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输血传播庚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GV/GBV C是近年发现的新型肝炎病毒 ,能够引起非甲~非戊型肝炎 ,HGV/GBV C广泛存在于输血后肝炎及献血员中。目前实验室检测HGV/GBV C感染主要依靠RT PCR和ELISA。本文就RT PCR及ELISA检测HGV/GBV C的实验条件和HGV/GBV C在供血员中的感染情况及其引起输血后HGV/GBV C感染率进行介绍 ,并根据目前文献提出了今后输血传播HGV/GBV C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输血传播庚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GV/GBV-C是近年发现的新型肝炎病毒,能够引起非甲-非戊型肝炎,HGV/GBV-C广泛存在于输血后肝炎及献血员中。目前实验室检测HGV/GBV-C感染主要依靠RT-PCR和ELISA。本文就RT-PCR及ELISA检测HGV/GBV-C的实验条件和HGV/GBV-C在供血员中的感染情况及其引起输血后HGV/GBV-C感染率进行介绍,并根据目前文献提出了今后献血传播HGV/GBV-C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肝癌患者庚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一华  方顺源 《疾病监测》1998,13(5):167-170
采用抗-HGV酶联免疫试验(EIA)对160例肝细胞癌(HCC)和130人健康人群进行了检测,结果抗-HGV阳性率分别为14.38%和2.31%,表明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HCC患者抗-HGV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显示HGV感染与HCC发生有关;同时在抗-HGV阳性HCC患者中HBV感染率高达82.61%,提示HGV和HBV重叠感染可增加HCC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1989年9月28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肝炎研讨会上,正式把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A、B、D、E)等五型,其病原分别为HAV、HBV、HCV、HDV、HEV是否存在等六型尚在研究中,自此后,在急慢性输血肝炎,散发性肝炎及暴发型肝炎中有相当比例(10%~20%)病人用现有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实验室诊断方法尚不能分型。1995年美国雅培公司Simmons等,Genelabs公司Kim等  相似文献   

5.
陈婉华  曹茜 《临床荟萃》1999,14(11):515-515
庚型肝炎病毒(HGV)是于1995年由美国的Kim和Simons先后分离、克隆出的一种新的肝炎病毒,并建立了相应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HGV的感染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使人们对这一新型肝炎病毒有了新的认识。为了解HGV在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感染状况,我们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我院2808例住院患者进行了抗庚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GV)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HGV对家兔感染的敏感性。方法成年兔共进行三代HGV感染实验,除第一代采用人HGV阳性血清外,第二代、第三代分别采用感染的第一、二代兔血清作为感染源,对9只兔(每代3只)进行了传代实验。结果第一、第二、第三代兔血清中都有不同程度生化和肝脏病理改变,除第一代外,其它两代血清的RT-OCR均为阴性,但三代兔肝组织浸出液经消化处理后进行RT-PCR检测全为阳性,对第三代中的一份阳性标本进行NS5区部分核苷酸分析,与美国株(U44403)、西非株GBV-C(U36380)、中国株HGV964和HGVch(U75356)同源性分别为90%、83.5%、92%、97.3%,与江西株比较同源性为96%。结论家兔能被HGV感染,但不是敏感动物。  相似文献   

8.
<正>1967年,Deinhardt F等用患有急性肝炎的外科医生(G.B.)的血清接种入狨猴体内导致肝炎发生,狨猴血清中可能含有的致病因子被命名为GB病毒。1995年,Simons等在小绢猴体内鉴定出2种黄病毒科家族新成员,GBV-A和GBV-B。随后,又有2个实验室分别从非甲非乙型肝炎患  相似文献   

9.
庚型肝炎病毒不同基因区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庚型肝炎病毒(HGV)基因5′端非编码区(5′-UTR)、非结构(NS)3及区非结构(NS)5区设计套式引物,建立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 PCR)检测血清HGV RNA。在299份不同血汪标本中HGV RNA阳性者41例,基于5′-UTR、NS3区及NS5区引物PCR的阳性率分别为87.8%、80.5%和97.6%。本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中国株HGV基因NS5区部分序列设计引  相似文献   

10.
1989年9月28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肝炎讨论会上,正式把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A、B、C、D、E)等五型,其病原分别为HAV、HBV、HCV、HDV、HEV。是否存在等六型尚在研究中。自此后,在急慢性输血后肝炎、散发性肝炎及暴发型肝炎中有相当比例(10%~20%)的病人用现有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实验室诊断方法尚不能分型[1]。1995年美国雅培公司Simmons等[2],Genelabs公司的Kim等及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Bradley等[5,6]相继报道: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一种新型肝炎病毒暂称为庚型肝炎病毒(HGV),其正式命名尚待国际病毒分类与命名委员会最后确定。现将庚型肝炎(HG)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合肥地区献血员庚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台肥地区献血员的庚型肝炎病毒(GBV—C/HGV)感染情况。方法应用酶免疫测定法(EIA)和逆转录一套式多聚酶链反应法(RT—PCR)分别检测献血员中的抗-GBV-C/HGV和GBV-C/HGV RNA。结果 献血员中抗-GBV—C/HGV检出率为1.7%(18/1 050).抗-GBV—C/HGV阳性血清中GBV/HGV RNA占66.7%(12/18);男性和低年龄组献血员抗-GBV—C/HGV阳性率分别低于女性和高年龄组.两差异有显性(P<0.05);抗-GBV—C/HGV阴性的献血员有6名转为阳性,2名抗-GBV-C/HGV和GBV-C/HGV RNA阳性的献血员有1名转为阴性。结论GBV—C/HGV在合肥地区献血员中有较高的感染率;献血员中存在着GBV-C/HGV阳性但ALT正常的献血员,应尽快对献血员进行GBV-C/HGV感染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敏感、特异的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方法,以检测中国人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方法根据中国人感染HGV者NS5区部分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设计套式PCR引物,用于HGVRNA的检测,并与用国外报道引物所作的一次PCR和套式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检测标本133份。以国外报道引物作一次PCR和套式PCR检出率分别为8.3%和11.3%,作者建立的套式PCR检出率为18.0%,对部分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证实为HGV特异性基因。结论建立的方法可在中国人群中显著提高HGVRNA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精液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是否经夫妻性生活途径传播。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56例男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精液及其54例配偶血清抗-HCV、HCVRNA,健康对照组为23对体检健康者夫妇。结果男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抗-HCV、HCVRNA的阳性率分别为91.07%(51/56)、85.71%(48/56),精液中抗-HCV、HCVRNA的阳性率分别为39.28%(22/56)、62.50%(35/56),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配偶的血清抗-HCV及HCVRNA的阳性率为22.22%(12/54)、24.07%(13/54),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精液可感染HCV;HCV可经夫妻性生活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14.
二重RT—PCR同时检测HGV与HCV RN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庚型肝炎病毒(HG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具有相近的传播途径与类似的检测方法,本文建立了二重RT-PCR法,用于同时检测HGV与HCV病毒核酸,其扩增产物分别为609bp与257bp在琼脂糖或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的均能安全分离,HGV产物经测序显示与报道的核酸序列同源性为89.2%~92.6%,该法具较好的批间重复性,二重PCR法减轻了实验人员的操作强度,可降低测定费用近50%,76例样本检测显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HBV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基因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对180份HBV感染者血清进行基因型分型。结果180份标本中,162份(90%)可检出基因型,18份(10%)未检出基因型。162份HBV基因犁分布为:B基因型1例(0.6%),C基因型159例(98.1%),B+C混合基因型2例(1.2%),未检出A、D、E、F基因型。结论邯郸地区HBV感染者中,基因划分布较单一,C基因型占绝对优势,同时存在少量B基因型及B+C混合基因犁,C基因型可能与较严重的肝脏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了解非甲非戊型肝炎患TT病毒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套式PCR方法对44份临床诊断为急慢性非甲非戊型肝炎患的血清标本,进行TT病毒检测。结果 14例TTV-DNA阳性,检出率31.8%(14/44)。对TTV-DNA阳性标本的PCR产物进行克隆后测序,结果表明该序列与日本株相应位置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结论 推测TT病毒可能为临床急慢性非甲非戊型肝炎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 ) 基因型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在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诊治的 HCV RNA阳性患者276例,采集其血清样本,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分析HCV基因型(1a、1b、2a、3a、3b和6型);对不能确定型别的样本采用非结构蛋白5B(nonstructural protein 5B,NS5B)测序法进行分型。结果:276例患者的HCV基因型中,主要为6型120例(43.48%)、3b型80例(28.99%),其次是1b型33例(11.96%)、3a型30例(10.87%)、1a型9例(3.26%)、2a型4例(1.45%)。其中德宏地区的患者有151例,主要为6型61例(40.40%)、3b型53例(35.10%),其次是1b型15例(9.93%)、3a型14例(9.27%)、1a型4例(2.65%)、2a型4例(2.65%)。将德宏地区151例基因分型分布结果与国内其他地区进行比较,结果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云南省德宏州地区的HCV 6型及3型(包括6n、6u、6a、6m、6型混合)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1a和2a型检出百分比较低(P<0.05)。结论:云南省德宏州地区的HCV基因亚型共检出9种,主要以3b型和6型为主,其次是1b型及3a型,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有显著差异,提示本地区HCV亚型有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提高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病毒血症的检出率和对变异较大区域的扩增效率的方法。方法分别以HCV基因组5'端非编码区(5'UTR)、非结构基因4区(NS4)及NS5b区的引物检测HCV,并比较双退火温度与单一退火温度对HCV基因扩增效率的影响。结果HCV不同基因区(5′UTR、NS4、NS5b)引物的PCR扩增阳性率分别为92%、62%、59%。以双退火温度扩增NS4区与NS5b区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提高到77%与79%。将血清按原血清、10-1~10-10系列稀释后检测,发现2份血清单退火温度PCR的检出水平分别为10-5与10-7,双退火温度PCR检出水平则分别提高至10-8与10-9稀释血清。结论5′UTR引物对HCVRN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NS4区与NS5b区引物。双退火温度PCR可显著提高HCVRNA检出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