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全面分析和研究化脓性脑膜炎儿童病患在治疗前后脑脊液检查结果的变化分析。方法分别检测45例化脓性脑膜炎儿童病患在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脑脊液中细胞数量、总蛋白数量、葡萄糖水平的变化情况,观察儿童病患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儿童病患中,治愈31例(68.9%),好转11例(24.4%),无效2例(4.4%),死亡1例(2.2%)。在治疗后期脑脊液细胞计数、压力与治疗之前进行比较有显著的降低,在研究对象中恢复正常的儿童病患分别为34例(75.6%)和53例(88%)。在治疗后期总蛋白数量、葡萄糖水平和氯化物水平与治疗之前进行比较有显著的改善。结论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及相关治疗可有效改善:化脑儿童病患的脑脊液细胞数量、压力水平、总蛋白水平、葡萄糖及氯化物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与脑脊液常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83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脑脊液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包括白细胞计数增高程度的不同,对比蛋白和葡萄糖的定量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最常见且最早期出现的症状是发热(60.2%),其次为黄疸(31.3%)。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越高、蛋白定量也越高(r =4844.402),两者呈正相关;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与葡萄糖定量呈负相关(r =-134.147);脑脊液结果异常程度越高,临床症状越重,且所需的抗生素治疗疗程越长;该组病例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为4.8%,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血培养阳性率为15.7%,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结论发热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及最早期出现的症状;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血培养阳性率最高;脑脊液白细胞、蛋白及葡萄糖定量对化脓性脑膜炎危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临床特点和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在发病初期多有体温异常(发热或体温不升),哭声弱或呻吟,呼吸暂停,肌张力改变,前囟紧张或饱满等,血白细胞总数未见明显异常现象,CRP增高占72.2%,脑脊液白细胞和蛋白均增高,葡萄糖≥2.2mmol/L3例占16.79%,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在发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尽早行脑脊液检查,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观察利奈唑胺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武汉儿童医院确诊化脓性脑膜炎一线抗生素治疗失败换用利奈唑胺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29例患儿,中位年龄4个月,主要前驱感染为肺炎14例(48.3%)。19例(65.5%)出现抽搐,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17例(58.6%),主要为并发硬膜下积液。脑脊液培养阳性12例(41.4%),其中肺炎链球菌5例,无乳链球菌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29例中痊愈4例,好转22例,进步2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89.7%。2例患儿血和脑脊液利奈唑胺平均谷浓度分别为1.8 μg/mL、1.2 μg/mL,脑脊液穿透率为66.7%。抗感染治疗后患儿超敏反应C蛋白、降钙素原、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脑脊液葡萄糖明显恢复(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确诊或怀疑革兰阳性菌感染化脓性脑膜炎,若一线药物治疗失败,利奈唑胺可作为二线药物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85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患儿中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嗜睡、精神改变、脑膜刺激征阳性。治愈65例(76.47%),好转16例(18.82%),转外科治疗2例(2.35%),死亡2例(2.35%)。治疗前脑脊液检查外观浑浊、球蛋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2.35%和88.24%,高于治疗后的4.71%和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白细胞数、蛋白定量、葡萄糖定量均降低(P〈0.05)。结论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明显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用头孢曲松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20例,并与青霉素加氯霉素治疗组比较,疗效满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呕吐、嗜睡、拒奶,反应差。皮肤灰暗,前囱饱满,严重者出现昏迷、抽搐,脑脊液压力高、外观混浊、细胞数和蛋白明显升高、糖和氯化物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青霉素联合头孢类药物与单用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住院患者参与本次实验,所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1~12月,总病例为105例,采取抽签的方法将其平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各35例,甲组采用青霉素+头孢曲松钠治疗,乙组采用青霉素治疗,丙组采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相比于乙组和丙组患者,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症状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外周白细胞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更短,脑脊液葡萄糖水平、脑脊液氯化物水平更低,脑脊液总蛋白水平更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和丙组患者上述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霉素联合头孢类药物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优于单用青霉素药物或头孢类药物。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8,(2):299-301
目的:评价头孢曲松与氨苄西林对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所致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GBS感染所致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92例资料,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儿单用氨苄西林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头孢曲松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体温、脑脊液、颅内高压等各症状体征的复常时间和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和葡萄糖等指标测得值的差异,以及治疗后6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体温、脑脊液、颅内高压等各症状体征的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而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和葡萄糖等指标的测得值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6月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曲松与氨苄西林联用治疗GBS感染所致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脊液各指标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外周血象和神经影像学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64例脑膜炎患者,其中病毒性脑膜炎106例、化脓性脑膜炎2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11例和结核性脑膜炎23例,对4种脑膜炎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外周血象以及神经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病毒性脑膜炎所占比例最大,发病年龄最小,意识障碍发生率最低,脑脊液葡萄糖和氯化物接近于正常,颅脑CT或MRI异常率最低;化脓性脑膜炎的体温最高,脑脊液蛋白和细胞最高,且以多核细胞为主,血白细胞升高最明显;隐球菌性脑膜炎肢体无力和视力下降的发生率最高,脑脊液压力最高;结核性脑膜炎除了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特有体征,有神经系统外结核病灶,脑脊液抗酸染色查到抗酸杆菌,脑脊液中发现结核分枝杆菌,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经正规抗结核治疗1个月以上有效以外,未发现其完全区别于其他3种脑膜炎的临床特点.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脑脊液和外周血象可初步鉴别这4种脑膜炎,影像学可提供脑膜、脑室或脑实质受累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们应用头孢曲松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20例,并与青霉素加氯霉素治疗组比较,疗效满意.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4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呕吐、嗜睡、拒奶,反应差.皮肤灰暗,前囱饱满,严重者出现昏迷、抽搐,脑脊液压力高、外观混浊、细胞数和蛋白明显升高、糖和氯化物明显降低,并排除结核性脑炎、病毒性脑炎等颅内疾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其中新生儿2例,<1岁16例,1岁~1(6/12)岁 2例.对照组20例,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中痊愈24例(占75.0%),好转6例(占18.75%),自动出院2例(占6.25%),无死亡病例。结论新生儿化脑临床症状体征不明显,脑脊液改变不典型,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合理治疗新生儿化脑,提高生存率,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冯喜强 《抗感染药学》2019,16(7):1234-1236
目的:评价青霉素与头孢曲松钠联用对化脓性脑膜炎(P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PM患者78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青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颈项强直、颅内压增高、发热、呼吸道感染)复常时间以及治疗后脑脊液中葡萄糖、氯化物、总蛋白等指标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6.92%()P<0.05);临床症状(颈项强直、颅内压增高、发热、呼吸道感染)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中葡萄糖、氯化物水平测得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脑脊液中总蛋白水平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青霉素与头孢曲松钠联用治疗PM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头孢曲松钠,有效促进了临床症状的复常,改善了脑功能。  相似文献   

13.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疗效。方法:10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0.4-0.6ml·kg-1·d-1。两组疗程均为3 d。比较两组体温正常、外周血及脑脊液WBC计数正常时间与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及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并发症及随访6个月后的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体温正常时间和脑脊液WBC计数正常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血清及脑脊液TNF-α含量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化脓性脑膜炎能有效改善患儿症状,纠正炎症因子异常,临床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及脑脊液培养阴性的小儿化脓性脑膜炎121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6月收治的血及脑脊液培养阴性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2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8例,采用万古霉素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头孢曲松联合青霉素常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儿脑脊液的恢复、住院天数、费用及预后、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7 d、14 d后复查脑脊液WBC均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2.96、-3.72,P均<0.01)。两组患儿治疗7 d、14 d后复查脑脊液葡萄糖、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15.16±0.47)d,短于对照组的(18.51±1.04)d(t=-2.95,P<0.01);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P>0.05)。观察组治愈60例(88.2%),对照组治愈38例(7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脑室膜炎、脑积水及肝肾功能、心肌酶异常并发症,对照组出现4例出现胆囊病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古霉素联合头孢他啶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治疗中疗效显著,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强有力的抗生素可有效迅速改善脑脊液白细胞总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药实践》2017,(11):826-828
目的:分析脑脊液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10月就诊检查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治疗的非颅脑疾病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在入院后进行脑脊液PC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情发展中可见脑脊液PCT水平异常升高,且重症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0-2014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151例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转归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68例,预后良好组83例。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胎膜早破率(29.4% vs 25.3%)、低出生体质量率(16.2% vs 14.5%) 等围产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反应差、抽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的脑脊液葡萄糖含量中位数(1.38 mmol/L vs 2.08 mmol/L)、脑脊液蛋白含量中位数(2.17 g/L vs 1.20 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病原学培养检出细菌共8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9.29%(75/84),以大肠埃希菌为主(38株),两组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与患儿脑脊液葡萄糖含量降低、蛋白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抗感染药学》2018,(2):309-310
目的:评价青霉素钠与头孢噻肟联用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18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头孢噻肟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青霉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体温复常时间、脑脊液指标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后脑脊液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和白细胞计数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体温复常时间及脑脊液指标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及白细胞计数测得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青霉素钠与头孢噻肟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明显,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8.
江红 《河北医药》2016,(4):572-574
目的:探讨脑脊液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检测在小儿脑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临床确诊的神经内科脑膜炎患儿11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非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外科手术患儿11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速率测定法测定脑脊液 LDH 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脑脊液 LD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脊液 LDH 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急性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急性期),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 LDH 水平明显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恢复期),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LDH 水平明显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全部患儿治疗后(恢复期)脑脊液 LDH 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急性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脑脊液 LDH 水平在小儿脑膜炎中显著增高,其中脑脊液 LDH 水平对疾病治疗和疾病分期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4岁。主因突发性头痛、呕吐、阵发性发作伴发烧7天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7℃颈部有抵抗,腱反射(++),双侧 Babinski 氏征中性。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化验检查:血红蛋白13.3g/L,白细胞15×10~9/L,中性82%,淋巴18%。腰穿:脑脊液微混浊,压力625mmH_2O,总细胞1230,白细胞1002,分类:多核87%,单核。13%,蛋白138mg%,糖和氯化物正常,革蓝氏染色(-)。以化脓性脑膜炎收入内科,暂按结核性脑膜炎和流行性脑膜炎治疗。拍胸大片排除肺结核入院第3天行第2次腰穿: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  相似文献   

20.
刘玉慧  周宁  马宁  高娜 《贵州医药》2020,(9):1460-1461
目的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特点及颅脑MRI异常表现,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6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接受经验性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情况将其分为普通新生儿NPM组(29例)和难治性新生儿NPM组(37例)。分组统计两组患儿脑脊液生化指标、微生物学培养结果、MRI检查结果,并行组间比较。总结患儿脑脊液特点及颅脑MRI异常表现。结果 (1)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病原菌阳性25例,阳性率为67.57%,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B组溶血性链球菌,普通患儿组病原菌阳性13例,阳性率44.83%,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难治性患儿病原菌阳性率及革兰阴性菌构成比均较普通组患儿高(P<0.05);(2)难治性患儿脑脊液糖含量低于普通组患儿,脑脊液乳酸脱氢酶含量及脑脊液蛋白含量高于普通患儿组(P<0.05);(3)难治性患儿组颅脑MRI异常率高于普通组患儿,且两组患儿颅脑MRI异常情况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颅脑感染病原菌、脑脊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