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颌面部处于暴露部位,在高爆武器普遍使用的现代战争中,致伤机会较多。据近代几次战争的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和俄国的颌面战伤占全身伤的4.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颌面战伤占3.4%;在抗美援朝中,我军的一组资料中报道颌面战  相似文献   

2.
李广文  王军  李刚  郭静 《人民军医》2011,(7):559-560
口腔颌面部为人体表面裸露部分,在战斗中极易遭受创伤。随着高爆碎片炸弹、地雷、炮弹和导弹的普遍使用,颌面部的弹片伤已显著多于枪弹伤。在近几十年局部战争中,颌面战伤发生率显著上升,部分地区甚至已达20%。早期:及时正确处理颌面战伤对我军战时卫勤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军需要收集历次战争口腔颌面创伤资料,分析口腔颌面战伤流行规律,以采取合理的专科救治方案,正确制定卫生勤务计划,总结卫生勤务保障经验,改进卫生勤务工作,从而保持我军战斗力。  相似文献   

3.
龚维熙 《人民军医》2009,(10):648-650
20世纪80年代有资料统计,鼻战伤占耳鼻咽喉头颈战伤总数的43.3%,居首位。鼻包括外鼻、鼻腔及鼻窦,血运十分丰富,且与颅脑、眼眶及口腔等周边重要结构紧密相邻,战伤后常有严重出血、窒息及颅脑损伤,故对鼻战伤的救治应首先注意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积极处置颅脑战伤。现就鼻战伤的处置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据以往战伤资料统计颅脑战伤的发生率约占全身各部位伤的10%~17%,仅次于四肢战伤;但其阵亡率、伤死率、伤残率均居各部位伤的首位。高技术局部战争由于信息化的作战系统、机械化的作战平台和精确化的打击武器有机结合,使战争形态与作战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颅脑战伤的伤因与伤类亦随之发生变化,伤情更加复杂,卫勤保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颅脑战伤的发生逐渐增加,发生率为20.0%~28.0%。鉴于我军未来可能面临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必须充分重视颅脑战伤的救治。  相似文献   

5.
战伤休克的液体复苏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一般战伤,休克的发生率为10%~15%,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休克的发生率可高达25%~30%。约50%的战伤伤员因失血休克而死,所以战(创)伤休克伤员的早期救治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对休克病理生理、发病机制、组织体液及氧代谢研究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包括军队)在战(创)伤休克的液体复苏时机、早期液体复苏方法与原则、复苏终点与标准,以及复苏液体的选择上作了许多有益探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概念。本文重点对这方面的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海上及登陆作战的战伤救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赖西南  王丽丽 《人民军医》2000,43(9):498-499
海上及登陆作战具有战斗区域狭窄、人员集中及环境特殊的特点。因此 ,探讨其战伤特点、早期救治措施 ,对高技术局部战争战伤救治有重要意义。1 战伤特点及影响因素1 1 伤情概况 海战可导致大批伤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美海军驱逐舰共有 6895名船员受伤 ,阵亡率高达 51 7% ( 3565名 )。战列舰船员伤、亡人数分别为 1 648名和 2 0 61名。登陆作战伤员发生率远较其他类型作战高。二战期间 ,美军滩头作战中敌前水上攻击每日伤员平均发生率为 1 1 %人 ,为一个师在地面战斗中平均伤员发生率的 7倍 ,是进攻性突破战、攻坚战和渡河作战等伤…  相似文献   

7.
龚维熙 《人民军医》2009,(12):795-796
新型武器快速发展使战伤损伤范围广、程度重,伤类、伤型增多,伤情伤部复杂及伤势严重。在阵亡者中约25%是经抢救有生存希望的,其中有19%须立即外科处置,15%须在受伤地点进行专科急救[1]。因此,及时、正确、高效处置咽、喉、气管及食管战伤,对提高战伤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至关重要。1咽及颈段食管战伤1.1闭合性战伤颈部受到钝性外力作用时,  相似文献   

8.
王永堂  鲁秀敏 《人民军医》2006,49(10):563-565
随着现代武器的不断更新,战伤类型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作为战伤之一的周围神经战伤的伤情变化,给现代战伤及其救治赋予了新的内容。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组织工程学的飞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周围神经战伤救治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周树夏 《人民军医》1997,40(3):139-140
颌面部与颅脑紧密相连,口腔是上呼吸道上端所在部位,严重创伤后易合并颅脑损伤、呼吸道梗阻;颜面部同时又有很多血管,致伤后易发生出血,甚至大出血而危及生命。因此在抢救颌面创伤时,首位是抢救生命,保证呼吸道通畅,正确处理脑颅损伤,止血及抗休克,而颌面部软组织和骨折的处理应退居次位,候生命体征平稳后,再来处理;或一面积极抢救改善周身情况,同时不失时机地治疗颌面创伤,切忌本末倒置,贻误抢救而危及伤员生命。豆颌命伤的急救首先应保证呼吸道通畅,迅速判断有太呼吸道梗阻现象。先使伤员侧卧或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的…  相似文献   

10.
美海军研究局颁布战伤救治研究项目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有关资料报道,美海军研究局不久前颁布了用于战伤救治(特别是大出血、复合性失血、头部创伤、创伤性休克等战伤救治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项目指南。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急性疼痛的控制技术,可诱发机体代谢率降低的方法;止血方法和大面积伤口的快速抗感染技术;能替代红细胞运输氧气、并在正常环境温度条件下方便贮藏的人工血制造技术;能在野战条件下生产注射用水的便携式装置和可供野外使用的非侵入式诊断设备。该指南还表明,美海军研究局对以下急性创伤救治技术特别感兴趣:镇痛性能好且不影响感知和人体运动功能的产品…  相似文献   

11.
世界新军事变革所带来的军队建设和作战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正冲击着军事医学领域.在第12届全军战创伤学术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新军事变革下的战伤救治进行了专题研讨. 在现代战争中,一方面会出现一些新的杀伤武器,另一方面由于精确制导,原先常规武器的杀伤力大大增强,导致常见的战伤发生率更高,伤势更重.  相似文献   

12.
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卫勤保障中,战伤一线救治新理论和新技术正在实战中研究和应用,并呈现出突出和明确的发展趋势。战伤一线救治新理论主要包括聚焦后勤与全谱卫勤、一体化卫勤与模块化、卫勤信息化、伤病员分级分类与时效、伤病员立体后送和持续作战能力等。战伤一线救治新技术概述了常见伤情出血、急性失能性组织损伤、疼痛、休克、神经损伤和低体温等救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野战卫生装备与信息技术在救治中的运用,并从救治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和未来发展前景两个方面描述了战伤一线救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S2004口腔诊疗车专科设备、器材模块化保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口腔诊疗车的必要性从近代历次战争的战伤统计资料可见,随着高速度、高爆破弹丸的发展,口腔颌面战创伤的发生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口腔颌面部血管神经丰富,组织疏松,腔窦较多,上接颅脑、下连颈部,为呼吸道和消化道起端,行使着表情、言语、咀嚼、吞咽、呼吸等功能,颌面战创伤可直接危急生命安全。口腔医疗模式的特点是,口腔医疗诊治体系可以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兀内完成,通常不需要很多的大型辅助设备。  相似文献   

14.
龚维熙 《人民军医》2009,(9):576-577
因外耳突出于头颅之外,遭受战伤的机会较多;中耳和内耳都深埋于颞骨之内,单独发生战伤较少,常与颅脑战伤同时发生,且容易遭受爆震伤。采用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新材料用于解决耳战伤临床问题已成为战伤救治的重要内容。耳内镜、影像技术、医用高分子材料应用及显微血管吻合技术的进步使耳战伤的救治水平不断提高。现就耳战伤的处置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血、氧、液是战伤救护的“三宝”,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更显得重要。发达国家军队不惜投入巨资进行“硬”、“软”件技术研究建设。一、血、氧、液在战伤救护中的地位、作用及趋势血、氧、液用于战伤救护仅半个世纪,但发展迅速。现代高技术战争突发性强,杀伤力大,短时间可出现大批重伤员,如创伤休克、感染、烧伤、复合伤等,据预测重伤员占30%以上。马岛战争,英军海上伤员%是烧伤,及时应用血、氧、液对这些重伤员抢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军在侵越战争中平均每个重伤员备血3个单位,医院船有血库,贮存血118L;马岛战争中英军平均每…  相似文献   

16.
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眼战伤救治策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我军实施眼战伤救治的策略。方法:调研二十世纪以来我军和外军重大战争中眼战伤卫勤资料,对“两山”作战和海湾战争中卫勤保障和眼战伤救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认识到现代战争眼战伤具有高发性、严重性、多样性的特点;高技术局部战争卫勤保障强调战区救治机构机动、灵活、靠前配置;与美军相比,我军“两山”作战中眼战伤救治力量配置相对靠后,救治水平不高。结论:我军眼战伤卫勤保障在救治机构优化配置、专科技术力量建设方面尚待提高;眼战伤救治也应倡导“时效救治”,在我军大规模快速后送运力不足的情况下,其实施的核心是眼战伤救治技术力量的前伸。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军队卫勤学术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对战伤救治原则,不仅有认识上的飞跃,也有理论上的发展。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战伤救治原则中的某些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商榷和探讨。1关于早期清创、延期缝合的原则由于战时环境与平时有很大差异,战伤伤口通常被认为足污染的,且手术治疗需要在数个阶梯上连续进行。因此,对战伤必须坚持早期清创,延期缝合的原则。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清创的时间和方法上有待作进一步探讨。一般认为伤后6h是早期清创的时限。近年来,有些实验研究表明,在伤后1h应用抗生素,可有效控制细菌生长…  相似文献   

18.
战伤救治能力直接影响伤员预后[1]。通过提高救治人员对急危重战伤处置的敏感性及重视程度,熟练、合理、准确地使用救治器械,可以达到有效救治的目的[2]。战伤救治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实战化训练生成、保持及提高[3]。目前,战伤救治实战化训练的模型选择多样,训练方法不一,缺乏系统、标准的战伤动物模型[4]。本文就战伤救治训练的模型发展现状、动物模型作用、动物模型选择、动物模型伤情、动物模型发展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理疗与战伤     
物理疗法是战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理疗与战伤的有关问题做一概要介绍,并对理疗在现代化常规武器和核武器战伤中的治疗作用,做一初步探讨。 物理因子治疗战伤的概况 和基本经验 一、战伤理疗的发展概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伤员的归队率,俄国为40%,德国为60%,而法国则高达80%,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衰)是战伤中较严重的并发症。系由于严重的创伤、出血、休克、感染和中毒等因素引起。伤情严重的伤员急性肾衰的发生率高达40%,死亡率在90%以上。近年来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病人得到早期诊断及血液透析和各种综合治疗的应用,使死亡率下降至50~7O%。尽管如此,急性肾衰仍是战伤早、中期死亡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