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菲  任珊  谭玲  孙素涛  闫小凡 《人民军医》2009,(10):662-663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微量尿清蛋白(mALB)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将2型糖尿病(T2DM)患者108例分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观察组)和糖尿病非合并冠心病组(对照组)。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I狙)、身高、体重、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PG)和HbAlc、hs-CRP、mALB,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观察组血压、TC、LDL-C、BMI、FPG、HbAlc、mALB、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HbAlc等可作为筛查和监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早期发生和发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农村老年糖尿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均给予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治疗,常规糖尿病饮食。对照组给予一般糖尿病知识宣教;观察组由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住院和家庭健康管理措施,并监督患者和家属落实。两组均随访6个月,测定两组出院6个月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采用自我管理评定量表(DCP)和糖尿病知识问卷(DKT)测评两组自我管理等6项指标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FBG、P2hPG、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管理等6项指标分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健康管理利于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饮食干预法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痛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痛风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给予糖尿病饮食;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饮食干预。40天后,比较两组血糖(PG)、血尿酸(UA)水平和住院时间及肾功能等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BG)≤6.1mmol/L 30例(83.3%),餐后2h血糖(P2hPG)≤11.1mmol/L 28例(77.8%);对照组为15例(41.7%)和16例(44.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30±1.1)天,对照组为(41±1.2)天;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血UA降至正常水平时间(11±1.0)天,对照组为(20±0.9)天;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素氮(BUN)、肌酐(Cr)和半胱氨酸蛋白酶C(CysC)等肾功能指标变化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常规药物治疗加饮食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痛风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01~2009-12因Ⅱ型糖尿病合并早期DN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20例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如糖尿病教育,患者均接受低盐、低脂、优质蛋白糖尿病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口服安氯地平5~10 mg/d控制血压,观察组在此基础替米沙坦80 mg口服,1次/d;西洛他唑50 mg,2次/d,12周为一疗程。结果: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Cr)、尿素氮(BUN)(P〉0.05),治疗后观察组UAER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HbA1C、Cr、BUN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无心脑、低血压事件发生,替米沙坦组出现一例头痛,能够耐受,所有患者均完成整个疗程治疗。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西洛他唑可显著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排泄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及血β2-微球蛋白(β2-MG)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组)、单纯糖尿病组(DM组)及正常对照组的尿MALB、血β2-M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结果尿MALB和血Cr在正常对照组与单纯DM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β2-MG和血BUN在单纯DM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在早期DN组,4项指标均比正常对照组和单纯DM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尿MALB和血β2-MG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而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高原阳虚血瘀证糖尿病肾病大鼠疾病模型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符合高原地区阳虚血瘀型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特点的大鼠疾病模型。方法:60只健康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高原地区阳虚血瘀证糖尿病肾病组(模型组)、糖尿病肾病组、正常对照组。采用模拟低压缺氧、寒冷刺激、药物注射等方法建立疾病模型。成模后定时监测血糖,比较分析大鼠体重、进食量、饮水量、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白蛋白(UW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脏肥大指数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模型组和糖尿病肾病组在实验过程中体重基本保持在下降后的体重范围;空腹血糖一直处于稳定的、中度的高血糖状态;造模成功8周时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白蛋白、SCr、BUN、肾脏指数与同期对照组大鼠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或P〈O.01),肾脏指数显著增大。尿微量白蛋白、SCr、BUN、肾脏肥大指数四项指标模型组比糖尿病肾病组升高的更多,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肾脏病理学观察: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的病变范围明显比糖尿病肾病组多且较重。对照组实验过程中体重逐渐增加外,其它各项指标未发生变化。结论:高原阳虚血瘀型糖尿病肾病大鼠疾病模型,其表征和观测指标符合阳虚血瘀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具有与高原阳虚血瘀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较为接近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多贝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0例,试验组20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多贝斯1 500 mg/d,分3次口服,12周后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前后血糖及HbA1c均无统计学改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UAER无明显变化,治疗组UAER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多贝斯,可以降低尿蛋白排泄率,阻止肾脏损害的发展,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诊治和控制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诊断、治疗及控制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均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空腹采集静脉血2ml,使用糖化血红蛋白仪及配套试剂,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检测HbA1c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结果:实验组FPG和HbA1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对糖尿病的诊断、控制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血糖控制、控糖方式与老年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MH)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5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我院并行2次头颅MRI检查的伴或不伴T2DM的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模型FPG、HbA1c、血糖控制和控糖方式对WMH进展影响。结果:共纳入394例患者,其中糖尿病175例,非糖尿病219例。非糖尿病组基线水平WMH体积及WMH体积年变化(ΔWMH/y)均低于糖尿病组(均P<0.05)。不同模型中,HbA1c与WMH体积和WMH体积年变化均显著相关;糖尿病患者WMH进展主要受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P<0.05),与控糖方式无关(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WMH体积年变化高于血糖控制良好和非糖尿病组(均P<0.05)。结论:T2DM与WMH进展相关,HbA1c可作为其进展的一种标志物。无论采取何种控糖方式,良好的血糖控制将有利于延缓WMH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胰岛素加丹红注射液降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排泄率及血糖、血脂等的效果。方法:选择尿微量蛋白排泄率〉20μg/min糖尿病。肾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及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每次30m1加人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30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24h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栓素B2(TxB2)、内皮素(ET),以及空腹血糖(FPG)、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肌酐(Set)、尿素氮(BUN)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UAER、ET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P〈0.01);TC、TG、BUN、Scr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P〈0.01)。结论:胰岛素加丹红注射液降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排泄率、血脂等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钟玉梅 《西南军医》2016,(5):446-448
目的:观察家庭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院外口服药物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例)采用一般健康教育,观察组(n=50例)采用家庭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干预后遵医行为及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糖尿病管理理念、控制措施、并发症、预防并发症措施等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干预后按时服药、低盐饮食、低油饮食、适量运动、合理控制饮食及自我血糖监测等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FPG、2hPG、HbAlc等指标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家庭健康教育模式可明显提高糖尿病院外口服药物治疗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并改善相关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及生化指标的特征。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住院44例中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绝经后)的骨代谢及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分为糖尿病1组(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下)及糖尿病2组(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含10年);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分为糖尿病3组(HbA1c〈8%)及糖尿病4组(HbA1c≥8%)。同时选取我院50例体检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①糖尿病组25-羟维生素D3、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C端)前肽(PICP)及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抗酒石酸碱性磷酸酶(TrACP一5b)N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fP〈O.05)。②糖尿病2组患者血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fPINP)、PICP和eGFR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1组患者(P〈0.051,而TrACP-5b水平高于糖尿病1组,雌二醇(estradiol,E)、25-羟维生素D,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③糖尿病3组血PINP、PICP和eGFR明显高于糖尿病4组,TrACP-5b低于糖尿病4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HbAlc和eGFR与PINP、PICP和TrACP-5b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0.3),而雌二醇与PINP、PICP、25-羟维生素D3、TrACP-5b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形成降低,而骨吸收增加,肾脏出现较重的损害,这提示糖尿病患者的骨质形成减弱、骨质破坏增加。②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患者的骨质形成速率减慢,骨吸收增加,肾脏损害加重。③血糖控制不佳会对骨的形成及骨质的吸收产生影响,而肾脏损害亦是加重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因而严格的血糖控制可有效延缓骨质疏松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米格列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宣传教育的基础上,于每天三餐后给予二甲双胍0.5g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三餐时给予米格列醇50mg,并与主食第1口一起嚼服。两组均每天3次口服药物,连续12周为1个疗程,尔后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FPG、2hPG、HbA1c等指标数值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0%,观察组为96.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米格列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优于二甲双胍单独治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瑞格列奈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和预混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BG、2hPBG、HbA1C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MI、Scr、BUN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瑞格列奈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水平变化在糖尿病(DM)并发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比较38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与93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及10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中hs-CRP、GHbA1c、TG、CHO水平的差异。结果单纯糖尿病患者hs-CR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的hs-CR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也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患者的HbA1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检测糖尿病患者hs-CRP、HbA1c水平有利于监测其病情、评价疗效及预防糖尿病并发冠心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免疫比浊法在糖尿病肾病肾脏功能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入院行健康体检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BUN及Scr.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mALB,采用乳胶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Cys-C.分析两组检测指标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mALB、Csy-C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UN、Scr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C联合mALB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ys-C联合mALB检测可显著提高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检出率,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型性格患者的疾病及社会心理特点,以及对血糖的控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包括糖尿病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胰岛素使用时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体质指数(BMI)、收缩压及舒张压等指标,以及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职业等其他指标;焦虑与抑郁分...  相似文献   

18.
陶小红  范泉  罗婷 《人民军医》2009,(12):820-821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一般医学照料,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8周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显著差异(P&lt;0.01)。结论: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长征  张锡刚 《人民军医》2011,(7):588-589
目的:观察百草枯(PQ)急性中毒患者早期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将PQ急性中毒82例按照1个月内是否死亡分为病死组32例和存活组50例。比较两组中毒后第1、第3和第5天血清淀粉酶(AMY)、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及尿素氮(BUN)水平的变化。结果:病死组第3天死亡7例,第5天死亡14例,服毒量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年龄、性别比差异不显著(P〉0.05)。病死组第1、第3、第5天AMY、ALT、Cr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第3、第5天TBil、BUN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PQ急性中毒患者早期血清中AMY、ALT、TBil、Cr及BUN水平的高低有助于判断中毒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吴艾霖  王天然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2):1298-129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脂酶(LPL)、血脂代谢和脂蛋白的改变,探讨LPL与2型糖尿病血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测定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80例健康体检者LPL活性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水平,比较两组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组血糖、HbAlc、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和LPL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型糖尿病患者组LPL与TG呈负相关(P〈0.01),与HDL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bAlc呈负相关(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LPL活性降低,导致TG分解代谢降低而出现高TG血症,其HbAlc水平升高而HDL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