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军宁  叶祖光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5):2193-2198
中药毒性分级理论是我国传统医药对人类认识药物毒性和科学应用的特有发明和贡献,中药毒性分级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我国民族医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和中医药国际化的重大科学问题。该文对传统中药毒性分级理论的形成历史和嬗变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基于新形势下中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需求,对中医药行业亟待解决的中药毒性分级本质、科学内涵及风险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药典》(一部)收载中药材毒性分级标注提出修订建议。一方面,从科学研究的角度,针对现有小鼠/大鼠急性毒性分级不适合中药毒性特点,发展新的生物毒性测试技术方法(如Microtox,ADME/Tox等),制定有毒中药分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建立既能体现中医药优势和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中药毒性分级的评价方法体系与技术方案标准操作规程(SOP);另一方面,从药品监督管理角度,鉴于传统中药"毒性"与现代医学"毒性"并不等同,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拟定有毒中药风险分级管理名单,建议取消《中国药典》(一部)正文[性味与归经]项下对"有大毒"、"有毒"、"有小毒"的表述,有利于国际接轨和提高中药产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为了传统中医药理论继承和体现中医药特色,在正文[注意]项下,保留根据历代本草记载标注"有大毒"、"有毒"、"有小毒"的表述,同时在该项下根据现代研究成果加注中药毒性的具体表现、量效关系、毒性机制、毒性物质等描述,共同作为临床用药的警示性参考,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2.
从文献学角度,理清中医学有毒中药概念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思路,以及"大毒""毒"和"小毒"的分级标准和渊源,同时结合现代中药毒性分级方法,揭示了古今中药毒性分级各自的利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的毒性问题,系统了解中药毒性,消除对中药毒性误解,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介绍中医药学对中药毒性问题的认识以及中医药毒性理论,剖析当前中药中毒的根源,寻求解决方案。结果中医药有系统的毒性理论,明确的毒性分级和多样化的增效减毒方法,中药中毒问题的产生除了中药自身毒性,更多和用药不当相关。结论 "是药三分毒",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合理用药是问题关键,加强中医药学理论及用药经验学习,加强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对待中药毒性的科学态度.方法:分析传统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归纳减毒、控毒措施.结果:中药的毒性是广泛存在的,但通过合理的应用,可使其毒性最大程度的得到控制,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结论:对待中药毒性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有毒观念、无毒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和毒性特点,为有毒中药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有毒药材。通过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毒性特点等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药典中共有83味有毒中药,分别为大毒10味,“有毒”42味,“小毒”31味。除去炮制品共计有38味“有毒”药材。在这38味“有毒”中药中,有8味“有毒”中药的内服与外用功能不同。38味中药的毒性成分各不相同,多为毒苷、生物碱、毒蛋白和金属元素,毒性范围分布于脑、神经、脏腑等。结论:通过对有毒中药的毒性特点和成分分析,总结出有毒中药的功效分布广泛,常见为杀虫、泻下和清热。毒性成分和毒性特点也各不相同,多数有毒中药其有效成分与毒性成分相同,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会对机体产生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论述中药毒性及合理用药问题。方法 :分析中医药学对中药毒性问题的认识及当前中药中毒病例攀升的原因。结果与讨论 :凡药皆有毒。用之合理 ,毒药可以医病。用之不合理 ,良药亦毒人。认真学习中医药学理论及用药经验 ,加强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中药中毒病例攀升”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原思通 《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0):579-582
目的 :论述中药毒性及合理用药问题。方法 :分析中医药学对中药毒性问题的认识及当前中药中毒病例攀升的原因。结果与讨论 :凡药皆有毒。用之合理 ,毒药可以医病。用之不合理 ,良药亦毒人。认真学习中医药学理论及用药经验 ,加强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评《实用有毒中药临床手册》谢海洲(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近读由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实用有毒中药临床手册》,使人耳目一新。该书体例合理、内容充实、文字简练,系统、科学地介绍了90余种常用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是一部很有实用价值的好书。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扼要介绍有毒中药的基本知识,如广义有毒中药、狭义有毒中药、毒性反应、副作用、过敏反应等概念,毒性的分级,合理应用有毒中药的重要性,发生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基于药、毒效成分辨证关系探讨有毒中药研究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红玉  周春祥 《中草药》2008,39(11):1601-1603,1674
有毒中药一直被认为是药效成分与毒效成分的组合体,根据中医传统理论,结合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有毒中药包含的两类不同成分存在着辨证关系,它们在不同病理状态下呈现典型的"双面"或"多面"特征,展现药效成分与毒效成分的角色转换。基于上述认识提出有毒中药未来研究的新思路,包括坚持在生、病理状态下进行有毒中药毒性评价;运用不同病理模型确立有毒中药药、毒性;着眼不同病理状态下药、毒效物质最佳组合;探索药、毒效物质角色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毒"中药安全性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同理对于"有毒"中药外用安全性问题亦不容忽视,该文通过系统研究有毒中药外用的不良反应安全事件报道,具体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从而提出现代临床关于有毒中药外用存在的关键问题,如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用药面积)、外用具体功效、早期毒性预警指标、中毒剂量、不良反应、中毒症状及相应解救措施等均无参照依据,缺乏一套系统的关于指导临床有毒中药外用的毒性评价标准用药规范。应重视有毒中药外用毒性,提出"有毒"中药外用应建立在特定条件下对毒性中药外用的毒性评价理论思想。明确毒副反应早期预警机制,建立适用于临床的相关毒性早期预警敏感指标,控制其风险因素。加强"有毒"中药外用的药效、毒理机制研究,明确用法用量及外用具体功效,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增效减毒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药外用在特定条件下的药效。提出建立"有毒"中药外用毒性标准规范,对于指导临床中药外用安全合理有效及外治新剂型的研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析有毒中药的用药原则徐传富湖北中医学院(430061)如何正确使用有毒中药?笔者通过长期教学和临床体会,以为除了应掌握有毒中药的一般性能外,熟知减缓其毒性的基本方法和峻毒之品的使用法度亦十分重要,这对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毒副反应的产生,自...  相似文献   

12.
有毒中药的应用和记载历史悠久,其毒性是把双刃剑,能否合理使用,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药安全。本综述通过检索相关中文数据库,总结了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83种有毒中药的毒性等级、用法用量、含量测定、毒性成分、毒性靶器官、半数致死剂量等信息,以期为有毒中药毒性、毒性分级、毒性控制方法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药毒性分级剂量标准的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统一中药毒性分级与毒性剂量标准。方法:统计不同药学专著中69味毒性中药的毒性分级与剂量。结果:部分药物在不同药书中,毒性分级不同而剂量相同,或毒性分级相同而剂量不同,或此书云有毒,彼书云无毒。提示:中药毒性分级与毒性剂量标准应尽快统一。  相似文献   

14.
邓家刚  范丽丽 《河南中医》2010,30(9):925-927
附子是临床常用的有毒中药之一,其可用不可用以及如何应用、能否生用,历来颇有争议。通过对附子应用争议的研究认为,有毒中药的应用固然与医者临床经验密切相关,但仍需遵循其特殊用药原则,树立科学的中药毒性观念,既不能畏其毒性避而不用,也不可忽略其毒性大剂量盲目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1部收载的83种有毒中药,从药味自身毒性成分、炮制方法、毒靶器官临床表征信息采集3个方面,探讨有毒中药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预警机制,对于预防有毒中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降低药物损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方法:通过对有毒中药的毒性反应、减毒原理、合理配伍等方面来进行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发现,有毒中药可以避其毒性,充分发挥有毒中药独特的临床疗效,以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今本草、中药著作中。常见到某些药物性味项下标明“有毒”、“大毒”等字样,几千年来相依为习。然而,人们对中药的毒性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中药是草根树皮,没有什么毒,服量多少关系不大,而忽视了中药的毒性。也有人对中药书籍记载有毒的药物,就不敢应用。分析其原因是对中药学中“毒”的认识不清所致。今作者  相似文献   

18.
毒性中药可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大毒中药饮片药性峻列,临床运用因为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相近而风险较大,遵循中医学辨证论治、合理配伍、炮制到位、严控剂量、合理煎煮、中病即止等原则是安全用药的关键。研究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毒性中药饮片,虽然有着不同的毒性,然而运用得当却效如桴鼓。临床运用切记要按中医理论指导运用毒性中药,临床疗效才可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中药毒性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毒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通过论述“有毒中药”的三个不同概念,以明确对中药毒性的理解的根源。归纳毒性中药的分类,指出了中药的毒性有别于西药的化学纯品毒毒性中药的认识误区,临床中毒的发生亦有不同的原因,通过归纳总结初步提出了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药必须经过一定的炮制处理 ,才能用于临床。有的药物虽有较好的疗效 ,但毒性或副作用较大 ,如果不经炮制或炮制不当 ,不但达不到临床治疗目的 ,还可能出现一些毒副作用 ,甚至使人中毒死亡。因此 ,这类药物必须通过炮制方能降低毒副作用 ,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现浅述如下。1 毒性中药的炮制去毒原理毒性中药通过炮制后可降低或消除毒性 ,其炮制去毒原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除去有毒副作用的部分 ;(2 )降低毒性成分的含量 ;(3)使毒性成分分解。2 毒性中药的炮制去毒方法2 1 净制去毒除去有毒副作用的部位 ,达到去毒目的。如蕲蛇的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