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建明  张琪 《四川中医》2008,26(1):23-24
心衰主脏在心,涉及他脏,心衰辨证总属本虚标实,其本虽有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但临床以心阳气虚为主,其标乃为血瘀水停,治以益气温阳、化瘀利水法,临床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衰的病因病机主要为心气(阳)虚衰,日久殃及肺、脾、肾诸脏而致水停、血瘀滋生互结而成,属本虚标实之证。孙怡春主任医师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治法方药方面有深刻的认识,自拟益心汤治疗慢性心衰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中医著作中虽无慢性心力衰竭病名,但是根据其临床特征属于"喘证""水肿""心胀""心痹""心水"等疾病范畴。通过对古代的文献研究,认为慢性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即正虚为本,瘀水为标;虚以气(阳)虚为主,阴阳并损,标以瘀水痰湿为标,并可以累及它脏。故在临床治疗心衰时,应以扶正为主,消补兼施为原则。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的发病率和再住院率逐年上升.近年来,中、西医学者就心衰的防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关成果屡见报道.本文就近年来中、西医治疗慢性心衰的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1 中医学对慢性心衰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现代中医学对心衰的病因病机研究很多.王科军等[1]认为慢性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即正虚为本,瘀水为标;虚以气阳虚为主,阴阳并损,标以瘀血痰湿为主,并可以累及他脏.戴雁彦等[2]认为,气虚、血瘀、水饮三者互搏因果,相互为患,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邓铁涛治疗心力衰竭经验介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邓铁涛教授认为心衰病机以心为本,他脏为标;心阳亏虚为本,瘀血水停为标,并据此病机采用阴阳分治,温补阳气,病证结合,灵活变通的辨证论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衰的病因病机主要为心气虚衰日久殃及肺、脾、肾诸脏而致水、湿、痰、瘀滋生互结而成,属本虚标实之证。黄春林教授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治法方药方面有深刻的认识,自拟中医方药治疗慢性心衰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李增  张明雪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6):1176-1178
本虚标实是冠心病合并心衰水肿的基本病机,本虚常常为心的气血阴阳虚损,特别是以心之气、阳亏虚为主要;标实则指瘀血、水饮。虚实夹杂,相互交错,久病迁延不愈,则会导致气虚阳日益虚甚,引起血瘀、水停从而引发水肿。该病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冠心病合并心衰水肿多由饮食不节、外感六淫、情志失常及久病体虚所导致。通常将其证型分为心肺气虚、心肾阳虚、血瘀饮停和痰湿阻滞。文章就冠心病合并心衰水肿的病因病机、证候分析及辨证论治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心衰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医认为心衰以虚为本,古籍中早有论述.<诸病源候论>谓:"……心主血脉,而气血通融脏腑,遍循经络,心统领诸脏,其劳伤不足,则令惊悸恍惚,见心气虚也."  相似文献   

9.
简要分析邱幸凡教授"脏虚络痹"理论中的三个主要部分,即脏本络用的生理体用观、脏虚络痹的虚实病机观以及补脏通络的补虚泻实观,并举临床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心力衰竭中医文献的整理分析,结合现代医学及该团队的前期研究,提出心衰的"虚瘀水毒"病机理论。虚是心衰发病的基础,"虚、瘀、水、毒"4个证候要素紧密结合,相互化生,形成恶性循环,损伤血脉,致心衰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文章根据对病机的认识,提出在治法上应注重心脾肾三脏同调,益气温阳治本,活血利水解毒治标。  相似文献   

11.
"脏虚络痹"是导师邱幸凡教授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体验总结出来的一种指导临床辨治慢性病和老年病的病机理论。2型糖尿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脏腑功能失衡,变生郁痰瘀浊,致使五脏六腑气血津精功能的全面紊乱,为中医消渴病范畴,属临床慢性病、老年病,我们认为"脏虚络痹"是其基本病机,其中脏虚为本,络痹为标。脏虚是以肺脾肾气阴两虚为主之五脏虚衰;络痹为痰瘀阻络为主之络脉郁滞。2型糖尿病的形成与发展是脏虚与络痹,标与本相互作用的结果。虚、瘀、痰三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终致多脏受累,形成消渴。  相似文献   

12.
心衰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虚、阳虚,标实为血瘀、水湿、痰饮.标本俱病、虚实夹杂,是心衰的病理特点.心气虚是病理基础,痰饮和水湿是主要病理产物,血瘀是中心病理环节.故心衰病机关键点为心阳虚衰.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人群不断增加,慢性心衰也成为临床上日渐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而慢性心衰是心血管病中最主要的死因.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历史悠久,并且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全国名老中医蒙定水教授认为,慢性心衰的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以心肺气(阳)虚为主...  相似文献   

14.
"脏虚络痹"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提出“脏虚络痹”的病机理论,并用于指导慢性病和老年病的辨证论治。认为“脏虚络痹”是慢性病和老年病的基本病机,在“脏虚络痹”中,五脏虚衰为本,络脉痹阻为标,脏虚有气血阴阳之分和体用性之别;络痹有气络血络、体络脏络之别和络实致络痹、络虚致络痹之异;脏虚与络痹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主张以“补脏通络”作为慢性病和老年病的基本治则,补脏要辨气血阴阳而治,并宜体用性并调;通络有祛邪与扶正之别,用药宜流通活泼而忌阴凝呆滞。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毛德西运用“分消走泄”法治疗心衰经验。毛德西认为心衰病机复杂多变,但总不离虚实,虚以心气心阳虚为主,实以水湿痰饮停聚三焦为著,贯穿始终。病位在心,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肺脾肾亏虚,气化无权,水湿痰饮内聚,气血运行不畅,则发为心衰。临床从水湿痰饮入手,结合心衰病机及临床特征,灵活运用“分消走泄”法,宣上焦肺气、畅中焦脾气、渗下焦膀胱,使三焦通利,水湿痰饮消散,心衰为安。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心力衰竭根据临床症状及发病特点,祖国医学属于“心悸”、“怔忡”、“喘证”、“痰饮”、“心气虚胀”、“水肿”等范畴,在治疗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许多卓有成效的方剂。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对改善症状,纠正心衰、减少强心利尿药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预防心衰的发作、延长生命,具有良好作用。心力衰竭病症复杂,病程长,中医属本虚标实之患,以心、脾、肾三脏虚损失调为主,痰饮瘀血内停为标,为虚实夹杂之重症。施治以补虚为本,兼以利水、…  相似文献   

17.
总结解建国教授治疗心衰经验。解教授认为心衰虽以气阳不足为本,但由于阴阳互根,阳虚阴亏,阴阳两虚是心衰的主要病机,强调对难治性心衰应重视脾胃的治疗,要抓住正虚为本,邪盛为标的纲领。提出益气升阳,调节阴阳平衡;补气健脾,补益后天;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8.
刘良丽教授认为肺胀病为虚实夹杂的病症,早期为肺气虚,继而累及他脏,导致肺、脾、肾三脏俱虚;标实则为痰、热、瘀错杂互结致病,急性加重期以标实为主,兼有本虚,稳定期以本虚为主,兼有标实,痰瘀互结贯穿本病的整个病程,因此治疗该病,无论加重期还是稳定期都应扶正与祛邪并用,并随时注意本虚标实的侧重点,随证化裁,达到本虚标实同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陶兴  龚丽娟 《吉林中医药》2012,32(4):355-356,359
龚丽娟教授认为慢性肾炎病程缠绵,其根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在病程的不同时期本虚与标实各有侧重,辨证之时必须分清虚实.辨本虚时以脏腑辨证为主,辅以气血阴阳辨证,辨标实时分清内外之邪,如是虚实明辨才可避免犯虚虚实实之误.补虚时随脏腑之异、阴阳之别而主次分明,抓住主脏、兼顾他脏,平补为宜.祛邪时抓住主要病邪,祛与防并重.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医诊治充血性心力衰竭多从本虚标实立论,即心气阳两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治疗上集中于温补阳气、化饮逐水、活血化瘀三法.但目前临床上心衰患者阴虚表现者不少见,笔者从心衰时阴虚的理论依据、临床表现及防治的重要性入手论述心衰中养阴的必要性,以期能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