - 0 1~ 2 0 0 1- 12 (第二阶段 ,n =4 6 )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第二阶段各时相点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丙二醛 (MDA)均明显低于第一阶段 (P <0 0 1~ 0 0 5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心电图检查出现ST -T段改变第一阶段共有 7例 (2 6 9% ) ,而第二阶段仅 1例 (2 2 % ) ,P <0 0 1。结论 早期、快速、充分、有效的液体复苏、早期削 (切 )痂、早期肠道喂养、抗氧化疗法、促进心肌细胞修复药物的应用等均有助于损伤心肌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肌酶谱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 (acutecerebrovasculardisease ,ACVD)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于发病 7天内检测 79例ACVD患者血清心肌酶谱 ,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α 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H)、肌酸激酶 (CK)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 ,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SSS) ,与32例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除CK MB外 ,脑出血 (ICH)组和脑梗死 (CI)组的血清心肌酶谱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ICH组和CI组的血清心肌酶谱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有颞叶损害组心肌酶谱高于无颞叶损害组 (P<0 .0 5 ) ;LDH水平与SSS评分呈正相关 (rs=0 .30 3,P <0 .0 1)。结论 ACVD患者存在明显的心肌酶谱改变 ,检测其血清心肌酶谱有助于病情轻重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心肌标志物合理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K、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进行比较,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和不良预后评估提供较合理的检测指标。方法对123例高度可疑的AMI患者在入院后24h内检测CK、CK—MB活性和cTnT,比较它们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优化组合。结果(1)在入院后24h内CK、CK—MB活性和cTnT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89.3%、77.7%和94.2%,特异性分别为80%、100%和100%;(2)AMI患者随着cTnT水平的升高短期(1个月)死亡率显著增加(P〈0.01),从4.3%(cTnT≤0.4ng/ml)、15.4%(0.4~1.0ng/ml)到30.2%(≥1.0ng/ml)。(3)CK与cTnT联合检测对AMI的敏感性为97.1%,特异性为80%;(4)CK—MB活性出现阳性时,cTnT均阳性,而且同一标本cTnT升高程度显著高于CK—MB(P(0.05)。结论CK与cTnT联合检测对诊断AMI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此基础上再检测CK—MB活性不会增加其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国内研制的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 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 5 3例AMI患者 ,分别于梗死后 2、4h进行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 FABP、肌红蛋白 (MYO)、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肌钙蛋白I(cTnI)检测 ,并同时检测 12 6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 ,描绘各自的受试者特征 (ROC)曲线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AMI后H FABP、cTnI、CK MB、MYO 2h和 4h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分别为 0 2 8、0 82 1、0 6 87、0 5 5 9和 0 95 1、0 880、0 797、0 75 9;2、4h各心肌标志物的ROC曲线下AUC大小依次为H FABP >cTnI>CK MB >MYO。其 2、4h的最佳截断点时灵敏度分别为 87 76 %、80 2 6 %、6 1 80 %、6 1 80 %和 88 12 %、83 0 8%、81 2 %、75 0 0 % ;特异度分别为 83 0 8%、84 12 %、6 2 5 0 %、4 7 12 %和 91 5 4 %、96 2 4 %、72 86 %、6 8 5 4 %。结论 H FABP较cTnI、CK MB、MYO对早期AMI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有望成为新的AMI早期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危重症患儿心肌酶学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儿童危重症可引起肾脏、中枢神经、心血管、胃肠道等多脏器功能损害。检测心肌肌钙蛋白 I(CTn 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新生儿窒息性心肌损害有价值 ,但对儿科危重症患儿诊断、病情判断和估计预后方面的价值少见报道。为此进行了本次研究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 :4 1例危重症患儿为我科2 0 0 1年 7月— 2 0 0 3年 2月收治者 ,其中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2 2例 (占 5 3.6 % ) ,MODS诊断参考全国小儿急救学组拟定的诊断标准 〔1 ,2〕。男30例 ,女 11例 ;年龄 3d~ 14岁 ;病种 :败血症 7例…  相似文献   

18.
血清CK、CK-MB、磷的测定对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磷的测定对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当时及以后每4小时抽取静脉血5ml送检,直至手术前2h,将手术中证实为肠绞窄的42例、没有绞窄的28例和保守治疗成功出院的31例肠梗阻患者分别确定为绞窄组、单纯组、对照组,取绞窄组和单纯组术前2h、6h、10h的血清CK、CK—MB、磷值和对照组的血清CK、CK—MB、磷平均值,观察三组间的差异。结果绞窄组CK、CK—MB和血清磷值术前2h为383.15&#177;128.12、38.69&#177;11-32、1.45&#177;0.42.6h为368.67&#177;120.28、31.89&#177;10.12、1.41&#177;0.38,10h为312.18&#177;128.72、27.32&#177;12.51、1.26&#177;0.39,而单纯组和对照组基本正常。绞窄组CK、CK—MB和血磷值和单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h(t分别:12.01、4.72、3.91,P均〈0.05)、6h(t分别=15.10、10.16、6.20,P均〈0.05)、10h(t分别=12.01、4.72、3.91,P均〈0.05);单纯组CK、CK—MB、血清磷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02、0.39、0.11,P均〉0.05);试验测得绞窄组CK、CK—MB及血清磷的敏感度分别为71.41%、73.80%和14.20%.而CK、CK—MB和血清磷的特异度为93_33%、90.91%和100.00%。结论血清CK及CK—MB升高提示肠梗阻患者出现肠绞窄可能性大.特异度高,但血清CK、CK—MB、血清磷阴性不能排除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血清磷升高提示肠管有不可逆坏死,但对早期肠绞窄的诊断敏感性差:血清CK、CK—MB和血清磷可以作为判断肠梗阻病人是否发生早期肠绞窄或肠坏死的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急性毒鼠强中毒血清肌酸激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鹏  石礼  刘丽美 《中国急救医学》2003,23(10):738-738
我院于 2 0 0 0~ 2 0 0 3年共收治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 4 3例 ,发现所有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 (CK)值升高明显 ,为探索CK的变化在急性毒鼠强中毒中的意义 ,我们特别与特发性癫痫患者发作后血中CK值进行比较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毒鼠强组 4 3例 (均经防疫或公安部门血中检测出毒鼠强 ) ,男 2 5例 ,女 18例 ,年龄 5~ 4 1岁 ,平均 19岁 ,痫样发作 0 .5~ 1h者 36例 ,1h以上者 7例 ;癫痫组 35例(脑电图均为异常 ) ,男 2 2例 ,女 13例 ,年龄 8~ 4 0岁 ,平均 2 9岁 ,大发作 32例 ,持续状态 3例。1.2 标本收集 于痫样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小儿腹泻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变化及其对小儿腹泻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住院诊断为小儿腹泻病的207例患儿心肌酶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7例小儿腹泻患儿中,CK增高75例(36.23%)。CK—MB增高120例(57.97%)。CK—MB正常组平均住院日(3.52±1.75)d,升高组平均住院日为(4.14±1.57)d。病程第7天观察疗效,CK—MB正常组治愈56例,好转31例,治愈率64.37%。CK—MB升高组治愈60例,好转60例,治愈率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K—MB升高提示心肌受损,为小儿腹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平均住院日延长,7d治愈率低于CK—MB正常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