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斑裂孔导致视网膜脱离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黄斑裂孔解剖部位特殊。电凝及冷凝术后往往导致视力下降。氩激光光凝则有定位精确,损伤轻微的特点。1989年以来我们用氩激光及氩激光配合手术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34例。现将结果报道于下。对象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周边裂孔是造成视网膜脱离的常见原因,封闭视网膜周边裂孔是防治视网膜脱离的重要措施和主要着眼点,以往多采用电凝和冷凝方法,自氩激光用于治疗眼病后,激光凝封视网膜周边裂孔,愈来愈显示它的优点和良好治疗效果。现将作者用氩激光凝封视网膜周边裂孔15例(17眼)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激光光凝和冷凝封闭裂孔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0月我科在巩膜扣带术后采用532nm激光经瞳孔光凝封闭裂孔的光凝组38例(38只眼)和冷凝封闭裂孔的冷凝组40例(40只眼)的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随访6~12个月。结果出院时光凝组和冷凝组视网膜复位率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期光凝组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改善情况、PVR逆转率明显优于冷凝组(P<0.01)。结论巩膜扣带术后激光光凝封闭裂孔可减轻视网膜色素上皮的释放和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逆转PVR的进程,减少术后复发率,是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现代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后氪激光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现代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电镜或冷凝封闭裂孔,改为手术后应用氪激光封闭裂孔,达到治愈视网膜脱离的临床临床规律。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0年7月,施行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56例,术中一致不用电凝或冷凝封孔,手术方法根据裂孔形态、大小、视网膜脱离范围、玻璃体变化情况及PVR分级,施行硅胶加压、环扎、环扎加压或巩膜缩短、待裂孔周围液体吸收后,行激光封闭裂孔。结果:56例经氪激光治疗,48例一次光凝后裂孔愈合,成功率达94.6%,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将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中冷凝或电凝封闭裂孔改为手术后激光封孔,对眼球损伤,封孔准确可靠,裂孔愈合快,减少视网膜损伤面积,简化了术中操作,减轻术后玻璃体混浊,浓缩,玻璃体视膜出血,PVR形成等并发症,有利于提高视网膜复位手术成功率,有利于视功能的保留和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5.
光凝和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二极管激光光凝和冷凝在巩膜扣带术中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1998年12月我科在巩膜扣带术中利用二级管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的光凝组30眼与冷凝封闭裂孔的冷凝组37眼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光凝组一次复位率100%。冷凝组一次复位率97.3%。术后视力改善光凝组25眼(83.83%),凝凝组26眼(70.27%)。冷凝组术后出现5例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结论:二极管激光在巩膜扣带术中,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冷冻一样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用途及有效性。方法对23例视网膜脱离病人在手术中使用半导体激光间接眼底镜封闭视网膜裂孔。手术方式包括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18眼,晶体玻璃体切除加注硅油5眼。光凝方式为围绕裂孔周围光凝一至二排及环扎嵴上光凝,光凝斑为Ⅱ级。结果23眼中3眼因放视网膜下液不充分光凝反应不显改为冷凝。19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5个月,2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使用激光光凝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比冷凝更具有优越性。半导体激光因其本身具有的优点,在手术中使用安全、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7.
封闭视网膜裂孔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关键,自二十年代开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以来,不断研究改进,封闭视网膜裂孔的方法由电凝-冷凝-光凝,这些方法的不断进步,其对视网膜的损伤也越来越轻,对术后视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小,眼内不同组织中的色素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能力不同,氪激光能发射红、黄、黄绿及绿色的激光,为不同浑浊程度及眼底不同部位的激光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1].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裂孔引起局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以及氩激光治疗疗效。方法对LASIK术前常规检查发现的34例36眼无症状裂孔合并局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力、屈光度、裂孔数目和分布、视网膜脱离程度、后玻璃体膜状况等以及氩激光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3—48个月,平均随访24.2个月。结果34例36眼发现周边圆形裂孔;后玻璃体膜贴附完好30眼;视网膜为浅脱离,病程发展缓慢。36眼中33眼激光封孔成功,3眼行冷凝及外加压手术。结论氩激光光凝是治疗裂孔引起局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应注意掌握激光光凝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激光进一步应用于视网膜脱离术后一些复杂裂孔的光凝治疗。方法 对43例43眼视网膜脱离术后特殊复杂性裂孔行光凝治疗。结果 34眼(79.1%)裂孔封闭,脱离视网膜复位。结论 在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中,进一步地应用激光光凝,能提高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高翔 《眼视光学杂志》2003,5(4):246-247
目的:探讨激光在视网膜裂孔的光凝治疗中的作用,以及视网膜脱离术后行眼底激光光凝治疗对其手术的补充作用和在光凝中的技术问题。方法:对36例视网膜裂孔的患者用FD Nd:YAG(532nm)激光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36眼视网膜裂孔的患者中,治疗有效28眼,占77.8%。结论:用FD Nd:YAG(532nm)激光对视网膜裂孔的患者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光凝和冷凝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7-02/2009-08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应用术后光凝封闭裂孔42眼及术中冷凝封闭裂孔39眼的临床效果。结果:光凝组一次手术复位率为100%,冷凝组一次手术复位率为94.9%。术后视力改善光凝组为37眼(88%),冷凝组为29眼(74%),两组对视力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外垫压联合术后激光也是治疗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冷凝、不放液、术后激光光凝封孔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8年6月我科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97例(99眼)进行不冷凝不放液巩膜硅胶外加压、环扎,术后裂孔周围激光封孔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结果99眼术后视网膜复位良好。结论缓解玻璃体牵引、裂孔巩膜外加压、激光封孔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可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损伤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是常规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敏  赵昕  钟海彬  杨珂 《眼科研究》2007,25(12):992
视网膜裂孔是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常规术式是巩膜外加压和/或环扎联合巩膜外冷凝术,其解剖复位率达90%以上,但术中采用巩膜外冷凝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破坏较严重。我科2000年3月~2002年3月对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应用氩激光光凝视网膜裂孔替代术中巩膜外冷凝,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硅油取出手术前行预防性周边部360°视网膜激光光凝对硅油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影响。方法对181例行硅油取出手术的各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激光光凝组88例于硅油取出手术前行预防性周边部360°视网膜激光光凝;对照组93例硅油取出手术前未行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光凝。观察2组患者硅油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发生时间、原因及激光光凝的并发症。结果硅油眼内填充时间为4~72周,平均硅油填充时间(13.7±2.4)周。硅油取出手术后20例患者发生视网膜再脱离,其中,激光光凝组5例,占激光光凝组患者的5.7%;对照组15例,占对照组患者的16.1%。两组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视网膜再脱离患者中,再脱离发生时间≤手术后3 d者10例,4~7 d者6例,8~14 d者3例,手术后2个月者1例。11例为锯齿缘区或激光光凝区之后有被硅油暂时性封闭的遗漏小裂孔,或激光光凝、冷凝作用不足导致的原裂孔手术后重新开放;1例为预防性激光光凝手术后激光斑因受附近增生膜牵拉形成的裂孔;7例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或残留玻璃体牵拉形成的新裂孔;1例原因不明。激光光凝组中,有52例发生瞳孔缘激光灼伤,占激光光凝者的59.0%。结论硅油取出手术前预防性周边部360°视网膜激光光凝与硅油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下降有关联。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283-285)  相似文献   

15.
半导体激光在视网膜脱离子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半导体激光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用途及有效性。方法对23例视网膜脱离病人在手术中使用半导体激光间接眼底镜封闭视网膜裂孔。手术方式包括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18眼,晶体玻璃体切除加注硅油5眼。光凝方式为围绕裂孔周围光凝一至二排及环扎嵴上光凝,光凝斑为Ⅱ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巩膜扣带术后激光光凝封闭裂孔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我科在巩膜扣带术后采用532nm激光经瞳孔光凝封闭裂孔治疗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5例(35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6月.结果 经一次治疗视网膜复位者33眼(94.29%).结论 巩膜扣带术后激光光凝裂孔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倍频Nd:YAG激光预防性光凝治疗近视眼视网膜变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翔 《临床眼科杂志》2003,11(2):122-123
目的 观察对近视眼的周边视网膜变性和/或裂孔进行预防性光凝的疗效。方法 散瞳检查近视眼眼底,发现周边视网膜变性和/或裂孔42只眼,予以预防激光治疗。结果 实行视网膜变性预防性光凝的患者,随访9—12月无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 激光预防性光凝治疗视网膜周边变性和/或裂孔对预防视网膜脱离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将巩膜扣带术中冷凝改为间接眼底镜激光光凝封闭裂孔,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适应证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05年4月在我院行巩膜扣带术接受532间接眼底镜激光光凝治疗RD患者26例(26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26眼中视网膜全部复位。结论将巩膜扣带术中的冷凝改为532间接眼底镜激光光凝可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损伤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是治疗RD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杨珂  李敏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4):673-675
封闭裂孔是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介绍透热电凝、冷凝及光凝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用于封闭裂孔的方法不断改进,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氩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评估氩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视网膜干性裂孔292例,局限性视网膜脱离伴裂孔113例,对接受氩激光治疗的患者进行性别、年龄、近视屈光度及裂孔类型比较,以分析不同类型视网膜裂孔患者的氩激光疗效。结果 氩激光视网膜干性裂孔疗效显著;对局限性视网膜脱离伴裂孔的疗效取决于视网膜脱离的范围、程度以及裂孔的部位大小形状及近视屈光度;性别不影响光凝疗效。结论 视网膜干性裂孔应尽早光凝治疗,大于2PD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不宜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