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永堂  鲁秀敏 《人民军医》2006,49(10):563-565
随着现代武器的不断更新,战伤类型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作为战伤之一的周围神经战伤的伤情变化,给现代战伤及其救治赋予了新的内容。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组织工程学的飞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周围神经战伤救治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战伤救治能力直接影响伤员预后[1]。通过提高救治人员对急危重战伤处置的敏感性及重视程度,熟练、合理、准确地使用救治器械,可以达到有效救治的目的[2]。战伤救治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实战化训练生成、保持及提高[3]。目前,战伤救治实战化训练的模型选择多样,训练方法不一,缺乏系统、标准的战伤动物模型[4]。本文就战伤救治训练的模型发展现状、动物模型作用、动物模型选择、动物模型伤情、动物模型发展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眼战伤救治措施时效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战伤救治需求,应用现代创伤学、眼科学,以及时效救治等新的科学技术和理念,研究制定眼战伤救治时间、救治阶梯和救治措施等时效救治标准,并将眼科医学的新技术应用于军事卫勤保障,以求达到眼战伤的最佳救治效果。现就眼战伤救治措施的时效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战术战伤救治”的概念最早由美海军特种作战部队于1996年首次提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成为美军战术环境中伤员救治的标准规范,也是美军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战伤救治取得的一大进展.战术战伤救治的应用使美军达到了有史以来最低的伤亡率.该文梳理了美军战术战伤救治理念的发展,分析了战术战伤救治的阶段划分,探讨了美军战术战伤救治的组织实施,并提出了对我军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眼战伤救治策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我军实施眼战伤救治的策略。方法:调研二十世纪以来我军和外军重大战争中眼战伤卫勤资料,对“两山”作战和海湾战争中卫勤保障和眼战伤救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认识到现代战争眼战伤具有高发性、严重性、多样性的特点;高技术局部战争卫勤保障强调战区救治机构机动、灵活、靠前配置;与美军相比,我军“两山”作战中眼战伤救治力量配置相对靠后,救治水平不高。结论:我军眼战伤卫勤保障在救治机构优化配置、专科技术力量建设方面尚待提高;眼战伤救治也应倡导“时效救治”,在我军大规模快速后送运力不足的情况下,其实施的核心是眼战伤救治技术力量的前伸。  相似文献   

6.
叶妍  白皛  徐婷婷  王宁 《人民军医》2021,(4):305-307
战场环境下,快速有效的伤情评估是做好战伤救治的基础,但现代战争致伤因素多样,损伤严重,伤情复杂,而且战伤救治环境恶劣,如何快速准确评估诊断伤情是战伤救治的重点和难点.该文通过查阅战术战伤救治和伤情评估的相关文献,整理总结了火线救治阶段和战术区域救治阶段的伤情评估方法,简要介绍了MARCH顺序评估法、FTS战伤评分法、S...  相似文献   

7.
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卫勤保障中,战伤一线救治新理论和新技术正在实战中研究和应用,并呈现出突出和明确的发展趋势。战伤一线救治新理论主要包括聚焦后勤与全谱卫勤、一体化卫勤与模块化、卫勤信息化、伤病员分级分类与时效、伤病员立体后送和持续作战能力等。战伤一线救治新技术概述了常见伤情出血、急性失能性组织损伤、疼痛、休克、神经损伤和低体温等救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野战卫生装备与信息技术在救治中的运用,并从救治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和未来发展前景两个方面描述了战伤一线救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既往战伤死亡统计显示,90%的战伤死亡发生在伤员被送达医疗救治机构之前的"战术环境"中,只有10%的死亡发生在各级医疗救治机构中。因此,战术环境中的战伤救治对提高伤员存活率至关重要。美国海军于1996年首次提出了"战术战伤救治"(TCCC)的概念,现已推广至美国全军应用,并被加拿大、澳大利  相似文献   

9.
张毅  罗义骏 《人民军医》2002,45(3):128-129
我军卫勤工作条例对战伤救治的麻醉处理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但近年来,战伤的情况更加多样化,麻醉技术也取得长足进步,而救治原则尚无明显变化.因此,我们认为战伤救治的麻醉处理,尤其在麻醉方法的选择、麻醉期间的管理及围麻醉期的处理等方面,应作适当的调整,使战伤麻醉应随着现代麻醉学范畴的不断拓展而扩大处理的范围,不要仅局限在战伤手术的麻醉处理上,而应扩展到战伤危重伤员的抢救、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处理,以及伤员后送过程中的监测和急诊处理等方面.   ……  相似文献   

10.
龚维熙 《人民军医》2009,(10):648-650
20世纪80年代有资料统计,鼻战伤占耳鼻咽喉头颈战伤总数的43.3%,居首位。鼻包括外鼻、鼻腔及鼻窦,血运十分丰富,且与颅脑、眼眶及口腔等周边重要结构紧密相邻,战伤后常有严重出血、窒息及颅脑损伤,故对鼻战伤的救治应首先注意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积极处置颅脑战伤。现就鼻战伤的处置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勇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9):943-945
近年发生的高技术战争中,几乎动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所有高技术武器,使战伤的伤情和伤类空前复杂[1],这使得战伤救治愈来愈成为各级卫勤指挥机构及作战部队关注的焦点.而战时作为国防卫生勤务主要力量的军队临床医师,更应具有较高的医疗技术和战伤救治能力.我院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军情,建立了一套军队临床医师战伤救治能力指标评价体系,并进行了充分的专家咨询和调查,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龚维熙 《人民军医》2009,(11):733-735
1982-2005年发生在黎巴嫩、斯洛维尼亚、克罗地亚、伊拉克、索马里和阿富汗的局部战争中,伤员死亡率为10%~14%。由于个体防护装置的使用,躯干战伤发生率下降,而颌面颈部位于人体的显露部位,战时没有防护物,其战伤发生率一直在40%左右。颌面颈部具有很多重要解剖结构,其战伤可导致组织损毁、呼吸道梗阻、出血性休克及脊髓损伤,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在野战条件下掌握好颌面颈战伤的救治原则和技术,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控制出血,纠正休克,预防感染,迅速后送,尽早进行专科治疗,可将畸形和功能障碍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3.
正"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滴滴鲜血染红它。"这首赞颂战火青春的歌曲,使人想起战争年代革命军人的流血与牺牲。现代战争必然导致战伤几率更高、伤势更重,但及时有效的战伤救治,必能使官兵绽放生命的光华。所谓战伤,是指在战场环境条件下,因为武器装备等诸多原因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生命损伤。对于军人来说,战伤总是难免的。及时有效的战伤救治,对于降低战斗减员、促进战斗  相似文献   

14.
战伤创伤救治新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战伤和创伤救治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其发展趋势,提出未来战创伤救治的研究方向、目标和重点.方法 采用情报调研方法,检索近5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战创伤方面的论著、文献综述、研究报告等.结果 欧美军事强国提出了"医疗与士兵"同在的理念,尤为重视战场前沿大批量伤员快速救治新技术与急救器材的研究,将医疗救援尽量前伸,加强建立无缝隙的医疗救援体系.重视严重战伤院内并发症发生机制与防治、高新武器致伤特点与机制、颅脑伤、损伤组织修复与再生等研究.我军分别在战创伤急救、损伤控制外科、休克复苏、并发症防治以及组织再生修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提升我军现代战争条件下卫勤保障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结论 我军未来在战创伤领域应以适应现代战争和执行多种非军事行动条件下卫勤保障需求为立足点,以显著降低战创伤死亡率和伤残率、全面提升军人健康为目标,大力加强战场前沿大批量伤员的快速救治能力,以及三军联合作战条件下战伤救治组织、救治技术和战创伤救治的转化医学研究,不断提升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技术条件下战伤救治研究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有其突发性,短时间内会出现大量伤员,且伤情、伤类复杂,伤势严重,给一线救治及后送带来很大困难。为提高战伤救治能力,我们调研了国内外文献及一线需求,了解到国内外有关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对野战外科研究和提高战伤救治水平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美军医科大学于1997年建立了创伤外科研究院,重点研究战伤伤员的救治方法。现将有关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罗德军 《人民军医》2008,51(7):435-435
福建南安73146部队医院罗德军来稿:加强现场战伤救治训练的做法。文章说,近年来,他们以加强基层卫勤保障能力为重点,突出一线救治,特别是重点抓好现场战伤自救互救训练,战场急救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将自救互救训练列入年度军事训练计划,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卫生人员负责具体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特殊环境下的战伤救治历来受到广泛重视,尤其在高技术条件下,其伤情伤类更为复杂。本文通过不同条件下伤病员所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扼要介绍了其救治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战伤急救程序与阶梯救治模式,以指导颅脑战伤的非专科救治.方法:调研现代战争颅脑战伤资料,参考国内外关于颅脑创伤的急救方案,结合我军战伤救治经验,分析颅脑战伤非专科治疗的急救程序与阶梯救治模式.结果:提出颅脑战伤急救ABCPED程序与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阶梯救治模式.结论:此程序与模式的提出,有利于加强颅脑战伤的救治时效性,为我军制定颅脑战伤救治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手术与复苏是战伤救治的两大核心能力,早期救治应在伤后3 h内实施,包括紧急救治及外科复苏两类职能,因此应强调复苏与手术能力的建设。本文重点阐述早期救治能级的能力要求,并根据国内外平时创伤救治和战时战伤救治的进展,梳理战伤早期救治能级中“手术”与“复苏”的相互关系及其关键技术,提出只有手术和复苏能力协调发展,相互支撑,才能为严重战伤伤员提供安全、规范、高效的救治,降低严重战伤伤员的伤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