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5公里越野和400米障碍是基层部队经常进行的训练科目,在进行这两项训练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考核、比武和突击达标训练时)容易发生运动性晕厥。笔就运动性晕厥的成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贫血是限制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备受运动医学界的重视,由于缺乏合适的运动性贫血动物模型,许多相关的基础研究受到限制.为了探讨如何建立合适的运动性贫血动物模型,本实验分别采用长期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和游泳运动作为实验手段.跑台运动方案以30m/min、0%坡度和1min/次为起始,运动时间以2min/次的速度递增、运动频率前2周为1次/天,后3周为2次/天.游泳运动方案以60min/次和0%负重为起始、160 min/次和5%负重为结束.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目(RBC)和红细胞压积(Hct)的测试结果显示,长期递增负荷的跑台运动方式可能适用于建立运动性贫血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昏厥是由于剧烈或长时间运动,使精神及身体器官过度紧张、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而引起的暂时性脑贫血。患者开始时可能会出现头昏眼花、心悸气促、面色苍白、恶心想呕、出冷汗等症状,继而会丧失知觉而昏倒在地,严重者甚至会发生猝死。中老年人发生运动性昏厥,常常是疾病的信号。引起运动性昏厥的原因可能有:1.患者缺乏锻炼或者运动前没有做好准备活动,由于突如其来的剧烈运动,心肺功能一时无法适应,导致脑部血液一时性供血不足。2.运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特别是在严寒的天气和饥饿状态下参加运动,大量热能被消耗,…  相似文献   

4.
运动性贫血一直受到国内外运动医学界的关注,我国运动员运动性贫血的发病率较高,有资料报道发病率在15.9%~57.9%,其中尤其以耐力项目运动员、女运动员、少儿运动员为高危人群.[1]关于运动性贫血的定义范围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广义的运动性贫血,即运动员机体上发生的任何贫血;一种是狭义的运动性贫血,即剧烈运动导致的贫血现象.后者是日本学者Yoshimura在运动训练与贫血综述一文中首次提到的.运动性贫血是由于剧烈运动而引起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的浓度、红细胞计数(RBC)及红细胞压积(HCT)显著下降甚至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正常标准的现象,也有学者把由于训练或比赛引起体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并在停止运动后,可迅速恢复的现象称作运动性贫血.其诊断标准是:男运动员HB低于120 g/L,女运动员低于105 g/L.外在表现是:三白,即:脸白、嘴唇白、眼睑白;头晕、气喘、心慌,尤其在运动中感觉更加明显;畏寒,部分女性运动员还伴有月经紊乱等症状.最终表现为乏力、耐力素质下降[2-3].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晕厥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红培  魏钦平  陈岩 《人民军医》2004,47(7):398-399
我部I800名官兵于2002年8月1日~3日举行5000m武装越野比武,共发生运动性晕厥12例,经积极救治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兵队列训练期间训练伤的发生情况。方法在队列训练结束后对所有新兵进行巡诊,采取到班逐一询问方式进行,主要依据新兵的自我感觉、体格检查和门诊病例,必要时行X线检查。结果参训新兵255名在队列训练期间共发生各类训练伤67例,发生率26.3%,其中足踝部肿痛48例,占训练伤构成比的71.6%。结论新兵队列训练期间训练伤的发生率,尤其是足踝部肿痛的发生率高,应引起组织新兵入伍训练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朱智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3):302+391-302,391
目的探讨飞行人员体能训练运动性损伤原因,提出科学合理的预防策略。方法查阅文献并总结2003年1月-2012年12月间疗养的飞行人员体能训练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统计其损伤发生率,提出科学合理预防对策,并将其应用于今后的飞行人员体能训练中。结果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后,运动性损伤的发生概率较前降低。结论科学分析飞行人员体能训练运动性损伤原因并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举措对飞行人员今后的体能训练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施素华 《人民军医》2006,49(4):248-248
福建厦门解放军174医院野战医疗队施索华来稿,题目是;夏季野外训练运动性血尿的预防。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以下几点预防措施:(1)搞好专题教育,教育官兵了解人体运动后生理变化特点,防止过度疲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一是高强度训练可引起抗利尿作用。剧烈运动时尿量比平时减少1/4,抗利尿激素比平时增加2倍,在神经内分泌的共同调节下,血液重新分布,骨骼肌血液增加,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下降,尤其是影响肾皮质,肾小球缺血、  相似文献   

9.
<正>官兵在体能训练中有时会出现血尿和腹痛的症状,以致有些官兵因担心身体健康而惧怕体能训练,影响了部队的训练和战斗力的提高。其实,运动性血尿和腹痛是可以预防的。运动性血尿的预防运动性血尿是健康人在运动后出现一时性血尿,又称"运动性假性肾炎""足球血尿"等。我们认为,"运动性血尿"这一名称较为确切。顾名思义,运动性血尿均在运动时出现,可表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患者男,19岁。因队列训练喊"向后转"口令时,患者突感左肩疼痛,同时听到异响,伴呼吸疼痛,挺胸受限,休息后症状不缓解且进行性加重,遂来我部急诊。既往体健,无外伤史。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训练运动量大,极容易导致疲劳。运动性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对人体是一种保护性机制,但是如果人经常处于疲劳状态,积累的结果就易导致过度疲劳,影响身体健康。疲劳对于军事训练水平的提高及士兵完成其他任务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故在军事训练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和重视疲劳的现象,选择科学的方法来恢复自身的机体功能,以达到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提高军事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1 运动性猝死的概念 1.1定义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提出的猝死定义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24 h内发生的意外死亡.该定义包含3个基本要素:(1)自发过程;(2)意外发生;(3)进展迅速.其临床特征主要是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在20~30s叹气样呼吸后呼吸停止.猝死发生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动性中暑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27例运动性中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肌肉运动产生的热超过身体所散发的热而造成体内过热状态是运动性中暑发生的基本原因;(2)运动性中暑可多见于对炎热、潮湿的环境尚未适应而从事剧烈运动的青年学生。结论:运动性中暑常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时发病,发生后应及时、快速给予合理处理。应加强防护措施,确保大学生生命安全与健康。  相似文献   

15.
毕珣  赵丽婷  吴健全 《武警医学》2013,24(3):270-272
 运动性疲劳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1982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化学术会议将疲劳定义为:由机体运动本身所引起的“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续持其功能在特定水平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的机体运动能力下降的现象。运动性疲劳对于预防运动性损伤, 保护机体正常功能发挥着有益的作用, 但疲劳的干预措施研究仍然是运动医学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影响机体耐力的因素很多, 如遗传、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机体身心状况等。营养因素对机体耐力的影响尤其受到关注。良好的营养状况是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前合理补充一些营养素可以延缓疲劳的发生, 发挥抗疲劳作用。笔者就这些营养素和植物化学物抗疲劳作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运动性猝死的概念国际心脏病学会在1979年提出的猝死定义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24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该定义包含3个基本要素:①自发过程;②意外发生;③进展迅速。国外有专家认为,运动性猝死  相似文献   

18.
<正>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单味药和中药复方干预运动性疲劳的实践和实验研究结果均显示中医药既可延缓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也可加速运动性疲劳的消除[1]。但这些研究中所用的中医药干预手段不能充分地体现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特点,研究设计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2]。所以,如何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提高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效果,一直是研究者关注和思考的  相似文献   

19.
20.
运动性疲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性疲劳是机体内多种生理生化变化的综合反应,可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疲劳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恢复,逐渐积累,会导致“过劳”,出现过度训练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使机体发生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甚至出现器质性病变,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都致力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已提出多种假说解释其产生的原因,以期找出预防和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本文主要从运动性疲劳的发病机制、模型建立及消除等方面加以阐述,综述运动性疲劳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