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Ⅰ期前路病灶清除、取自体肋骨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自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收治的接受Ⅰ期前路病灶清除、取自体肋骨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且获得满意随访的30例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
徐俊  施泉涌  缪志和  李铭 《人民军医》2004,47(3):148-149
病灶清除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骨折、肿瘤等疾患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前路和后路内固定两大类。目前国内使用的前路胸腰椎内固定主要有Kaneda双棒系统和Z—plate钢板等。2002年9月~2003年4月,我们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CD-Horizon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6例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患者在术前进行至少3周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行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及后路内固定术,根据术后后凸畸形的矫正角度及Frankel分级评价效果。结果对66例患者随访9~18(12±2)个月,所有患者无局部复发及窦道形成,术前术后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rankel分级与术前比较均有1~3级恢复。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后路内固定手术具有病灶清除彻底,植骨融合内固定可靠,畸形矫正理想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110例病变累及1—3个椎节的胸腰椎结核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结核中毒症状,3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后凸畸形。一期行前路病灶切除减压,自体髂骨肋骨和同种异体骨椎体间植骨,“K”钢板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给予12~18个月抗痨治疗,观察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植骨融合及内固定稳定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腰背部疼痛缓解,下肢疼痛麻木消失,术前伴有脊髓功能障碍的27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块及内固定钢板位置良好,椎体序列及高度恢复良好。随访1~7年,平均4.2年,复发8例,经处理后痊愈。结论采用前路一期病变椎体切除椎体间植骨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有利于病变切除彻底,椎管减压彻底,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总结研究采用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笼植骨结合内固定方法治疗脊柱胸腰段结核的效果。方法 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21例,术前经标准抗结核方案治疗后,采用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网植骨结合内固定的术式治疗,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营养支持、适当功能锻炼。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各项指标(神经症状、并发症)的恢复情况等。结果 经过平均19个月随访,21例患者脊柱结核均被治愈,无全身及局部复发,且术后疼痛消失,畸形明显纠正,内固定物无松动,植骨融合好,神经症状明显缓解,未见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笼植骨结合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结核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颈椎结核较胸腰椎结核发病率低,但后果较严重。轻者引起颈椎椎体严重破坏,导致颈椎失稳及气管食管瘘;重者造成颈脊髓受压,导致四肢瘫。近年来,对于颈椎结核的治疗,已逐渐转为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我们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加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12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的不同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32例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行头颅牵引复位成功8例,其中3例维持牵引1个月后改行头颈胸石膏固定,余5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3例牵引失败,其中14例行前路切开复位、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前路复位失败行椎间盘切除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1例前路复位失败改行后路切开复位后再前方植骨内固定术;3例行后路切开复位侧块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例行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1例由于漏诊,伤后8个月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发现颈椎不稳2例,均为仅行牵引复位,未做融合术者.颈前路手术者植骨块术后12周均获骨性融合.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恢复较好.无内固定并发症,亦无治疗中神经并发症.结论 下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是否伴有椎间盘损伤、是否合并后柱骨折、脊髓压迫及损伤情况.对伴有创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的单侧关节突交锁者,前路减压复位稳定术是首选方法,对于不伴椎间盘突出者,可试行牵引复位或直接后路切开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时间选择.方法:对7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分两组给予不同时间抗痨治疗后,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前路内固定治疗.结果:一组40例脊柱结核患者抗痨6 w后手术者,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39例治愈,无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治疗优良率达97.5%;另一组38例患者抗痨3 w左右给予手术治疗,结果30例治愈,治愈率78.9%.结论:在抗痨时间足够的基础上,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植骨并前路内固定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腰椎结核疗效的差异。方法分析2009年2月~2015年7月行腰椎结核手术治疗的患者92例,A组(前路手术组)22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前后路联合手术组)32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术;C组(后路手术组)38例,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跟踪随访6~24个月。记录患者术前、术后两周、3个月Cobb’ s角、ESR值变化情况,术前、术后Frankel分级的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情得到缓解。三组患者术前后的Cobb ’ s角、ESR值差异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C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比A、B组低( P<0.05)。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前路术式、前后路联合术式在治疗腰椎结核上均能取得目标疗效。但后路术式患者的住院天数少、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是更优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患者36例,其中T2~32例,T3~42例,T4~53例,T5~65例,T7~810例,T8~96例,T9~104例,T11~124例。术前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21例,D级10例。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为11.25~48.32°,平均35.34°。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均治愈,未出现复发。术后患者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所有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在位,无松动、塌陷及断裂。术后后凸畸形纠正0.89~27.63°,平均16.20°,随访1年未见明显丢失。结论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能够一期完全清除结核病灶,脊髓减压,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椎结核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手术进行病灶清除、自体植骨或钛笼融合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成人下腰椎脊柱结核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患者采用俯卧位,以病变椎体棘突为中心纵向切开,显露椎板、椎间关节和横突,从病变严重侧进入,探查清理破坏椎体,刮除干酪样坏死组织,清除死骨和破损的椎间盘。当椎体破坏不超过50%时在病椎上植入椎弓根螺钉,否则在邻近正常椎体上植入螺钉,在上下相邻正常椎体植入椎弓根螺钉时,咬除病灶椎体一侧椎板、关节突及椎弓根,吸净椎管内及椎体周围脓液,伴有椎管侵袭者进行椎管减压,注意观察椎管内硬膜的紧张程度,判断椎管压力的大小,以预判椎体撑开、加压的程度。先撑开病变节段以矫正后凸畸形,取自体髂骨或钛笼置于骨缺损处,用抗结核药物作术部冲洗,再在病灶内及钛笼周围植入链霉素粉剂2 g,放置引流后关闭切口。结果采用单纯后路手术进行病灶清除、自体植骨或钛笼融合及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成人下腰椎脊柱结核患者22例,术后均得到良好的脊柱稳定性和肢体运动功能的修复。手术时间平均为(4.5±1.2)h,术中出血量平均(820±65.1)ml,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3~12周血沉均恢复正常,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为(55.2±10.5)%,末次随访时,矫正角度丢失率为(60.8±11.2)%。术前22例脊髓功能损害患者末次随访时,14例Frankel分级改善1级,6例改善2级,2例改善3级。术后12个月随访时发现脊柱内固定无松动,植骨处均已骨性融合,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无复发。结论下腰椎脊柱结核合并有椎体前、中、后柱的三柱破坏时,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最为经典,但为了减少术中体位的变换和操作步骤的繁琐,我们单纯采用后路手术,只要术中病灶清除的细致、彻底,脊髓减压充分,后凸畸形得到良好的矫正,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脊柱稳定性前路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内固定的脊柱结核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经过15个月的随访,15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植骨全部骨性愈合。融合时间平均为4.3个月。结论病灶彻底清除后行一期椎间植骨、内固定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缩短卧床时间,预防或矫正畸形,并发症少且利于结核病灶的稳定与修复。  相似文献   

13.
周贤飞 《西南军医》2006,8(2):34-35
目的 探讨胸腰椎结核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22例胸腰椎结核病人采用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0例甲级愈合,临床症状消失,2例术后3周出现窦道形成,5~8月后愈合。结论 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伤及工伤意外导致胸、腰椎骨折呈逐年上升趋势。爆裂性骨折往往使碎骨块突向椎管内压迫脊髓和硬膜囊,引起完全或不全瘫痪。后路减压手术常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笔者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8月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椎间植骨Z—plate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3例,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Ⅰ期单纯后路不清除病灶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解放军202医院骨科收治的55例胸椎、腰椎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后路长节段固定短节段后侧或后外侧融合术,术后抗结核化疗12个月。其中,32例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手术,但不进行前方坏死病灶的清除操作。结果本组55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分别为(125.6±25.7)min和(187.0±98.4)ml。术后6个月复查,所有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均恢复正常;术后无脑脊液漏,2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无混合感染;未见患者出现植骨不融合,内固定均无明显松动,后凸畸形均无明显加重,无翻修手术;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伤口窦道,无感染性脑脊髓膜炎发生,无脊髓损伤出现瘫痪加重情况,无结核复发。术后所有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有神经功能障碍者,平均改善1.37个等级。后凸畸形无明显进行性加重,胸椎、腰椎后凸角由术前平均25.8°改进为术后平均16.7°,末次随访平均后凸角为17.9°,有1.3°丢失。结论不清除椎体病灶后路长节段固定短节段后侧或后外侧融合可以有效治愈脊椎结核,主要作用为控制感染、纠正后凸、维持矫正值和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经高位咽后入路行上颈椎手术的治疗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高位咽后入路行上颈椎前路手术的适应证选择及临床效果. 方法 本组男32例,女9例;年龄12~67岁,平均41岁.Hangman骨折21例,C2椎体骨折2例,先天性齿状突不连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12例,C1,2椎体结核4例,C3骨巨细胞瘤2例.全部患者均采用高位前方咽后入路显露C1~C3,Hangman骨折和C2椎体骨折复位后行C2,3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先天性齿状突不连行前路松解复位、后路寰枢融合;结核行病灶清除,肿瘤行切除重建.创伤患者脊髓损伤按美围脊髓损伤学会(ASIA)标准评定,非创伤患者依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dom标准评定神经功能. 结果 41例患者均成功显露C1前弓~C3椎体,骨折患者行复位减压融合内固定;结核、肿瘤患者行病灶切除重建.创伤患者脊髓功能正常者无神经功能损害,不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均有部分恢复.非创伤患者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8.9分增加至12.5分;Odom评分临床成功率(优/良/可)达到94%.3例出现舌下神经牵拉症状,2例出现面神经刺激症状,无伤口感染. 结论 前方高位咽后入路可充分显露上颈椎,完成复位减压和稳定重建,并最大限度重建颈椎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7.
对于外伤所致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是以牵引复位、颈椎后路减压固定术或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为主,再辅以适当外固定为基本术式。颈椎爆裂性骨折、颈椎骨折和/或脱位,其主要致压物多来自脊髓前方,故临床上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被广泛应用,但对颈椎椎体骨折合并椎板骨折,颈脊髓前后方同时受压的复杂损伤患者,手术入路选择上说法不一。我科自1998年3月~2002年9月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带销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颈椎损伤2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肖勇  李长军  谢杨 《武警医学》2012,23(10):911-912
近年来,结核的发病率在全球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脊柱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目前临床主张对椎体破坏严重、进行性后凸畸形、脊髓受压患者采用积极的外科治疗。脊柱结核术后伤口未愈及远期脓肿复发、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手术治疗失败病例在临床上也屡见不鲜,多数需要再次手术治疗[1,2]。我院2002-10至2010-12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215例,其中19例手术治疗失败,失败率为8.8%。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上颈椎疾病的病因、寰枢椎复位和脊髓受压情况,探讨上颈椎疾病的手术方法选择.方法 2003-01至2007-06收治169例上颈椎疾病,根据病因分为:上颈椎骨折74例,先天性上颈椎疾病65例,肿瘤21例,其他病因导致寰枢椎不稳9例.根据病因、寰枢椎复位情况和脊髓受压情况分别采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或者前后路手术.结果 28例可复位齿状突骨折患者采用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97例上颈椎可复位,脊髓前方无明显受压患者采用单纯后路复位内固定,取自体松质骨植骨融合.44例难复位或脊髓前方明显受压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复位,后路内固定、取自体松质骨植骨融合.结论 根据上颈椎疾病病因、复位和脊髓受压情况,应分别选择前路、后路或者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严重创伤性颈椎后凸畸形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严重创伤性颈椎后凸畸形9例,术前后凸Cobb角50°~71°,平均59°。先以在伸展侧位片测量椎体后缘切线夹角作为依据,决定后部截骨高度及角度,行颈椎后路截骨及前路松解术。术后行颅骨牵引使松解后颈椎后凸达到最大可能的矫正,7—10d后Ⅱ期行颈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本组患者随访14—32个月(平均28个月),术中、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颈部疼痛症状消失,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有所恢复,植骨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后凸Cobb角-10°~11°,平均-5°,纠正率为85%。结论通过动态颈椎后缘切线夹角测量可决定合适的后路截骨高度、椎间撑开高度及植骨块的大小。分期手术及手术间期持续牵引能够充分矫正严重创伤性颈椎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