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毒性中药用药剂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玉霞  刘娜 《河南中医》2003,23(9):22-22
在临床上 ,因毒性中药超量应用而致中毒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认为应高度重视毒性中药的合理配伍应用 ,正确使用剂量 ,使其充分发挥疗效 ,降低其毒副作用 ,从而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1 注意毒性药物的用量如雷公藤属卫矛科植物 ,苦、寒、有大毒 ,归心肝经 ,有祛风湿 ,活血通络 ,消肿止痛 ,杀虫解毒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症、疔疮、瘙痒等病症 ,其化学成分含多种生物碱、萜类及甙类、内酯等 ,水煎后甙类成水的不溶物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雷公藤内酯有抑制炎性渗出的作用 ,其总甙还有镇静和免疫作用。其中毒原理是 :口服刺激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中药鉴别方法与现代鉴别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黄芪、陈皮、川芎、冬虫夏草、三七、茯苓等常见的中药材以及这些药材的假冒伪劣品种各1份,并按照药量将60份药材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种药材及其伪品请具有丰富鉴别经验的老中医用传统法鉴别,而实验组采用红外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鉴别.观察并记录鉴别结果,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中的药材鉴别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30种药材的化学成分、成分分布和品质都有很好的鉴别效果,能准确分辨出假冒伪劣药材和真药材,药材的真伪分辨率为100.0%;而对照组的鉴别方法效果不如实验组,无法对中药材的成分、品质进行精确的分析,药材真伪分辨率为86.7%(26/30),且鉴别者对鉴别结果并不完全确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鉴别方法与现代鉴别技术各有利弊,中药鉴别应结合传统鉴别方法与现代鉴别方法,在新技术的帮助下发挥中药治病救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毒性探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苗彦霞  张惠云 《陕西中医》2005,26(10):1097-1098
毒性作为药性理论之一,目前并无统一的认识。本文回顾了历代对中药毒性的论述,将历代医家对毒性内涵的认识归纳为三种,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对中药毒性的分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理性的认识中药毒性,合理的应用毒性中药,减少中药的毒副作用,提高中药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使用毒性中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连杰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332-1332
医疗用毒性中药(简称毒药)系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中药。它具有作用迅速、功强力专、作用广泛、难以驾驭之特点。用之得当,立起沉疴;用之不当,立可杀人。因此,我们在使用毒性中药时一定要注意。  相似文献   

6.
7.
刘敏莉  李柏 《吉林中医药》2005,25(10):56-57
笔者就我国中药鉴别研究的发展进行总结,并对其常用的鉴别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中药毒性产生原因及减毒方法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目前中药毒性的现状,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古代对中药减毒方法,现代对中药减毒方法,并阐述了减低中药毒性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的毒性是目前国内外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主要壁垒。诸如重金属,含马兜铃酸的关木通、木防己、龙胆泻肝丸、小柴胡等。由于不辨证使用或用量过大或长期使用出现了问题,责之于该药,在某些国家和地区闹得沸沸扬扬,笔者认为,这是不公正和不科学的。 目前,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有两个误区:一是对有毒中药谈虎色变,加以否定,不敢使用,导致非用有毒中药不可的一些疑难重症治不了,使临床疗效下降。另一种认为中药无毒性,随便滥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就连我们日常吃喝的肉、菜、米、面、茶等食品和饮料都是有寒热温凉之别的。只有因人、因地、因体质、因证选用毒性中药,才能有益于健康。  相似文献   

10.
李晓丽  边莉 《江西中医药》2006,37(11):17-19
最近,因关木通引起的肾脏毒害反应,引起人们对中药毒性的重视。对中药的应用、中药是否有毒以及毒性中药如何运用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争论,其中,对有毒中药的应用尤其关注。那么,对于有毒中药能否应用、如何应用?笔者赞同许多名老中医的看法,即“药之毒在医不在药”之观点,其意即是只要根据中医辨证正确的应用有毒中药,不但没有毒副反应,反而可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下面就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如何正确应用以及如何降低其毒性作一浅探。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中医药以其独有的理论和临床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缘中药多取材于绿色植物,许多人认为其纯天然、无污染,毒副作用小,甚至无毒副作用。因此许多老年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中药,有些健康人也长期服用中药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然近年来临床中药毒副作用的病例时有报道。中药的毒副作用渐受人们关注。为了让人们更客观地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笔者就中药毒副作用做肤浅论述。  相似文献   

12.
药物毒性反应的危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纯中药制剂不会中毒,无副作用,无不良反应。近年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时有报道,中药不良反应备受关注。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均可引起不良反应,可发生在人体各个系统,只是反应程度有轻重之分,发生时间有速发迟发之分。  相似文献   

13.
浅谈毒性中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兵  张艳  董艳 《光明中医》2006,21(2):8-9
对毒性中药的含义作了阐述,对毒性中药的临床应用从止疼痛、治癌症、疗顽痹和医恶疮四个方面举例介绍,并根据中毒症状和中毒发生机制对毒性中药从现代药理研究角度分类.  相似文献   

14.
探析中药肝毒性之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绝大多数是通过肝脏代谢的,据不完全资料统计分析,中药所致的肝损伤占临床药物性损伤总病例的2.6%~4.8%。笔者分析多年来关于中药致肝毒性成因的文献和资料,发现中药引起的肝毒性与超剂量使用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中药毒性及减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药的医学应用上,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已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然而,近年来,因使用中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甚至中毒致死的临床报道日渐增多,中药毒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国内外一部分对中药不了解的人却认为中药有毒性而不敢接受中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中药沉香品种的鉴定方法。方法: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紫外光吸收图谱和薄层色谱所得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在200~300nm的范围内,正品的中药沉香紫外光吸收图谱最大吸收峰值可以达到(225±2)nm。结论:选择使用紫外光吸收图谱和薄层色谱的方法对中药沉香的品种进行鉴别简单可行,准确性高,值得业内人员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沉香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光谱鉴别法与薄层色谱鉴别法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进行鉴别。结果:在200-300nm之间对吸收光度进行测量,正品的中药沉香其紫外光吸收图谱显示最大吸收峰值在(223±236)nm。结论:采用紫外光谱鉴别法与薄层色谱鉴别法对中药沉香的品种进行鉴别,效果良好,且操作步骤简单,应用性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药的毒性及炮制解毒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义修  罗子河 《中成药》1990,12(4):38-39
本文对中药的毒性及炮制解毒进行讨论,通过对常见中药致毒成分的归类分析,指出了炮制解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中药的毒性临床应用,探索中药更多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经中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痊愈,预后效果良好。[结论]合理运用中药毒性是可以增加中药临床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会中 《北京中医》2004,23(4):232-234
概述了中药毒药的概念 ,详论了中药毒性变化对机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造血系统及泌尿系统的影响 ,并从单方、复方、中西药合用 3个方面介绍了中药毒性变化的研究概况 ,最后提出了预防中药中毒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